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期被家暴卻不離婚?除了擔心孩子外,她們還在擔心什麼?

2020-12-23 騰訊網

只要有家暴事件發生,就會有人在埋怨施暴者的同時,還要埋怨被長期家暴的女人,埋怨她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不早點離婚,到頭來不僅苦了自己,還害了孩子和家庭……

那麼,被家暴的女人真的就沒有反抗、沒有想過離婚、沒有為離婚奔走呼號過嗎?

只要不變態不智障,被家暴的女人應該人人都想離婚,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不離婚或沒有堅持離婚的女人?

首先,很多被家暴的女性長期隱忍不發,確實因為那個濫俗的理由:為了孩子。

不為人母,真的很難理解其中的辛酸和無奈。

經濟條件不好的女性,怕離婚後一個人養不好孩子,會降低孩子的生活質量,尤其是教育質量。

自己經濟條件不好,還可能得不到孩子的撫養權,所以即使被家暴,也會忍耐再忍耐。

因此,如果想生孩子,女性一定要先在經濟上強大自己,否則,還是不要生孩子為好。

臺灣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裡,那個因為愛情生下兒子的女人,就因為自己經濟不行而把孩子拱手讓給男方,最後的結果是,女方瘋了。

經濟因素之外,有的女性屢被家暴卻始終下不了離婚的決心,還有很多是因為擔心離婚會對孩子感情上有傷害。

關於這個,大城市可能要好點。

比較而言,大城市離婚率高一些,孩子們見怪不怪,可能會好接受一些。

二是大城市人與人之間關係疏離些,人們不太關心這些別人家的事情。

再就是大城市人的觀念要開放開明些,包括老年人。

而小城市的女性,就會特別擔心離婚後自己的孩子可能會被社會歧視,還擔心孩子會夾在父母雙方之間難以做人,難以搞好學習等。

如果一方心胸狹隘、修養不好的話,可能會在孩子面前詆毀對方;法制觀念不強或極端自私的人,還會把孩子藏來藏去,不讓孩子見另一方。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為此撕破臉、打爛頭的也不在少數。

其實,很多事實一再說明:常常家暴的婚姻,不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一個人安靜帶大的孩子比在吵鬧、撕打裡長大的孩子要好一萬倍,雖然感情上會有缺憾,但傷害要小很多,至少沒有暴力傾向,沒有生命危險,而且有父有母。

其次,很多被家暴的女性不離婚,除了擔心孩子,還會擔心父母。

為人父母的人,自己的父母大都步入老年,沒幾個人想讓含辛茹苦為自己操勞半生的父母再接著為自己擔驚受怕。

經濟條件好、思想開明,且只有一個閨女的老人家還好說,他們會因為心疼自己閨女而同意離婚,然後幫著閨女做做家務、帶帶孩子等。

經濟條件不好,思想不夠開明的父母,即使明知道閨女常常被家暴,也會勸和不勸離,因為他們實在幫不上閨女什麼,總心存希望女婿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不管怎樣,離婚不僅會傷到孩子,還會傷到父母,這可能也是很多女性在遭受家暴後獨自隱忍的主要原因。

其實,現在的社會,父母們大都相當開明開放,即使農村的父母,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婆家總受欺負,大多數父母也會因為心疼閨女而同意她離婚。

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所以,如果你不幸嫁給一個家暴男,還是早點離婚吧,早離早安全,最好在決定要孩子之前。

否則,遇到極品惡男,不僅危及自身性命,連父母孩子也有危險。

很多長期忍耐家暴的女性,不僅助長了家暴者作威作福的惡習,最終苦了自己,害了全家,四川家暴男殺子燒車的悲劇即是明證。

第三,被長期家暴卻遲遲下不了決心離婚的女性中,對男方心存幻想的也不在少數。

很多女性被家暴後,總是被對方的長跪、眼淚和信誓旦旦所打動,總認為對方會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但事實是,家暴者即使把手剁掉,也改變不了吃屎的本性。

即使某個家暴者此後家暴的次數明顯減少,那也不是他本人改了本性,而是對方隱忍更多的緣故。

但隱忍是危險的,等到被家暴者爆發之時,就已不是家庭小事,而是家破人亡的家庭悲劇了 。據統計,中國女性殺人犯中已婚佔90%左右,大多殺的是自己的丈夫。

臺灣女作家李昂的轟動性中篇名作《殺夫》,就詳細描述了這樣一個忍無可忍、憤而殺夫的悲劇故事。

殺夫之外,遭遇家暴的女性還會選擇自殺尋求解脫。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女性自殺率超過男性的國家,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將近16萬婦女自殺,其中60%是因為家庭暴力。

第四,可能也有雖遭家暴卻不想打破安穩現狀的女性在。即使有時遭受家暴,但總有風平浪靜的時候,只為貪戀這一點,於是忍耐再忍耐。

習慣使然?惰性使然?鴕鳥心態?可能都有吧。

雖遭家暴卻不離婚的女性中,應該也有怕名聲受損的因素在,尤其是小地方,更加「人言可畏」。

即使社會再開放再開明,總有不開放不開明的黑暗角落,那裡的女人們在遭受家暴時怎麼辦?在家暴的痛苦危險裡度過漫漫一生的應該佔大多數吧。

總之,當你不幸遇到家暴,一定要堅決說不,能離婚的趕緊離婚,離婚不易的也要努力——明天的自由幸福正在不遠處向你招手,自己的命運一定要自己做主啊!

相關焦點

  • 德普曾擔心艾梅柏·希爾德的家暴指控會傷害兒女,於是選擇了沉默
    儘管艾梅柏·希爾德指責約翰尼·德普家暴,但是為了保護他的孩子和他們的未來,當年約翰尼·德普保持了沉默。約翰尼·德普擔心艾梅柏·希爾德的家暴指控會傷害他的孩子,這是他最擔心的事情。粉絲們正在了解艾梅柏希爾德對前夫約翰尼德普家庭暴力行為指控背後的真相,但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德普一直試圖保護自己的孩子,他明白這些孩子與這起事件無關,但難免會成為「附帶傷害」。即使艾梅柏希爾德指控德普在他們15個月的婚姻中多次對她進行身體攻擊,他都保持了沉默。
  • 明明被家暴的人是你,為什麼反而有羞恥感的也是你
    文|吳在天 人們常說:「家暴只有零次與無數次的區別」,可在心理諮詢與問診中,常有遭受家暴卻不想結束婚姻關係的被家暴者。也許我們都會勸被家暴的女性離開,但這似乎是一句沒大有用的話。為什麼她們離不開?有位來訪者說,自己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丈夫家暴有5年多了,她卻一直忍受。
  • 臺灣女星謝麗金:從小受父親長期家暴,我對男人不信任,終於離婚
    導語:臺灣女星敘述父親長期家暴毆打母親,讓其有陰影並對男人不信任,終於離婚。謝麗金是臺灣知名歌手和影星,演了不少角色;但光鮮的背後,卻是傷累連連。謝麗金近期上中天綜藝節目,談到家暴,她滿臉流淚,控訴父親:「你的拳頭毀了我們的家庭,那幾年我和母親、兄姐一直在忍受著家暴!」。謝麗金自述,她們家從小就遭到爸爸的家暴,從小目睹媽媽長期被爸爸毆打,甚至爸爸只要看到媽媽和其他男人講話,會把媽媽抓起來往牆壁摔,再用拳爆打,媽媽常被打到要躺在床上,休養3至5天,或送醫院。
  • 拉姆離世後,體壇名將暴打哺乳期妻子:為什麼她們離不開家暴男?
    ,稱丈夫張培萌不僅婚內出軌,還在她提出離婚申請後,結夥搶走了孩子並毆打了自己的母親和四姨。第一次離婚後,唐某用孩子威脅她,拿著菜刀對著她喊:「不復婚我就殺了他!」甚至還把兩個孩子帶去河邊,揚言要帶著孩子一起跳河。
  • 被家暴致死,拿什麼拯救更多「她們」
    不過,實際上,這些年來,我國在反家庭暴力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例如,出臺反家暴法,從國家法律的高度系統地規定了如何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院開始重視家暴案中受害方的人身安全,以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形式為家暴受害者築起安全牆;一些地方的民政、婦聯等部門建立起反家庭暴力庇護中心,用更切實的手段幫助家暴受害者……但即使是這樣,家庭暴力的特殊複雜性和隱蔽性,導致要徹底剷除家暴的毒瘤仍然異常艱難。
  • 遭遇家暴,為什麼還不離開?
    遭遇家暴後,為什麼不選擇離開?「既然有人虐待你,那你為什麼不離開?」,這也是家暴事件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而除了這些經濟和心理上的因素,很多人被那些離開後可能會發生的現實問題絆住了腳步,很擔心離開後會遭到報復。施暴者因為太過了解自己施暴對象的生活,所以常常可以以受害者的生命和他們珍重的事物作要脅。
  • 冷靜期會導致家暴、財產轉移? 專家認為不必擔心
    第一,關於我國是否存在離婚難的問題,我們不可以簡單的回答是或者不是,因為這個問題涉及離婚法律制度應遵循的社會價值觀以及國情現狀問題。一些人主張的讓離婚更容易的觀點,其社會價值觀怎樣?是否符合我國國情?實際上,讓離婚更容易,這種價值觀並不是世界上的主流,也不是普遍的做法。在美國的拉斯維加斯,結婚、離婚的程序都非常簡易。
  • 蔣勁夫又被控訴家暴:別再問「她為什麼不離開」
    「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在輿論上似乎已經達成共識,因此總有人發問:為什麼不離開?為什麼第一次被打不分手、不報警?1、對於宇芽遭家暴的事,不少人認為:男的結過三次婚,長得一般般,還有家暴史,為什麼不報警或者分手?第一次也就罷了,第二次為什麼還不決斷?非得等挨幾次打才行?為什麼不離開?因為真實的家庭暴力,往往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 家暴的角落(下)受害者自述:家暴跳樓致截癱 第一次家暴就該離婚
    我當時全身骨折,疼得眼睛都睜不開,咬著牙忍受等著進手術室,但那句話讓我現在都記得非常清楚。我每次都在想,這個人為什麼這麼自私,為什麼這麼冷血?事情已經過去一年多,我可以很冷靜地講出來,但我從始至終都堅定要求他該受到刑事處罰。這一年多我每天都在治療,都在經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可他直到11個月後才被收監。
  • 「敢離婚就殺你父母!」女子被家暴19年燒死丈夫:他不把我當人看
    秦某的暴力威脅直接阻斷了離婚之路,在法院作出判決之前,秦某有充足的時間傷害李某和其家人。除了殺人之外,李某似乎只有離家出走逃離掌控這一條路。但這意味著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孩子,但會有哪個母親願意將自己的孩子交由一個醉鬼和暴力狂照顧呢?據全國婦聯數據,我國約1/3的已婚女性曾遭丈夫家暴。
  • 36歲女子遭家暴,牙齒被砍掉,離婚期間被丈夫殺害
    湖北陽新縣,36歲的闞女士實在無法忍受經常家暴並且經常寫保證書、下跪的丈夫餘某,提出離婚,卻在離婚調解期間在家門口被丈夫餘某砍傷致死,僅面部就有19處傷口,牙齒全部被砍掉。此前闞女士早就寫好了遺書。【事件說法】如此殘暴的丈夫真是少見。家暴只有第一次,沒有最後一次。闞女士提出離婚卻也寫下遺書,這難道還不能讓我們警醒嗎?
  • 滿臉是血的「家暴妝」火了,我卻笑不出來:求求別再把家暴當玩笑
    在她們看來,這是一種流行的娛樂方式,以此為傲,引來越多的人關注,自己就越成功。她們從未想過,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又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又會給現在的孩子帶來怎樣的價值觀。這種「不以為恥,反以為傲」的娛樂方式,一次又一次衝上熱搜,「家暴妝」筆記更是刷爆朋友圈。如果你手殘也不用擔心,因為商家會幫你解決,他們及時推出了模仿「家暴妝」的特效,讓所有躍躍欲試的人得到滿足。
  • 遭長期家暴媽媽起訴離婚,法院將孩子判給了誰?
    作為家長,你有沒有對自己的孩子使用過言語暴力?注意了!肢體暴力固然傷人但言語暴力也不能小覷!!這不,廣州一名父親就因為長期對孩子爆粗口,惡言相向,導致三個孩子全都對他產生隔閡,也讓他喪失了對孩子的撫養權。
  • 短跑名將張培萌妻子控訴其家暴+出軌 已提出離婚
    很多時候我沒有選擇報警,當然我有過數次被沒收手機、關在家裡不允許在被家暴後與外界聯繫的情況出現,即便這樣,短短兩年的相處中我也有過3次報警和1次出警驗傷的經歷。但由於我仍在母乳餵養並且疫情期間小區封閉無處可去,為了孩子我選擇一忍再忍。我曾問他「為什麼這樣對我」,他回答「運動員都這樣,雄性激素高」。
  • 新聞周刊丨家暴不只是家事
    每每醉酒後,都會變本加厲地虐待張彩玲和孩子,變著法子折磨張彩玲。張彩玲想過死,但一想到孩子,她就不得不放棄這個念頭。她想過離婚,但剛把這倆字吐出口,劉昌敏的拳頭就如雨點般砸過來。2002年冬天,再也無法忍受的張彩玲在一次「死裡逃生」後,悄悄收拾東西離開了家。半年後,她在鎮上找了份工作,租了房子,瞞著丈夫把三個孩子接到了身邊。
  • 孩子總是擔心疫情中父母身體不好 怎麼開導?
    問題:我的孩子10歲,不知道是因為太懂事了,還是什麼,特別關心我和他爸爸的身體。他很擔心疫情,經常收看電視臺播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情況,總是提醒我們要戴口罩、要勤洗手、要鍛鍊身體。他爸爸打個噴嚏,他也問個不停:爸爸你怎麼了。我有一點擔心,是不是孩子有什麼心理問題。另外,他從小就不太跟同齡小朋友玩,學習成績一般,喜歡宅在家裡。回答:疫情不僅影響著日常生活節奏,也影響著我們的心情和家庭氛圍。
  • 家暴離婚財產和孩子怎麼樣分?
    法妞網友諮詢:家暴離婚財產和孩子怎麼樣分?家暴是法定的離婚事由,《民法典》第107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1)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2)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等等。
  • 女明星爆出家暴照片,懷孕期間也挨打,面對家暴為什麼你不敢說?
    知名短跑飛人張培萌對妻子張漠寒長期家暴,並在妻子懷孕期間實施暴力。一時間家暴成為全民熱搜,為什麼每年網上都有這麼多家暴案件?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相敬如賓」,這本是形容古代夫妻之間相處融洽,互相尊重的意思。今天接受先進教育的我們,反而做的遠不如古人。
  • 短跑名將張培萌被妻子控訴孕期出軌 家暴 打老人,已提出離婚
    我曾問他「為什麼這樣對我」,他回答「運動員都這樣,雄性激素高」。這裡需要說明一個事實,張培萌先生對我的家暴,確實沒有造成那種很嚴重很刺激眼球的傷口,只有一言不合、或清醒或酒後的扇嘴巴、掐脖子、抓著我頭髮撞牆、用腳踹我或者抓著我胳膊把我掄在地上。我身上只有不間斷的淤青,他在這方面確實有分寸。
  • 父母老了你最擔心什麼?網友:怕那時候他們還在擔心我
    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他們真的老了,你最擔心什麼?有沒有設想過如何去面對它……最擔心,自己沒有能力照顧他們擔心自己成長的速度,趕不上父母在變老的速度,擔心未來的自己沒有能力去照顧他們,沒有足夠的金錢來保障他們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