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多閱讀的孩子,他的言談舉止總會有一種氣度,這種任何金錢也買不來的氣質將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讓孩子愛上閱讀,是所有家長的心之所向。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讀萬卷書,愛讀經典書,但是耐不住有的孩子就是不愛讀書,一看書就犯困,但是孩子真的不愛看書嗎?其實不是。
這是我跟女兒親子共讀的經歷,大家可以參考一二。
閱讀,是每天晚上睡前的必備項目。但是有段時間,我發現九兒明顯的懈怠了,讀書的時候非常不認真,而且還分心,東摸摸西摸摸,眼睛總不在書上,有時候甚至閉上眼睛「聽」書,每次看到她這種閱讀狀態,我就特別生氣,雖然看過很多的情緒管理書,但是依舊壓制不住內心的怒火。每「教訓」她一次,她就學乖一次,但是下次還是老樣子。
於是閱讀時間變成了「管教「時間。
在那段時間裡,閱讀不再是美好的親子陪伴,我甚至覺得閱讀簡直就是一種懲罰,不僅是浪費我的時間,而且也是對親子關係的傷害,甚至有時候我會對她說,如果你不想讀書,可以直接告訴我今天不想讀,我們可以做一些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但是她從來沒有這麼說過,我想也許她內心也是喜歡讀書的吧,只是不喜歡現在這種讀書方式或者不喜歡讀這本書。於是我就經常變換書的種類和讀書的方法,希望找到一種更恰當的方式。
偶然的一次經歷,讓我發現其實孩子不是不愛看書,只是我用錯了方法。
起初,我拿了三本書上床,讓九兒選一本。選好之後,我們開始像往常一樣,我讀她聽,但是這次,我加入了一個小環節,先讓孩子自己看繪本,先說出繪本上自己看到了什麼。每次她解讀出了繪本所闡述的意思,我都會大加讚揚,用這種提前試讀加讚揚的方法,九兒讀了一本書之後還意猶未盡,把我拿過來的三本書都讀完了。
親子閱讀方式要跟著孩子的成長一起「更新換代」
陪孩子閱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選擇合適的方法。
陪孩子讀書是一個先講後聽的過程。開始的時候父母講,孩子聽;等孩子年齡大了,就到了父母聽孩子講的時候。
0-3歲的孩子,可以採取父母講,孩子聽的模式,這種模式讓孩子熟悉繪本,多聽有助於孩子語言系統的發展,為後面孩子的講做基礎。
3歲以後的孩子,應該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參與到「閱讀」這個環節。這時候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獨立的意識,她也希望擁有自己的聽眾,於是可以讓孩子適度自己閱讀,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在先前的閱讀中,我忽視了「成長」這個因素,忘記了孩子不再是那個凡事都要靠人的小baby,她也在成長,這個時候她需要的是被傾聽,而不是一味地被動接受。讓孩子成為「主講人」,激發了九兒自主意識,讓她感受到「閱讀的成就感」,她就不再分心了。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說:「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與父母不斷分離的過程。作為父母,需要學習的第一課就是放手,把孩子的人生真正還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導,而父母,只要做好引導員和啦啦隊就好。
用讚美與鼓勵激發孩子的內驅力,建立孩子對閱讀的自信心
說完了「先講後聽」的分階段親子閱讀法,我們再來談談「讚揚與鼓勵」的陪讀方式。
大家可以看到,開始閱讀的時候,我經常用不耐煩的態度看待親子閱讀這件事,對孩子的「分心」與「不認真」總是帶著批判的態度,但是我用「讚揚與鼓勵」的方式陪讀後,九兒對閱讀產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僅認真專注,而且效率非常高,讀書量也增加了。
為什麼鼓勵與讚揚會有這麼強大的力量?
在《讚揚與責備》一書中提到,有科學研究表明,讚揚對人類大腦健康發育有促進作用。讚揚不僅能給大腦提供養料,也是孩子生命早期建立自尊的基礎。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從小經常受到讚揚的孩子在3歲的時候,與同齡人相比能夠掌握的技能更多,而在生活中缺少讚揚的孩子,他們大腦的神經網絡反應,則顯得更為遲鈍。所以說,讚揚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遠遠不止是一句好聽的話那麼簡單,它從一開始就在影響著生命的走向。
還記得陶行知的4顆糖的故事嗎?
陶行知任育才學校校長時,一次見一個男生想用磚頭砸另一男生,他及時制止了,並要這個男生到他辦公室去。學生來後,他給孩子第一塊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尊重我,聽從了我的話。」然後又掏出第二顆糖:「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準時到了這裡。」男生深感意外時,他又掏出第三顆糖:「據我了解,是那男生欺負一個女生,你才想用磚頭砸他,這顆糖獎勵你的正義感。」男生感動得聲淚俱下:「老師,我知道錯了…」他又掏出第四顆糖:「你敢於承認錯誤,這是獎給你的第四顆糖。」
陶先生沒有懲罰批評孩子,反而獎勵了孩子四顆糖,不僅讓男生學會了尊重、寬容、關愛,還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這就是鼓勵和讚揚的力量。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孩子生來就是「邪惡」的,就算一個看起來很壞的孩子,你依然可以從孩子身上看到別的優點。
其實閱讀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味地對孩子進行批評與指責,孩子對閱讀的感受是不好的,自然沒有興趣去閱讀,換種方式對待孩子,也許效果會大相逕庭。
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讚美孩子,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一、表揚與讚美孩子,要表揚出孩子的細節,即表揚要具體。
具體指明其中的細節,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進步點。同時讓孩子感受到你的表揚是真誠的,具體的,有憑有據,而不是誇誇而談。
在閱讀過程中,只要九兒準確的表達了繪本中的意思,我就告訴她:
你現在很棒,已經能準確表達出書中的意思了。
二、表揚要指出孩子的努力。
表揚孩子時,你可以明確表揚孩子的改變,指出孩子現在與過去的改變。
比如在閱讀中,只要她說出了其中的數字,我就會告訴她:
你現在很棒,已經清楚的認識100以內的數字了,之前你還不會呢?結果她就特別積極的看數字,在之後的閱讀中與生活中,也會對數字特別敏感。很明顯她把我的表揚放在心上了。
三、如果孩子出現閱讀錯誤,用「讚美」糾正。
在閱讀中,如果她的意思表達錯了,我也會用」讚美「的方式糾正,我會告訴她:
你的想法很有創意,這副圖在我看來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然後我會講述書中的故事,再看看九兒的態度,她並沒有排斥我的「反對」意見,反而聽的很認真。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我沒有站在父母的制高點把書中的觀念強加在她的身上,沒有批判,而是保留了她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讓她有尊重的感覺,所以她才不會拒絕。
通過這樣的方式讀完一本書,雖然看起來有些矯情,但是效果卻是非常顯著的。她現在每天很主動的去挑選自己的書來閱讀,雖然有時候在理解力上還有所欠缺,但並不影響她對閱讀的興趣與熱度,而且我們之間的關係也更加融洽了,閱讀不再是一種折磨,而是一種美好的陪伴時光。
閱讀可以讓孩子打開一扇未知的大門,天下沒有不愛閱讀的孩子,只有不會陪伴閱讀的父母,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可以試試這樣的方法,也許你也會收穫一個愛閱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