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四樣,不富也旺」,家庭興盛,十有八九離不開4個原因

2021-01-09 騰訊網

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轉發分享

中國有句俗語,叫:富不過三代。

很多人只記住了這句,卻不知道它完整的句子其實是:「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倘若父母留給孩子的只有「財富」,倘若後代子孫不成材、坐吃山空,那麼,富就不會過三代。

如何才能富過三代?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傳承良好的家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課,良好的家風對家族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富能過三代,其實是整個家庭的成員受良好家風薰陶的結果。

財富的積累,很多時候一個人也可以完成,家族的興旺卻需要一個集體的齊心協力。在歷史的浪潮中,一個人成功不難,但一整個家族興旺三代以上甚至百世的,卻鮮有存在。

老話常說:「家有四樣,不富也旺」,那麼,這「四樣」指的是什麼呢?一個家族想要興旺發達,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以下四點,我們一起來看。

第一樣:勤儉節約的家風

有這麼一個家庭,父輩們吃苦耐勞,辛苦闖出一片天。

到了孩子們這裡,卻一個個不愛學習,且非常懶散,出來社會後工資不高,花錢卻大手大腳,不僅收入月月光,還欠下不少網貸,二三十歲的年紀還在向父母伸手要錢。

家裡的父母原本到了頤養天年的年紀,卻日日為這些不爭氣的兒女犯愁,甚至為了幫子女還「債」,不惜一把年紀出去風吹日曬、打工賺錢……

試想,這麼一個家庭,又怎麼能富裕,怎麼能興旺呢?

正如《正面管教》一書中所說:「管教孩子,一定要在六歲之前開始,倘若在孩子小的時候你不想管,等到12歲之後你再想管也管不了了。」

那麼,作為父母應從小管教孩子什麼呢?曾國藩在《曾國藩家書》中勸誡子女:「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字惰致敗」,「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官至兩廣總督,卻要求家人生活簡樸、遠離奢華,曾國藩的原配夫人一直帶著子女住在家鄉老家,夫人在家手無餘錢,親自下廚、紡織。

曾國藩要求子女,每天早上起床穿戴整齊後,要先把所有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日必練字至少1000,並告誡子女飯菜不能過於豐盛,衣服不能過於華麗,出門要輕車簡從……

在2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曾國藩後人出了240多位傑出人物,個個出人頭地。

不得不說,曾氏家族的興旺,與曾國藩歷來倡導的「勤儉節約」的家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第二樣:兄弟和睦,子女孝順

兄弟和睦、子女孝順的家庭,堅固得像一座堡壘,外人就算再想打也打不進來,而兄弟不睦,家庭內部勾心鬥角,甚至反目成仇的家庭,就算沒有外力的衝擊,也無法長久興旺。

晚清名臣曾國藩曾在家書中勸誡子孫後代:「兄弟和,則窮民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然世家宦族必敗。」

意思是,兄弟和睦的家庭,雖然是窮困的平民百姓、小戶人家也一定會振興家邦;而兄弟不和,即使是世代官宦的貴族大戶人家也必然衰落。

老話常說:「家和萬事興,家和則福自生。」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必然有一個重要因素:兄弟和睦、子女孝順,家庭成員之間足夠包容、相互扶持、團結友愛、齊心協力。

倘若一個家庭越來越衰敗,或者一直興旺不起來,往往也伴隨著家庭不和睦的跡象。

第三樣:父母重視教育,一代比一代強

一位知名企業家曾說:「父母事業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在子女教育上的失敗。」人到晚年,倘若孩子沒有出息、不讓人省心,那將會成為老年人最大的痛苦根源。

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一生培養了兩個非常優秀的兒子,在勤奮工作之餘,傅雷一生格外重視家庭教育,在他的教育理念中,做人應該是德才兼備且以德為先的。

在《傅雷家書》中,他不斷強調:

「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緊的是先要把一個人儘量發揮好,沒成為某某家之前,先要學會做人;否則某某家不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

傅雷重視子女的先天稟賦,也重視後天環境對子女成長的作用。

他說:「無論多麼優秀的種子,沒有適當的環境、水土、養分,也難以開花結果,說不定還會中途變質或夭折。」

因此,在發現了兒子的音樂天賦後,傅雷非常用心地進行引導,且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潤物細無聲」地薰陶,對兒子的成長傾注了滿腔的心血。

可見,子女的成才從來不只因為「天賦」,更多的是父母從小對教育的重視,和為之默默付出的無限心力,也唯有如此,才能一代比一代強。

正如近代顏惠慶在回憶父親顏永京時說的那樣:「雖然父親並沒有給我們這些子女留下遺產,但他對我們這些子女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卻又勝過家財萬貫。」

第四樣:子女愛讀書,遇事懂變通

《顏氏家訓·勸學篇》裡有這麼一句話:自古明王聖帝,猶需勤學,何況庶乎!

一個人想要立足社會,想要在這一生中有所成就,就一定得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腹有詩書方能氣自華。

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讀書,一直是家庭教育重中之重,是子女成才必經的旅途。

曾國藩勸誡子女勤讀書,並在家書中引導孩子: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到而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於曾國藩而言,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更是兒女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項。子女愛讀書,遇事懂變通,這樣的家庭才能興旺發達。

曾國藩還說,看一個家族的興敗,就看三個地方。第一看子孫睡到幾點,可以看出這個家族是否會懈怠下來,第二看子孫有沒有做家務,因為勤勞、勞動的習慣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第三看子孫有沒有在讀聖賢的經典,因為「人不學,不知義,不知道。」

家庭,就像是長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的鎧甲和軟肋。家庭和睦興旺,是每一位家庭成員最大的福氣。

希望你的家庭也有勤儉節約的家風,能夠兄弟和睦、子女孝順,父母重視教育,子女愛讀書。

做好以上這幾點,那麼,相信一個家庭離興旺發達就不遠了,家庭興旺了,那麼財富自己也會找上門來,整個家族的日子就會紅紅火火,越過越好。

願你有這樣的福氣。

-END-

本文配圖:來源網絡

@我是田喵喵,關注我,進我主頁看看,和我一起探討人生!

相關焦點

  • 「家有四樣,不富也旺」
    一個家庭的富裕和興旺與否,是於這個家庭中的四樣事密切相關的。 也就是俗語說:「家有四樣,不富也旺」,讓我們來逐條分析是哪四樣事?這樣便於我們銘記於心,並且將它發揚光大。
  • 俗語:家有三樣,不富也旺,指的是哪「三樣」?快看看你家有幾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叫「家有三樣,不富也旺」,這是中國民間常說的一句俗語。可是不少人卻感到疑惑,這「三樣」,究竟指的是哪三樣?還有一點就是,如果家庭和睦的話,人們出門在外的時候也不必要把過多的心思放在家中,則會一心一意的做事業,不僅對孩子好,對自己未來的仕途和事業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另外,家庭和睦還包括兄弟間和睦。人們常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由此也能夠看得出來,兄弟抱成團有多麼的重要。
  • 智囊中的智慧:「家有三樣,不富也旺」,是哪三樣,知道的人不多
    一切傳世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比如詩經,唐詩,宋詞都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瑰寶。還有一些流傳至今的古語。這些語錄雖然不如唐詩宋詞朗朗上口,但還是非常有意義的。能流傳到現在,他們見證了每個朝代從興盛到衰敗,見證了社會的飛速發展。自古以來,為多少人指點迷津。《智囊全集》中,便包含了大量經典之句。
  • 俗話說:家有三種,不富也不旺,這是指「三樣」?看看你的家人
    我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個句子,叫做「家有三樣,不富也旺」,這是中國的俗語。然而很多人都很困惑,這三種「三樣」是什麼?一、家庭和睦人們常說家和萬事興,如果一對夫婦總是吵鬧,勢必會影響到孩子。你想想,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如果一個家庭夫妻之間,父母和孩子不夠和睦,我們還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嗎?如果孩子不夠好,家庭的未來是誰?另一點是,如果家庭和睦,人們外出時不需要在家裡花太多心思,他們將專注於自己的事業,不僅對孩子是好的,而且對他們未來的事業和事業也很有幫助。另外,家庭和睦還包括兄弟和睦。
  • 情感解惑:家有四樣東西,不富也旺!
    家裡有疼愛我們的父母雙親,家裡有懂得我們的知心愛人,家裡有支持我們的兄弟姐妹。家,永遠最重要!家是我們奮鬥的源泉,家是我們依賴的根基,家是我們一生的財富!家好,啥都好,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如果想要興旺發展,需要擁有這四樣東西。
  • 老祖宗說:家有3樣,不富也旺!這3樣很常見,但是很少家庭能全有
    古代有多少大家族如流星般劃破歷史的漆黑夜空,又迅速隕落見識了太多名門望族興衰榮辱之後,老祖宗結合歷史總結出了這樣一句話,叫做:家有3樣,不富也旺。這3樣其實很常見,但是很少家庭能全有。對此,郭子儀的兒子們很不理解,紛紛建議父親,應緊閉府門,不讓閒雜人等進入。但是郭子儀卻語重心長地告訴兒子:"我這麼做是為了避禍啊!我大開府門,就是為了證明咱們沒有任何秘密。若我關閉大門,必然有小人誣陷咱們圖謀不軌,到時候咱們家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 俗語「家有四樣,不富也旺」,其中蘊含的哲理,你都知道多少呢?
    比如今天要跟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家有四樣,不富也旺」,這句俗語中就蘊含著深厚的哲理。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在一個家庭中,如果能擁有這4樣東西,這個家庭就算不富,往往也能人丁興旺。同時是否能擁有這4樣東西,關乎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和諧。
  • 農村俗語「家有三樣,不富也旺」,指的是哪三樣?老話還在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家庭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有三樣,不富也旺」,那麼俗語中的三樣分別指的是什麼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一、子女孝順。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在所有的善舉中,孝順排名第一,足以看出孝順的重要性。
  • 農村俗語:家有三寶不富也旺,是哪三樣,你知道嗎?
    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但是有一些俗語,如果就聽幾個詞,並不很清楚它到底含義是什麼,比如這句「家有三寶,不富也旺」。很明顯就是家裡有三樣東西,就會興旺起來?但是這三樣東西是什麼呢?我們並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句話的含義,希望大家家裡都有這幾樣東西。
  • 「家有三樣,不富也旺」,老祖宗說的有道理嗎?看看你家有嗎
    作為一個家庭來說,最重要的是家庭成員關係和睦,有愛才有家。古人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們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家的好壞和家庭裡的每一個人都脫離不了關係,個人的教養好,家才會和睦。但是每一個家庭都避免不了爭執,怎麼樣正確地處理這些問題才是家庭和睦的關鍵。
  • 古語「家有四樣,一生白忙」: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值得學習
    古語「家有四樣,一生白忙」: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覷,值得學習前言: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家是很多人求得溫暖的港灣。中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家」是所有人都離不開的。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如今的現代生活,所有人對於家都有一種莫名的嚮往。每一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很多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些幸福的經驗之談,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想要自己的家庭過的幸福,就會參考一些古代家庭留下的經驗之談。而這些經驗也就是現代人研究古代的重要途徑。
  • 俗語「家有四樣,不破也亡」,是哪4樣?竟能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
    要知道,老祖宗曾說,「家有四樣,不破也亡」。若是我們能搞懂這四樣具體指的是啥,並努力避諱它們,豈不就能輕易達到將自己的家經營得好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老祖宗所說的能導致我們家破人亡的「四樣」到底是啥吧!竟能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
  • 俗語「家有3項,不富也旺」,有哪三項?家庭興旺的徵兆
    所以啊,就有許多先輩總結了很多的關於家庭和睦的經驗,然後將這些經驗分享給我們,幫助我們的家庭更加的和諧美好,也就是我們說的"家有三項,不富也旺",這些話的意義是什麼?首先就是夫妻之間的和睦。夫妻關係的成立是對於雙方來說十分重要的事情,夫妻之間應該對對方關心理解,兩個人要組建幸福美滿的家庭,當夫妻關係親密起來,兩個人之間很好的時候,父母看到很舒心,也可以給子女一個充滿愛的生長環境,所以夫妻之間感情一定要好,這是一個家庭興旺的原因之一。
  • 「一個家庭為何富不起來,或以註定」:十有八九離不開4個原因!
    然而,有些家庭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富有」,一代比一代更糟糕。是什麼造成了兩者的差距?一個家庭十有八九不會發財,原因有以下四點。你無法致富的第二大原因是你看不到別人成功背後的汗水年齡越大,真正的家庭作風越好,越有資本,越懶,越有自己的方向感,在工作中,在未來的職業生涯和理財規劃中,越勤奮,越克制。
  • 俗話說:「家有四樣一生白忙」,到底是哪4樣?古人的智慧之談
    而還有一句俗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那就是:「家有四樣一生白忙」,那到底是哪四樣呢?很多人就不知道了:第一樣:家風不好家風,也就是家族裡的生活作風、風氣,也是一個家族的行事道德標準。第三樣:夫妻反目俗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一旦夫妻不和睦,那麼這個家是很難走向興旺的。不僅如此,夫妻間不和睦,他們的子女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在家庭吵架中的環境生長的孩子,性格都會有點缺陷。
  • 當一個男人做好了離開你的準備,就會有這四個表現,八九不離十
    就在前幾年,因為工作的原因,張梅身體也落下了病根,總是三天兩頭的跑醫院。原本因為兩個孩子,家裡的生活條件就不算太富裕,現在張梅又增添了一筆開支,這也讓王濤心裡很不是滋味,找你張梅的身體出現了狀況,這個家就一直是王濤一個人在努力,所以時間一久,王濤也難免會有想法。
  • 大富大貴之家必備的三樣東西,有一樣就很厲害,你家有幾樣?
    願望是美好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會日子越過越好。 有福的家庭:家庭和睦,身忙心不忙。 無福的家庭:破財敗運,身忙心更累。 常言道:「家興財運旺」,幸福的家庭往暗藏玄機。 一個家庭是否興旺,取決於家中是否有這三樣東西,快來看看吧!
  • 「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是哪四樣?老祖宗的經典名言句句在理
    那跟這句話相對的我們老祖宗有一句名言叫,「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指的是哪四樣呢?第一個,家教不嚴,孩子沒有教育好中國人很講究傳宗接代傳承的,哪怕上一代人他們白手起家創業,把這個家做的家大業大,如果對孩子教育不好,孩子是紈絝子弟,每天就知道吃喝玩樂無所事事,不求上進,再好的家業他們也繼承不起來。
  • 一個家庭的興旺,離不開這三樣東西
    世上之事,皆有因果輪迴。所有的惡,都是在給以後埋下禍根;所有的善,都是為以後積聚福氣。一個家庭中的成員,倘若能夠心懷善念,一心利益他人,那麼每一分善意,都會默默的變成家庭的福報,即使根本不求回報,也會在不經意的時候給整個家庭帶來驚喜。
  • 一個家庭「富」不起來的三個原因,有一個就要反思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書先生,ID:svop13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俗話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只靠財富來傳承的家庭,富不過三代。唯有以德傳承,才能讓家庭興旺發達,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