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佛王維曾作《鳥鳴澗》,詩云:「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人閒桂花落」既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也是一種「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恬靜心態。桂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
從古至今一直都流傳著八月十五,賞月、觀花、飲桂花釀、吃桂花糕的傳統習俗。而月圓之夜觀的花就是桂花,可見桂花已經融入了傳統文化之中。
俗語:「桂花樹門前,貴人立門內」,到底是啥意思?院子裡種桂花樹好嗎?按照古代傳統習俗來看,院子中栽種桂花樹早已是不成文的規定。
因為桂樹的「桂」通「貴」,寓意家族中會有貴人出現,也寄託了人們期盼富貴的美好寓意。
第一、桂花樹門前,貴人立門內「自有秋香三萬斛,何人更向月中看」,桂花樹上長出來的桂花,在秋季盛開的時候香氣四溢,有了桂花的香味誰又向月亮中看去呢?
可見古人不僅十分喜愛桂花,而且還會在自家院子裡栽種桂花樹,不僅可以聞到馥鬱芬芳的桂花的淡雅,還有很美好的寓意。
直白一點說就是在院子裡或門前,栽種幾株長勢喜人的桂花樹,就可以給主人帶來好運氣,而且家中還會出貴人。
古人將科舉考試第一名稱為「折桂」,由於科舉考試正值秋季,而此時恰逢桂花爭相開放,所以才有「折桂」的說法。
可見在院裡、門前栽種桂花樹,目的就是希望家人出貴人,改變家族命運。類似的說法還有「門前栽桂花,出門遇貴人」,如果在家門口栽種幾棵桂花樹,家裡人出門的時候就能有貴人相助。
桂花也被人們喻為「貴花」,自古以來老百姓就對大富大貴情有獨鍾,而要想實現這個理想,最有效的捷徑就是家中出貴人。
可見在庭院中種植桂花樹,不僅是為了美化環境,為生活裝點一抹亮麗的顏色,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貴人立門內」。
從風水學角度來講,由於桂花樹能夠聚攏福氣,並有改善家庭運勢的作用,所以老百姓才會將其栽種在庭前院內。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對桂花的喜愛,都寫在了一首首經典的詩詞中,北宋文人蘇軾曾作:「月缺霜濃細蕊乾,此花無屬桂堂仙」。
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也曾寫道:「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零碎的桂花好像從月亮上撒落下來的,撿起散落在臺階上沾滿的露水桂花辦,不僅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而且還特別應和中秋賞桂的節日氣氛。
第二、「貴樹」還是「鬼樹」古代南方地區有中秋賞月習俗,在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夜,全家人會圍坐在桂花樹下,一邊望著天上如圓盤一般的滿月,一邊喝著自己釀製的桂花釀,或者用桂花之作的桂花茶,一邊吃著親手製作的桂花糕,想必這種感覺應該既溫馨又浪漫。
因為古代傳說中有「吳剛伐桂」的故事,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炎帝之孫伯陵曾和吳權之妻阿女私通,而吳權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後來被炎帝發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
而所謂的「不死樹」就是桂花樹,而農村地區在庭前院內栽種桂花樹,也有期盼長壽之意。
但有一些地方也認為桂花樹,不宜栽種在庭前後院子裡,因為桂花樹的「桂」和「鬼」諧音。
所以老百姓認為桂花樹是「四大鬼樹」之一,一旦將其栽種在院子裡,那麼就很容易招引鬼魂,但這畢竟是一種迷信說法,大家沒必要為此而擔憂。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東城桂》:「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姮娥更要無。」可見唐代詩人對桂花的推崇,已經到了一種無以復加的地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桂花樹和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早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習俗象徵。
「桂花樹門前,貴人立門內」,不僅表達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而且也寓意著人們對富貴的渴望。畢竟在當時社會中窮苦的老百姓非常多,有的時候甚至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所以他們才會對一些預兆特別在意,目的就是能儘早過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