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教改拐點的學界盛會:教育評價「破五唯」,全過程拔高育人質量

2020-12-22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教改年年談,今年尤為切!2020,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印發,一場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的劃時代教育改革已然拉開了序幕。《總體方案》對「破五唯」、實施「四個評價」等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有利於從根本上激發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是未來一段時期指導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在此背景下,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於日前在北京大學圓滿落幕,站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拐點之年,本屆研討會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夯實高質量育人體系」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共議的形式,匯聚了來自學界領導、專家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各界人士參與,為貫徹落實《總體方案》的戰略目標指出了基層通路。

據悉,本次學界盛會由教育部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辦、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研誠信與負責任創新專業委員會和北大-維普學術大數據應用實驗室協辦。主辦單位領導指出,高校必須深刻把握《總體方案》的要求和部署,推動教育評價從「指揮棒」升級為「推進器」、從「檢測站」轉型為「加油站」,為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創造更多新動能。這亦是本次研討會的核心訴求之一。

「破五唯」!教育評價改革大棒下的破舊立新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教育規模迅速擴大的進程中,隨著「分數、升學、文憑、論文、帽子」等指標的不斷強化,直至當前的趨於固化,其已有悖於教育的本質。教育評價如果僅僅拘泥於簡單化、指標化、數據化的模式,「一葉障目」在所難免,「重論文輕育人」、「重數量輕質量」將逐漸成為我國高校走向畸形發展的通行證。

我們必須從解決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入手,把「破五唯」作為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重點環節,積極構建符合學術發展規律與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體系。

強化「破五唯」的厚重底氣,定要樹立學術自信。堅持質量優先標準,摒棄簡單以刊物判斷研究成果質量的做法,積極探索同行評議制度和學術成果代表作制度。正如本次研討會上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王餘光教授所言:在學位論文的個性化和生命力問題上,要保證在科學研究的獨創性創新性,不能被模式化格式化的論文格式束縛。

同時,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教授在報告中強調,當前我國科技論文的總量和被引次數雖居世界第二,但質量良莠不齊。科學評價對科研誠信的重要性科學,「單一指揮棒問題「評價體系的短平快政策導致整個學界的浮躁等問題。去SCI化的學術評價創新,建立AMI綜合評價模型是落地的關鍵所在。堅持教育優先、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大懲處力度,推進聯合懲戒。深入研究探討,逐步統一標準。只有踐行於此,才能徹底打破「五唯」教條,成為拔高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高質量育人的全過程管理,篤定一個彼岸為目標的百舸爭流

隨著教育與社會經濟生活的關聯日益緊密,教育的工具化傾向逐漸凸顯,這也導致教育評價方法存在「唯結果論」的現象,片面、單一地把結果作為評判教育成效的主要渠道。有悖於人的成長規律和學術研究規律,使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走向功利化,極大妨礙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

對此,《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在深化教育評價改革進程中,高校應堅持針對學生成長特點、針對各類學科特色、針對不同研究領域特徵,實施分類評價、多元評價、綜合評價,促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更加符合規律。

本屆會議上,武漢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李曉峰在《新形勢下高校院系本科教學狀態評估工作思考》的報告中談到,高校應以院系本科教學狀態評估工作來引導和督促本科教學規範管理,教學建設。從改善評估的方式和水平入手,從數據考核為主結合現場考察為樣本,繼而帶動本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華南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項聰則針對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本科生教育問題,指出教育理念引導為先,把忠於學術的理念帶入課堂,納入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學術規範教育。其次是制度建設,學生學術不端處理辦法,教師本科教學工作規範,納入學院教學質量狀況白皮書考核內容。由此強化過程管理的高質量保障。

同時,南開大學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主任蔣雅文以《數位化背景下雙一流高校研究生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報告,完整論述了從「完善開放共享的育人機制——師生共同體」;「重點工作著眼於數據驅動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到「實施博士生研究生的學業學位分離,嚴格把控人才質量」的教學質量全過程管理模型。

結束語:

可以看到,本屆研討會來得正當時,不僅站在了我國教改深化的「拐點期」,同時也站在了中國社會發展巨變的「國運期」。未來的中國,釋放「人才紅利」當是披荊斬棘的最核心抓手。正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不拘一格降人才方得大同。

教改年年談,今年尤為切!2020,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的印發,一場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的劃時代教育改革已然拉開了序幕。《總體方案》對「破五唯」、實施「四個評價」等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有利於從根本上激發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是未來一段時期指導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在此背景下,第四屆「科研誠信與學術規範」研討會於日前在北京大學圓滿落幕,站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拐點之年,本屆研討會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夯實高質量育人體系」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共議的形式,匯聚了來自學界領導、專家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各界人士參與,為貫徹落實《總體方案》的戰略目標指出了基層通路。

據悉,本次學界盛會由教育部圖書館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主辦、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科研誠信與負責任創新專業委員會和北大-維普學術大數據應用實驗室協辦。主辦單位領導指出,高校必須深刻把握《總體方案》的要求和部署,推動教育評價從「指揮棒」升級為「推進器」、從「檢測站」轉型為「加油站」,為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創造更多新動能。這亦是本次研討會的核心訴求之一。

「破五唯」!教育評價改革大棒下的破舊立新之路

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教育規模迅速擴大的進程中,隨著「分數、升學、文憑、論文、帽子」等指標的不斷強化,直至當前的趨於固化,其已有悖於教育的本質。教育評價如果僅僅拘泥於簡單化、指標化、數據化的模式,「一葉障目」在所難免,「重論文輕育人」、「重數量輕質量」將逐漸成為我國高校走向畸形發展的通行證。

我們必須從解決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入手,把「破五唯」作為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重點環節,積極構建符合學術發展規律與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體系。

強化「破五唯」的厚重底氣,定要樹立學術自信。堅持質量優先標準,摒棄簡單以刊物判斷研究成果質量的做法,積極探索同行評議制度和學術成果代表作制度。正如本次研討會上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王餘光教授所言:在學位論文的個性化和生命力問題上,要保證在科學研究的獨創性創新性,不能被模式化格式化的論文格式束縛。

同時,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教授在報告中強調,當前我國科技論文的總量和被引次數雖居世界第二,但質量良莠不齊。科學評價對科研誠信的重要性科學,「單一指揮棒問題「評價體系的短平快政策導致整個學界的浮躁等問題。去SCI化的學術評價創新,建立AMI綜合評價模型是落地的關鍵所在。堅持教育優先、預防為主的原則,加大懲處力度,推進聯合懲戒。深入研究探討,逐步統一標準。只有踐行於此,才能徹底打破「五唯」教條,成為拔高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高質量育人的全過程管理,篤定一個彼岸為目標的百舸爭流

隨著教育與社會經濟生活的關聯日益緊密,教育的工具化傾向逐漸凸顯,這也導致教育評價方法存在「唯結果論」的現象,片面、單一地把結果作為評判教育成效的主要渠道。有悖於人的成長規律和學術研究規律,使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走向功利化,極大妨礙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

對此,《總體方案》提出,要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在深化教育評價改革進程中,高校應堅持針對學生成長特點、針對各類學科特色、針對不同研究領域特徵,實施分類評價、多元評價、綜合評價,促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更加符合規律。

本屆會議上,武漢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李曉峰在《新形勢下高校院系本科教學狀態評估工作思考》的報告中談到,高校應以院系本科教學狀態評估工作來引導和督促本科教學規範管理,教學建設。從改善評估的方式和水平入手,從數據考核為主結合現場考察為樣本,繼而帶動本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華南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項聰則針對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本科生教育問題,指出教育理念引導為先,把忠於學術的理念帶入課堂,納入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學術規範教育。其次是制度建設,學生學術不端處理辦法,教師本科教學工作規範,納入學院教學質量狀況白皮書考核內容。由此強化過程管理的高質量保障。

同時,南開大學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主任蔣雅文以《數位化背景下雙一流高校研究生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報告,完整論述了從「完善開放共享的育人機制——師生共同體」;「重點工作著眼於數據驅動的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到「實施博士生研究生的學業學位分離,嚴格把控人才質量」的教學質量全過程管理模型。

結束語:

可以看到,本屆研討會來得正當時,不僅站在了我國教改深化的「拐點期」,同時也站在了中國社會發展巨變的「國運期」。未來的中國,釋放「人才紅利」當是披荊斬棘的最核心抓手。正所謂:治大國,若烹小鮮;不拘一格降人才方得大同。

相關焦點

  • 立「五維」破「五唯」 推進教育評價現代化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將破「五唯」問題從隱性轉為顯性,從學校、教師、學生、社會的呼籲轉為政府的行動,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教育現代化指明了方向。第一,破「五唯」要辯證認識「破」與「立」的關係。
  • 「五破」「五立」推進教育評價改革
    《總體方案》的出臺實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教育決策部署,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引導全黨全社會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具有重大意義,必將有利於全面牽引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推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首個教育評價系統改革文件出臺 五「破」五「立」 教育評價「指揮...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圍繞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五類主體,明確了新時代我國教育評價改革的任務書和路線圖。
  • 樊秀娣:靜待花開:破「五唯」後立什麼
    2021年註定是中國教育科研評價與管理的大發展之年。「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堅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已成為學界上下的共識。大家期盼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早日形成,但客觀上評價體系不會一蹴而就,而且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評價體系。
  • 「破」「立」結合 打造新時代教育評價體系
    落實《總體方案》,要緊扣「五唯」問題,圍繞五類主體,推進「四個評價」,鼓勵多元參與,不斷提高教育評價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確保改革取得實質突破。一、破除「五唯」弊病,堅決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就要堅決克服「五唯」的頑瘴痼疾,體現改革的問題導向。
  • 以評價促動學校育人方式深層次變革
    「方案」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本期,我們特邀三位基層學校管理者,共同探討學習「方案」的心得體會,並請他們結合實際工作探討「方案」可能給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帶來的變化。
  • 從應試本位回歸育人本位 南京:多管齊下破題「全人」教育
    地處全民高度關注下一代教育的經濟發達地區,基本義務教育兜底任務早已完成,家門口的教育均衡變為現實,但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待與需求也在與日俱增。  育人必先興學,強教必先強師。面向未來,什麼樣的教育生態才能適應「全人」培養的育人變革新要求?如何施策才能取得多方認可?記者近日在南京調研發現,一場全面聚焦教育領域深層痛點的改革已經打響,南京正在努力破題,引領變革。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發布 譯泰&騰訊教育智腦助力體系...
    譯泰教育作為專業的教育評價改革實踐服務機構,於今年九月初牽手騰訊教育共同打造騰訊譯泰教育智腦,正與《總體方案》所堅持的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破「五唯」為導向,以五類主體(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為抓手相契合,與教育改革大趨勢同根同源,是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工作切實執行的實質化體現。
  • 如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教育部11問答詳解
    、以考試成績評學生、以升學率評學校的導向和做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學歷是舉的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使用機制,給全社會帶個好頭,擔起育人的社會責任。 《總體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慮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破「五唯」為導向,以五類主體為抓手,著力做到政策系統集成、舉措破立結合、改革協同推進。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提升質量內涵 打造特色研究生教育之路
    ,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探索以紅色基因為魂、服務國家需求為核、提升質量內涵為主線的研究生教育之路,著力構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打造「思政課程+人工智慧」「信息強國+課程思政」的特色育人體系,將紅色基因融入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強化研究生課程思政的引領示範作用。開設《科學道德與學風》《工程倫理》《名師大講堂》等課程,培育研究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深入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調查研究,發布《研究生思政狀況白皮書》,全面了解掌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增強思政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
  • 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以考試成績評學生、以升學率評學校的導向和做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學歷是舉的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使用機制,給全社會帶個好頭,擔起育人的社會責任。以破「五唯」為導向,就是從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緊扣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立足基本國情,堅持積極、穩慎、務實,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既大力破除不科學、不合理的教育評價做法和導向,又著力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
  • 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階段 高校如何革新育人觀念提升育人質量?
    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含獨立學院257所),在學總規模4002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1.6%,我國已從高等教育大眾化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中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後,高校如何革新育人觀念,提升育人質量?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 ...教育部負責人就《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答記者問...
    、以考試成績評學生、以升學率評學校的導向和做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學歷是舉的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使用機制,給全社會帶個好頭,擔起育人的社會責任。《總體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慮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破「五唯」為導向,以五類主體為抓手,著力做到政策系統集成、舉措破立結合、改革協同推進。
  • 【部門解讀】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以考試成績評學生、以升學率評學校的導向和做法;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學歷是舉的導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的人才使用機制,給全社會帶個好頭,擔起育人的社會責任。《總體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慮是: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主線,以破「五唯」為導向,以五類主體為抓手,著力做到政策系統集成、舉措破立結合、改革協同推進。
  • 地礦油行業特色高校建設「破五唯」對策思考
    原標題:地礦油行業特色高校建設「破五唯」對策思考   地礦油行業特色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與行業密切相關的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
  • 以綜合素質評價撬動育人方式變革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語境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成為破除「唯分數」評價痼疾,改善學生評價生態,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發展,進而助推學校「轉變育人方式」的重要舉措與關鍵路徑。具體而言,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價值訴求和教育意蘊。  綜合素質評價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
  • 立德樹人,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
    「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就是以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特別是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為抓手,促進和提升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評價的整體優化,從而真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知道,過程做好了結果不會差。我們堅信,整體優化的教育過程,一定帶來教育質量的整體優化和提升。
  • 教育評價怎麼改?先從不再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開始!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破除「五唯」痼疾,改善教育評價生態,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進而助推學校轉變育人方式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在辦學實踐中,如何構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進而實現學校教育高質量的發展?
  • 國防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2020級行管專業招佚璇這麼評價今年的新生軍訓。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山東省軍事技能訓練改革試點高校為契機,創新構建「一體兩翼三新五依託」國防教育新體系,形成國防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引導學生實現「強精神、強智識、強體魄、強能力」目標,促進國防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