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綜述: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圍術期抗血小板治療策略...

2020-12-10 醫脈通心內頻道

接受冠脈支架植入治療的冠心病患者,術後2年內進行非心臟手術的比例高達25%,因此非心臟手術成為該類患者中斷抗血小板治療的重要原因。該類患者能否如期接受非心臟手術、是否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藥物、可以停用哪種抗血小板藥物以及停藥後如何恢復抗血小板治療等都是圍術期管理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目前的指南對於圍術期抗血小板的具體治療策略尚未給出詳細建議。

在近期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上發表的一篇綜述

[1]

,總結近年來的臨床研究和不同外科領域的專家共識,探討了冠心病患者非心臟手術圍術期風險分層與管理。本期「安貞心語」欄目將主要探討進行抗血小板治療的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時圍術期抗血小板的治療策略。

作者:王越 吳小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主要內容:

一、綜合評估血栓與出血發生風險

1.促進血栓事件的因素

2.影響出血事件發生的因素

二、綜合制定抗血小板方案

1.手術時機

2.抗血小板藥物使用策略

(1)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藥物

(2)術前停用抗血小板藥物的合適時長

(3)術後恢復抗血小板治療

(4)橋接治療

三、總結和展望

一方面,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是圍術期發生出血事件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患者圍術期停用抗血小板藥物是引發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綜合評估患者發生出血事件和血栓事件的風險後進行治療策略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一、綜合評估血栓與出血發生風險

1.促進血栓事件的因素

促進血栓形成的決定因素主要有3類:患者自身臨床特徵、冠脈造影下病變情況和介入手術(PCI)相關因素(表1)。

表1 血栓風險的決定因素

2.影響出血事件發生的因素

(1)外科手術相關因素

對於不同類型的外科手術,需要外科醫生對術中可能的出血量與預期的止血難度進行評估,目前尚無可以應用於全部外科手術的出血風險評價系統。對於不同類型的外科手術,還需要多學科專家進行綜合評估。

另外,外科手術的時限性也是影響圍術期出血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與緊急手術相比,擇期手術有相對充分的時間進行術前準備,可有效降低圍術期大出血事件的發生風險。對於擬接受緊急手術的患者,術前評估和調整抗血小板方案的時間相對有限,為降低大出血事件發生風險,需要快速在術前恢復血小板功能,目前臨床上可行的策略是圍術期給予血小板輸注。

為避免新輸注的血小板活性被抑制,理論上需要在外周血中檢測不到抗血小板藥物的活性代謝物時才可開始輸注血小板,一般應在最後一劑噻吩並吡啶類藥物的4-6小時後、替格瑞洛的10-12小時後。據2019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報導,替格瑞洛的重組人單克隆抗體逆轉劑正在臨床試驗階段,目前在健康志願者中得到了較好的效果[2],該研究為快速恢復血小板功能提供了新思路。

(2)患者自身臨床特徵

手術前需要對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充分評價,包括患者既往出血史、合併疾病及是否服用影響凝血功能的藥物。

合併慢性腎病和慢性肝病的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下降、服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在體內代謝緩慢等情況,進而增加圍術期出血風險。對於合併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症和遺傳性假性血友病的患者,圍術期應進行密切監測,合理使用止血劑和血液製品來防治圍術期出血。

二、綜合制定抗血小板方案

制定冠心病患者非心臟手術圍術期的抗血小板策略主要原則是:加強多學科協作,對圍術期血栓和出血風險進行評估和平衡。圍術期抗血小板的策略主要涉及以下內容:手術時機的選擇;是否能停用抗血小板藥物、停用哪種抗血小板藥物合適、術前停藥的合適時長;術後如何恢復抗血小板治療;是否進行橋接治療。

1.手術時機

在PCI與非心臟手術的時間間隔選擇方面,美國指南[3]和歐洲指南[4]從不同角度給出了建議。

美國指南從支架類型角度出發,認為金屬裸支架植入1個月後即可考慮進行外科手術(I);藥物洗脫支架植入1個月內不建議進行外科手術(III),至少3個月後可以考慮進行外科手術(IIb),最好6個月以後進行(Ib)。

歐洲指南從PCI術後患者發生血栓風險的角度出發,PCI術後1月內均不建議進行外科手術(III);若圍術期可保持阿司匹林單藥治療,可考慮在PCI 1個月後進行外科手術(II);ACS患者和高血栓風險患者建議PCI 6個月後進行外科手術(I)(圖1)。

圖1 指南推薦的冠心病支架植入術後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的時機

備註:BMS,金屬裸支架;DES,藥物洗脫支架。

該綜述綜合兩個指南及相關專家共識的建議,繪製了流程圖以快速決定PCI與外科手術之間的時間間隔(圖2)。綜合來看,需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患者是否正在接受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和手術的緊急程度。

圖2 確定非心臟手術時機的流程圖

對於血栓風險較高的患者(PCI術後6個月內或ACS確診12個月內),所有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藥物的擇期手術都應該延後;如果患者需要進行限期手術,則需要個體化地評估和權衡血栓與出血風險後決定用藥策略(用藥策略將在後文介紹)。

2.抗血小板藥物使用策略

(1)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藥物

目前美國指南和歐洲指南對於不同類型外科手術是否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藥物和停用哪類抗血小板藥物沒有給出明確建議,在一些特定外科領域有相應的專家共識對抗血小板藥物的選擇和使用給出了一些建議,本綜述對已有專家共識進行總結得出表2,建議在綜合評估患者出血和血栓風險的基礎上合理停用抗血小板藥物。

表2 抗血小板藥物的選擇

* 除外神經外科手術

(2)術前停用抗血小板藥物的合適時長

由於停用抗血小板藥物後,血小板功能恢復尚需要一定時間。結合藥物代謝特點,建議停用氯吡格雷至少5天、替格瑞洛至少3天、普拉格雷至少7天後可以考慮進行外科手術;停用阿司匹林後至少需要7-10天,血小板功能可完全恢復,但大多數手術不需要血小板功能完全恢復即可安全進行,故通常停用阿司匹林3-5天後可進行手術。

根據需要,術前進行血小板功能檢測有助於判斷血小板功能是否恢復到可以安全進行手術的程度。BIANCA隊列研究[5]納入197例手術前7天內接受氯吡格雷聯合或不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的非心臟手術患者,探討了血小板反應性與出血事件之間的關係,發現利用光比濁法測得的血小板活性越高,患者發生TIMI出血的風險越低。該研究提示對於氯吡格雷這類個體差異性較大的抗血小板藥物,術前進行血小板功能檢測可能有助於個體化評估血小板功能、優化非心臟手術時機。

(3)術後恢復抗血小板治療

為儘可能降低血栓發生風險,原則上來講只要術後止血效果滿意就需要儘快恢復抗血小板治療,最好能在術後48小時內恢復,並且需要使用負荷劑量的抗血小板藥物。對於出血風險相對較高的患者,可考慮優先恢復氯吡格雷。對於進行了腹部手術等使消化系統功能受影響的患者,可進行靜脈途徑給藥。

(4)橋接治療

對於正在接受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的冠心病患者,當出血風險和血栓風險都較高時,可以考慮術前進行橋接治療。這裡的橋接治療特指患者術前接受的是抗血小板治療而非抗凝治療,橋接治療的核心思想是將口服抗血小板藥物換為靜脈輸注型藥物,利用靜脈藥物可快速起效、快速失效的特點,達到平衡出血和血栓風險的目的。

目前適合用於橋接治療的主要有兩類抗血小板藥物:坎格瑞洛和糖蛋白IIb/IIIa受體抑制劑,包括依替巴肽和替羅非班。圖3總結了選用不同種類藥物進行橋接治療的操作流程。

圖3 橋接治療用藥方案:a. 坎格瑞洛的橋接治療方案;b. 依替巴肽/替羅非班的橋接治療方案

坎格瑞洛的半衰期只有3-5分鐘,停用30-60分鐘後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復。BRIDGE隨機對照研究[6]探究了坎格瑞洛用於橋接治療的理想劑量為0.75μg/kg/min,然而其在真實世界中用於橋接治療的效果還需要更多臨床試驗進行驗證。

對於依替巴肽和替羅非班,目前還沒有臨床研究探討其在橋接治療中的最佳使用劑量,故目前其在橋接治療中的使用劑量與在PCI中的使用劑量相同(替羅非班0.1μg/kg/min;依替巴肽2μg/kg/min)。該類藥物代謝情況受腎功能影響較大,對於腎功能減低的患者可考慮劑量減半、術前停用時間延長。

術後建議儘快恢復氯吡格雷治療,不建議使用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若因擔心出血風險無法恢復氯吡格雷,可在術後1-6小時開始給予坎格瑞洛或糖蛋白IIb/IIIa受體抑制劑。

三、總結和展望

冠心病患者進行非心臟手術時圍術期抗血小板策略的制定是一個大命題,需要多學科協作對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風險進行綜合評估,同時也需要進行更多高質量的臨床試驗為抗血小板用藥方案和手術時機的選擇提供指導,血小板功能檢測或有助於制定個體化抗血小板方案、優化非心臟手術時機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Cao D, et al. Non-cardia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evaluation and periprocedural management. Nat Rev Cardiol 2020. 10.1038/s41569-020-0410-z.

2. Bhatt DL , et al. Antibody- based ticagrelor reversal agent in healthy volunteers. N Engl J Med 2019; 380: 1825-1833.

3. Levine GN, et al. 2016 ACC/AHA guideline focused update on duration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J Am Coll Cardiol 2016; 68: 1082-1115.

4. Valgimigli M, et al. 2017 ESC focused update on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EACTS: The Task Force for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and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 Thoracic Surgery (EACTS). Eur Heart J 2018; 39: 213-260.

5. Mahla E, et al. Platelet inhibition and bleeding in patients undergoing non- cardiac surgery- the BIANCA observational study. Thrombosis Haemost 2018; 118: 864-872.

6. Angiolillo DJ, et al. Bridg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cangrelo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12; 307: 265–274.

專家簡介

吳小凡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安貞醫院心內二十一病房B區副主任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2年),「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2013年), 「北京市百千萬人才」 (2019年)主要從事冠心病精準介入治療和綜合防治,精通各種腔內影像與生理學技術在冠脈介入手術中的應用全國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培訓項目培訓基地(冠心病介入)導師主要社會兼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北京心臟協會理事,北京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青年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美國心臟病學會委員(FACC)

相關焦點

  • 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的風險評估和圍術期管理
    術前心臟風險評估有助於篩查易損患者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但過度評估可能導致資源利用不當和手術延誤。目前由於相互矛盾的數據,對冠心病患者最有益的圍術期策略仍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抗血栓藥物的使用是缺血性事件二級預防的基石,但這會大大增加出血風險。鑑於接受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患者中有5%-25%在術後2年內需要進行非心臟手術,因此手術是過早停止雙抗治療的最常見原因。
  • 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臟手術的風險評估和圍術期管理|風險評估|冠狀...
    在美國,大約每33例接受非心臟手術的患者中就有1例患者發生圍術期心血管事件。全世界每年進行超過3億次外科手術,圍術期心血管併發症是巨大的醫療負擔。外科手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已確診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中進行的,尤其是那些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史的患者,其圍術期不良心臟事件的風險可能更高。
  • Science評Nature子刊綜述:解密新冠病毒致死原因
    Science評Nature子刊綜述:解密新冠病毒致死原因 2020-06-09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頭頭是道】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患者上呼吸道手術的圍術期...
    我們建議已經接受PAP治療的患者術前繼續PAP治療(Q1.3)。患者接受PAP治療取決於已有的臨床設施、臨床診斷和專業知識(Q1.5)。PAP根據保持氣道開放所需的最佳壓力而變化,比如呼吸肌運動時的動態變化(睡眠階段、鎮靜劑或阿片類藥物的影響)和睡眠姿勢等。 目前尚不清楚術前PAP的具體使用時機(Q1.4)。如果患者術前使用口腔矯治器治療或體位治療,應繼續使用。
  • 房顫患者若行支架治療,優選氯吡格雷+新型抗凝藥!ACC專家共識
    據估計,大約1/4的人一生中會出現房顫,而大約25%~35%的房顫患者合併冠心病,近期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中大約10%合併房顫,部分患者會合併靜脈血栓栓塞症。這些患者既需要抗凝治療,也需要抗血小板治療,但在臨床實踐中,如何選擇最佳的抗栓治療策略仍存在挑戰。
  • 豎脊肌平面阻滯和前鋸肌平面阻滯在胸腔微創手術中的應用
    【第418期】醫護人員擇期手術時圍術期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的感染風險【第417期】心臟手術中的圍術期開放肺通氣策略,區域通氣和肺損傷之間的關係【第416期】氣管導管尺寸與急性呼衰患者纖維喉鏡吞咽功能檢查期間誤吸的相關性【第415期】兒童早期接受全身麻醉與神經發育結局:親子出生隊列縱向研究【第414期】膿毒症患者體溫軌跡亞表型與免疫應答的相關性
  • 冠心病支架並非唯一選擇,還有藥物球囊
    今年61歲的老宋單位體檢時胸部CT檢查發現左肺有個小腫塊,做了纖支鏡活檢,診斷為肺癌,需儘快手術治療。在胸外科住院完善手術前檢查時發現心電圖有部分導聯ST段改變,術前評估時麻醉大夫建議完善冠脈CTA檢查,排除冠心病可能。
  • 冠心病患者LDL-C直奔5 mmol/L!降脂治療更要注意安全性!
    擅長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代謝紊亂症候群等疾病的臨床診斷,並能制定正確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擅長老年人多系統多功能疾病的綜合治療。擅長外科手術患者術前高血壓、心肌缺血等疾病的調治。
  • 冠心病什麼治療方法最好?心血管疾病告訴你
    1、冠心病預防:斑塊還沒來,叫它不要來了冠心病的發病是多因素的,至少包括遺傳因素、年齡、性別、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肥胖、吸菸等。最好的進攻就是防守,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所以冠心病的預防就是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2)管住嘴:近幾十年來,冠心病的發病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這與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巨大改變有很大的患者。
  • 成都市二醫院駐爐霍醫療隊完成當地首例骨科關節鏡手術
    人民網成都8月17日電 近日,甘孜州爐霍縣人民醫院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援助醫療隊幫扶下,順利開展首例骨科關節鏡手術,同時完成了當地首例成人心臟病合併心律失常非心臟手術的麻醉。目前,患者術後可以正常行走。
  • ...P2Y12|冠狀動脈|血小板|抑制劑|反應性|手術|-健康界
    失血與輸血是心臟手術患者術中經常發生的情況。影響失血和輸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自身的合併症,手術的複雜性,體溫過低以及體外循環誘發的血液稀釋、凝血酶生成、纖維蛋白溶解和血小板功能異常。目前有近11%的急性冠脈症候群患者在接受雙重抗血小板治療期間會接受冠狀動脈手術。儘管術前接受P2Y12受體抑制劑治療可減少局部心肌缺血事件,但可能會增加術中出血以及二次手術的風險。
  • 冠心病能活多久 如何護理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大家對於冠心病,有多少了解呢?冠心病能活多久呢?如何護理冠心病患者呢?相信大家非常想知道,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有關於冠心病的一些情況吧。冠心病能活多久冠心病患者的預期壽命是沒有統一定論的,是因病情而定的。
  • 肺部磨玻璃結節術後急性肺動脈栓塞的防治策略|肺動脈|肺部|結節|...
    臨床醫生應重視術前 PE 高危因素的評估和預測,篩查出高危患者並在術前制定完善的個體化 PE 預防策略。臨床高度懷疑患者應儘早診斷,及時而準確地危險分層和治療,從而提高 PE 的救治率,降低醫療費用、縮短住院時間。本文總結肺部 GGN 患者圍術期發生急性 PE 的危險因素、診斷流程、風險評估、預防措施和治療策略。
  • 冠心病預防的ABCDE
    冠心病二級預防,就是指對已經發生了冠心病的患者採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狀、降低病死病殘率,同時防止冠心病復發。預防措施無論對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發危險人群都十分必要。 冠心病的預防應該是從飲食,鍛鍊,用藥,危險因素控制等綜合性的進行防治,尤其對已發生的冠心病患者而言,預防的目的就是改善症狀,防止進展及復發。
  • 老年冠心病運動治療的研究進展
    冠心病患者可通過增加體力活動或參加運動訓練調整生活方式、增加運動耐量,因運動本身是冠心病危險因素管理的重要舉措,參與了機體血脂、血壓、體重、血糖等的調節,同時對心理情緒管理有良好影響,故為老年冠心病患者設計合理的運動治療方案對疾病的防治意義重大。冠心病的治療包括藥物保守治療、外科手術治療以及運動治療。
  • 雙抗治療常常用,這 2 個問題你答的出嗎?
    建議一種 P2Y12 抑制劑+阿司匹林雙聯抗血小板治療 12 個月(I,A);② 對於接受藥物保守治療的 ACS 患者,建議持續服用 P2Y12 抑制劑(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進行 12 個月的雙聯抗血小板治療(I,A)。
  • 車向明教授:羊水栓塞的處理策略
    羊水栓塞(AFE)是產科最致命的併發症之一,在預防和治療上存在著很大的困難,一旦發病,病情兇險,病死率高,發生AFE的圍產兒即使存活,接近50%也會殘留神經系統方面的後遺症。今日為大家帶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麻醉科車向明教授在「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非心臟手術麻醉分會學術年會」上分享的《羊水栓塞的處理策略》。講者介紹
  • 為患者護航,國內外專家為湖南醫護人員提升「圍術期」醫學水平
    三湘都市報11月1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彭璐 實習生 龍飛鵬)今天,由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主辦、湖南省腫瘤醫院承辦的「湖南省健康管理學會圍術期醫學管理專業委員會第三屆第一次會議」在長沙召開,會議旨在加深臨床醫生、護士對圍術期醫學的理解,探討相關學科醫生、護士在圍術期醫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