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十大願

2020-12-26 小草蔥蔥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

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

生彼佛國已,滿足我大願。阿彌陀如來,現前授我記。

稽首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願當證知某甲。諸佛所有一切波羅蜜行。我今然當如彼修學。唯願諸佛如來慈悲哀念。我願於菩提心得大固力。於不可思議諸佛法中得深信力。於多聞中得不忘力。於往來生死中得無疲倦力。於諸眾生中得堅大悲力。於布施中得堅舍力。於持戒中得不壞力。於忍辱中得堅受力。魔不能壞得智慧力。於深法中得信樂力。

一者。願我於一切生處。一切法中。常得供養十方一切諸佛。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二者。願我受持如來甚深法海。即自明解不由佗悟。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三者。諸佛坐道場處。願我於中作攝法上首。請轉*度脫眾生。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四者。願我修行一切諸菩薩無邊廣大願。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五者。願我教化一切眾生。卵生.胎生.溼生.化生。悉皆令入無餘涅槃。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六者。願我生諸佛剎如對目前。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七者。願我嚴淨諸佛如來甚深剎海。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八者。願我與一切諸菩薩同行。集諸善根。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九者。願我所有身口意業。眾生見聞皆獲利益。如藥樹王無空過者。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十者。願我於一切微塵道中成等正覺。轉大f輪。度脫眾生。盡未來際無有休息。

佛子若能發此十大願者。百萬阿僧祗願門皆悉見發。願以此廣大誓願。種種善根。回向一切眾生。

願皆永離三惡道苦。具足普賢菩薩行願。

我又以此善根回向無上菩提。不求世間二乘果報。我又以此善根回向真如法界海。真如無滅。無漏無為。不可破壞。

願我善根亦復如是。如三世諸佛回向。我亦如是回向。回向已歸命禮三寶。此十大願者。百萬阿僧祗願門皆悉見發。願以此廣大誓願。種種善根。回向一切眾生。願皆永離三惡道苦。具足普賢菩薩行願。

我又以此善根回向無上菩提。不求世間二乘果報。我又以此善根回向真如法界海。真如無滅。無漏無為。不可破壞。願我善根亦復如是。如三世諸佛回向。我亦如是回向。回向已歸命禮三寶。

文殊菩薩十大願

佛告大眾諸大菩薩摩訶薩。若有初發意菩薩。及一切四部眾。善男子善女人等。若發菩提心者。文殊師利菩薩當有誓言。我有十種諸佛無盡甚深大願。所有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入我願者。則是世尊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於意云何。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圓滿。兄友弟恭。慈心不殺。聽學大乘。讀誦尊經。轉教群品。願至菩提。我亦作師僧子弟。和尚阿闍梨。同學伴侶。受我法教。學我威儀。取我禮節。令發勝願。回向大乘。學習菩提。漸成佛道。於是我作他作。大臣官長。理務世俗。一一清正。於國忠孝。悉共有緣。歸向菩提。得值三寶。令發菩提之心。云何名為無盡十種甚深大願。

一者大願若有一切眾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隨緣受化。四空五淨之主。八定四禪之主。梵王六欲之主。帝釋諸天之主。四天四輪之主。諸神龍王之主。八部鬼神之主。守護佛法之主。伽藍宮殿之主。四大持世之主。金剛堅牢之主。護國善神之主。大國小國之主。粟散世王之主。統領諸軍主。都攝所守主。所有水陸四生胎卵溼化。九類蠢動一切含靈。同生三世願佛知見。或未聞我名令願得聞。及聞我名於我法中。令一切有情盡發菩提。回向大乘修無上道。若有眾生以法藥世醫。救療諸疾。歷數算計工巧博弈。世典文筆歌詠讚嘆。講論戲處導以度人。隨類同事接引世俗。令發菩提正見正授。共我有緣得入佛道。

二者大願若有眾生。毀謗於我。嗔恚於我。刑害殺我。是人於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三者大願若有眾生愛念我身。欲心見我求得於我。於我身上於他身上。盛行諂曲邪見顛倒。及生淨行不淨行諸惡不善。願共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四者大願若有眾生。輕慢於我疑慮於我。枉壓於我誑妄於我。毀謗三寶憎嫉賢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五者大願若有眾生。賤我薄我慚我愧我。敬重於我不敬於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從我不從我。見我不見我。悉願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六者大願若有眾生。常生殺命。作屠兒魁膾畋獵漁捕。怨命現前更相殺害。無有斷絕世世相報。殺心熾盛不生悔過。賣肉取財自養性命。如此之心者永失人身。不相舍離報對。如是令發菩提之心。若有他人取我財物。我與財物。或施我財物我施財物。所得財物及不得者。於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七者大願若有眾生。供養我者我供養他者。或我造他造寺舍僧房。伽藍佛塔禪房蘭若獨靜之處。或我造他造一切功德。及造菩薩諸佛形像。令他布施修立福祐。遍於法界回向一切諸佛菩提。令一切有情同沾此福。及有他人自己朋友同伴師長弟子。修行苦行節身斷食。持戒破戒有行無行。和尚阿闍梨教導稱說。聽受我教我受他教。同行同業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八者大願若有眾生廣造諸罪。墮於地獄無有出期。經無量劫受諸苦惱。從地獄出生於五趣。先作畜生將命還於前生。負物作駝驢豬狗牛羊象馬奴婢僕從。償他宿債累劫倍命。還他倫盜無有休息。我於五道隨形受化。常生同世教化於人。或作貧窮困苦盲聾喑啞最下乞人。於一切眾生眾中。同類同緣同事同行。同業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

九者大願若有眾生。縱恣身心我慢貢高。故於我法中汙埿佛法。師長弟子無慚無愧。用僧佛錢菩薩財物。殺生偷盜邪行。妄語綺語惡口兩舌。鬥亂縱恣貪嗔。不揀良善劫奪他財。拒諱謾人不識善惡。廣造十惡一切諸罪。死墮阿鼻入諸地獄。從地獄出輪還六處。入生死海諸趣惡道。願共有緣同業同道。隨緣化變當以救之令得出離。共我有緣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十者大願若有眾生當於我法。若我有緣若我無緣。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行四無量心心等虛空。廣度有情無有休歇。願達菩提登正覺路。大聖曼殊以聖性願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虛空常在如來清淨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眾生心識體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願以聖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滅。得入菩提諸佛聖果。則是名菩薩十種大願。如是曼殊發廣大願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曼陀羅華遍滿虛空。其時大會諸眾盡見其華。同時讚嘆曼殊大士。聖力自在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爾時諸大會眾鹹皆歡喜信受奉行。

文殊菩薩簡介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是諸菩薩上首,七佛之師。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薩像,頂有五髻,表五種智慧。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左手執蓮花。花中安放《般若經》一部,表示般若一塵不染,如大火聚,四面不可觸,觸之即燒。右手執寶劍,表示大智,能斷一切無明煩惱,喻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華嚴三聖。應化道場為山西五臺山。

文殊師利菩薩,乃三世果上如來,無上智慧之代表。過去成佛。文殊師利菩薩,與釋迦同時代,生於舍衛國。多羅聚落、婆羅門族姓中,父名梵德,從母右脅而生,身紫金色,落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寶蓋,隨復其上,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相同。文殊師利法王子又稱妙吉樣,因他出生時,家裡出現十大吉祥瑞兆。(一)天降甘露,(二)地湧七珍,(三)倉變金粟,(四)庭生蓮花,(五)光明滿室,(六)雞生鳳子,(七)馬產祥麟,(八)牛生白犢,(九)豬誕龍豚,(十)六牙象現。

文殊菩薩心咒(智慧咒)

嗡。 阿。巴。札。 那 諦。(請搜文殊菩薩心咒視頻)

文殊智慧咒功德簡介: 學生淨心念文殊菩薩智慧咒能開啟智慧。

文殊心咒開發智慧,虔誠念誦定會開慧,切莫懈怠學業有成,智慧增長幸福人生。

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五峰簡介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顯靈說法道場,又稱清涼山。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五臺山的「五頂」,恰似人的右手掌向上,五指併攏,從南向北看:食指是東臺,中指是北臺,無名指是中臺,小拇指是西臺,這四個臺是起伏相連的一條山脈;而大拇指是南臺,另是一條山脈。

1,五臺山東臺頂望海峰

五臺山東臺頂望海峰,望海寺就在東臺頂上。峰高海拔兩千九百九十六米。

《清涼山志》載∶「蒸雲寢壑,爽氣澄秋,東望明霞,若陂若境,即大海也。亦見滄瀛諸州,因以為名。」這就是東臺望海峰之名的由來。

2,五臺山南臺繡峰

南臺位於臺懷鎮南12公裡處,海拔2485米,面積2平方公 裡。遠望山形,如一匹臥於山巔的馬。夏秋之季,登臨臺頂觀 望,目光所及,一派花草世界,有野迎春、映山紅、金蓮、日 菊、佛缽等花草200餘種。各種花丼高者二尺有餘,低的不足二 寸。花卉大者如手掌,小的似指甲,加之翩躚的彩蝶,飛馳的流 雲,常使遊人樂而忘返,故又叫錦繡峰。五臺山的植物中,有許 多是珍貴的藥材。既有欣賞價值,又有藥用價值的植物,尤以南 臺頂為多。南臺頂有一種植物叫零苓香,花色潔白,典雅素潔。 其味有爽心提神、驅除蚊蠅之功效。南臺頂有創建於宋代的普濟 寺,內供石雕智慧文殊菩薩,後有一高約10米的普賢舍利塔, 似元代遺物。南臺南有一處山崖叫寫字崖,佛教徒稱聖僧崖,民 間稱滴水崖。人站崖前,但見普通崖面一片,可是只要用水衝洗 山崖,就會顯出「字」來。

南臺又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頂端若覆盂,臺頂面積約14萬平方米。《清涼山志》稱:「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

南臺頂建有普濟寺,主供智慧文殊,普濟寺內,至今保留著年代極為久遠的石佛殿。 性善詩中對普濟寺有這樣的讚頌:'策杖尋幽上翠巔,清涼春盡景芳妍。千崖花綴千崖錦,五頂峰連五頂天。梵召繞陵日月,經堂寂寞鎖雲煙。真容欲睹知何在,極目蒼蒼意惘然。'這足以說明南颱風光之秀麗。

南臺亦名仙花山,以野生植被豐富,野花種類多聞名,臺頂鳥語花香,猶如仙境。臺頂象倒立的藻瓶,周圍1裡,細花雜草布滿了整個山巒,猶如綠色的地毯。這裡有罕見的野生'金蓮花'、'日菊'和名貴的'香蕈、銀盤、水皮等蘑菇'。這裡也是高品質農作物品的產區,大豆、藜麥、莜麥等高寒作物很著名。

3,五臺山西臺掛月峰

位於臺懷鎮西13公裡,海拔2773米,臺頂平如掌,面積300餘畝。每當明月高照,掛月峰一帶山泉潺潺,頗有詩情畫意的境界,月墜峰巔之際,恰如懸鏡。在西臺頂上賞月,別具一格。臺頂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寺北有個天然水池,直徑約10米。池北有泉,長、寬各約1.5米。

五臺山西臺法雷寺,「法是指佛教的教理教義」,「雷」為自然界的雷聲。「法雷」喻佛法如雷,能使眾生覺醒。法雷之名,即是宣揚文殊菩薩法力無邊之意,此寺創建於隋代。內供獅子文殊像。唐開成五年(八四○年)時,「臺頂中心有四間龍堂,置文殊像。於池東南有則天鐵塔一,基圓形,無級,高五尺許,周二丈許。」明代,法聚和尚又予以重修。清鹹豐年間,源修法師等又建石窯洞數間。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寺院改建成一處四合院,南北二殿為石窯洞,東西配房為木構建築,

西臺法雷寺,一九四七年,這些木構建築全部被拆,僅存窯洞八間,一九八六年美籍華人壽治和尚籌資重修了法雷寺及臺頂的舍利塔。

法雷寺現有建築有後大殿和文殊塔。

西臺法雷寺(3張)後大殿面闊五間,為木構和鋼筋水泥相合而成的混合型建築;文殊塔與後大殿為同期建築,內供獅子文殊菩薩像一尊。在法雷寺東北還矗立著一座白色石砌舍利塔。舍利塔塔底為束腰須彌座,上另置一束蓮花寶座,承託著甕形覆缽,缽上為方形石質剎座,上又為由十三相輪剎身和寶蓋,小型喇嘛塔組成的剎頂。此塔塔座高大,約為塔體通高之半,塔身細瘦,頂部修長。通觀此塔,底部敦厚穩重,塔身俊秀美觀,在風景秀麗,環境幽雅的西臺可謂是獨樹一幟,別具特色的一道風景。

西臺頂上有一塊方平整潔的大石頭,形同茶几,叫「二聖對談石」。相傳在唐代,有人望見兩位老者坐談石上,但當走過去的時候,卻見二老腳踩祥雲,飄然而去。

據傳,這二位老者是文殊菩薩和金粟如來的化身。西臺東北側有一個水池,叫「文殊洗缽池」。相傳,古時有個名叫明信的僧人,出身富家,初到山頂出家,過不慣淡齋素食的生活,偷偷剋扣了幾兩香客布施的碎銀,到山下臺懷鎮美美吃了一頓酒肉,當他返回走到那個水池邊時,忽見一位老婦人正在洗飯缽,便問道:「請問從何而來?」老婦答道:「西臺法雷。」「我就是法雷寺的,怎麼沒見過你?」老婦哭笑說:「你見我,我見你,你不見我我見你;你尋我,我尋你,你不尋我我尋你。」明信奇怪地問:「你尋我為何?」「尋你洗缽。」為什麼要洗缽?」「你缽內有垢啊!心不正,損功德,二兩白銀一兩

鐵。」明信聽了不敢多言,徑直走回僧舍,打開自己的包袱一有,剩留的二兩白銀果真變成了生鐵。原來那婦人是文殊菩薩顯聖。從此,水池便被稱為文殊洗缽池。西臺東側有一巨石伸出懸崖。狀似牛心,故名牛心石。石下是著名的雷電區,逢雷雨天,閃電如火蛇常常從牛心石下的空凹處穿過,將避雨的牛擊倒。遊人來此探奇還當引以為鑑。

4,五臺山 北臺葉鬥峰

位於臺懷北5公裡處,亦稱雲霧山,海拔3058米,是五臺山的最高點,臺頂建有靈應寺,寺內供「無垢文殊菩薩」。置身臺巔茫茫雲霧中,北望可見北嶽恆山的層疊峰巒,氣勢雄偉壯觀。

五臺山是由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臺構成。而東臺名叫做望海峰,海拔差不多2800米左右。東臺頂上有澤雲成了如大海一般,所以又名望海峰,臺頂上的氣溫非常的低,就算是在夏天的時候,也還必須穿著棉襖。西臺又叫掛月峰,海拔與望海峰差不多。它的得名是因為在西臺峰的頂上特別,是一片平坦有時,在滿月的時候看過去,就如懸掛著明月一般,所以因此才得名掛月峰。

南臺又名錦繡峰。是因為在這錦繡峰之上,縱觀五臺山,山峰聳峭,煙光凝翠。飛臺又名葉鬥峰,是這舞臺當中海拔最高。中臺哲明翠巖峰。曾有詩句,描述其雲霧,雲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雲端。這五座山峰各有各的特點。如果你對五臺山,感受當地的佛教文化,那麼趕緊動身吧

5,五臺山中臺翠巖峰

位於臺懷鎮西北10公裡,海拔2894米,臺頂平廣,面積200餘畝。臺頂巨石累累,即所謂「龍翻石」。中臺頂氣候嚴寒,變化多端,一年有8個月降雪,最低氣溫常常降至-45℃。夏季時晴時雨,經常出現山下傾盆大雨,山上紅日當頭的奇景。五臺氣象站就建在中臺頂上。

中臺地形狀如雄獅,海拔僅次於北臺頂,為五臺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臺頂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創建於隋。

山頂有寺廟演教寺,寺內供「儒童文殊菩薩」。中臺頂巨石堆積,石面雜生苔蘚,陽光照射,碧翠生輝,如蛟龍騰起,人們稱之為「龍翻石」。

氣候變化多端,最低氣溫可達-45°。夏季時晴時雨,經常出現山下傾盆大雨,山上紅日當頭的奇景。

文殊菩薩感應

文殊菩薩傳授法照大師念佛方法!

大曆二年,蓮宗四祖法照大師居住在衡州雲峰寺,勤修不懈。

有一天,他在齋堂粥缽中,看見五色祥雲,雲內顯現山寺,寺的東北方有山,山下有溪澗,溪澗的北邊有石門,門內有一座寺院,扁額寫上「大聖竹林寺」。

隔了不久,他又在缽中看見雲中有好幾座寺院,水池、陽臺、樓閣及數萬尊菩薩散居其中。

他以自己所看見的境界去請問善知識,有一位僧人說:「佛菩薩的變化事跡非常神奇,不宜用凡情來測度。如果依山川的形勢來說,你所見到的很可能就是五臺山。」

大曆四年,法照大師在衡州湖東寺開創五會念佛道場。感現祥雲覆蓋,雲中顯現樓閣,阿彌陀佛及兩位菩薩的身體遍滿虛空。衡州城裡的老百姓都焚香禮拜,過了好久,奇瑞才消失。

法照大師又遇到一位老先生,老先生告訴他說:「你曾經發願前往金色世界,禮拜大聖,現在怎麼突然不去了呢?」說完,那位老先生就不見了。

法照大師就跟數位同學,不辭遙遠,朝五臺山前進。大曆五年四月六日,他們來到五臺縣佛光寺。那天傍晚四更,遠遠的有奇異的光芒照著他的身體。隨著光明他立即動身走了五十裡路,遇到一座山,山下有溪澗,溪澗北方有一石門,看見兩位自稱是「善財」和「難陀」的童子,引導他到了一座寺院,扁額上題了「大聖竹林寺」五個字,跟缽裡所看見的一模一樣。那個地方,有莊嚴的金地和寶樹來做陪襯。走進寺裡,進了講堂,看見文殊菩薩在西邊、普賢菩薩在東邊,各坐了高雅的師子座,在講經說法,成千上萬的聽眾圍繞著他們。

法照大師上前禮拜,並且問說:「末代凡夫,去聖時遠,知識狹劣,業障和塵垢特別深,佛性無法顯現。在浩瀚的佛法中,不知道應該修行什麼法門,最為精要呢?」

文殊菩薩回答:「你現在念佛,正是時候!各種修行法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這兩種方法,最好也最簡便。我過去劫中,也因為念佛和供養三寶,而成就一切種智。所以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到彼岸的智慧)、很深的禪定,甚至諸佛,都是從念佛而成就的。所以我們知道:念佛是諸法的王。」

法照大師問:「應當怎麼念呢?」

文殊菩薩說:「這世界的西邊,有一尊阿彌陀佛,他的願力非常不可思議,你就當淨念相繼而不要間斷,臨命終時,決定往生極樂淨土,永不退轉。」

說完,文殊和普賢菩薩同時伸展金色的手臂,摩著法照大師的頭頂,並且說:「你因為念佛,不久會證得無上智慧。如果有善男信女,想要疾速成佛和證得無上智慧,沒有比念佛更快的了!」

法照大師歡喜禮拜,告辭聖眾而還,兩位童子送出寺門。一抬頭,忽然失去寺院的蹤影,於是他就立了一塊石碑,寫上處所。

四月十三日,法照大師與五十餘位僧人一齊到金剛窟,虔誠地禮拜三十五佛的名號。法照大師才禮拜了十遍,忽然看見他所在的地方,現出廣大莊嚴、清淨的琉璃宮殿,文殊和普賢菩薩也都在一起。他又獨自來到金剛窟,發願親睹文殊菩薩,當他五體投地禮拜時,看見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引導他進入一座寺院,扁額寫著「金剛般若寺」,到處充滿奇妙的寶物,光明閃爍。

法照大師雖然經驗和看見了許多靈異的事跡,可是他從未告訴別人,那年的十二月,他在華嚴寺的念佛道場,絕食念佛,發誓一定要往生淨土。到了十二月七日的初夜,正當他在念佛時,他看見一位梵僧來到道場,並且對他說:「你所見的五臺山境界,何不寫下來告諸世人呢?」那位梵僧說完,就不見了。法照大師心中也感到訝異。

翌日,他又同樣看見那位梵僧。法照大師說:「我不敢隱密聖道,只是恐怕引起毀謗而已!」

梵僧回答:「像文殊菩薩這麼偉大的聖人示現在這山中,尚且招人毀謗,你又有什麼顧慮呢?只要把所見的境界,普告世人,使見聞的人,能夠發菩提心,廣結善緣!」

於是法照大師回憶自己所見的境界,並且寫下來流傳世間。

第二天,江東的慧從法師與華嚴寺的許多僧侶,都跟隨法照大師來到金剛窟和他建立石碑做記號的地方,瞻仰舊跡,大眾悲喜不已,忽然聽到典雅明亮而且節奏分明的鐘聲。大家非常驚訝,知道法照大師所見不虛。因此把這段經過書寫在房屋的牆壁上,希望見聞的人共發殊勝的道心。

後來,在曾幻化《竹林寺》扁額的地方,建了一座寺院,仍然以「竹林」為名。於是法照大師更加專心念佛,日夜不斷。有一天,他忽然看見佛陀波利告訴他:「你的蓮華已經完成,三年後蓮花就開了!」

三年後,法照大師告訴大眾說:「我要走了!」說完,端坐而逝。

有人說:法照大師曾經在并州創立「五會念佛」。代宗時,皇上請他入京師,教宮裡的人念佛,也是有五會,所以大家都尊稱他「五會法師」。

淨宗四祖法照尊,本是佛教修禪人,一日定中見三祖,拜師三祖入淨門。

大師常見吉祥境,缽中睹見五彩雲,文殊菩薩與諸聖,講經說法好殊勝。

殊勝境界常常現,樓閣寺宇現眼前,彌陀聖眾滿虛空,個個頂禮喜氣歡。

名山朝拜佛菩薩,菩薩開示念佛法,為之摩頂授佛記,證得無上菩提果。

轉載網絡

相關焦點

  •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發願文&文殊師利發願經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滿足我大願。
  • 文殊菩薩十大願王
    農曆十月二十日,是文殊菩薩出家日。佛告大眾諸大菩薩摩訶薩:若有初發意菩薩,及一切四部眾,善男子善女人等,若發菩提心者,曼殊室利菩薩當有誓言:我有十種諸佛無盡甚深大願,所有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入我願者,則是世尊諸佛之子,亦是我父母。於意云何?我有先誓大願,依我十種大願者,先為父母兄弟,姊妹妻子眷屬,得令富貴,果報圓滿。
  •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在大乘佛教中,位於諸菩薩的上首。他在釋迦牟尼四十九年的弘法生涯中,始自華嚴,終於涅,凡是大乘法會,都有他參加。在協助釋迦牟尼弘揚大乘佛教思想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不僅是大乘空宗的奠基人,而且也是密教的祖師,為大乘佛教所崇奉。這還因為,他是般若智慧的化身,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他是七佛之師之故。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丨金色世界十大願!
    印光大師文殊菩薩德難量,久成龍種上法王。因憐眾生迷自性,特輔釋迦振玄綱。為七佛師體莫測,作菩薩母用無方。常住寂光應眾感,萬川一月影鹹彰。文殊輔法王,智慧非佛莫量。圓頓教中振玄綱,妙義徹底彰。聞者直下亡情見,達本菩提道場。願如善財沐恩光,究竟證真常。
  • 文殊菩薩十大願:這是菩薩的諾言,和眾生不解的「絆」!
    「是啊,你和菩薩有那麼深的聯繫!不開心嗎?」身邊的同伴跟我說。參觀永平寺的七堂伽藍,在禪堂前瞻仰跏趺默坐的僧形文殊菩薩,又想起那個疑問,文殊菩薩以慧劍斬斷一切無明,靜默地在此禪坐,還會有羈絆嗎?甚至是墮於地獄無有出期,經無量劫受諸苦惱……文殊菩薩都會在輪迴諸道中,於一切眾生眾中,同類、同緣、同事、同行,甚至是變化作貧窮困苦、盲聾瘖瘂、最下乞人,同業導引得入佛道,共我有緣令發菩提之心。就算是沒有緣分,在文殊菩薩的心裡,「同我大願,則是我身,共我無別」,以聖性願力,遍在眾生心識體性。
  • 文殊菩薩與西遊記
    榆林窟第三窟文殊變一中國佛教信奉四大菩薩,文殊菩薩代表智慧,號稱大智;普賢菩薩專司理德,號稱大行;觀音菩薩代表慈悲,號稱大悲;地藏菩薩願力超群,號稱大願。四大菩薩以文殊菩薩為首。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音譯作文殊師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因有智慧童子法身,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與普賢一代表智慧,一代表理行,是釋迦摩尼佛的左右肋侍。據《華嚴經》稱,文殊普賢共同侍奉釋迦摩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佛),在婆娑世界教化眾生,所以被稱為華嚴三聖。
  • 原來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都發願求生極樂
    這麼重要的法會,12000大比丘都參加了,重要的阿羅漢都到場了,有哪些菩薩參加呢?包括: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賢劫中的一切菩薩。《華嚴經》裡面說了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普賢菩薩也建議善財童子求生極樂。普賢菩薩自己也求生極樂,你去不去極樂呢?
  • 【學佛入門】文殊菩薩的故事
    文殊菩薩感應故事皆仁法師我們都知道文殊菩薩智慧不可量,《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說:「文殊師利大聖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力。」十方如來初發心,都是因為文殊菩薩的教化之力,由此可見文殊菩薩功德之殊勝。
  • 農曆十月二十日,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重溫文殊菩薩的囑託!(轉發...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值此殊勝功德日,願大家廣發善心、廣行善業,盡力行善、吃素、放生、供燈、持咒、誦經,開啟智慧,究竟圓滿,南無大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德難量,久成龍種上法王。每一個人都是文殊菩薩,你來五臺山就是求文殊菩薩來感化、度化、應化的,所以來的人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你問我見過文殊菩薩沒?從我們心裡頭,我們每天見,在不在山上我們也每天見,我們看見的太多了。正如雪竇禪師頌無著禪師《朝五臺偈》所言;「千峰盤曲色如藍,誰謂文殊是對談;堪笑清涼多少眾,前三三與後三三。」
  • 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智慧咒的其它寫法:  嗡啊惹 巴扎納德。  嗡阿喇 巴札那諦。  嗡阿諾 巴札拿得。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增長智慧的咒語,又稱文殊菩薩心咒。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nju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
  • 文殊菩薩心咒(文殊菩薩智慧咒):常誦開啟智慧大門
    文殊菩薩在釋迦牟尼佛示現人間時也示現誕生於舍衛國的婆羅門家,傳說他誕生時有十大異象:天降甘露、地湧七珍、倉變金粟、庭生蓮花、光明滿室、雞生鳳子、馬產祥麟、牛生白犢、豬誕龍豚、六牙象現。後來就到釋迦牟尼佛處學道。
  • 恭逢文殊菩薩成道日 | 文殊菩薩的典故,你知道幾個?
    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慣用非常規方法度化眾生,活潑生動,瀟灑自在,與釋迦摩尼佛配合得天衣無縫。如此這般不可思議,皆源於文殊菩薩無量的慈悲和甚深的智慧。《華嚴經》:在《華嚴經》,是一佛二菩薩共演大教,名華嚴三聖。
  • 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願見聞者得文殊菩薩加持,消災免難、福慧圓滿!
    文殊菩薩是智慧的化身,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華嚴經》云: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一切菩薩師。佛經中言: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又言:佛滅度後,一切眾生,其有得聞文殊師利名者、見形像者,百千劫中,不墮惡道。在經典中,文殊菩薩被稱為「三世覺母妙吉祥」,是無上圓滿智慧的象徵,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釋迦摩尼佛九代之祖,文殊菩薩的大願、身世及住處
    ⊙文殊菩薩的本願文殊菩薩未為菩薩時,於何時初發心修菩薩道?所發之本願為何?在《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卷下、《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及《悲華經·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皆有記載。《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中載明,文殊菩薩之初發心及所發之本願。據經中所載,往昔在法會中有位獅子勇猛雷音菩薩,無論他再如何追問文殊師利菩薩發心之究竟,文殊菩薩始終不肯說,後來是世尊代為宣說。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一心祈請文殊菩薩加持,多多念誦文殊心咒,開大智慧!
    點擊上方音頻播放文殊菩薩,音譯文殊師利。意譯:妙德,妙吉祥。曼殊是妙之意,師利是吉祥之意,簡稱為文殊。為我國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之一。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ōng ā rā bā zhā nà de嗡  啊  惹  巴  扎  納  德文殊菩薩心咒能開啟我們的智慧。平時常念此咒能使您慢慢開啟智慧大門,事事如意。
  • 佛教的文殊菩薩,你了解多少,告訴你何為真正的文殊菩薩
    實際上佛教的四大菩薩也不是我們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簡單,就比如文殊菩薩,他的真實身份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他的真實身份。實際上密教的真正始祖就是大日如來,在他證悟之後將之傳給普賢菩薩,而普賢菩薩則是傳授給龍樹菩薩,既然大日如來也是能夠證悟出自己的法,他肯定也是有自己的師父的,而他的師父就是我們熟知的文殊菩薩,可能很多人就會疑問,文殊菩薩怎麼就成了他的師父呢?
  • 文殊菩薩(1630)
    文殊菩薩,簡稱文殊,也稱作文殊師利,妙吉祥,師利或室利,是吉祥的意思。文殊菩薩是釋迦世尊的左脅侍,與釋迦牟尼、普賢菩薩合稱華嚴三聖,應化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是智能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象徵佛陀智能的菩薩,稱大智文殊菩薩。信文殊菩薩的好處,一是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老師的教誨,感恩老師的培養。二是見賢思齊,時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學習佛的智慧和慈悲。三是能啟發智慧,提高學習的悟性,尤其能幫助到正在讀書上學的朋友,學業有成,考試如願,面試一把過,官場人生,福祿雙增,經商人士,增財增福。
  • 南無文殊菩薩,生日快樂!
    釋迦牟尼佛曾經對大家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的威神力所致。」文殊菩薩是無上智慧的化身,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可以加持小孩,學業有成;加持官人福祿雙增;加持商人增財增福。
  • 文殊菩薩心咒(智慧咒)
    這是文殊菩薩增長智慧的咒語。又稱文殊菩薩心咒。◎文殊智慧咒注音及釋意:嗡ōng :是皈依的意思。阿ā 喇rā :表示空性大智慧是不生不滅、清淨無染的。巴bā 札zhā :是說在空性中諸法平等,遠離了一切的相對。那nà 諦dǐ:表示一切法都不可得。
  • 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轉發功德無量!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是一切如來智慧的集中顯現,是大智慧的象徵,代表無上智慧,因而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禮拜文殊菩薩可得六種智慧,即速慧、深慧、廣慧、說法慧、辯法慧及撰述慧。能夠使智慧深廣,記憶堅固,說法善巧,辯才無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