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法會的上首大菩薩,500位菩薩之首的「文殊普賢」有何深意?

2020-12-18 重樓逾陀

有關文殊與普賢二菩薩的原始法義,以及在漢傳譯本經典中所載的情節,本文謹將漢譯經典作重點式的重述如下。

(一)文殊菩薩

文殊,梵名 Manjusri,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 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諸經典記載,或謂其為實在人 物,如依《文殊師利般涅槃經》,菩薩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生時屋宅 化如蓮華,由其母右脅出生,後至釋迦牟尼佛所出家學道。若依《首楞嚴三昧經》6卷 下,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如來,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 槃,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

有關文殊師利的形象源流,追溯自佛教的原鄉印度,以及北傳的中亞地方、南傳的南亞地方,均少有遺蹟。但佛經傳譯史上,載有文殊菩薩相關事跡的經典卻出現得很早, 其中以文殊為主角的經典,最早如西晉竺法護所譯的《文殊悔過經》、《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文殊師利淨律經》;聶道真所譯《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支法度所譯《文 殊師利現寶藏經》;後秦鳩摩羅什所譯《文殊師利問菩提經》;東晉佛陀跋羅所譯《文 殊師利發願經》等,以及南北朝以下至唐代譯本計十餘種。

而至於文殊菩薩在諸佛經中所居的身份,如在《維摩詰所說經》8中,文殊菩薩是唯一赴維摩詰住處問疾,而與之對談的說法主角,與維摩詰居士均是此經的主軸人物。

而在《妙法蓮華經》中,文殊菩薩雖非說法主角,卻仍是主軸人物之一。經中〈提 婆達多品〉便提到文殊師利自娑竭羅龍宮湧出而詣靈鷲山,對智積菩薩談及龍女獻寶珠 變男子而赴南方無垢世界之事。而〈安樂行品〉則記載了佛陀答覆文殊師利,在末法 時期,或後惡世期,如何推廣法華經的問題。

至於參與釋迦世尊的說法會者,文殊幾乎是每會必到的,而且是會中的上首菩薩, 例如《佛說阿彌陀經》,經文一開頭述說佛在給孤獨園所聚會的人物,除了大阿羅漢的 名字之外,尚有:

「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幹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梵因等。」

此說明文殊師利菩薩是世尊說法會上的上首大菩薩。其他如《大方廣佛華嚴經》, 在〈入法界品〉中,文殊與普賢同為釋尊法會的上首菩薩,同時也是善財童子所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者之一。

文殊菩薩在諸經中出現之頻繁,實冠於其他菩薩摩訶薩。

文殊的圖像安置,最早見文獻所載,北魏文帝遊五臺山,於中臺造一寺,安置文殊 菩薩像。唐代窺基大師亦曾於五臺山造立文殊菩薩像。

唐大曆四年(769),代宗皇帝依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等之奏請,勑令天下食堂 中,於賓頭盧尊者形像之外,另安置文殊師利菩薩形像以為上座。七年,更敕令天下僧 尼寺內各選一聖 處,設置大聖文殊師利菩薩院,安置文殊塑像。

至於平面實物圖像的留存,以敦煌莫高窟,遺存最多,且題材可分成文殊維摩變、 文殊普賢像、千臂千缽文殊師利像等不同的題材,分別表現在壁畫及絹本畫中。

(二)普賢菩薩經

普賢菩薩之名,始於《三曼陀羅菩薩經》。普賢,梵名 Samantabhadra 或 Visvabhadra, 音譯曰:「三曼多跋陀羅菩薩」,或「三曼多颰陀羅菩薩」,或「邲輸颰陀羅菩薩」, 又作遍吉菩薩。相對於文殊之顯智、慧、證,普賢則顯理、定、行,以共同詮釋迦本尊 如來的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在釋迦世尊對眾說法的法會中,文殊與普賢共為 一切菩薩之上首,常助成宣揚如來之化導攝益,以此菩薩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處,純一 切善,故曰普賢。

以普賢菩薩為主法者的經典,如《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而大部經《大方廣 佛華嚴經》內,則多方敘述普賢菩薩的願行,如〈普賢菩薩行品〉中,提出修習「十種 正法」、「十種正智」、「十種直心」之行法。而於〈入法界品〉之開頭,便謂:「爾 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講堂,與五百菩薩摩訶薩具,普賢菩薩、文殊 獅利菩薩,而為上首。

是將普賢菩薩列入五百位大菩薩之首。而在此品所述善財五十三參的情節中,普賢 菩薩更是善財最後一位參訪的善知識者,也是總結五十三參的法門者。依《四十華嚴》 更列出普賢的10種廣大行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 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有關普賢菩薩騎白象的漢譯經典,最早見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其中所載:

爾時普賢菩薩白佛言,世尊,於後五百歲濁惡世中,其有受持是經典者,我當守護, 除其衰患,令得安穩,使無伺求,得其便者,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若為魔 所著者,若夜叉若羅剎,若尌鳩槃荼,若毗舍闍,若吉遮,若富單那,若韋陀羅等, 諸腦人者,皆不得便,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 眾,具詣其所,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是人若坐思 惟此經,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其人若於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我當 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

此經文所載普賢騎六牙白象是為供養法華經,守護法華經的行持者,其後的圖像創作,便逐漸出現騎象的普賢。例如雲崗石窟第九窟後室明窗西壁,以浮雕表現須彌山 為背景,山上刻有騎象的普賢菩薩,此為北魏五世紀時代的作品。

而入唐以下,石窟內的雕像或壁畫,便流行著普賢騎大象,與文殊騎獅子左右對稱 的圖像題材,如敦煌莫高窟一百五十九窟西壁龕南側普賢變中普賢菩薩騎在華麗的六牙 白象上,此為中唐八世紀作品。

因此就更深一層寓意說,普賢是諸佛的理德、定德、 行德的代表,與文殊的智德、證德相對。文殊駕獅子,代表智慧的獰猛,普賢騎白象, 象徵願行的堅持。文殊與普賢侍佛的一左一右,三像合之,即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 三昧與般若全者,便是毘盧遮那法身佛的境界。也就是華嚴經所彰顯的理事無礙法界, 事事無礙法界。

擴展閱讀他:

「羅漢信仰」傳入中土經歷了哪些演變,如何從16羅漢變為18羅漢?

相關焦點

  • 四大菩薩隨身法物的表法意義
    而在中國山西的「五臺山」,因為終年積雪,夏天依然寒冷,又叫清涼山,因此眾人便以五臺山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久而久之,這裡便為信眾們朝拜文殊菩薩的聖地了。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有很高的地位。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因此常稱他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宣講佛法。文殊菩薩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經常出現在般若系的經典中,與普賢菩薩同為華藏世界的上首。
  • 何為四大菩薩?這四座絕美的中國佛教名山,你都去過了嗎?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是梵語音譯,意譯為妙德、妙祥、妙吉祥。文殊菩薩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經常出現在般若系的經典之中,與普賢菩薩同為華藏世界的上首。  經典中常說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這是說般若智慧是諸佛的老師與母親,眾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現世間。但是般若智慧無形無相,不可觸摸,經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很難用言語表達,故而用文殊菩薩做代表,給凡夫一個智慧形象的比喻,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 佛教四大菩薩,文殊、普賢、地藏王、觀世音,分別代表了什麼?
    佛教當中有著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四位菩薩,而這四位菩薩又分別代表了什麼?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被譯為: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佛教裡的四大菩薩,象徵著人們理想的四種人格,即:願、行、智、悲。
  • 文殊菩薩心咒
    有五字真言、六字真言、八字真言,還有一字大明輪咒。常常念誦文殊心咒,可以增長福德、智慧,還可增強記憶力,辯才無礙。更可消除愚痴,明瞭諸法實相。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
  • 殊勝節日 農曆臘月二十二,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
    菩薩簡介文殊菩薩,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中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
  •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十大願
    文殊師利菩薩當有誓言。我有十種諸佛無盡甚深大願。所有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入我願者。則是世尊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於意云何。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圓滿。兄友弟恭。慈心不殺。聽學大乘。讀誦尊經。轉教群品。願至菩提。我亦作師僧子弟。和尚阿闍梨。同學伴侶。受我法教。學我威儀。取我禮節。令發勝願。回向大乘。學習菩提。漸成佛道。於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長。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古佛再來,無上智慧的化身 !
    除此之外,文殊菩薩相應於娑婆世界有情眾生的因緣,亦有種種不同形象的示現。一般文殊菩薩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為本體。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是毗盧遮那佛之上首菩薩,合稱華嚴三聖。在佛教經典中,直接以「文殊」命名的經典就有不少,如《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文殊師利發願經》等。
  • 在十方三世諸多佛菩薩中,有9位佛菩薩,我們是一定要拜的
    在十方三世諸多佛菩薩中,有9位佛菩薩,我們是一定要拜的。在我們有著名的四大菩薩,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第一位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佛號「正法明如來」。為了廣渡眾生,倒駕慈航,以菩薩的身份示人。
  • 釋迦摩尼佛九代之祖,文殊菩薩的大願、身世及住處
    在密教當中則有般若金剛、吉祥金剛、大慧金剛、辯法金剛等密號。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之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在其他經典中,又有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妙吉祥等名號。⊙三世諸佛的老師在《放缽經》中,佛陀曾在法會中對大眾說:「今我得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神尊貴,度脫十方一切眾生,皆文殊師利之恩。
  • 四大菩薩之首為什麼不是觀音菩薩,而是他?
    《法華經》記載,佛教有八萬菩薩,其中最出名的有四個,分別是觀音、文殊、普賢以及地藏王菩薩,世稱四大菩薩。受《西遊記》以及其他神魔小說的影響,很多人以為四大菩薩之首是觀音,畢竟知名度以及人氣擺在這裡。其實,文殊才是四大菩薩之首,今天筆者為您分析一下原因。
  •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在大乘佛教中,位於諸菩薩的上首。他在釋迦牟尼四十九年的弘法生涯中,始自華嚴,終於涅,凡是大乘法會,都有他參加。在協助釋迦牟尼弘揚大乘佛教思想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不僅是大乘空宗的奠基人,而且也是密教的祖師,為大乘佛教所崇奉。這還因為,他是般若智慧的化身,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他是七佛之師之故。
  • 今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二,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
    祈願世界和平,人民安樂,正法久住世間!  農曆臘月二十二是文殊菩薩的成道日,這一天是佛教界重要的節日之一。這一天佛信徒們紛紛以鮮花燈、燭茶、果珍餚供養文殊菩薩像,以示對文殊菩薩的尊重和敬仰。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它的慈悲心都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的,文殊菩薩並不提倡感情用事。
  • 佛教:除蓋障菩薩、普賢延命菩薩
    在佛教的整個歷史體系之中,如今的滿天佛祖與菩薩等都有其緣起,都有其屬於自己的歷史由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中的除蓋障菩薩、普賢延命菩薩:除蓋障菩薩除蓋障菩薩又作除一切蓋障菩薩、降伏一切障礙菩薩、棄諸陰蓋菩薩。為密教胎藏界曼荼羅除蓋障院之主尊。
  •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之間的關係
    本文 945字 圖片 7 幅 閱讀約需 3 分鐘( 後臺回復「書單」獲取一份超大的西藏書單庫 )遇見西藏-菩薩-No.002相對於文殊菩薩的婦孺皆知。同為佛祖肋侍的普賢菩薩可謂是非常的低調了。但作為擁有大成就的尊者,普賢菩薩是在密宗卻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日本真言宗更是將其視為根本佛「金剛薩垛」 的化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同為四大菩薩的「普賢尊者」。
  • 龍天生歡喜 諸佛降臻祥 | 天竺山真寂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安座法會殊勝圓滿
    2018年3月18日,農曆戊戌年二月初二欣逢吉時,天竺山真寂寺在諸佛護佑、龍天加持下隆重舉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聖像安座大法會。法會由真寂寺住持忠明法師主法,來自社會各界人士、護法居士數百人以恭敬心、慈悲心、平等心隨喜參加法會,共同瞻禮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尊容,同沐佛恩,共沾法喜。        佛教任何儀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義,為佛菩薩安座也不例外。
  • 原來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發願求生極樂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善思議菩薩、信慧菩薩、空(kōng)無菩薩、神通華(huā)菩薩、光英菩薩、慧上菩薩、智幢(chuáng)菩薩、寂根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zhōng)住菩薩、制行(xíng)菩薩、解(jiě)脫菩薩。列了三十多位尊者之後,下面又列了參加法會的大菩薩。菩薩也是音譯簡稱,全稱是菩提薩埵。意思是覺有情、道眾生。聲聞緣覺。但能自度。菩薩不爾。自度度他。故名道勝。
  • 恭逢文殊菩薩成道日 | 文殊菩薩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一佛是釋尊的法身毗盧遮那佛,二菩薩指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文殊般若自在,普賢三昧自在。文殊執掌佛的智慧寶藏,普賢推展佛的廣大行願,所謂:文殊述德,普賢啟行,同輔毗盧遮那佛,教化大機眾生。文殊菩薩,在華嚴會上,以其甚深無上的智慧,宣說諸佛無盡功德,特別是在福城中說法,廣宣諸佛種種行門,種種功德,鼓勵大眾發菩提心,勤求佛道,並勸勉大眾,親近善知識,修學普賢殊勝行。
  • 四大菩薩之一的普賢有何特別之處?
    這座以大行大願而聞名的菩薩,在中國乃至東南亞都頗具人緣,作為四大菩薩之一的普賢又有何特別之處? 據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台山國清寺的豐幹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旁時,聞草叢中有小兒啼哭,便上前視察,見一小孩約十來歲,問其姓名,答曰:「我無家、無姓、亦無名。」豐幹禪師憐其無依無靠,帶回國清寺,交庫房當茶童。因是拾來,喚其拾得。
  • 文殊菩薩坐騎是什麼?四大菩薩坐騎的含義
    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而這四位菩薩的坐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所象徵的含義也有區別。
  • 佛教的文殊菩薩,你了解多少,告訴你何為真正的文殊菩薩
    實際上佛教的四大菩薩也不是我們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就比如文殊菩薩,他的真實身份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他的真實身份。實際上密教的真正始祖就是大日如來,在他證悟之後將之傳給普賢菩薩,而普賢菩薩則是傳授給龍樹菩薩,既然大日如來也是能夠證悟出自己的法,他肯定也是有自己的師父的,而他的師父就是我們熟知的文殊菩薩,可能很多人就會疑問,文殊菩薩怎麼就成了他的師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