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自從能要二胎後,老二到底是男孩子好還是女孩子好?成了熱議的話題,絕大多數家庭都希望兩個孩子互補,一男孩一女孩成個好字。
但願望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十月懷胎瓜熟蒂落後,也可能是雙子戶、雙女戶。
曾經人人羨慕的「雙子戶」,父母現在為兄弟反目愁悶不已
大伯娘在獨生子女政策前生下兩個兒子,在一眾妯娌面前腰杆挺得特別直,在一起聊天時,話裡話外都說還是兒子好,兩個兒子好上加好。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大伯娘家的兩個兒子也是性格迥異,大兒子從小聰明會說話,二兒子有些調皮但學習也不差。可大伯和大伯娘一直偏愛老大,對老二非打即罵,不論是家人、親戚還是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也都一直拿兩個孩子做比較。
最後大兒子不負眾望一路考上名牌大學,出國留學定居在美國;二兒子卻初中就讀不下去,勉強拿個初中畢業證,之後就進入社會工作了。
兩個兒子長大後,大伯娘才越發體會到家有二子的苦楚。
老大和老二相差只有一歲,從小就打打鬧鬧也沒當回事,合計小孩子不都這樣嘛?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個孩子不但沒有變得親近起來,反而越來越疏遠。
現在老大在美國不回來,每個月就給點錢,也沒說要接老兩口過去;老二一直沒正經工作,每次見面就向父母要錢不給就鬧,說小時候父母偏心,就知道好好培養大哥,不管他、對不起他。
大伯老兩口現在70多,有兩個兒子,依然感到不安。
雙子戶家庭也有「難言之隱」:不渴望孩子孝順,只期待兄弟和睦
一、雙子間的相愛相殺
父母都希望兩個孩子能夠相親相愛,事實可能是兩個孩子相愛相殺。在綜藝節目《非正式會談》中,有位嘉賓曾經講述過,小時候被哥哥從樓梯上推下去差點死掉,而且非常確認,哥哥是故意的。
年幼的孩子可能不知道這麼做的後果有多嚴重,但從側面也反映出,是真的希望另一個兄弟姐妹消失。
二、雙子間的你爭我搶
兩個兒子或者兩個女兒,就要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性別相同的孩子,喜好大多也會趨同。男孩對小汽車、恐龍、玩具槍等感興趣;女孩對毛絨玩具、娃娃、過家家等感興趣,經常出現一起搶玩具或者食物,甚至為了取得勝利而大打出手。
三、雙子間的爭寵奪愛
子都是很聰明和敏感的,小時候當意識到哭鬧能引起大人注意時,就會頻繁使用這招。兩個孩子意識到父母的關注和陪伴會分給另一個,想要獲得就要想辦法,兩個孩子間的爭寵奪愛不亞於一部宮鬥片。
同學家的雙胞胎女兒,一旦看到爸爸抱起對方,馬上會衝過去抱著爸爸的腿,哭喊:爸爸,你不愛我了嗎?讓人看到哭笑不得,可孩子的傷心和眼淚也是真的,非常在意爸爸抱誰。
不光是「雙子戶」,家有兩個孩子的父母,都該有意識地培養手足關係
兄弟姐妹間吵吵鬧鬧是正常的,在長大後,有的能夠親密無間保持良好的手足關係,有的卻彼此之間很冷漠,手足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這其中父母的態度才是關鍵。
一、在孩子發生矛盾時,一定要做到對事不對人
父母經常給孩子貼標籤,久而久之就形成固定印象,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都是調皮搗蛋的那個做錯了,不聽或者不相信孩子說的話,自動地進行判斷和懲罰,這樣不僅會毀了手足關係,更會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發生矛盾時可以這樣做:
01家長心態平和地問:誰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
02充分聽取兩個孩子的述說。
03家長重複事件的經過,先不要下定論。
04反問孩子,那麼覺得這是誰的問題?
05不嚴重的事情,交給孩子來解決。
二、建立家庭特別時光進行感恩
可以每天或者每周把一個特定的時間設為「家庭特別時光」,可以有一些儀式感,對家庭成員進行感恩:感謝媽媽的每天辛苦做飯、感謝哥哥幫我輔導作業、感謝爸爸修好家裡電燈、感謝弟弟分享給我冰淇淋……
三、著重強調兩個孩子之間的連接
讓彼此感受到付出和受到的感激,激勵彼此更好相處,是加深感情的一個好方式。
四、鼓勵孩子互相照顧
當一個孩子需要幫助、生病、受傷,可以讓另一個孩子去照顧:拿東西、量體溫、餵水、講故事等,讓孩子體會到照顧手足的成就感,被手足照顧的安全感。
這些都可以讓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進一步升溫,建立彼此之間的信任,增強孩子對兄弟姐妹的責任感。
今日話題:你對家裡兩個寶寶之間的相處,有什麼特別的經驗嗎?請在下方留言分享給大家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