日前,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廣電總局公布了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評選表彰名單,吉林省共有14家單位榜上有名。
「我們想把文化站打造成居民的另一個家,大家在這裡讀書、寫字、繪畫、下棋,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文化的滋養。」榆樹市五棵樹鎮綜合文化站站長鄭立國說。走進五棵樹鎮綜合文化站,溫馨的感覺撲面而來,站內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多功能活動廳、公共電子閱覽室、圖書室、書畫室一應俱全,是榆樹市第一個免費開放的文化站。站內先後舉辦7屆全鎮象棋大賽、5屆桌球賽、5次新年聯歡會、8次慶新春文藝匯演以及全民閱讀朗誦大賽等系列活動。依託文化站,五棵樹鎮還建立各類協會14個、各類團隊10個、秧歌隊82支,擁有協會會員1000多人。近年來,各社團組織注重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服務,經常深入五保戶、貧困戶、敬老院等群體中進行慰問和演出,為弱勢人群送去了溫暖和關愛。
吉林市豐滿區文化館以積極舉辦百姓喜歡參與的各類文化活動遠近聞名,豐滿區「七彩周末」廣場活動、「公益大講堂」和「金秋採摘節」等活動已經成為品牌文化活動。沿豐街道的「消夏文化節」、石井街道的「和諧樓院親情節」、豐滿街道的「草根藝術節」、泰山街道的「美滿家園居民藝術節」、江南鄉的「農民旅遊節」等等。群眾文化活動成為奏響和諧社會的美妙音符,同時也帶動了群眾參與文藝創作的熱情。
延邊州敦化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對守法守規業戶予以大力扶持,對違法違規行為採取「八查」措施和嚴明的查處辦法,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市場發展。通過定期組織舉辦農村文化市場管理人員和經營者培訓班,既提高了管理人員的市場管理水平,又提高了經營者的守法意識,兩者共同努力,更好地服務於農村文化市場,農村文化市場得到進一步繁榮健康發展。
為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鎮賚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結合自身工作特點,積極聯合電影放映機構、文藝表演團體、圖書展銷商等文化經營企業加大對文化生活匱乏的企業、社區、村屯的「文化幫扶」力度,近兩年來,為基層先後免費送電影150餘場、送演出100餘場、贈圖書3000多冊。
精彩演出 扮靚百姓生活
10月29日,正值深秋時節,陽光格外溫暖。公主嶺市懷德鎮霍家屯村村民齊聚村委會廣場,欣賞一臺由公主嶺市吉劇團帶來的精彩演出。「我們準備了二人轉、吉劇、印度舞、現代舞等多種節目,就是為了讓大家現場感受不同的藝術形式,希望可以讓村民在家門口感受藝術的魅力。」公主嶺市吉劇團團長陳默然說。2013年至今,公主嶺市吉劇團每年堅持「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每臺節目都豐富多彩,整臺節目平均兩小時以上,而且內容健康,活潑向上,既有觀賞性又具藝術性。2019年,劇團共扶貧慰問演出33場,敬老院慰問演出25場,配合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演出25場,「文化惠民送演出下基層」演出70場,大型吉劇《懷德縣令》為基層演出26場,所演出的傳統劇目和原創劇目深受觀眾喜愛。
梨樹縣地方戲曲劇院每年演出場次230餘場,其中下基層送演出達120餘場,全年有一半時間在基層開展文化服務,讓文藝作品迎合百姓的新期待,煥發新活力。劇團以二人轉這種喜聞樂見的獨特表演形式,把黨的政策宣傳到村、屯,演出足跡百分之百全覆蓋梨樹縣各個鄉鎮、貧困村等。自2019年6月起每月的雙周周末,在梨樹三公園進行二人轉展演,並結合非遺、旅遊、端午節、「七一」、建軍節、國慶節等主題每月開展兩場演出,把精彩的二人轉、歌舞等節目帶給廣大父老鄉親。
多彩光影 點亮鄉村之夜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的初衷是為廣大農村送去無盡的歡聲笑語。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我們更要不斷加強和改進優秀國產影片的朝鮮語譯製和放映工作,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邊疆地區傳承弘揚。」延邊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永山說。近年來,延邊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完成全州8個縣(市)66個鄉鎮1051個行政村的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針對延邊州朝鮮族人口佔比達到36%以上的實際情況,每年都完成20多部優秀國產故事片和科教片的朝鮮語配音譯製工作,包括組織譯製了《建軍大業》《紅星照耀中國》《厲害了我的國》《湄公河行動》《開國大典》《流浪地球》《建設美麗鄉村》等92部優秀國產故事片及科教片,努力讓更多朝鮮族群眾第一時間看到、看懂、看好電影,累計訂購單片場次2.26萬餘場。
吉林省農村數字電影院線有限公司擔負省內6個地級市、24個縣(市)、5432個行政村公益電影放映任務,每年放映公益電影7.6萬餘場,服務的農村人口828.56萬人。為更好地豐富廣大農民群眾,公司在做好完成好農村公益放映任務的同時,還將放映觸角延伸至各個領域,開展公益電影進校園、進軍營、進廠礦、進少數民族村等一系列公益觀影活動。
延邊州龍井市融媒體中心通過直播衛星戶戶通設備的安裝和升級使邊境農民免費收聽收看45套廣播和59套電視節目,農村群眾接收的廣播電視臺節目套數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節目覆蓋質量穩定,沒有「盲村」「盲點」,邊境農民也可收聽、收看近100套廣播電視節目。
通榆縣融媒體中心積極開展服務全縣基層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工作,通過有線、無線、直播衛星3種方式,實現了廣播電視網絡全覆蓋。截止到2019年10月,全縣有線電視網絡已達到1251公裡,共覆蓋16個鄉(鎮)111個行政村的351個自然屯,完成村村通直播衛星安裝14215臺(套),戶戶通直播衛星安裝10008臺(套)。
氤氳書香 營造文化綠洲
在通榆縣包拉溫都蒙古族鄉迷子荒村,提起張樹森,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作為農家書屋管理員帶領鄉裡15位「五老」擔任農家書屋志願者。他們十幾年如一日,利用農家書屋這一陣地為當地讀者服務,使農家書屋成為學習宣傳黨的精神的重要平臺,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播種機」。書屋從建立以來,當地各族群眾結伴來到這裡學習,每年讀書看報4000多人次、借閱圖書2500多冊。「農家書屋」在農牧業知識貧瘠之地,催生出當地農牧民爭相「充電」的「綠洲效應」。
梅河口市新華書店始終把為廣大農村讀者服務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先後投資230多萬元改建3個農村網點,輻射21個鄉鎮,形成較具規模的農村圖書發行網絡。1998年至今,向農村黨支部和農村讀者贈送學習材料、科技讀物3萬多冊,向農村學校圖書室贈送圖書碼洋近16萬元,免費為農村貧困學生贈送教材教輔讀物及文具碼洋近40餘萬元。2018年,梅河口新華書店率先完成縣級中心門店升級,改造後的門店環境優美,服務多樣的新型門店曾榮獲「年度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單位」及「最美新華書店」等榮譽。
近年來,敦化市圖書館利用文化進萬家、春雨工程、全民閱讀志願服務、「4•23」世界讀書日、「八一」建軍節等活動載體,開展送圖書「七進」活動16次,發放圖書5852冊,期刊3055本。並通過「惠民直通車」「文化進萬家」等活動,以送圖書送講座為手段,實施惠農為農的文化服務。兩年來,敦化市圖書館為全市303農家書屋採購配送圖書8.5萬餘冊,價值121.2萬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新時代公共文化建設提出新要求,我們要以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表彰為契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化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吉林省委宣傳部公共文化服務處處長張燕說。
歡歌笑語在城鄉蕩漾,幸福快樂在人們心間流淌,城市的生活多姿多彩,鄉村的面貌煥然一新……蓬勃發展的公共文化服務事業,正在不斷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相信通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不斷豐富,文化的甘霖將遍灑吉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