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9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醫道抗疫 醫道專業學習平臺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新冠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病人大都死於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但是,新的研究顯示,大約三分之一新冠受害者的死因是心血管系統出了毛病。這不僅包括心肌受損引起的心臟病,還包括血管堵塞導致的高血壓、中風和冠心病等等,這一點可以解釋為什麼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更容易中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的疾病(COVID-19)患者經常出現病情已經有明顯恢復的患者卻突然再次加重甚至死亡,包括我們非常敬重也是非常惋惜的李文亮醫生。大家也一直有一點困惑不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沒有基礎疾病的青年患者的去世?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7例COVID-19屍體剖檢結果,表現出特徵性的病理變化:血管內皮損傷、病毒進入細胞內及細胞膜結構的破壞。與此同時,歐美兒科醫生科學家也發現了COVID-19感染患兒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後致死性「兒童多系統炎性症候群」表現為出現發熱、皮疹、眼睛發紅、手腳腫脹和劇烈腹痛,部分患兒出現休克症狀,但是沒有咳嗽和呼吸急促的症狀,檢查時發現患兒有淋巴結腫大和心肌損傷。部分患兒出現休克症狀甚至死亡。
這些研究證據都共同指向:新冠病毒導致患者血管滲漏、凝血異常和過度炎症,是病情急劇惡化甚至死亡的關鍵。
重症COVID-19的發病機制
來源:nature.com
Teuwen等從細胞因子和免疫異常的角度闡述了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通透性增加、凝血異常和炎症的病理生理學機制。於2020年5月21日在NatRev Immuol發表了「COVID-19: the vasculature unleashed「。綜述了重症COVID-19的發病機制:血管滲漏、凝血異常和過度炎症。
Science於6月2日特發文章對該綜述做出評論和解讀:
首先,新冠病毒可以直接影響內皮細胞,這時候表現出以內皮功能功能障礙、溶解和死亡為特徵的廣泛的內皮炎。
其次,新冠病毒通過結合於ACE2受體進入細胞,損害ACE2的活性,然後間接激活激肽釋放酶-緩激肽途徑,從而增加血管通透性。
第三,募集到肺部內皮細胞的活化中性粒細胞產生組織毒性介質,其中包括活性氧(ROS)。
第四,免疫細胞、炎性細胞因子和血管活性分子破壞了內皮收縮力和內皮間連接。反過來,這將內皮分開,導致內皮間隙。
第五,細胞因子IL-1β和TNF激活了葡糖醛酸糖苷酶,上調了透明質酸合酶2的水平,導致透明質酸在細胞外基質中的沉積增加,並促進了液體的滯留。
這些機制共同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管滲漏。
血管內皮細胞正常狀態和COVID-19感染後,來源:Sciencemag.org
在COVID-19患者中,感染本身可造成肺泡功能喪失,最終引起ARDS。感染和炎症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加速了疾病向重症進展、部分患者死亡。由此,如細胞因子風暴等因素引起的肺血管內皮損傷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會導致肺水腫、凝血異常和DIC。
在這個過程中,本來作為人體防禦手段的炎性應答卻在致命的細胞因子風暴中失控地螺旋上升,活化的血管內皮在被損壞的同時也與免疫細胞一起釋放大量炎性介質,導致廣泛的毛細血管血栓形成。
參考文獻: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7-020-0343-0
[2].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6/blood-vessel-attack-could-trigger-coronavirus-fatal-second-phase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新冠病毒,致死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