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 1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看懂君 看懂經濟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
據彭博社24日報導,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軟銀集團計劃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股份,以籌集410億美元支持其遭受新冠疫情打擊的業務。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說,該集團正考慮通過出售其日本通訊子公司軟銀的股份,以及在與T-Mobile美國公司合併後,出售其擁有的美國斯普林特(Sprint)公司的部分股份來籌集餘下的資金。(更多原文點擊《軟銀將出售140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以籌集資金應對疫情影響》閱讀)
對此,「看懂經濟」邀請幾名看懂經濟評論作家對此文進行了深度解讀。(評論內容精選自看懂APP的解讀)
王鵬
人民大學智能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看懂APP評論作家
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將功成萬骨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這句老話越來越被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有所追捧,在過程當中包括媒體、個人的偏好,喜歡英雄和包裝英雄,希望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成就一番事業,存在倖存者偏差。
尤其在金融投資等創投領域,這些年了,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斷發展。很多創投的公司,在媒體的宣傳中以及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被包裝成了一個個神話,而軟銀的孫正義在這中間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位。當我們去會追溯很多成功的創投公司的發家史,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投資機構都會投出一到兩個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來打了一個翻身仗,並且在國際的認知上形成了一定良好的口碑。
軟銀在投資阿里巴巴就賺了很多的關注度,但是實際上他投資了很多類似阿里這樣的創業項目,也有投資的公司在之後的幾十年都處於虧損狀態。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全球金融股市的動蕩。創投公司無論是投錢,還是不投錢,這些資本都有可能在全球消逝掉。
軟銀開始拋售自己的英雄股票和套現進入防禦策略,這個市場行為是可以理解,但是反過來,這也對現在的媒體提出一個新的考驗,在如今的市場環境當中,新聞媒體就喜歡去炒作這些投資人物,除了軟銀孫正義,也包括國內資本的徐新賀,金沙江創投的朱小胡,投資的項目名聲在外,但是也有些項目前景並不是很好。在未來,希望以後的媒體應該更客觀、理性的去宣傳和看待這些項目,而不是盲目地去跟風。
陳斌
易寶支付CTO,看懂APP評論作家
有進有出,既有收回的盈利,也有投出的資金,這樣的資本操作再正常不過了。個人感覺凡是投資都有風險,特別是對前所未有的技術和業務創新進行投資。但是風險越大,意味著其潛在的回報也會越大。
孫正義賣掉像阿里這樣成熟公司的股份,獲得資金再投入到不確定性很高的其他新事業,這樣的動作正反映了他的投資價值觀。如果他固守現有的明星企業,就只能是個普通的守財奴。如果他這麼做了,那麼這絕對就不是孫正義了!
胡晨曦
文創公司總經理,看懂APP評論作家
數據能說明很多: 軟銀集團第二季度經營虧損7043.7億日元,願景基金虧損9702.7億日元,僅WeWork的公允價值就計入4977億日元一次性虧損。去年第三季度的營業利潤更是下降了99%。
這樣的數據股東們肯定不願意看到,那麼怎麼跟股東們交代?所以為什麼出售資產其實有很多主觀和客觀的原因。但是終究是在戰略上作出調整。最終期望可以是,調整財務結構,降槓桿,提振股價,增加股東信心,安撫投資者情緒。
桂浩明
申銀萬國首席市場專家,看懂APP評論作家
軟銀這幾年發展不是特別順利,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需要進行一定的收縮,包括回購股份、出售資產。
這一舉動也反映出一些海外投資巨頭在調整思路,改變以往的激進戰略,以應對當前的形勢。反過來說,投資界很可能會遇到一個沉寂期,對此人們要有所準備。
吳志軍
暢銷書《怒放的西漢》作者,看懂APP評論作家
疫情席捲全球,歐美才剛剛感知到壓力。值此大背景之下,全球經濟勢必下滑,甚至會遭遇空前危機。
原本就債臺高築的軟銀不得不為此作必要的準備。套現,降低負債率,準備好充足的現金去維護軟銀即將面臨的市值下跌態勢,這成為了軟銀的當務之急。
看懂小程序上線啦!
看懂小程序APP
原標題:《闊綽的軟銀這次缺錢了:欲出售約140億美元阿里股票,籌集410億美元現金!》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