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公冶長第五·有勇之餘要懂得裁剪自己

2021-01-19 一言書谷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孔子叫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此沒有信心。孔子很高興。】

漆雕開是孔子學生,字子開,少孔子十一歲。「吾斯之未能信」不是說漆雕開不信孔子說的話,而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裝,指自己沒有能力勝任。

孔子的很多學生在做官,甚至做到家宰這種高官,但是春秋時期禮壞樂崩,包括孔子自己在內,都無法改變局面,無法扭轉當權者的施政理念和手段。漆雕開不自信,孔子卻很欣慰,康有為對此註解:「漆雕子以未敢自信,不願遽仕,則其學道極深,立志極大,不安於小成,不欲為速就。」做官不是一件簡單事,這裡漆雕開既是謙虛,「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也是一種開悟,所以孔子心悅。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孔子說:主張行不通了,就乘坐木筏在海上漂流,跟著我去的大概只有子路了。子路聽到後很開心,孔子說:子路比我勇敢,但是不知道如何裁剪自己。】

「桴」讀fú,古代把竹子或者木頭編成簰當船用,大的叫筏,小的叫桴。孔子說要去海上漂流是一種感慨,就像今天我們不開心不得意時會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由」就是子路,前文多次提及,子路勇敢但是做事簡單,不會彎彎繞。有人將「無所取材」解釋為沒有地方獲取木材,意思是做不成木筏,自然就不用去漂流,由此打住子路的念頭。如此解釋太過牽強,不可取,另外這種低級玩笑毫無趣味。

孔子鞭打子路,希望子路有勇有謀。無論是小說還是歷史人物中,有很多做事簡單的勇者,比如張飛、李逵,子路大概也是如此。放在今天,靠武力越來越行不通,就像派出所貼的公告:打贏了坐牢,打輸了住院。雖說「勇者不懼」,對待怨恨也要「以直報怨」,但是如果能結合正確的方法就更好,這是孔子所提倡的,值得學習。

喜歡請關注、點讚、轉發,筆者在此拜謝!

相關焦點

  • 讀論語:公冶長第五·從孔子挑的兩個女婿學為人處世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子談到公冶長說:可以嫁,雖然他在坐牢,但不是他的過錯。孔子把女兒嫁給了他。】
  • 公冶長的傳說(一)
    小公冶長更納悶了,心想:鳥怎麼還會說話呢?因此就說:「你是什麼鳥,怎麼也會說人話?」「我叫八哥,生來就會說話。」公冶長心想:鳥能學人說話,那麼說,人也能學鳥說話了。這時八哥又問:「你叫什麼名字,為啥在這裡哭啼?」小公冶長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親生病以及到山上打柴害怕的事告訴了八哥。八哥和其它的鳥聽了後,都覺得小公冶長怪可憐的,然後齊聲說:「我們大家同你做伴幫助你揀柴。」
  • 走近公冶長
    我也迷失其中,竟然忘記了拜訪旁邊的公冶長故地,待到要離開,已是匆匆。《論語》第五,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我想,孔子該是多麼器重公冶長,即使公冶長獲罪身陷囹圄也不以為意,依然把自己的女兒孔嬈嫁給他做妻子。
  • 公冶長的傳說
    傳說公冶長能聽懂鳥語。 話說有一天,有一隻烏鴉飛到公冶長院子樹上,不停的叫喚。公冶長仔細一聽,原來是: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隻野山羊,你吃肉來我吃腸,去的晚了白張忙。公冶長心中大喜,立即帶上傢伙出門,跟著烏鴉來到南山,原來是一隻受傷的野山羊躺在地上,正奄奄一息。公冶長把野山羊拖回家裡,剝皮吃肉,全家人大飽口福。
  • 《論語》晨讀,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公冶長被拘,肯定是執政者(在中國這和司法不獨立的國家,同時則是司法者)治他的罪,可是孔子卻認為不是他的罪,那麼,既然不是他的罪,為什麼他卻被治罪?顯然,孔子和當政者在公冶長是否有罪這件事情上的看法是不一樣的。孔子把自己的親女兒嫁給他,也正說明孔子認為公冶長無罪。皇侃《論語義疏》說:」公冶行正獲罪,罪非其罪。孔子以女妻之,將以大明衰世用刑之枉濫,勸將來守正之人也。」說得也正是這個意思。
  • 《論語》| 公冶長篇
    四個果子 | 78*48cm | 紙本水墨 | 2018 | 侯亦超水墨作品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被關在牢獄裡,但這並不是他的罪過呀。」於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 論語·公冶長·注釋
    中國古代典籍注釋,圖文參照論語·公冶長·注釋(以注帶解,疑處存議,歡迎探討!)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léi xiè )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1、縲紲:古代用於綁犯人的黑色繩索。指代監牢,囚禁。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論語·公冶長篇第五》5.13: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每日一句論語#專欄的第 102 篇文章大家好,歡迎打開#每日一句論語#專欄,每天花5分鐘一起學論語,受益每一天!溫馨提示—END—《高效學習法,提升你的終身學習力》《運用設計思維,設計出真正適合自己的人生》《實現有效社交的「四個法則」》#每日一句論語#專欄《《論語·公冶長篇第五
  • 論語旁白 盍各言爾志
    ——《論語·公冶長》文/田舍之午後閒適。翻看《論語》時百感交集,總覺得不吐不快。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現在交通便利,行萬裡路已經算不得什麼難事,難的是有時間也願意坐下來讀萬卷書,讀哪怕只是一卷好書。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半部《論語》是治不了天下的,是"讀《論語》"的人去治天下。
  • 公冶長的傳說(三、四)
    擱燈山的取名來由春秋時期的公冶長,老家在渠河岸邊,今石埠子鎮區浯河東岸15華裡處的諸城市馬家鎮近賢村
  • 視頻·每日讀論語·憲問14.36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
    【荀卿庠讀書會每天讀論語】憲問14.36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原文】14.36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
  • 錢穆:自己讀《論語》與勸人讀《論語》乃中國讀書人兩大責任
    而記載孔子生平和思想最真切具體、最活潑有味的,莫過於《論語》。因此,要學習、認識孔子的思想,最佳途徑毋庸是細讀《論語》。如果說對《論語》的研讀貫穿了錢穆的一生,絕不為過。錢穆晚年不遺餘力地宣揚孔子思想,給人的感覺是恨不得「把孔子的旗幟插遍全世界」(李零語),為此他十分賣力地勸讀《論語》:「我認為,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
  • -《論語·公冶長》
    今日賞析的是 春秋時期 魯國 孔子 的 《 論語·公冶長篇 》。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繫,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春秋時期 · 孔子(1)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 聽其言觀其行,再讀論語,實踐是檢驗一切的標準
    聽其言觀其行,隸書、白文印《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論語·公冶長》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論語·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君子言行一致,小人則誇誇其談,「白鷺之白非純真,外潔其色心匪仁」。
  • 《論語》的弟子
    結果,這塊「朽木」還在「三千弟子」的「大考」中考進了前十名(孔子有三千弟子),成了孔門「十哲」之一,而且在《論語》中看到的宰予言論都是跟夫子頂槓的。看來老師的評論也不靠譜,孔子也不能例外。被老師稱為「差生」的,別被你們的老師「框住」,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就能翻盤!
  • 讀書多年,今天才懂得「無欲則剛」,原來是這個意思
    最近重新翻了一次《論語》,讀到「公冶長」這一段時,若有所悟,原來「無欲則剛」竟然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無欲則剛」這一成語,儘管經常聽到,但真懂得其意思的人並不多。近代著名學者錢穆先生也曾在《論語新解》對於「無欲則剛」有過詮釋,即:「人多嗜欲,則屈意徇物,不得果烈」意思是說,一個人若是有太多欲望的話,往往就會屈從於自身欲望的牽引,而不敢做出任何果敢或剛強、剛烈且不違背自己意願的決定。
  • 衡中語文老師整理:《論語》裡的110個成語集錦,不掌握就丟分
    衡中語文老師整理:《論語》裡的110個成語集錦,不掌握就丟分《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的許多警句格言,被廣為流傳,初高中語文教材中也會學習論語中的一些選段,而在這些選段中又有很多的成語是學生們務必要掌握,也是考試必考的。例如:不恥下問,這一成語就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值得注意的是,掌握成語除了會寫會讀外,還得知道它的意思,也得知道它的出處,只有將這些都掌握在考試時才會不丟分。
  • 這五十個日常應用的成語,都出自《論語》
    ——《論語.公冶長》釋義:原指寫文章富有文採,又自成篇章。現用來形容成績或者名聲非常顯著。九,在陳之厄。——《論語.微子》釋義:原指孔子在陳國時遭遇的危難。後比喻處境非常艱險。十,君子固窮。——《論語.微子》釋義:君子在無論多麼艱難的處境下,也能堅守道德修養,從容淡定。十一,窮斯濫矣。
  • 論語|公冶長 盍各言爾志?你的理想去哪裡了
    這是《論語》中相當棒的一段。顏淵,是孔子的一個學生,可以講是孔子最為器重的學生,最為欣賞的學生,也是最為讚嘆的學生,後代也稱顏子。他有一個後代兒孫叫作顏真卿,是著名書法家。子路,是孔子的學生當中最勇武的。比方說,孔子說他要乘桴浮於海,跟誰去呢?就跟子路去。
  • 讀二十四史——《史記》一五四:小人請學樊須稼
    公冶長是齊國人,字子長。孔子說,公冶長這個人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在縲紲之中,但這並不是他的罪過。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公冶長書院南宮括,字子容。南宮括問孔子,羿擅長射箭,奡擅長蕩舟,他們都不得善終;禹和稷則躬稼而有天下,這是為什麼呢?孔子不答。子容退出後,孔子說,他真是個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