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對孩子不好」,傷害孩子的究竟是什麼?

2021-01-14 騰訊網

最近熱播劇《了不起的女孩》中女主角沈思怡,在男友姚遠求婚時提出了分手,並且表明自己:只戀愛,不結婚。

為何會如此?

追究其根源,其實還是回歸到她的童年時期。

因為父母離異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得她不再期待婚姻。

由此,也引發眾多人的思考:「離異家庭會影響子女婚姻嗎?」

有人覺得肯定會影響,並且不是挺大,而是非常大的影響。

而有人則認為,影響子女婚姻的並不是父母的離異,而是來自於父母本身。

甚至,有部分人還「盼著」父母離婚。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1.離婚,對孩子不好的真正原因

在瞳愛接觸的海量案例中,因為離婚而來的夫妻不在少數。

有的因為糾結要不要離婚而來,有的即使離婚多年,形式上已經分開,但彼此還是留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在各種的糾結中,聊得最多的一個就是「孩子」。

「我和他天天吵,有時候真的覺得過不下去了,但一想到孩子還小,又覺得離婚的話孩子太可憐了,只能忍氣吞聲的過日子。」

因為孩子,所以忍耐,因為孩子,所以不離婚。

相信很多人對於這樣的話並不陌生。

站在父母的一方,或許你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

然而對於孩子而言,或許你的「為TA著想」,是對TA的另一種傷害。

瞳愛也接到過不少孩子的來信,其中最小的才小學二年級。

9歲小男孩:「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吵架,我在房間裡面好害怕,我要怎麼做才能不讓爸爸媽媽吵架?」

15歲小女孩:「我媽媽說爸爸在外面有了一個家,不要我們了,媽媽天天在家罵爸爸。我和媽媽說讓她離婚,但她不同意,說等我再長大一些。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快點長大,擺脫這個家。」

看完這些,你有什麼感受呢?

其實,有時候,真正影響孩子的並不是父母離婚這件事。

而是離婚過程中,父母的一些行為,這才是孩子受傷的根源。

比如:

離婚免不了爭執和吵架,而一個目睹父母整日爭吵不休的孩子,將來很大可能會恐懼婚姻。

非理性離婚的父母,在離婚後當著孩子的面,說對方的壞話,會導致孩子對另一半親子關係緊張,同時也會對自己缺乏自信和認同感。

夫妻離婚後,一方阻攔另一方的探視權,孩子「被拋棄」感增強,安全感也會慢慢丟失。

......

所以,真正能夠給到孩子積極正向影響的,不是婚姻形式的存續,而是婚姻功能的繼續。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無論離婚與否,父母都能夠給予孩子一個安定、有愛的生活環境。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持續正向引導,用愛去澆灌孩子成長。

如果父母原本就處於非常糟糕的婚姻狀態,讓孩子在一個父母爭吵或者常年冷戰、彼此怨恨的家庭中成長,離婚與否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2.如何減少離婚對孩子的傷害?

理想中的離婚,當然是雙方和平告別,離婚後仍能夠彼此祝福,也可以繼續承擔撫養孩子的義務。

然而,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一方或雙方都對彼此產生一些情緒,或多或少。

這時,我們該如何做?

1.區分對孩子與對對方的情緒

我們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結束一段婚姻,而分開的兩人最糟糕的狀態就是成為暴躁的敵人,彼此充滿了仇恨和憤怒,並且將這股憤怒情緒毫無節制地間接發洩在孩子身上。

如此,孩子會陷入到恐懼、被拋棄的情緒中,對TA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如果夫妻兩人能夠理智地將對對方的情緒與對孩子的情緒分開,在需要照顧孩子的時候能夠就事論事合作討論。

離婚才不會成為孩子的負擔,更不會更為TA痛苦的開始。

2.不要對孩子說另一位父母的壞話

離婚後不要為了尋求認同,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任何時候都不要。

對孩子說壞話,必然會讓孩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要知道,你的前任或許不是你的好丈夫、好妻子,但TA永遠是你孩子的父母,你的孩子也愛著TA。

不要把孩子裹挾在你的感受和判斷裡,給孩子營造一個,TA自己可以去感受整理對父母感情的空間,並保護好這個空間。

3.對孩子進行離婚教育

這一步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這段期間,雙方家長都要給足孩子情緒支持,並且對孩子此期間異常的行為進行密切關注。

讓孩子明白,離婚後父母對TA的愛是不會變質的。

另外,孩子的成長環境和照顧者不因為離婚有太大改變,也會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3.家庭每一個成員都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父母的婚姻相處模式是每個孩子認識愛情的模板,在穩定的生活中讓孩子學會怎樣去愛與被愛,才是讓孩子真正收穫幸福的重點。

這樣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怎樣營造?

就在於每個人都擁有幸福的能力。

當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是幸福的,才能將這種幸福感傳遞給周圍的人。

而幸福,是一種通過學習可以提升的能力。

正如世界上幸福的夫妻,不是從來沒有矛盾衝突,而是擁有擅於解決矛盾衝突的智慧。

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解決情感關係的能力,擁有愛與幸福的能力。

為你推薦

《幸福傳承》課程——真正的情感療愈與成長

由兩性心理專家唐晏枋結合十餘年的研究而完成的成果,是一套面向所有親密關係困惑者的學習課程。

課程體系主要分為遇見營、踐行營、圓滿營三個階段,採用「伴領式、情景體驗式」的產品服務模式,在教學中進行情景體驗,通過信念重建。

從內在幫助學員發現自我,找到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的思維模式、情感模式和行為模式。

培養學習者的各項能力成長,並讓雙方完成關係的重建,拔高人生高度,擴大格局收穫幸福人生。

通過6個月伴領式成長旅程:

▼讓你看見別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他人;

▼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思維模式、停止錯誤的行為模式;

▼找到思維模式的來源,療愈並接受新的改變;

▼最終實現內外和諧,收穫經營幸福的能力,發現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讓我們在不斷學習中,提升自己經營幸福生活的能力,收穫幸福人生!

相關焦點

  • 為了孩子不離婚?別傻了,貌合神離對孩子的傷害不比離婚小
    兒子的這番話點醒了小童,沒想到自己一直以來還沒有孩子看的透徹。像小童這樣的家庭其實不在少數,家長想給孩子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可以理解,但如果夫妻間已經沒有感情了,形式其實也不重要了,反而會成為鐐銬。離婚確實可能會傷害到孩子,但強行維持沒有感情的婚姻,孩子又何嘗沒有受到傷害呢?為啥說假裝夫妻不如離婚?
  • 離婚後請不要讓孩子「買單」孩子之所以會恨你——這些至關重要!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且讓我細細地為你道來當你決定離婚之時,怎麼可能會對自己的伴侶好呢?而你的孩子這時候看到的也是你對母親不好的一面。離婚不是一時衝動就決定的,是經過不斷的沉澱。最終越積越多致使這段感情承受了不可修復的傷害,隨著時間的消逝,傷痕越來越大致使這段感情走向破滅。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雙方離婚,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在孩子撫養問題上,不管哪一方撫養,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離婚時雙方爭奪孩子,或者不要孩子,又或者是拒絕給撫養費、讓家裡老人帶孩子一年見不了兩次面的,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打擊。離異家庭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 「爸媽離婚,你要跟誰?」這種問題對孩子的傷害,可能你想像不到
    「爸媽離婚,你要跟誰?」這種問題對孩子的傷害,可能你想像不到從2018年中國離婚率的數據上來看,僅東北三省的離婚率佔比就已經超過了50%。而這組數據也是向我們證明,如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都將婚姻看得太過隨意,仿佛想結就結,想離就離,絲毫沒有考慮兩個家人以及孩子的感受。
  • 為了孩子不離婚有錯嗎?勉強硬湊的家庭或許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婚姻不幸,夫妻間感情已經破裂,硬湊在一起,大家都痛苦萬分,但是一句為了孩子,便能咬牙忍著不離婚。人的本能反應,是騙不了人的,好的婚姻好的家庭,氛圍是溫馨美好的,不好的婚姻,家裡就是一池死水,甚至充滿了負能量,充滿了負磁場,讓人走入就會難受至極。
  • 父母離婚後,12歲女兒變成這樣!孩子:不要再來傷害我!
    突然從角落傳來竊竊私語,班長下意識的拍了拍桌子;隨後沒過幾分鐘又開始嘰嘰喳喳的說起來,班長斥責了幾句;結果坐在角落的悅悅坐不住了,突然一拍桌子說道:「班長你就很牛了嘛,吼什麼吼!」事後班長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等到老師找她談話時悅悅還不以為然,不知悔改。然後老師要求其請家長來學校,悅悅隨口說了一句「死了。」奶奶來到學校後道明其原因後,老師卻沉默了。
  • 為什麼長期被家暴卻不離婚?除了擔心孩子外,她們還在擔心什麼?
    經濟條件不好的女性,怕離婚後一個人養不好孩子,會降低孩子的生活質量,尤其是教育質量。 自己經濟條件不好,還可能得不到孩子的撫養權,所以即使被家暴,也會忍耐再忍耐。 因此,如果想生孩子,女性一定要先在經濟上強大自己,否則,還是不要生孩子為好。
  • 家長越過度保護孩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學會3點教孩子直面危險
    孩子出生後,家長擔心的問題,從來沒有斷過。常聽家長說「不要碰這個,危險。不要去那兒,危險。」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几乎把所有危險,都屏蔽在外。為了讓孩子可以遠離危險,家長也是絞盡腦汁。對孩子來說,家長的過度安全保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 離婚後怎麼跟孩子說傷害最小?分享下過來人的騷操作!
    離婚是一個沉重的話題,由起初的甜言蜜語你儂我儂到海誓山盟再到非君不嫁,最後步入婚姻殿堂直到愛情的墳墓!幾乎每一對要離婚的伴侶都經歷過曾經的曾經!似乎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即使走到了婚姻的盡頭也是無可奈何。但是離婚雖易,一紙婚約上面蓋個戳!那遺留的孩子問題怎麼解決?父母禍不及孩子,孩子一直是最無辜的那一個?孩子所受的傷害如何才能最小化?
  • 實不相瞞: 為了孩子湊合的婚姻,離婚一定要趁早:孩子越小,
    要讓孩子知道,無論爸爸媽媽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都依舊是愛他的。在這裡有必要提醒一下有些父母,無論你在婚姻裡有多大的委屈,離婚後都不要在孩子面前抹黑對方,更不要為了爭奪撫養權而扯破臉面,比如拒絕對方看望孩子等。家庭解體本身對孩子就已經是非常大的傷害了,而父母的二次作戰無疑是雪上加霜。
  • 心理學:夫妻關係不好對孩子的5大深遠影響,哪個都不容忽視
    做情感諮詢這幾年,我接觸過很多夫妻,有很多夫妻有為了孩子絕對不能離婚的這種觀念,所以即使兩個人有爭吵,有衝突,甚至有家庭暴力,或者乾脆就是冷漠和冷戰我們也不離婚,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第四個負面影響,以後可能會恐婚就是因為他生活的這個家庭是這個樣子,婚姻是這個樣子的,孩子特別容易長大以後恐婚。因為他覺得我小時候在一個充滿了不安全感,充滿了爭吵和衝突的環境下長大,這個環境就叫做婚姻。那麼我長大之後,其實並不想再次走入這樣的婚姻。所以很多年少時候受過傷害的孩子,長大後對婚姻都特別沒有信心。
  • 請不要讓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過度的寵愛對孩子也是一種傷害
    吃過晚飯後閒聊了一會,不知不覺已經九點多了,我準備離開了,可我發現從進門到現在幾個小時過去了,木木一直在那看電視,晚飯也沒吃口,我說長時間看電視對孩子眼睛不好,朋友又是一臉無奈地說,沒辦法,每天都要看到十一二點才肯睡覺,不然又要吵個沒完了。看著朋友無奈的表情,我只好將我正準備說的話憋了回去。
  • 遭長期家暴媽媽起訴離婚,法院將孩子判給了誰?
    阿深稱自己的脾氣不好,有時會罵孩子,對孩子嚴苛,但都是為了孩子有更好的學習成績,現在學生競爭激烈,不嚴格管教,怎麼能考上好的大學,要求離婚後未成年的兩個孩子中需有一個孩子歸其撫養。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忽略了語言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在孩子做錯或者沒有達到家長期望值的時候,會說出讓孩子傷心甚至絕望的話,家長不覺得有什麼錯,甚至不覺得自己對孩子有過語言暴力。
  • 孩子愛哭就是玻璃心?偽裝的「小男子漢」,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但是很多家長卻不知,從小偽裝的「小男子漢」實際上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01康康是表姐的獨生子,雖然在家裡面非常受寵,但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卻非常重視,尤其是孩子的堅強勇敢方面更是著重緊抓。有一次,康康的奶奶帶著孩子去逛公園,康康跑得太快不小心絆倒了,摔倒就哭的康康立馬被奶奶摟在懷裡安撫著。
  • 你以為只是說幾句,卻不知對孩子造成的傷害,「軟暴力」會更傷人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只要不對孩子動手、不打孩子,就不是對孩子的暴力傷害。但是,這就是家長們的誤區,暴力從來不是身體生理的專屬,對孩子心靈傷害的「軟暴力」也是一種暴力!
  • 心理學:離婚並不會對個人造成很大傷害,你對自己的苛責才會
    這些年來,我接受很多個離婚心理諮詢過程,我忽然發現其實離婚對於一個人並不是很大的傷害,而因為離婚這件事對自我的苛責才是最大的傷害。 而事實上,他的丈夫經常家暴,而且對孩子也不好,孩子都鼓勵媽媽提出離婚。 但是菁菁總是認為這是自己的錯,是因為自己不好,所以丈夫才會家暴她。而事實上,她是一個在學校非常受尊重的老師,榮獲很多個優秀教師的稱號。
  • 謝振軒表示謝霆鋒很少出現,離婚後,為什麼不願要看孩子
    事實上有多少夫妻捲入離婚?很多人關注夫妻雙方的輸贏,而卻很少放在孩子身上,處於風暴中心的孩子是最大的輸家。有多少父親,為了讓孩子忘記痛苦,選擇遠離孩子,淡出孩子的生活圈,不再與孩子接觸。這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 心理學:總是控制不住吼叫孩子,吼完又後悔?對孩子傷害很大
    研究表明:與父親關係不好的孩子,經常被父親吼叫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對遊戲、賭博、吸菸等事情上癮;而與母親關係不好的孩子,長大後非常叛逆,他會去做許多過激的事情。由此可見,被父母吼叫長大的孩子,很難保證擁有健全的人格。
  • 寶媽唱歌慶祝離婚,兒子表情不對勁,網友: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離婚這個人女子非常快樂,對她來說,離婚的確是一種解脫,但對孩子來說卻未必如此照片上傳到網上後,很快就發現包房細心的用戶角落裡坐著一個不是男孩的女子的兒子孩子的表情很奇怪,眼睛斜視著,歪著頭看著自己的母親就疼也許他怎麼也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分開也不明白,為什麼媽媽這麼開心呢有網友說,孩子的表情說得太鬱悶,父母的感情有問題,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寶媽在孩子面前慶祝離婚對甲亢的孩子來說簡直是二次傷害啊
  • 「孩子,爸媽離婚你跟誰?」大人的爛攤子,讓孩子收拾公平嗎?
    文|好孕姐前幾天,一直跟老公感情不和的閨蜜,決定離婚,然後就提前問問她兒子的意見。她問兒子:「孩子,爸媽要是離婚的話,你跟誰呢?」結果,不管怎麼問,怎麼哄,怎麼引導,她兒子就是低著頭,不吭聲。其實,爸媽離婚,問孩子跟誰這個問題,真的很殘忍。明明是大人過不下去了,大人要打亂原本一家三口的幸福模式,為什麼把問題甩給孩子呢?關於離婚,大人的爛攤子,讓孩子收拾公平嗎?孩子心裡怎麼想的,很多大人根本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