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離婚,你要跟誰?」這種問題對孩子的傷害,可能你想像不到

2021-01-19 蘭芝媽咪

「爸媽離婚,你要跟誰?」這種問題對孩子的傷害,可能你想像不到

從2018年中國離婚率的數據上來看,僅東北三省的離婚率佔比就已經超過了50%。而這組數據也是向我們證明,如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都將婚姻看得太過隨意,仿佛想結就結,想離就離,絲毫沒有考慮兩個家人以及孩子的感受。其實,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

前幾天去參加老朋友的婚禮,同一桌上有一位多年沒見的老同學帶著自己的孩子一同參加了婚宴。所有人都在誇讚那個孩子乖巧懂事,老同學聽了也非常開心,可這一切都在老同學給孩子說了一句話之後得到了轉變。

老同學突然間問孩子,如果爸媽離婚了,你願意跟誰生活在一起?其實老同學只是開玩笑而已,想要知道在孩子心中誰比較重要。可沒想到,這一問題讓孩子哇一下哭出了聲,抱著老同學哭鬧不已,口中只說不要爸爸媽媽離婚。看著孩子那祈求的眼神,讓人感覺老同學這話過分了。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經常性地說離婚二字,會對孩子造成嚴重影響。

第一,讓孩子變得小心翼翼,畏手畏腳。

老同學只是隨口一問,孩子便有極大的反應,不顧場合大哭大鬧,足以見得他心生恐懼,尤為擔心父母會真的離婚。而這件事會在他心中成為一個疙瘩,也許直到他成年都無法輕易的解開。

在他聽到這句話之後,做所有的事情都會尤為謹慎,生怕做錯一點事就導致父母離開,慢慢的就會變得畏手畏腳起來。也會儘可能將自己的真實情緒掩藏起,不被父母發現,認為只要自己永遠表現出一副開心幸福的樣子,父母就不會分開。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是比較自卑的,不敢輕易打開自己的內心,也很難儘早地遇到疼惜自己的人。

第二,讓孩子感覺沒有安全感。

孩子在婚禮上的哭鬧可以說明,他對這件事情是非常害怕的。而且從他的反應上來看,老同學似乎不止一次問過這個問題。多次對孩子說離婚,會讓孩子失去父母帶給自己的安全感。

他們或許不懂離婚是因為父母感情破裂,所選擇的分開生活,只是認為離婚便意味著自己無法與父母兩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他並不會將這番話當成玩笑,而是認為這件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在失去安全感的同時,變得內向和沉默寡言。

第三,缺少自信,不敢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其實是有點自卑和自閉的結合,老同學會說出離婚二字,也許是真的動了離婚的念頭。可見夫妻之間的感情並不和諧,這也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他們會在父母多次爭吵中變得沒有自信,甚至不敢當眾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看法。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會因為過度自卑,錯過許多機會。

只因老同學的一句話就讓孩子哭鬧不已,絕非是隨意哄哄便能好的。畢竟經常對孩子說離婚,給他們帶去的傷害,想必永遠都無法撫平。

相關焦點

  • 「孩子,爸媽離婚你跟誰?」大人的爛攤子,讓孩子收拾公平嗎?
    文|好孕姐前幾天,一直跟老公感情不和的閨蜜,決定離婚,然後就提前問問她兒子的意見。她問兒子:「孩子,爸媽要是離婚的話,你跟誰呢?」結果,不管怎麼問,怎麼哄,怎麼引導,她兒子就是低著頭,不吭聲。她氣得不行,就罵他:「真是白眼狼,我天天累死累活照顧你,你爸整天都不管你,讓你做個選擇很難嗎?」然後她兒子哇哇大哭,怎麼都哄不住。其實,爸媽離婚,問孩子跟誰這個問題,真的很殘忍。明明是大人過不下去了,大人要打亂原本一家三口的幸福模式,為什麼把問題甩給孩子呢?關於離婚,大人的爛攤子,讓孩子收拾公平嗎?孩子心裡怎麼想的,很多大人根本不知道。
  • 爸媽離婚了,我到底該跟誰?
    夫妻離婚,往往意味著無法再共同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子女撫養權歸屬問題一直是離婚案件中的核心問題之一今天的「鵬法家事」將帶您走進一起撫養權爭奪案�������南山法院在充分了解事情經過後認為,本案涉及到父母離婚後未成年子女的權益保護問題。考慮到孩子已進入青春期,為儘量避免父母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南山法院委託家事調解員詢問當事人意願,試圖化解雙方當事人的矛盾,在充分尊重孩子意願的前提下,讓孩子的生活在最短時間內回歸常態,儘量降低對孩子學業的影響。
  • 「爸爸媽媽離婚了,你跟誰?」這個孩子的回答讓人反思
    文|文兒這幾天從別人那裡聽了一個有趣的事情,說家長問孩子:爸爸媽媽離婚了,你跟誰?其實,我們經常聽見家長問孩子類似的問題。還比如問:更愛爸爸還是媽媽?這些問題都是家長之間的較量,想知道孩子到底是愛誰,本來是家長難為孩子。
  • 為了孩子不離婚?別傻了,貌合神離對孩子的傷害不比離婚小
    可沒想到孩子想都不想就直接說:「離唄,反正淨剩打架了,你們覺得離婚好就離,開心幸福最重要。」聽見兒子這句話,小童沒忍住給了孩子一巴掌:「我不離婚還不是為了你?你怎麼這麼沒良心說這種話?」而孩子也立馬回嘴:「不離婚我就幸福了?現在還不如離呢。」
  • 「爸媽,求你們離婚好嗎?」父母的這種行為,比打孩子還令他恐懼
    終有一天,孩子突然崩潰大哭:「爸媽,求你們離婚好嗎?」孩子的話讓人震驚,但也讓人不禁默默的認同。因為,勉強維繫在一起的兩個人,互相爭吵,甚至大打出血的這種情景,才是孩子最大的恐懼;而且這種傷害是無盡的。父母的這種做法無疑是自私的,嘴上說為孩子好,其實卻一直在做傷害孩子的事。
  • 離婚後怎麼跟孩子說傷害最小?分享下過來人的騷操作!
    離婚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由起初的甜言蜜語你儂我儂到海誓山盟再到非君不嫁,最後步入婚姻殿堂直到愛情的墳墓!幾乎每一對要離婚的伴侶都經歷過曾經的曾經!似乎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即使走到了婚姻的盡頭也是無可奈何。但是離婚雖易,一紙婚約上面蓋個戳!那遺留的孩子問題怎麼解決?父母禍不及孩子,孩子一直是最無辜的那一個?孩子所受的傷害如何才能最小化?
  • 大人的錯為何要小孩承受,離婚了你會要小孩嗎?要他請你好好愛他
    很多人說,離婚傷害最大的是孩子,也有人說,離婚傷害最大的是女方,多年付出盡成空,帶孩子的話,以後要獨自承擔教養責任,不帶孩子的話,那就得承受日思夜念的錐心之痛。我毫不懷疑母親對孩子的愛,但是既然愛,就不能好好愛?都是成年人,面對外人的時候,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我們都能分得清清楚楚的,為什麼面對孩子的時候,就用最醜惡的嘴臉去面對孩子?就因為他是你生的?超級多的母親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怎麼怎麼了?
  • 「爸媽,你們離婚吧!我長大了,會照顧好自己」「女兒,謝謝你」
    跟我爸聊,他說他不會離婚的,就算要離,也要等我結了婚再離,不能害我找不到對象。其實,他倆在我上高中時感情就比較淡了,只是那時我以為夫妻處久了都會這樣。我爸身體一直不太好,也沒有固定工作,後來還是我大伯託人給他安排了開計程車。
  • 「離婚對孩子不好」,傷害孩子的究竟是什麼?
    1.離婚,對孩子不好的真正原因 在瞳愛接觸的海量案例中,因為離婚而來的夫妻不在少數。 有的因為糾結要不要離婚而來,有的即使離婚多年,形式上已經分開,但彼此還是留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在各種的糾結中,聊得最多的一個就是「孩子」。
  • 「你憑什麼交新男朋友?」「都離婚了,跟誰在一起是我的自由」
    01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這個社會上還是有一部分是看不起離婚女性的?他們中有一部分人甚至會認為離過婚的女人都有問題,要不好端端的怎麼會離婚?要不然別人沒離,怎麼就你離了呢?他們不僅覺得離婚女人自己有問題,甚至會覺得一個離婚女人根本就不配談戀愛!
  • 「爸媽要離婚,你跟誰?」女子因兒子一句話,把家燒了!
    漸漸地,方雨覺得,這個溫馨的小家有點「變味」了:因為生活開銷問題,夫妻倆有了齟齬;又因婚後長期和公婆住在一起,兩代人的關係也變得有些緊張。方雨決定,要回到工作崗位上。今年年初,因為疫情,丈夫在家的時間變多了,可這並沒有緩和緊張的家庭氛圍,兩人之間的摩擦反而愈演愈烈,一度發展到相互動手的地步。沈利說,他有時也想不明白,明明沒有大矛盾的兩人為何會走到這樣的地步。
  • 父母離婚,孩子該跟誰?
    雯說:「我跟你們這些雙親家庭,從小被爸媽愛到大的孩子沒法比;但我知道媽媽已經盡了全力」。雯媽媽擔心雯缺少父性之愛而感自卑,從小讓雯叫舅舅「老爹」,而「老爹」也不懈餘力的陪伴著外甥女的成長。幾年前,雯父病危,盼見雯最後一面。送雯去機場的路上,我問雯:「你還恨他嗎?」,雯不假思索平靜的說:「沒有愛,哪來的恨啊!只是盡晚輩義務罷了」。
  • 「既然你非要跟婆婆一起住,那我走,離婚吧」「誰怕誰,離就離」
    倩倩的前夫就是個愚孝的人,他所理解的孝順就是對母親「言聽計從」,哪怕母親作妖,哪怕母親欺負自己的妻子,哪怕母親明顯是錯的,他依舊選擇擁護,完全不管妻子的似乎,所以最終才導致了離婚:「我不是不讓他盡孝,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應該的。但是,盡孝不是愚孝,真正為父母著想的子女,除了要照顧到父母的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糾正父母身上存在的問題。
  • 「你爸爸媽媽離婚了你跟誰」「他們誰都不想要我」
    父母離婚,最慘的應該是孩子。曾經有那麼一雙小手,努力地想去抓住兩個大手,因為抓緊了,就是幸福,可是,他怎麼抓,也抓不到了。小區有個小男孩,4歲,比起一般孩子來,總是反應慢半拍。而且,他幾乎都不怎麼笑。後來才知道,這個小男孩在2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了,而且據說為了離婚這事驚動了很多了人、大動了幹戈,這場戰役的焦點不在於錢和財產,而在於孩子的撫養權。是爭著要孩子的撫養權而引發戰爭嗎?不,是因為誰都不要,互相推導致的糾葛。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雙方離婚,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在孩子撫養問題上,不管哪一方撫養,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離婚時雙方爭奪孩子,或者不要孩子,又或者是拒絕給撫養費、讓家裡老人帶孩子一年見不了兩次面的,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打擊。離異家庭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 一個女人要不要離婚,問自己四個問題,就會一清二楚
    當婚姻到了舉步維艱的時候,一個女人到底要不要離婚,問問自己四個問題:1、你是否盡力保衛過這段婚姻?婚姻出現不和諧的原因,總是多方面的,比如男人在家時間太少,自己一個人陷入冷清局面,感覺不到溫暖;因為婆媳關係讓自己很為難,無法處理和在這個家庭的關係;親朋好友時常光顧,大部分時間都要陪著他們,自己的時間很少……當其中一條獨立存在時,可能不會太在意,而如果全部綜合加在一起,就會成為無法負荷的重負,讓自己陷入一種心力交瘁、疲於應付的狀態
  • 不到萬不得已,別離婚!
    當你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生活時,以「苦難才是生活的常態」的態度去生活,才有可能發現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一些小確幸,甜蜜和浪漫。相反的,當你對生活過於理想化,期望生活完全按照自己預想的軌跡進行時,反而一絲浪漫和甜蜜都發現不到,只會全剩下痛苦。所以你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去接受生活,不要抱怨,不要不滿。
  • 我表弟莫名成熟了,因為他爸媽一直吵架要離婚,逼問他到底跟誰
    還真不假,你看咱爸都不愛搭理你。我翻了翻白眼說:可是老爸叫你都是叫名字,叫我可是一直叫兒子。老姐臉色慢慢不好看了,老爸伸出手對我說:兒子把你身份證拿來,我看看你叫什麼名字?4、我表弟莫名成熟了,因為他爸媽一直吵架要離婚,逼問他到底跟誰。從一開始表弟哭著說:就要爸爸媽媽。再到自己去看婚姻法,最後明確表示跟父親,他說因為父親有收入。
  • 一個離婚女人的自述:都勸我為了孩子要隱忍,我告訴你為什麼離婚
    #故事人生# 01 很多婚姻不幸的女人在考慮要不要離婚的時候,都會想到一個問題:要不要為了孩子繼續隱忍 關於這個問題,我講述一個讀者的故事,也希望你看過她的故事之後可以理解她為什麼會這麼決絕的離婚,她寧願放棄孩子的撫養權也要讓自己從不幸的婚姻中逃離出去。在我看來她不是自私,而是一種自我救贖,她也是被逼得沒法子了。 一個離婚女人的自述:都勸我為了孩子要隱忍,我告訴你為什麼離婚。
  • 「爸媽就我一個兒子,我不養誰養」「你非要養的話咱們就離婚」
    張學軍以為自己的大姐是來串門的,還對著杜夏說了句:「你怎麼不把大姐留下讓吃頓飯再走呢?」杜夏回:「還想吃飯?!她在你爸媽那兒得到了那些好處,現在他們上年齡了,沒用了,就數落我們沒有養老,我看要養也應該是她們養吧!我們又沒沾你爸媽的好處,憑什麼讓我們養他們!」張學軍此時皺了皺眉頭說:「媳婦,不是我說你,你咋這麼小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