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劇中,彈藥箱可以直接放戰壕上?抗日老兵直言:真實戰場這樣做就...

2020-12-23 騰訊網

自從央視對抗日神劇進行點名批評甚至封殺之後,這些年抗戰劇開始回歸正常了,至少不像之前那麼神,在《抗日奇俠》、《向著炮火前進》、《箭在弦上》等神劇熱播時期,國內的抗戰劇市場徹底亂掉了,手撕鬼子、百步穿楊、加特林橫掃鬼子一個小隊等等,這些情節有點太離譜了,當然了,也有一些看著正常點的,實際上正不正常,那就另說了,比如抗戰劇中,彈藥箱放在戰壕上這個場面,大家應該都看過吧!

在抗戰劇中,一些彈藥箱在戰壕上放著,這樣子彈、手榴彈取用方便,空箱子還能擋子彈,大家看到這個場面感覺沒什麼不對,但是之前抗日老兵就曾直言,表示真實戰場這樣做就是找死的。彈藥箱中裝的是什麼?子彈、手榴彈!都是易爆物品,雖然放在戰壕上取用方便,但是陣地遭到子彈、炮火打擊的時候,這些彈藥就容易爆炸,不僅會造成彈藥損失,更會造成人員的傷亡,畢竟這些彈藥就在士兵身邊!

一些比較寫實的抗戰劇中,也會想到這個細節,在劇中會有這樣一個畫面,彈藥不足的時候,經常有人跑到後方去拿彈藥,很快就能趕回來,這個就比較科學了,在抗戰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這樣其實是回到了戰線後方儲藏彈藥的地方,別以為戰壕就是幾條溝,戰壕裡面也是分場所的,醫療、彈藥、隱蔽場所等等,這些在戰壕中都有,彈藥放在專門儲存彈藥的地方,取用方便、非常安全!

其實在真正的抗戰中,確實有一種情況會將彈藥箱放在戰壕上面,不過有個前提,彈藥箱必須是空的,並且裡裡外外都需要填土,不然子彈、炮火打過來的時候,彈藥箱就會炸裂,木屑會四散分開,木茬更容易傷到戰士,如果傷到關鍵部位,比如眼睛,情況就更嚴重了,所以戰壕一般都是用沙袋、沙土,效果好、成本低、就地取材,並且沙土飛濺也不會造成什麼危害,直接彈藥箱放在戰壕上,其實這也能說明這部作品是神劇!

相關焦點

  • 抗日神劇都是騙人的,抗戰老兵告訴你,真實的鬼子有多可怕
    相信說到神劇沒有人不知道吧,上至七八十歲的大爺大媽,下至十幾歲的小朋友,大家基本上都看過神劇,近年來神劇在網絡上可謂是飽受吐槽爭議。那你們知道為什麼神劇會被推上風口浪尖上呢?主要原因和劇情有關,神劇的劇情完全偏離了歷史,劇情可以用科幻來形容。
  • 彈藥箱一字排開碼在戰壕?別被電視劇騙了,真實戰場這樣放
    自從子彈等武器問世之後,冷兵器時代也逐漸結束了,戰士們不再需要和敵人近身肉搏就能取其性命,子彈槍枝代替了原本的刀槍,成為了戰爭中最廣泛應用的武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現代戰爭中彈藥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如今的戰場上,戰鬥能夠順利進行必須依靠足夠的彈藥,所以所有戰場上的戰士們都希望自己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子彈和槍枝,但這一點並不容易實現,由於種種因素的限制,所以士兵在上前線戰場的時候不會攜帶過多的彈藥和武器
  • 抗戰時期國軍真實戰力,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日本侵華老兵這樣說
    抗日戰爭打響了之後,我們國內也結束了內戰,開始了聯合抗日,當初國內的中央政府,還是國民黨的政府,在抗日初期的時候,國軍是抗戰的主力部隊,當時我黨雖然也有軍隊,但是規模始終沒有國軍大。
  • 兩種抗日神劇專用武器,如果在抗戰片中看到,可以直接換臺了
    從歷史上看,中國是一個經歷過多次戰爭的國家,隨著清朝末年列強打開國門,戰爭也隨之發生。儘管最後中國取得了勝利,但也對我國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今天的和平,也要牢記歷史,維護和平。當今影視產業蓬勃發展,以戰爭為主題的影視劇也很多,而且大多數都受到各年齡層人士的歡迎,收視率很高。
  • 抹髮膠抽雪茄住別墅 抗日劇雷出新高度 讓大家看看真實的抗戰士兵
    近日一部打著《亮劍3》旗號的抗日劇《雷霆戰將》引發了網友熱議,劇中的八路軍抹髮膠、抽雪茄還住著豪華的的大別墅,後被《人民日報》點名批評之後,電視臺將其下架。八路軍軍官抽雪茄面對網友的口誅筆伐,《雷霆戰將》劇組則進行了強硬的回應,稱劇中的服裝都有歷史照片印證,且當時吸食雪茄菸的國人並不少,至於對劇中由年輕演員來扮演劇組表示他們查閱了大量歷史素材發現很多將軍在浴血奮戰時還很年輕
  • 抗日正面戰場全紀實
    大型抗戰紀實作品《我的河山》全書分為三部分:《會戰篇》、《人物篇》、《幕後篇》,全面系統再現了抗日正面戰場慘烈、悲壯的真實歷史。抗戰歷史的關注者,會從中找到閱讀下去的意義;抗戰歷史的研究者,也會從中找到值得繼續深思的觀點。《人物篇》1931至1945年,中國的抗日正面戰場湧現出了一大批抗敵人物。他們深入前線後方,直接參與進這場殘酷卓絕的對日戰爭之中。
  • 抗戰老兵葛世才:浴血戰場殺日寇 鋒火歲月滄桑人生
    在一次聊天中,一網友告訴我說,遵義有一位抗戰老兵,今年已經90歲高齡,身體比較硬朗是貴州省參與過長沙會戰為數不多的老兵。筆者來到遵義市紅花崗區湘山社區裡,見到了曾參加過長沙會戰的抗日老兵葛世才。戰場上,葛世才和戰友肩並肩浴血奮戰,交戰中,他數次和日本鬼子短兵相接,他憑藉瘦小個頭的機靈和果敢,英勇拼殺。一個個高大威猛的日本鬼子紛紛倒在他面前。抗戰結束後,柏輝章喜其機警把他留在身邊。所以,葛老以後難免受到株連,被定「做過反動軍官」的罪名。
  • 抗日時缺槍少彈,為何不撿日軍的子彈?老兵:你看彈藥箱旁放的啥
    導語:相信每個人都知道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的那一段恩怨情仇,在14年的抗戰歷程中,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雖然現在這段歷史已經過去了,但是它被印在了歷史書中,教育著我們勿忘國恥。只有經驗和經歷能夠告訴我們戰爭的可怕,同時也告訴我們落後就會挨打。
  • 抗戰老兵:當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我們都只有一個名字!
    據介紹,在參與閱兵的50個方(梯)隊中,抗戰老同志組成2個乘車方隊,並將首先出場。人員包括從大陸遴選的、目前健在的國共兩黨抗戰老兵、共產黨和國民黨抗日英烈後代,以及抗戰支前模範代表。國共兩黨老兵將共同乘坐敞篷車接受檢閱。  92歲的國民黨抗戰老兵符隆前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欣慰。「祖國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老兵,這是很高的禮遇!參加抗日是我這輩子最值得紀念的一件事。」
  • 廣電總局怒整抗日神劇:跟手撕鬼子說再見
    即便是以飛機最低的飛行高和飛行速度來做假設,依靠投擲手榴彈來擊中飛機仍屬天方夜譚,更何況在此之前孫成海受了飛機機槍的貫穿傷,能夠站著本身就已屬奇蹟了。    抗戰老兵們表示,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劇"  清明時節,有記者走訪抗戰老兵。不知是老兵主動提起,還是記者有意提問,抗戰老兵們表示,最反感的就是抗日「神劇」。
  • 抗日「神劇」惹怒老兵:打死日本兵要犧牲四人,電視劇不要吹牛皮
    抗日「神劇」惹怒淞滬老兵:我們打死一個日本兵要犧牲四人,我們打仗憑什麼贏?拿命拼的,電視劇不要吹牛皮任何影視作品都應該建立在真實的層面上來創作,而不是一味的狗血劇情,吸引了觀眾的眼光但卻磨滅了真實性。,最近上映了一部抗日國產劇便是其續集《亮劍3》又名《雷霆戰將》,這部劇一出立刻引起熱議,在片中主角生活條件相當好,打鬼子髮型也不能亂,一點也不像抗日劇,但現實中我們革命先烈是這樣的嗎?來看看淞滬老兵是怎麼評價。
  • 被雪藏的抗日老兵
    然而長久以來,由於其特殊身份,這些老兵遭受著不公正的待遇,隱遁在社會底層。李建華是「貴州關注黔籍抗戰老兵志願者慰問團」的「團長」。文化大革命時期,他還是個孩子,因為家庭原因隨父親居住在一個關押「地富反壞右」的湖中島上。一次他在湖邊遊泳,遇見一群被管制的國民黨老兵在洗澡,他們赤裸的身體大多傷痕累累。他從那些人吐露的隻言片語中了解到:這些傷痕是在同日本人的血戰中留下的。
  •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 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日戰爭時期,以國民黨軍為主的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和日軍進行了22次大型會戰,大小戰役共計四萬餘次,而且每一次大型會戰都是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大型會戰。
  • 抗戰歷史上,真實的「鬼子進村」是這樣的,別再被電視劇欺騙了!
    現如今,層出不窮的抗日故事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野。本著對先烈們的敬畏之心,以及對過往歷史的緬懷,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觀看一部又一部的抗戰電視劇。但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部分抗日劇成了帶給世人"幽默、風趣"的搞笑故事,或者齊聚"武林高手"的抗日神劇……早已失去了它本來記錄歷史事實的使命。
  • 《女管家》烈女不一般 抗日戰場燃爆民族心
    ­  [摘要]民國傳奇女性大戲《女管家》中以東方靖琪(張鈞甯飾)為首的抗日積極分子用熱血為國家獻力,他們充滿烈性的抗日精神令人震撼。­  《女管家》「烈女」不一般­  張鈞甯熱血澆築抗戰精神­  抗日戰場「搞事情」燃爆民族心­  >>>點擊進入騰訊視頻,觀看《女管家》­  騰訊娛樂訊 由原石文化、晟喜華視、廣東領航聯合出品,海飛編劇,資深導演胡儲璽執導,張鈞甯、劉歡、
  • 《壯士出川》以真實題材講訴川軍部隊為抗戰勝利所作的貢獻
    不久,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上,劉湘慷慨激昂,再次聲明:「四川為國家後防要地,今後長期抗戰,四川即應負長期支撐之巨責。四川竭力抗戰,所有人力、物力,無一不可貢獻國家」劉湘
  • 風燭殘年的抗戰老兵不該被遺忘
    民政部還建議各地黨委、政府在重大節日邀請原國民黨的抗戰老兵參加並慰問。  【口播】抗戰老兵問題終於進入制度保障視野。民政部的這份回復也在網上引起關注。  【微博】@楊錦麟:好消息,這是了不起的一次實事求是的進步。  @楊瀾: 善莫大焉!不僅是對這些老兵,是對歷史的尊重。  @靜水流深入定:關注抗日老兵!無分黨派,只在良心!
  •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原標題:   在周海清的101年人生裡,烙印最深的還是抗戰時期。70多年前,他在成都報名從軍奔赴抗日戰場,在戰火硝煙裡尋找失聯的大哥,並肩負著保衛國家與民族的重擔。  親歷重慶大轟炸、參與崑崙關作戰、目睹川軍兄弟陣亡、重創日軍王牌師……成了他這輩子無法忘卻的記憶。
  • 美國記者鏡頭下的真實抗戰,一個步兵班六種步槍,打臉抗日神劇
    劇中,我軍清一色裝備捷克式輕機槍衝鋒的畫面,實在是叫人不可忍!事實上,當時我軍的裝備是很差的,槍械基本都是「萬國牌」,連基本的步槍都做不到統一,更別說輕機槍了。真應該讓那些神劇導演們看看下面這些記錄抗戰歷史的老照片,看看真實的抗戰是什麼樣的。
  • 桂林關懷抗戰老兵志願者|2016清明祭拜抗日英烈紀實
    從2008年起,桂林關懷抗戰老兵志願者在每年清明之際,自發組織去祭拜抗戰英烈,迄今已是第九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