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離婚並不會對個人造成很大傷害,你對自己的苛責才會

2020-12-23 騰訊網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在很多人看來,認為離婚對於每個人來說是一種傷害。事實上,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中立的,而如何看待這個事情才會影響我們個人的心情和感受。

這些年來,我接受很多個離婚心理諮詢過程,我忽然發現其實離婚對於一個人並不是很大的傷害,而因為離婚這件事對自我的苛責才是最大的傷害。

離婚不要苛責自己,是每個人在離婚中必備的功課

菁菁,曾經因為丈夫提出離婚,患上嚴重的抑鬱症,幾次想要傷害自己。而事實上,他的丈夫經常家暴,而且對孩子也不好,孩子都鼓勵媽媽提出離婚。

但是菁菁總是認為這是自己的錯,是因為自己不好,所以丈夫才會家暴她。而事實上,她是一個在學校非常受尊重的老師,榮獲很多個優秀教師的稱號。

看到她我非常的心疼,我想告訴她的是,離婚並不代表你不好,也不代表你的錯,是兩個人因為思想或者是意識無法完全達到統一,所以才會走不到一起。

而事實上,許多女人離婚後,會深深的自責自己,認為自己不夠漂亮,不夠有魅力,她們會把所有的錯誤都推向自己,這種強烈的自責帶來卻是對自己最大的打擊和傷害。

學會客觀看待離婚對我們個人的影響,是每個想要從離婚中重建自己幸福人必備的技能。

客觀看待離婚,是從非常理性的角度看自己,與其苛刻自己,不如客觀去分析自我需要以及自我需要成長的地方。

女性之所以會苛責自己, 與我們傳統思想「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理念很相同。許多人認為女性會嫁給自己的丈夫,往往就會為家庭付出一切,這種付出並不一定會帶給對方的認同。

事實上,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關係的結束,而是兩個人關係經營的開始。許多人認為結婚了,一切都開始放鬆了,但是如何處理彼此的成長和內心的需求是橫亙在婚姻中的主要矛盾。

比起苛刻自己來,我們最重要是尊重自己內在的需求

如果一段婚姻走不下去,我們一定需要明白,比起盲目地苛責自己,我們最重要是尊重自己的內在需求。

尊重自己的需求是詢問自己想要怎樣的婚姻關係,想要一段怎麼樣的關係。一段關係走不下來,我們一定不要去怪自己。

而是通過這段關係理清內在的需求和未來想要東西,這才能夠給我們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收穫。

菁菁後來結束婚姻,從抑鬱症中走出來,是她慢慢意識到她需要是一個充滿愛與尊重的愛人,而不是任由他打罵,沒有絲毫尊嚴。

永遠都不要認為自己要求太高,或者認為自己不配與不值得。離婚從某個角度上來說,也是我們主動追求幸福,走向幸福的根本。

菁菁在離婚的時候,她的媽媽認為她不要離婚,認為她一旦離婚,別人會對她有看法,事實上,我們無法影響別人的看法,但是對於幸福的追求是我們永遠都渴望的。從內心化解不正確的認知,能夠最大化幫我們從離婚的陰影中走出來。

後來菁菁意識到自己的需求不是錯誤的,她果斷從婚姻中走出來,而她的這個決定才能讓她踏上真正的幸福之路。

學會愛自己,才是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有人曾討論婚姻是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不是,比起婚姻來,學會愛自己,才是我們生命中一生最重要的事情。

我們所遇到的每個人都是來修煉我們的。走入婚姻也是如此,遇到合適的人,會幫助我們打開自己,看到自己,悅納自己過程。

而遇到不合適的人,我們最需要是追問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離婚並不可怕,可怕是我們內心對自己不夠信任,不敢去追求自我的生活。

事實上,女性需要從婚姻中獲得幸福,就需要掌握婚姻的主動性,去主動構建自己的幸福,我們就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導者。

許多女性之所以在婚姻中感覺到受傷害,是忘記了自我的主動性。永遠都不要忘記,自己對自己人生負責,即使遇到離婚,我們也需要明白,幸福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學會在婚姻中告別不好的人,是一種自我成長與止損能力的體現。

事實上,我們要想從離婚中重構自己幸福,最關鍵的是把握自我成長的主動性,不去完全否定自我,更不要認為什麼都是我們自己的過錯,而是去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我們就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之道。

今日話題:你認為離婚中最大的傷害是什麼?歡迎探討與交流。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為什麼人對陌生人「更客氣」,而對親近的人容易「苛責」
    生活中的你是否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我們往往對於不相熟的人更加有包容心,但是對待自己身邊那些最親密的人反而更容易發脾氣,更容易傷害對方。主要因素是我們在內心深處渴望被自己所愛的那個人認同,渴望在他身上得到安全感。
  • 為了孩子不離婚?別傻了,貌合神離對孩子的傷害不比離婚小
    是呀,現在還不如離呢,三個人裡有誰過得幸福嗎?兒子的這番話點醒了小童,沒想到自己一直以來還沒有孩子看的透徹。像小童這樣的家庭其實不在少數,家長想給孩子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可以理解,但如果夫妻間已經沒有感情了,形式其實也不重要了,反而會成為鐐銬。離婚確實可能會傷害到孩子,但強行維持沒有感情的婚姻,孩子又何嘗沒有受到傷害呢?
  • 職場女性,別再苛責自己了好嗎?
    下屬也不給力,從來不會幫自己分憂解難,都是推一下動一下。她覺得自己的工作停滯不前了。家庭方面,由於老公經常出差,自己工作也比較忙,公公婆婆又比較溺愛孩子,導致他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在學校經常違反紀律被老師罵。老師經常打電話給表姐順便也對她進行批評教育。
  • 心理學:失戀會給大腦造成傷害,用科學方法分手,不傷害對方
    如果喜歡本文,可以點擊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喲~芝芝心理會持續為你更新專業和有趣的心理學知識,以幫你應對紛繁的世界。失戀,可以說,是「精神上的死亡」。即使是自己主動提出的分手,那個曾經愛著TA的自己,也會在心中死去。
  • 心理學:不要和這4種人打交道,因為他遲早會傷害你
    回家給她道歉,她明明是有情緒的,但是她為了維護自己賢良淑德的形象,不表達,而是對自己更好,這讓他感覺很愧疚。就這樣他的丈夫總是覺得自己妻子和自己很遠,她不像自己的愛人,更像一個花了錢才請到家裡的保姆,所以有了離婚的想法。
  • 不要太苛責自己
    最近幾天,我沒有做很重要的事情,每天都會很多時間看電視,覺得有些浪費時間,卻也沒有過度地克制自己。 另外,如果在休息的時候,還要過度克制自己,那豈不是休息也沒有辦法休息,更別談工作和學習了。 6月份,我在完成每天聊30個人目標的時候,感受最為深刻的是,絕大多數人都喜歡自我苛責,有些人會過度苛責自己,生怕自己好過一點了。
  • 人認定你了,才會有這些「傷害」自己的行為
    當男人有了什麼樣的舉動就代表是認定你了?想必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不同的答案,但我想說的是,愛到深處難自控,當一個男人對你動了真心之後,他們會委屈自己,也不會讓你難過。見面之後,這個男生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變,而這時候子軒對這個男孩子的印象也好了很多,就這樣兩人通過交流,正式的確立了朋友的關係。交往不到一年,子軒就懷孕了,而這個消息,也直接讓他們之間的關係有了很大的變化,子軒懷孕之後,很久不見男友的行蹤,甚至打電話給男友,男友也不接。
  • 「爸媽離婚,你要跟誰?」這種問題對孩子的傷害,可能你想像不到
    「爸媽離婚,你要跟誰?」這種問題對孩子的傷害,可能你想像不到從2018年中國離婚率的數據上來看,僅東北三省的離婚率佔比就已經超過了50%。而這組數據也是向我們證明,如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都將婚姻看得太過隨意,仿佛想結就結,想離就離,絲毫沒有考慮兩個家人以及孩子的感受。
  • 心理學:背叛你的人,內心都是什麼心理?
    之後我對她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當你做出行動的那一刻,總有一天會被你老公發現的,從你身上的氣息,以及心虛鬼祟的行為,或者穿衣打扮,他都能發現你不對勁的地方,所以露餡了是遲早的事。最重要的是,當你邁出那一步的時候,你傷害的不單是你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還會傷害到對方的家庭和孩子,背叛的後果,你要想好,是不是你能承受的。
  • 「愚蠢」的女人才會做小三,出軌男離婚後也不會娶你!真相了
    很多小三抱著自己找到真愛一定要結婚的心態,但男人只是玩一玩而已,到事情敗露的時候還是會求得自己妻子的原諒。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少一部分,跟妻子離婚後跟小三結婚的現象,但過得都並不幸福。我身邊就有一個經典的案例,我們叫她菜菜。
  • 十大心理學效應,拉開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人類社會的很多奇妙現象與行為均可歸結為人的心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行為,都可以通過心理學進行解釋。 今天為大家介紹 10 個心理學效應,讓你在生活中更「得心應手」!
  • 每天喝一瓶啤酒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別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
    白酒和啤酒相比度數比較高,無論怎麼說啤酒也是酒,只要是喝酒都會對人體健康帶來一定的傷害,今天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就算每天喝一瓶啤酒,會對身體帶來哪些傷害?每天喝一瓶啤酒會對人體產生哪些危害?1、讓人長胖很多人一天喝一瓶啤酒,感覺對身體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啤酒的熱量非常高,就算這度數比較低,也無法掩飾啤酒的熱量。
  • 心理學:你一直都生活在自己製造的世界裡,一個被稱為投射的世界
    你看別人是什麼,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麼。外部世界只是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就像蘇東坡曾經開玩笑說自己的好朋友佛印是狗屎,而佛印卻說他看蘇東坡像是金佛。為什麼佛印不說他看蘇東坡也是狗屎呢?原因是因為蘇東坡和我們普通人一樣還活在自己製造的投射世界裡,看不到真實的世界。而佛印卻活在真實的世界裡,他懂得投射的道理,而且能夠清楚地看到自己與真實世界的關係。同樣的道理做延伸,如果有人惡毒地辱罵你是傻瓜或者笨蛋,你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估計大部分人都會回答「傻呀,肯定趕緊罵回去」。
  • 不要對自己過於苛責
    理解別人的難處,體貼他們的軟弱貳 不要對自己過於苛責因為如果一位接班人這樣,還不會出問題;現在兩位都這樣,那問題就大了。當兩位第一代的國王和宰相,把兩位第三代的接班人叫到他們面前後,那位第一代的國王說:「二弟,還是你來說吧!我看著他們倆,就來氣!怎麼……」「好了!你要是實在看不慣,就別看了。我來處理!」第一代的宰相說。
  • 心理學:內心受過傷的人,才會有這5種表現,你中了幾個?
    心理學研究發現,曾經受到過心理傷害的人,會有很多地方與常人不一樣。有時候,哪怕你已經忘記了你曾經受到過的傷害,但這些心理陰影仍然會影響你的生活。擁有下面這5個表現的人,內心往往都受到過巨大的傷害。(1)內心過於敏感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暴力和壓抑環境下成長的人,往往相對同齡人更能洞察人心,內心更加敏感多疑。
  • 心理學:如果男人常對你說這2種話,證明他是在傷害你,你要留心
    因為有的男人愛你,不一定會說,而有的男人,不愛你,卻說的很動聽。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果男人常對你說這2種話,證明他是在傷害你,女人要留心。02)、當初對羅子君說的「我養你」,如今卻成了壓在駱駝身上的稻草,而這一切羅子君毫不知情,還停停留在相信陳俊生營造的美夢中。當夢醒了,羅子君發現自己竟然在臨近中年時,面臨離婚、沒工作、養活不了孩子、甚至連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的地步。
  •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心理學告訴你,童年不是決定性格的根源
    他大力提倡建立積極心理學,並為這門新學科奠定了結構體系,是世界公認的「積極心理學之父」。他擅長把心理學的內容和大眾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而《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這本書就告訴大家,之所以會出現那些負面的、消極的心理,是因為人們沒有正確認識自己。
  • 心理學:你會犧牲一個人救五個人麼?你的選擇,暗示了你是什麼人
    而此時你有一個拉杆,可以讓火車轉換到另一條軌道上。但問題在於,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那麼,你會選擇就一個人呢,還是救5個人。(1)救五個人的請看這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你是一個典型的功利主義者,單純的以利益來作為行為的標準,比較漠視道德和規則。
  • 《親愛的自己》:面對傷害過你的人,張芝芝的做法正確
    原先以為按照她的性格,在劉洋悔改後一定會給他一個機會,畢竟他是雨薇的爸爸,她就算不為自己考慮,也會為孩子考慮。 可經歷過一次傷害後的張芝芝突然明白了,依靠男人是靠不住的,哪怕兩個人複合,也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而且她也不能保證,劉洋不會再一次傷害她。
  • 心理學:如果有人對你說這2種話,證明他是在傷害你,你要留心
    心理學上有種心理防禦叫反向形成,說的是一個人潛意識裡有某種感受和想法,但是迫於現實要求,他不能表現出來,於是就用相反的方式表達。而本文中我們講的就是這種狀況,一個人可能在有意無意地傷害你,但是在理性上他會告訴你,我這是為了你,我是對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