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幸福叫過年 ——坎北中學向大家拜年啦!

2021-02-23 濱海縣坎北初級中學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發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春節期間老北京的美食。  

 祭灶神

 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春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貼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雕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盛行開來。江蘇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楊家埠,是我國三個重要的年畫產地。民國初年,上海出現了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形式,以後發展成為今天的掛曆。

倒貼福字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盡」,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餚,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在晉代就有除夕守歲習俗,南北朝時已很普遍,進入隋唐後守歲很盛行,宋代沿襲唐風更盛。另外,漢代已有除夕夜晚飲椒柏酒(用草藥配製的藥酒)以驅邪祛病的習俗,後世改為飲屠蘇酒,王安石有詩「春風送暖入屠蘇」。現如今,我國南方仍有年節時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屠蘇酒的風俗。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歲習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年夜飯

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全家團圓的好機會,特別是隨著很多人工作變得越來越忙碌,春節團圓的意義更大。除夕夜的團圓飯也叫年夜飯,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動手,在家做上一頓豐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為了避免麻煩,就直接將年夜飯的地點放到了飯店。無論在哪裡吃,團圓的主題是不會變的。

壓歲錢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為「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託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因此,同學們不要相互攀比壓歲錢的數量,而應該注重它的情感價值。同時,要合理使用壓歲錢,把它用在學習上或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國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在中國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製成的火炬。因為我國南方盛產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裡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裡點燃。宋代人們已經普遍使用內裝火藥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嶽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裡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春節團拜是我國古已有之的春節習俗。過去,拜年的人要圍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見,不至於拜不到。現在,每年春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都要舉行春節團拜會,屆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向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拜年,並與各界人士歡聚一堂,辭舊迎新,共慶新春。

如今,信息社會,拜年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傳統的團拜、登門拜訪依然沿襲,但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上拜年等新興拜年方式也愈來愈時興。這些方式雖然不如登門拜年直觀、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們可以更隨意、更恰當地把握拜年時間,適合現代人的生活觀念和生活節奏,是古老的年節民俗與現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結合的產物。同時,簡訊拜年把拜年內容與優美詩意的文採、真誠幽默的情感巧妙精緻地結合,內容極富個性,或輕鬆幽默、或充滿情趣、或極富哲理、或諄諄教誨、或溫馨浪漫、或真誠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實,不管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無論拜年形式怎麼變化,發自人們內心的春節祝願和祝福是永遠不變的。

拜年是人們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大年初一拜年中國民間大體有四種形式:

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春節情結,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場」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廟會期間,也少不了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傳統項目,比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

 觀社火

 除了廟會,民間自演自娛的社火也是歷史悠久的年節娛樂活動。社火源於古老的土地神與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在以農業文化著稱的中國,土地是人們的立足之本,它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火,是人們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遠古人們憑著原始思維認為火也有「靈」,並視之為具有特殊含義的神物加以崇拜,於是形成了尚火觀念。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產生了祭祀社與火的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祭祀社火的儀式逐漸成為規模盛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娛樂活動。

中國結

中國結又稱盤長結,每一個結都是從頭到尾用一根紅繩編結而成。中國結髮源於遠古時期,當時還沒有文字,人們為了記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繩上盤上不同的結以示記憶,這就是「結繩記事」。當時,人們用這種方法除了記住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還是年輕人用於表達愛情的物品。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品,中國結給人以純樸、吉祥的印象。它內含濃鬱的民族鄉土氣息,外形又很雅致,既體現遠古時代的神秘,又體現中國人的靈秀。因此,它很快成為人們在春節期間室內懸掛,或互相贈送的物件。優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韻味給傳統佳節增添祥和、吉利的氣氛。

臘八粥

「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喝臘八粥在我國已有千年歷史。

臘,在遠古時代本是一種祭禮的名稱,夏朝稱「清祀」,殷商稱「嘉平」,周朝時改稱「臘」。「臘」是從「獵」字演變而來,故「臘」「獵」相通。因為一歲之終,農作物已收曬完畢,農閒了,人們便到野外獵取禽獸,用來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稱之為「臘祭」。

南北朝時,農曆十二月初八才被正式固定為「臘八節」,在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月初八這天,中國各地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富人還是窮人,家家都要喝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不僅清香甜美,而且能暢胃氣,生津液,因而頗受人們喜食。隨著時代的發展,花樣越來越多的臘八粥已發展成具有地方風味的小吃。

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的前奏,可以說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兒就是年」「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臘八節後,春節將至,人們便開始購置年貨,打掃衛生,布置居室,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年」的到來。

年糕

春節吃年糕,「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種類有:北方有白糕飥、黃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臺灣有紅龜糕。

 漢代揚雄的《方言》一書中就已有「糕」的稱謂,魏晉南北朝時已流行。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了製做方法。明、清時,是糕已發展成市面上一種常年供應的小食,並有南北風味之別。

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種,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諸法。

餃子

北方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北方一些山區還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福求吉願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與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飯通常有火鍋和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著生活幸福,「年年有餘」。南方還有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徵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元宵

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餘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見,自稱為嫦娥之使,說:「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臨。可見元宵節吃元宵,是取「團團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時,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見,做法也與今天無異。清代康熙年間朝野盛行「八寶元宵」、馬思遠元宵。民國初年還有袁世凱因元宵與「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麵外,還有粘高梁面、黃米麵等。餡則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錦、豆沙、棗泥等。

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黃豆的「百子湯元」,還有實心圓子和薄皮的「碌皮湯園」。

春餅

立春吃春餅是中國一種古老風俗。晉代已有「五芋盤」即「春盤」,是將春餅與菜同置一盤之內。唐宋時立春吃春餅之風漸盛,皇帝並以之賜近臣百官,當時的春盤極為講究:「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直萬錢」。民間也用以互相饋贈。

吃春餅的食俗也影響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隨成吉思汗徵西域時就曾命廚師作春盤,並作詩日:「昨朝春日偶然忘,試作春盤我一嘗。本案初開銀線亂,砂瓶煮熟藕絲長。勻和豌豆揉蔥白,細剪萎蒿點韭黃。也與何曾同是飽,區區何必待膏梁」。

春餅發展到今天,形制隨地而異,食用時間也因地而別。有烙制、也有蒸製;或大如團扇,或小如荷甲。

來源:百度文庫

聲明:原創不易,致謝原作者,內部交流,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過年啦!賀東洋芋疙蛋和星光大道冠軍給全縣人民拜年了
    過年啦作詞:賀東作曲:賀東東一聲的那個西一聲,敲起鑼來那個打起鼓!處處都是那個鞭炮聲,新年的祝福那個家家有!秧歌聲的那個嗩吶聲,歡天喜地那個打腰鼓!村連莊的那個城連鄉,過年那個城鄉喜洋洋! 辭舊迎新過年啦、張燈結彩春節啦!金雞起舞送福啦、新的一年福來啦老人們樂得笑哈哈孩子們高興得嘰嘰喳喳拜年 拜年 給各位拜年我們的生活像花兒開啦 Rap春節啦過年啦家家戶戶團圓啦!吃飯啦喝酒啦看著春晚嘮嗑啦!
  • 雲拜年|漢沽父老鄉親過年好! 第二季來啦!
    全國各地倡導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      很多留在外地過年的漢沽老鄉,留在漢沽過年的漢沽新市民,大家無法與親人團聚,但無論您身處何方,感情都不會因為距離遙遠變得稀薄,即使相隔天涯,我們也要把新春的祝福送到您身邊!
  • 說說你的過年習俗丨我們來紅包拜年啦
    但是,從豆腐腦的鹹甜到湯圓的叫法,各地方吃食的執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這又到了春節,你們就不好奇南北的過年有什麼不同之處嗎?這次,讓東家匠人來說說吧。另外,這次我們準備了一些拜年紅包給大家哦。如今過年已沒有那麼濃鬱的味道了,但那些香氣,依然盤繞在心中。
  • 好望角家電給大家拜年啦!
    好望角海爾專賣店給大家拜年啦在這辭舊迎新之際, 甘谷縣好望角家電銷售中心 向關心和支持中心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致以最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向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全縣父老鄉親,致以最美好的新春祝願!
  • 賀,禹城這些局長和老闆給大家拜年啦
    賀,禹城這些局長和老闆給大家拜年啦圖說禹城,因你精彩!
  • 過年心理學:拜年送禮十大禁忌和一大技巧
    快過年啦,很多小夥伴們都準備回到家過年。過年的時候給老人拜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很多年輕人在給老人拜年的時候犯了愁。到底該怎麼樣送禮才能討老人歡心呢?今天我就教大家怎麼樣利用心理學進行送禮。其實拜年和約會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想一下你約會的場景就知道了。你約會的時候肯定會送點小禮品討她們開心,那你怎麼送呢?送她們有意義的東西。比如花,花的意義代表愛情。你送花的時候都會去寫上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你的心意。從而達到強化意義的目的。其實拜年和約會都是一個道理。
  • 過年啦!!潮汕過年的小習俗你get了多少種?
    潮汕的圍爐過年習俗歷史悠久。傳統的圍爐習俗,包括祭祖祈福、吃年飯、守歲過年三項內容。祭祖稱為「拜老公」(即拜祖輩),要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擺滿供品的供桌上,然後焚香膜拜,以示感恩和納福之意。這當中,將一年收穫的代表性食物供獻於祖宗面前,以表孝意,藉此飲水思源,感恩於先祖。祭祖後所有供品分派家人食用,這叫納福,繼承先祖福蔭。
  • 春節丨王民官:閒話拜年
    古時的「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簡訊拜年、微信網絡視頻拜年等。
  • 塗鍍鋼界大佬向全國鋼鐵同仁拜年啦!
    2020歲至庚子元年,又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蘭格鋼鐵網、蘭格鋼鐵雲商與塗鍍鋼廠和鋼貿商一起,給全國鋼鐵界同仁提前拜年啦!!祝大家鼠年行鼠運,財運、好運數不勝數!值此新春佳節到來之際,山東博興金屬板業商會全體會員,向全國行業同仁拜年,祝願大家鼠年大吉、事業興旺、萬事如意、闔家幸福。
  • 泌陽作家協會:寫出祝福的詩篇向全縣人民拜年啦!
    還有幾個炊帚,炊帚一般有刷鍋用的,有掃案板用的,樣子和名字一樣,作用不一樣。一般農村用的多一些。 經過一些門店時,看到賣雞、魚、肉的店裡比平時的人多了,小區後面一個賣衣服店裡還掛著些風乾的雞、鴨肉。 再有幾天就要過年了,年味悄悄的瀰漫著小城,一半兒濃一半兒淡。 不知從何時起,兒時的年味越走越遠。那時的孩子對過年是一種期盼,而花衣服和香香的肉更是一種誘惑。
  • 過年拜年要紅包的句子順口溜 新年搞笑討紅包幽默語句
    過年拜年要紅包應該說些什麼好呢?討紅包說些什麼吉利話會更討人喜歡?下面小編整理了一組過年拜年要紅包的句子順口溜,新年搞笑討紅包幽默語句。這樣就能厚著臉皮要紅包啦。  過年拜年要紅包的句子順口溜 新年搞笑討紅包幽默語句(一)  1.
  • 有一種幸福,叫瑞安!
    在小布心裡   有一種幸福,叫瑞安   在這裡   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有美麗動人的城市風景   有濃濃古韻的人文積澱   有精神飽滿的瑞安人民   ……   走進瑞安,遇見幸福   有一種幸福,叫瑞安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大家發現了嗎?   瑞安城市形象、功能、品質   正在不斷升級優化   現在的瑞安   隨手一拍就是「大片」啦!
  • 2020春節新年祝福語大全簡短 過年的拜年溫馨祝福語
    2020年春節就要到了,下面小編先給大家整理了春節新年祝福語大全,大家在春節期間給別人拜年的時候可以說。在這裡先祝大家新春快樂!  2020春節新年祝福語大全簡短 過年的拜年溫馨祝福語(一)  一、又是一年春節到,燃放爆竹和花炮,辭去舊歲好運到,穿上新衣戴新帽,見面互道新年好,拜年莫忘送紅包,吃了年糕步步高,圓圓的餃子賽元寶。春節吉祥!
  • 2021拜年祝福語
    新年到了,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最美好的新年拜年祝福語,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1、大年初一頭一天,家家戶戶過新年。我祝你開門見喜,迎面來財,出門遇貴人,在家聽喜報,最後還有……紅包拿來!2、新年是閃耀的幸福年,好運從不間斷;新年是難忘的快樂年,愛情事業美滿;豬年是繁榮的盛世年,安居樂業綿綿。
  • 【正月初一】《鼠去牛來辭舊歲,電話微信「雲」拜年!》
    拜年抱拳的禮節是平輩之間拜年的一種形式,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在概念上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左右手弄反,表示的是哀拳,有求饒之意,千萬注意拜年時不可搞錯。
  • 迎春接福與飛帖拜年吉祥話
    當新春過年「五福臨門」時,人們就要「迎春接福」,把福氣接住啊。「迎春接福」一般作為春聯橫批,「春」是春天,「福」是福神。是說迎接春天也將福神接到家中以保佑家庭的幸福安康。「接福」的另一個意思是做好事,又叫積福。修橋補路等很多善舉都叫積福也叫接福,意思是福報多了給後人連接起來,讓後世興旺發達源遠流長。
  • 大年初一,2019年拜年祝福語新春對聯大全
    大年初一,商報給您各位拜年啦!2019年北京商報祝各位:時來運轉家昌盛;心想事成萬事興!盤車盤房,盤酒盤畫,盤郵輪,盤股票,盤基金,盤......不管是啥了!豬年,盤TA!盤TA!盤TA!!!一、歡歡喜喜迎豬年,萬事如意平安年,揚眉吐氣順心年,夢想成真發財年,事業輝煌成功年,祝君歲歲有好年!二、新年佳節到,拜年要趕早,好運跟你跑,吉祥圍你繞,財源進腰包,心想事就成,春節齊歡笑!我的祝福如此早,請你一定要收到。
  • 正月初一 | 廣東甲甲好擔保有限公司向您拜年啦!
    對於潮汕人來說,這是心中對一家團圓、幸福安康的祈願。潮汕先人艱苦創業,篳路藍縷,歷經千辛萬苦。長期以來,在逆境中祈求平安順利的心理需求,慢慢形成祭拜神明和祖先的習慣。經過歲月的沉澱,成為潮汕人共同的精神寄託,也形成潮汕大地一道獨特的民俗風景線。
  • 賀新年 湖州晚報徵集「封面寶寶」上報給大家拜年啦
    想不想給寶貝一個驚喜?想不想讓寶貝成為大明星?想不想收到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2015年首屆湖州晚報「封面寶寶賀新歲」活動明日(1月23日)正式啟動啦!!!【網絡投票和評獎】在本活動專題網頁上還將開通寶寶投票,每個IP每日限投一票。票數最高的前100名左右(具體根據當日版面而定)寶寶,將當選為湖州晚報2015羊年「封面賀歲寶寶」,寶寶的照片將刊登於晚報大年初一的版面,並有機會獲得一定價值禮物。
  • 大年初一給大家拜年!我還要提醒大家要注意這些,都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
    今天我就來講講,大年初一的習俗都有哪些吧!大年初一的早晨,為了開門大吉,首先會燃放爆竹圖個喜氣,這也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叫做「滿堂紅」。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環境和空氣的質量,越來越多的地區已經明令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這依舊不會影響人們過年的熱情,爆竹聲也可以被一聲聲「過年好」的問候來代替,這同樣能代表新一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