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評Nature子刊綜述:解密新冠病毒致死原因

2020-12-23 澎湃新聞

Science評Nature子刊綜述:解密新冠病毒致死原因

2020-06-09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醫道抗疫 醫道專業學習平臺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新冠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病人大都死於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但是,新的研究顯示,大約三分之一新冠受害者的死因是心血管系統出了毛病。這不僅包括心肌受損引起的心臟病,還包括血管堵塞導致的高血壓、中風和冠心病等等,這一點可以解釋為什麼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更容易中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的疾病(COVID-19)患者經常出現病情已經有明顯恢復的患者卻突然再次加重甚至死亡,包括我們非常敬重也是非常惋惜的李文亮醫生。大家也一直有一點困惑不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沒有基礎疾病的青年患者的去世?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7例COVID-19屍體剖檢結果,表現出特徵性的病理變化:血管內皮損傷、病毒進入細胞內及細胞膜結構的破壞。與此同時,歐美兒科醫生科學家也發現了COVID-19感染患兒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後致死性「兒童多系統炎性症候群」表現為出現發熱、皮疹、眼睛發紅、手腳腫脹和劇烈腹痛,部分患兒出現休克症狀,但是沒有咳嗽和呼吸急促的症狀,檢查時發現患兒有淋巴結腫大和心肌損傷。部分患兒出現休克症狀甚至死亡。

這些研究證據都共同指向:新冠病毒導致患者血管滲漏、凝血異常和過度炎症,是病情急劇惡化甚至死亡的關鍵。

重症COVID-19的發病機制

來源:nature.com

Teuwen等從細胞因子和免疫異常的角度闡述了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通透性增加、凝血異常和炎症的病理生理學機制。於2020年5月21日在NatRev Immuol發表了「COVID-19: the vasculature unleashed「。綜述了重症COVID-19的發病機制:血管滲漏、凝血異常和過度炎症。

Science於6月2日特發文章對該綜述做出評論和解讀:

首先,新冠病毒可以直接影響內皮細胞,這時候表現出以內皮功能功能障礙、溶解和死亡為特徵的廣泛的內皮炎。

其次,新冠病毒通過結合於ACE2受體進入細胞,損害ACE2的活性,然後間接激活激肽釋放酶-緩激肽途徑,從而增加血管通透性。

第三,募集到肺部內皮細胞的活化中性粒細胞產生組織毒性介質,其中包括活性氧(ROS)。

第四,免疫細胞、炎性細胞因子和血管活性分子破壞了內皮收縮力和內皮間連接。反過來,這將內皮分開,導致內皮間隙。

第五,細胞因子IL-1β和TNF激活了葡糖醛酸糖苷酶,上調了透明質酸合酶2的水平,導致透明質酸在細胞外基質中的沉積增加,並促進了液體的滯留。

這些機制共同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管滲漏。

血管內皮細胞正常狀態和COVID-19感染後,來源:Sciencemag.org

在COVID-19患者中,感染本身可造成肺泡功能喪失,最終引起ARDS。感染和炎症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加速了疾病向重症進展、部分患者死亡。由此,如細胞因子風暴等因素引起的肺血管內皮損傷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會導致肺水腫、凝血異常和DIC。

在這個過程中,本來作為人體防禦手段的炎性應答卻在致命的細胞因子風暴中失控地螺旋上升,活化的血管內皮在被損壞的同時也與免疫細胞一起釋放大量炎性介質,導致廣泛的毛細血管血栓形成。

參考文獻: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7-020-0343-0

[2].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6/blood-vessel-attack-could-trigger-coronavirus-fatal-second-phase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新冠病毒,致死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網站主頁:https://www.nature.com/Nature子刊名單及連結地址: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Nature子刊簡介:TitlesIntroduction in ChineseNature Nature
  • Nature子刊:武大梁毅團隊等首次解析朊病毒蛋白纖維高解析度結構
    原創 BioWorld BioWorld2020年6月8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穩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梁毅研究組等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Cryo-EM structure
  • Nature全面闡述:導致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複雜生物學
    它們有超過3萬個鹼基,是所有RNA病毒中基因組最大的。它們的基因組是HIV和C肝的三倍多,是流感的兩倍多。新冠病毒也是為數不多具有基因組校對機制的RNA病毒之一,這種機制可以防止病毒積累可能削弱自身的突變。這種能力可能就是為什麼普通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ribavirin)可以阻止皰疹病毒,卻不能抑制新冠病毒的原因。這些藥物通過誘導突變來削弱病毒。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新智元導讀】日前,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登上了最新一期Science封面,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屬全球首次。該成果最終將對研發精準的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手段起到關鍵作用。「新智元急聘主筆、高級主任編輯,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結構生物學家之痛:愛滋、新冠等囊膜病毒,為何長相如此不同?
    圖源:李賽團隊 引 言 近期,清華大學李賽團隊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新冠病毒結構,為人們理解新冠病毒提供了直觀的認識。在下面的這篇文章中,李賽不僅介紹了新冠病毒的結構研究,還解讀了新冠病毒所屬的囊膜病毒的結構研究。
  • Science:新冠疫苗重大突破,美科學家繪製出S蛋白超清結構
    此前大量將 S 蛋白作為抗原蛋白的新冠疫苗研發工作,多是基於新冠病毒 S 蛋白的預測結構,或相近病毒(如 SARS)S 蛋白的已知結構展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如此之強。新冠疫苗呼之欲出此前有研究認為,由於 SARS 病毒的 S 蛋白高度和新冠病毒 S 蛋白相似,因此,靶向 SARS 病毒 S 蛋白的抗體也有可能能夠作用於 2019-nCoV。
  • Nature 子刊新研究表明,聞氣味會長胖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註:圖片截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嗅覺神經元能夠對脂肪儲存進行動態調節,不同的氣味會觸發不同的嗅覺神經元
  • 比新冠病毒更毒 立百病毒恐大流行 致死達75% 
    中國爆發的立百病毒致死率最高達75%無藥可醫,恐將成為新冠病毒疫情後,另一個於全球造成大流行的病毒。示意圖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趨緩,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立百病毒(Nipah virus)甚至比新冠病毒更毒,其致死率最高達75%,且無藥可醫,恐將成為另一個在全球造成大流行的病毒。
  • Science:新冠病毒突變或將引發新一波「非常糟糕」的疫情
    當地時間1月5日,封鎖中的倫敦牛津街 圖片來源:Vuk Valcic/SOPA Images/LightRocket/Getty Images由於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導致感染率激增,英格蘭昨天已宣布全境封鎖至少到2月中旬。我們先來看一組最新數據。
  • COVID-69:50年後的新冠病毒大流行 | 科幻
    原創 高建國 集智俱樂部Illustration credit: Science Photo Library導語若干年後,如今把人類社會攪得天翻地覆的新冠大流行捲土重來是怎樣的一副景象……想必那時的科技更為發達,抵抗病毒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羊駝真的是新冠患者救星!科學家證實其特殊抗體可以中和新冠病毒
    羊駝真的是新冠患者救星!在培養液中的初步測試表明,這種抗體能與新冠病毒用於侵入宿主細胞的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從而阻止其感染細胞。他們是在誤打誤撞中發現了這種抗體。一開始對溫特研究是在2016年,但他們當時的目標還是另外2種冠狀病毒——SARS(非典)病毒和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病毒。
  • 變異新冠病毒在英國蔓延!英官員稱傳播失控 世衛評價致死率
    英國政府證實,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正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迅速蔓延,它的傳播速度比原先發現的新冠病毒要快70%。英國政府為此把倫敦等地的疫情防控級別提升至新增設的第四級、也就是最高級。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20日表示,變異新冠病毒的傳播已經失控。
  • "新冠病毒致死率"統計有無缺失?專家這樣回應|傳染病|流感|流行病...
    (原標題:視頻|"新冠病毒致死率"統計有無缺失?專家這樣回應) 疫情發展至今,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並不高,但是一些零星的報導和網友發文提到,一些類似症狀的病患在確診之前就已經死亡,這樣的病例並沒有被統計進入死亡病例,這是否會影響這種病毒的致死率統計?
  • 新冠病毒並非實驗室產物!自然子刊發文:有兩種自然選擇假說
    通過對基因組數據的比較分析,作者們對新冠病毒的起源進行了綜述。他們提出一個關於SARS-CoV-2基因組顯著特徵的觀點,並討論了這些特點可能導致的情況。他們的分析清楚地表明:新冠病毒並非源自實驗室,也不是一種故意製造的病毒,而是一種自然進化的產物。
  • 自然子刊:新冠病毒在40-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
    新冠病毒(SARS-CoV-2)如何進化?我們已知的是,冠狀病毒會重組(不同病毒之間交換遺傳物質),而且病毒的小的基因組亞區可能具有不同的祖先起源,這些都讓了解病毒演化歷史成為一件難度頗高的事情。當地時間7月28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比利時KU魯汶雷加研究所,中國西交利物浦大學、香港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指出,新冠病毒SARS-CoV-2可能在40-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
  •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發表時間:2020/9/22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5 月 7 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雜誌發表題為:The pathogenicity of SARS-CoV-2 in hACE2transgenic mice 的研究論文,研究使用新冠病毒
  • Nature:武漢大學藍柯教授團隊報導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途徑空氣動力學
    圖 2:來源文獻該研究通過測量2020年2月和3月新冠疫情暴發期間武漢兩家醫院部分區域氣溶膠中病毒RNA的含量,以此探究新冠病毒的空氣動力學性質。結果表明,在通風的病區,空氣流動交換效率高、隔離措施到位使得其中病毒核酸濃度非常低。而在通風效果差的患者廁所,病毒核酸濃度維持較高的水平。
  • 來自Nature子刊的最新發現
    來自Nature子刊的最新發現 2020-05-08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伊波拉病毒:比新冠厲害,致死率是SARS病毒的9倍
    它也屬於病毒。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既不是新型冠狀病毒,也不是SARS病毒,而是一種更加可怕的,可以稱之為病毒之王,只要感染上基本就會被判定為死亡的病毒——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伊波拉病毒的可怕程度:伊波拉病毒也稱作伊波拉病毒,當年的SARS病毒已經非常可怕了,致死率達到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