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要想在唐代當官,需要走什麼程序?

2021-02-13 國家人文歷史

盛唐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的輝煌篇章。唐朝都城長安是當時的世界中心,大量的國外商人、使者、留學生匯集到長安,長安城的外國人佔到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唐太宗更是意氣風發的寫下——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而朕獨愛之如一。

不可思議的是,朝廷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政府做官。他們既為自己的國家帶去先進的漢文化,也為中國帶來五彩的文化氣息。

步輦圖

 

據《資治通鑑》記載,從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開始,長安國子監增築學舍並增加學員,「於是四方學者雲集京師,乃至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酋長亦遣子弟請入國學,聖堂講筵者至八千餘人。」這其中,與中國一海之隔的日本,是派留學生來中國次數和人數最多的國家。僅開元五年(公元717年),日本政府一次就選派了五百名留學生進入長安學習。

在國子監順利畢業的留學生可以參加特設的科舉考試,及第者可以在唐朝政府為官。考慮到外國留學生的經史知識和文章水平有限,長慶元年(821年),唐穆宗還下詔為他們專門設置了一項考試制度——賓貢進士。」賓貢「的含義主要有三個,一為賓服納貢,指大唐周邊國家和地區歸順納貢;二為賓禮貢士,指古代地方向朝廷推舉人才時,待以賓禮,貢於京師;三為「賓貢進士」,特指由外邦推舉而來的人才應舉及第者。賓貢進士在考試難度和錄取方式、錄取比例上與本土的「國子進士」「鄉貢進士」有所區別,說白了就是給留學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賓貢進士」是古代中國科舉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傳播華夏文化起著積極作用。例如賓貢進士出身,在唐朝做過官的朝鮮留學生崔致遠,他回國時帶回了許多唐朝的文化典籍,在傳揚中國文化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在韓國影響極大,因此被韓國人民尊奉為韓國漢文學的開山鼻祖,被稱為「東國儒宗」「東國文化之父」。

再以通過科舉考試的日本留學生為例,粟田真人當了武周朝的「司膳卿」,高階遠成當了德宗朝的「中大夫試太子中允」,還有最有名的阿倍仲麻呂,在唐朝當了五十四年的官,成為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時期的「三朝元老」。這些在唐為官的日本人回國後,都積極傳播中國的典章制度,並在日本政府擔任高官,影響日本政局。日本學士院院長山田三良博士就說過,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是同一種子在另一地方生長起來的。

不過,賓貢進士並非外國人在唐朝做官的唯一途徑。據史料記載:「卑路斯,波斯王子,國亡來唐,高宗時官拜右武衛將軍,中宗時又拜左威衛將軍,卒於唐」。波斯王子亡國後,逃到大唐,朝廷同情他的遭遇,讓他在唐朝當將軍,他也為大唐徵戰了一生。

當然,像波斯王子這樣的是極其罕見的個例,絕大多數外國人想在唐朝為官,還是得通過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

唐懿宗鹹通九年(公元868年),12歲的新羅人崔致遠肩負著父親對他「十年不第,非吾子」的期望,渡海來到唐朝求學,並於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17歲時考取了賓貢進士,被授以江南西道宣州溧水縣尉。

溧水縣尉三年任滿後,崔致遠自薦到他仰慕已久、文武雙全的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諸道行營兵馬都統高駢的幕下做官。高駢唯才是舉,任命崔致遠先擔任掌書記之職,「凡表狀文告,皆出其手」。不久,黃巢起義爆發,震驚天下,為穩定政局,安定民心,崔致遠執筆撰寫了檄文《討黃巢書》,檄書中一句「不惟天下之人皆思顯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議陰誅」,言辭之凌厲,令一代豪傑黃巢都心生怯意。

因為檄書文採飛揚,鋒芒畢露,一時間婦孺皆知,崔致遠一戰成名。高駢又加授崔致遠館驛巡官之職,除撰寫文告外,還掌管公文傳遞、官物轉運、官員接待等事宜。後來,高駢特授崔致遠以都統巡官,教閱軍隊、參與軍事活動。崔致遠從一個儒生,轉變為一個軍事官員,可謂志得意滿,「稱心懷捧檄之榮,滿口詠從軍之樂」。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27歲的崔致遠因離開祖國多年,思念日甚,向高駢遞交了辭職書。高駢以加封名銜和豐厚賞賜為他送行,唐朝朝廷又授予他唐朝「國信使」,委託他承擔起加強新羅與唐朝交流的重任。於是,崔致遠在戀戀不捨中離開了揚州,返回闊別多年的祖國。

崔致遠歸國後,曾任侍講兼翰林學士,官至武城太守。然而新羅王位頻繁更迭,政途瞬息萬變,官僚腐化墮落,崔致遠的仕途也一波三折,屢遭排擠。公元886年,憲康王死後,崔致遠被外放至泰山郡任太守,兩年後被外放到更遠的富城郡,從此他再未回到中央政府任職。

然而一心想改革的崔致遠於公元894年發表了《時務策十餘條》,欲重振新羅,但未得到中央貴族的採納,失望透頂的他便攜家人隱居於江陽郡之伽倻山以終。

崔致遠以儒學為基礎去改革骨品制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思想,雖然在新羅時代沒有被政府認可,卻在後來的高麗王朝時期華麗綻放,在高麗王朝國家體制以及社會秩序形成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崔致遠除了官員身份,還是一位名揚天下的詩人,他被唐朝文壇譽為「文童」,並且以著名晚唐詩人的身份被載入中國文學史冊,以至於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他其實是一個朝鮮人。

看過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相信都會對電影中一個欽慕楊貴妃的日本人印象深刻,他就是阿倍仲麻呂。


電影《妖貓傳》中的阿倍仲麻呂

唐中宗嗣聖十五年(698年),阿倍仲麻呂出生於日本大和國(今奈良縣),他的家族是孝元天皇之後裔。19歲時,才華出眾的阿倍被選拔為遣唐留學生,於唐開元五年抵達唐朝,九月入長安太學學習。

阿倍仲麻呂經過數寒窗苦讀,參加唐制科舉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進士。據日本學者木宮彥泰的《日中文化交流史》記載,日本存有遣唐使制度的200多年間,阿倍仲麻呂是其中唯一科舉及第的人。這並非是日本留學生天資愚鈍,而是科舉制度中,進士是高等文官仕補,對詩文的要求極高,即使對中國人而言,考中進士者也是鳳毛麟角。

考中進士後,他被唐朝朝廷任命為洛陽司經校書,負責典籍整理,並陪同皇太子研習學問(正九品下),其後逐年升遷,歷任左拾遺(從八品上)、左補闕(從七品上),甚至秘書監,能經常在唐玄宗身旁侍奉。唐玄宗對阿倍仲麻呂的才華很賞識,特地給他起了一個中國名字叫「晁衡」。

阿倍仲麻呂在唐為官近二十年後,跟崔致遠一樣思鄉心切,於是上書唐玄宗請求回國。唐玄宗愛才,不給辦離職手續。當他在唐為官36年、已經55歲時,他再次上表請歸。唐玄宗這才準許他回國,為了表彰他的功績,還將其官職升為從三品,並任命他為唐朝回聘日本使節。唐玄宗還特意給他寫了一首贈別御詩: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會朝。

念餘懷義遠,矜爾畏途遙。

漲海寬秋月,歸帆駛夕飆。

因驚彼君子,王化遠昭昭。

但是,天不遂人願,阿倍仲麻呂的船隨風漂到了越南,並遭遇了當地土人的襲擊,死了一百七十多人,僅有阿倍仲麻呂等十餘人生還。看來日本是回不去了,他只好再次輾轉回長安,並決心仕唐終生。

他重返仕途,先後深得肅宗及代宗信任,歷任要職,由左散騎常侍(御前諫官,從三品)至安南都護、安南節度使(河內當地最高官員,正三品),最後官至光祿大夫、兼御史中丞、北海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公元770年1月,阿倍仲麻呂在長安病逝,葬在長安,唐代宗追贈他」璐州大都督「的稱號,以紀念他為唐朝奉獻終生的功績。公元836年,日本仁明天皇追贈他為正二品。

除了阿倍仲麻呂,還有一位在唐為官的日本人很有名,叫藤原清河。他是日本聖武天皇外戚,在朝廷一直擔任要職。752年,他率領遣唐使團前往長安拜謁唐玄宗,被玄宗稱讚為有君子之風。玄宗下令讓阿倍仲麻呂引導藤原清河等人查看府庫和三教殿,又畫下藤原清河與吉備真備的形貌納於蕃藏之中,足見其所受的重視。

753年,藤原清河決定帶著阿倍仲麻呂一起回國。臨走前,他還拜會鑑真大師,邀請大師一起去日本傳授佛法。時年已66歲且雙目失明的鑑真慨然允諾,於是藤原清河帶著鑑真一行,四艘遣唐船於十一月從揚州出發,沿南島航線返回日本。結果,就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樣,他們沒能順利回到日本,在越南撿回一條小命的藤原清河和阿倍仲麻呂只得又回到長安。

回到長安後,藤原清河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河清,唐玄宗任命他為特進秘書監。759年,日本淳仁天皇專門派出以高元度為大使的遣唐使團迎接藤原清河回國,但此時唐朝正處於安史之亂中,唐玄宗以行路危險為由拒絕放藤原回國,藤原不得不再度羈留於唐。

此後近二十年,一直回鄉無望的藤原在唐結婚,並生育一個女兒名叫喜娘。而在日本,他的官位也被遙授至從三位,以遣唐大使兼常陸守及民部卿。唐朝也追贈其為路州大都督。

黑衣大食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王朝阿巴斯王朝,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後,直到1258年被蒙古統帥旭烈兀滅亡,建立了四大汗國之一的伊兒汗國。

大食人李彥升來到中國前,據其自稱其家族較為高貴,他因仰慕唐朝文明昌盛,自少年起便跟隨長輩到中國經商,又積極學習、鑽研儒家經典,最終成為一名精通漢學的蕃客。

因為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且對儒家經典有深刻見解,他被宣武節度使盧鈞偶然發現,認定他是個人才。加上希望能藉助其家族在大食的勢力,來促進唐朝與大食的關係。於是,盧鈞上書朝廷,請求唐宣宗恩準李彥升參加科舉。

唐宣宗經過對他的調查,認定他不是心懷不軌的他國間諜,便準許他參加大中二年(公元848)的科舉。

李彥升在考試中不負眾望,所撰論文賦體之妙,策問對答之熟,非同一般,令唐宣宗為之折服。他一舉及第,成為當年全國23名及第之一,消息傳出朝野皆驚。當時正值安史之亂之後,朝廷有人加強了對外國人和外族人的警惕,「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認為應該取消李彥升進士資格。

據《全唐文·華心說》記載,反對者都認為李彥升有身份問題,質疑他參加科舉的動機,以及對朝廷的忠心。他們相信,李彥升若躋身高位,難以保證他不會成為安祿山、史思明第二,對唐朝國家安全百害無一利。

不過,也有部分朝臣力挺李彥升的,認為英雄不論出處,只要有真才實學,就應該為我所用。盧鈞就在唐宣宗面前稱李彥升雖是蕃客,但是「形夷而心華」,比起很多不知禮義廉恥的中國人更像中國人,朝廷應當破格重用他,唯此才能體現帝國開放及包容。

唐宣宗認為盧鈞說的很有道理,便欽點李彥升為翰林學士,由此,李彥升成為中國史上唯一一個阿拉伯進士。由於史料記載缺漏,導致他後來的經歷一片空白,但依據合理推測,以他的才華,應當不斷加官進爵,位至公卿,就像阿倍仲麻呂那樣。

除了李彥升,還有其他的中東人在唐為官。其中有波斯人阿羅漢,在武則天的時候任職右屯衛將軍,還有同樣是波斯人李元諒,在唐德宗時期任職華州刺史,在唐玄宗時期任職河西節度使。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在唐朝,中國人通過學習他人和迎接朋友來提升自己。中國人追求的是展示自己文化的魅力,「近悅遠來」,「和而不同」。那些在唐為官的外國人是中國人開放與包容精神的最好體現,而這種精神,被我們代代傳承。

 

參考資料:

1、司馬光《資治通鑑》,中華書局,2009年

2、劉桒《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

3、邱添生《唐朝起用外族人士的研究》,《大陸雜誌》 ,1969年 

4、高明士《賓貢科的起源與發展─兼述科舉的起源與東亞士人出身之路》,《唐史

論叢》,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5、謝弗《唐代的外來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6、呂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7、真人元開著,汪向榮校注《唐大和尚東徵傳》,中華書局,2000年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外國人要想在唐朝當官,需要走什麼程序?
    唐朝都城長安是當時的世界中心,大量的國外商人、使者、留學生匯集到長安,長安城的外國人佔到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唐太宗更是意氣風發的寫下——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而朕獨愛之如一。不可思議的是,朝廷還允許外國人在中國政府做官。他們既為自己的國家帶去先進的漢文化,也為中國帶來五彩的文化氣息。
  • 為什麼外國人想要拿到中國國籍很難,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
    導語:為什麼外國人想要拿到中國國籍很難,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這些年來我們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也是越來越好了,所以也吸引了很多的外國人來我們中國遊玩,也有些人是因為來學習,或者是來工作,但是後來發現在中國生活非常的方便就捨不得走了。
  • 海納百川、聚天下英才—唐代在華外國人選拔故事
    敦煌壁畫描繪外國王子悼念太宗的悲痛心情,反映出大唐非比尋常的國際影響力彼時,唐朝為弘揚盛唐文化,使來唐的外國人能夠認同大唐文化、親善大唐子民,積極鼓勵外國留學生、歸化外國貴族參加科舉,成為大唐官員。因此從那時起,外國人參加科舉、高中進士,甚至位極人臣的現象屢見不鮮。
  • 中國最容易當官的大學專業排名,考上政法大學直接可以當官嗎?
    那麼,考上政法大學就直接可以當官嗎?讀什麼大學才能當公務員也成為了很多同學和家長最想知道的事兒。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解讀如何才能成為國家幹部。 想成為軍官,就需要考指揮類專業。陸軍、海軍等軍官只要是指揮類專業畢業都行,但是空軍就需要考飛行員,因為空軍的指揮官大多數都是飛行員出身。不過,飛行員的選拔是非常嚴格的,對身體素質、視力等要求都很嚴格。 三、法官、檢察官 這一類的官員學習法學對今後的就業更有利。
  • 外國人漢語拼音學習要注意什麼?
    而要更輕鬆、高效率的學習首先得清楚外國人漢語拼音學習要注意什麼這一問題。在對於外國人漢語拼音學習要注意什麼?在早安漢語的李老師看來,她根據多年豐富的對外漢語培訓經驗認為對漢語初級學員而言,要想掌握漢語的聽力和口語能力,所注意的問題就是在詞彙、聲母、韻母、音節等問題上,否者也就很難和身邊中國朋友、同事進行簡單的日常會話。
  • 科普:古代狀元學位當官是什麼官職?
    狀元這個說法,最早在唐代時,就已經出現。說的是那些在科舉考試中,拔得頭籌的天之驕子。但是,把狀元作為殿試第一名的正式名稱。還要等到明朝時,才開始使用。而在過去,能考上狀元的,大多是屬於拔尖的一列。這些狀元,無論天賦、努力,甚至運氣,都有過人之處。畢竟從地方一路考到京城,最後通過皇帝的考核,需要太多的因素。對於科舉來說,最終目的,無非是為了考取功名,將來能夠當官。
  • 國內「最難考」三所大學,錄取還需要政審,考上就很容易當官
    國內「最難考」三所大學,錄取還需要政審,考上就很容易當官 說到國內最難考大學,很多人心中都會出現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等這些大學身影,這些大學只是在錄取分數上很高,只要達到分數線,基本就都能上,可是,接下來這三所大學可就不一樣了,不是分數線達到就能夠上,還需要接受政審,政審不通過
  • 中國有56個民族,外國人加入中國籍後,身份證上要填什麼民族?
    導語:中國有56個民族,外國人加入中國籍後,身份證上要填什麼民族?我國古代歷史有5000多年,在這期間,經歷了不同的朝代,也因此產生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有很多外國人都會來中國旅遊、定居。這時候他們肯定就需要辦一張身份證,並加入中國國籍,那身份證上會填什麼民族呢?民族這一欄的信息屬於必填項,對於外國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有三個情況可以供他們選擇,第一種就是保持原來的民族,如果父母有其中一人是國人,那就可以選擇父母的民族。如果民族的成分跟我國某一個民族相似,可以選擇這個民族。
  • 初唐四傑:唐代詩壇4大型男,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在多數人眼裡,杜甫是一個挺溫文爾雅的夫子,至少和他的好哥們兒李白比要低調得多。但就是這樣的「老實人」杜甫,卻硬是因為詩文「手撕」過一幫不識貨的文人,還留下了一個千古名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到底是誰值得詩聖這麼去維護?他們就是唐代詩壇的「型男天團」:初唐四傑。
  • 外國人想在清朝政府當官,必備哪些技能?
    而對於不遠萬裡來到中國傳教的外國人來說,故鄉是個很遙遠的詞,支撐他們生活在陌生大陸的,是傳教的信念以及對天主虔誠的信仰。 在清朝時期,有不少外國傳教士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在這片國土上落地生根。
  • 國內最「崇洋媚外」的景區,對國人收取門票,卻對外國人免費!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旅行,大家有空的話,約好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去旅行, 為了知道我國的地理面積非常大,這片廣闊的土地上也有數萬個旅遊勝地,很多人想用年輕的腳在祖國美麗的河山中漫步是旅行的魅力吧。
  • 外國人獲得中國國籍後,身份證上你知道要填什麼民族嗎
    俗話說「抓住一個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中國的諸多美食也是許多外國人選擇更改中國國籍的主要理由。長期居住中國的兩種選擇一個外國人要想在中國長期居住,他能使用的方法無外乎有兩種。一是辦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二是改變為中國國籍,兩種方法都有優點和缺點,也有繁瑣和便利的地方。
  • 路橋一企業聘用外國人被處罰!面對外國人你要注意什麼?
    說到「三非」外國人大家可能就有疑問了什麼叫」三非「外國人呀?所謂「三非」外國人是指那些未經合法手續而在中國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就業(以下簡稱「三非」)的所有外國人的統稱。如果企業僱傭這些「三非」外國人,蜀黍告訴大家這是一種違法行為,不但「三非」外國人要受到處罰,所僱工企業也要被處罰。
  • 外國人如果想要得到中國國籍,要如何才能獲得呢?
    ,那麼對於老外在中國呆了一段時間,發現生活十分方便的時候也就會不想要離開了,想要在中國定居,但其實能夠在中國定居的人也是少數,他們想要加入中國國籍是需要向我們去國外定居需要綠卡是一樣的,但是對於想要拿到中國國籍也並不是什麼簡單的事情的。
  • 看看外國人吃中國美食什麼表情,網友:不要浪費中國糧食
    總想吃到更美食的自己也喜歡的美食。可是美食哪有能全部嘗過來遍呢?人生總要有一絲遺憾的,美食同樣也不利外。現代人生活水平好了,連吃的東西都要講究養生了。真心是吃慣了好東西,想換換口味來點糙的.來看看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什麼美味的小吃吧。絕對讓你物超所值。來看看到底是什麼美食讓中國吃貨這麼上心吧。中外美食差距!看看外國人吃中國美食那什麼鬼表情,網友:不要浪費中國的糧食!
  • 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有許多的外國人在中國當官,你知道有哪幾個
    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有許多的外國人在中國當官。這些外國人經由陸上絲綢之路或海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或經商,或留學,或從軍,有的甚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當上了中國的官。下面,我們來介紹下在唐朝這些有名的外國人。
  • 唐朝人要想當官,「拼爹」才是最主要的方式,而不是參加科舉考試
    到了唐代,科舉制基本成型,但完全以科舉制來選拔官員,要遲至宋朝才基本實現。唐代的官吏,從數量上來說,以科舉出身者只佔少數,大多數則是來自門蔭。所謂門蔭,指憑藉父祖的官位,取得做官的初步資格(即「出身」)的一種制度。
  • 天生有當官命的四個生肖!註定大富大貴!
    當官的好處不言而喻,很多人都想要當官。但是官並不是那麼好當的,首先你要實力很強勁,才能夠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而且你要積極主動,這樣才能夠抓住機會。那麼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十二生肖中哪些人是最有可能當官的呢?
  • 外國人如何在土耳其購房?
    如果你想在土耳其以外國人的身份購房,在法律方面你應牢記一些注意事項。這篇文章是外國人購房應遵循的程序步驟和所需文件的簡單指南。土耳其有著壯觀的歷史、文化、自然和氣候,一直是許多外籍人士嚮往的目的地。在這個安全應對疫情爆發的時代中,過上健康幸福生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 唐代門閥大族為什麼會突然消失? | 訪談錄
    騰訊文化:對於中古中國門閥大族在唐代的存續、消亡和階級升降等議題,陳寅恪、杜希德、孫國棟等人均有過研究。與他們的研究相比,你的研究有何不同?譚凱:我看了更多的史料,比如墓誌,並從總量上對它們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