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網易H5(ID:wangyih5),作者:阿木木&玖捌,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這兩天,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曬出了《人生必做的 100 件事》。
從 2 月 21 日晚上 6 點至今,這個H5 點擊量達到 2300 萬,同名微博話題也有 2400 萬閱讀。
「一輩子很短,要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上。」
忙碌的生活讓人們忘記時間的流逝,繁瑣低效的生活很容易讓人們喪失熱情。
而這支H5,點燃了大家對生活的熱情,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期待。
網易噠噠也再一次證明:
H5 依舊是刷屏利器。
我們採訪了噠噠的策劃同事,全面還原這支爆款H5 的一切,相信可以帶給你不少啟發。
一開始,網易噠噠就把H5 的選題方向定在「清單」類內容,打算做一個讓大家都能參與進來、並且都願意分享的H5。
按照這個思路去找能覆蓋更多人、與大家生活強相關的選題,於是又將思路細化為「人生清單」。
接下來需要對選題是否具有討論度進行驗證。
在搜索的過程中,噠噠團隊看到很多關於「人生必看的 100 本好書」、「人生必看的 100 部高分電影」、「 100 條遺願清單」、「 100 件情侶必做的小事」這類完成事項的選題熱度頗高。
把清單內容框定為 100 件事,比單純的「人生清單」更加具體,又能在數字上產生更明顯的差異化,所以最後就將主題定為《人生必做的 100 件事》。
總有人認為,自己還年輕,什麼事都還早,殊不知時間就是這樣一點點在流逝。
現在,《人生必做的 100 件事》來提醒你:你還有很多事沒做過。
有的人說,這支H5 是在給我們的人生設限,其實不然。
人生並沒有限制,噠噠團隊只是把大家對人生的經歷和憧憬單獨拿出來,匯總成「可供參考的人生」。
當你在觀看別人的人生時,也是在回憶自己的生活。
你會因為想到,自己曾錯過一場校園戀愛而遺憾;也會想起和喜歡的人用一個耳機聽歌時的臉紅心跳。
你以為的平淡生活,其實挺有意義。
100 件事的篩選,可以說是整個H5 策劃中最艱難的一步。
網易噠噠的策劃團隊,在各種網站上篩選了大量的資料,調研更多人認為的「人生必做的事」。
然後是內部反覆投票,讓大家選出「最想做的」、「最遺憾的」、「最沒感覺的」。
一遍遍的篩選,花費了不少時間。
| 牽動情感,用戶強相關
由於是「人生必做的 100 件事」,過於小眾和個性化自然不行,這些選項應該上覆蓋更多普通人,有很多人經歷過、憧憬過、遺憾過的事。
還有一些事相對而言比較普通,比如帶隱形眼鏡、打耳洞等,雖然很多人經歷過,但是沒什麼意義,不能聯繫到什麼情感和回憶。
所以這類選項也pass掉。
而跟我們絕大多數人相關的,容易牽動我們情感的事情,大多與親情、愛情、友情、夢想有關。
於是就有了「拍一次全家福」、「遇到過令你心動的人」、「與朋友徹夜談心」......
有網友開玩笑說,這「人生必做的 100 件事」都是需要錢來完成。
如果真是事事都要雄厚的經濟實力,那不如叫「人生做不到的 100 件事」好了。
「用第一筆工資給父母買禮物」、「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 對家人說我愛你」......
這些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人生活中的小確幸,沒有任何門檻,但又意義非凡。
而還有一些事,是只有在特定的年齡段才會發生,一旦錯過,就再也回不去了。
「談一場校園戀愛」、「邀請親友參加畢業典禮」......這些沒做過,看到就會覺得遺憾。
遺憾 、回憶、感動、啟發,這些小小的情感牽扯著我們的心,也讓大家對這支H5 抱有了別樣的感情,也更願意通過分享它來表達自己。
| 放寬參與程度
考慮到H5 的可玩性,不能把事情都設定的太難完成,也不能都太容易完成。
為了防止大家對事件選項的理解不同,文案上會具體落到某件事,也會儘量的放寬參與要求,讓大家能夠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比如「(曾經/正在)和寵物一同生活」這一條。
如果只是「養一隻寵物」,那麼一些曾經養過寵物、現在沒有養寵物的人可能就會忽略這個選項。
而「曾經和寵物一同生活」,則會喚起很多小時候養過寵物的人的童年回憶。
一些本該被忽略、以為自己沒做過的事情,通過放寬的具體描述,可以讓很多人想起「啊我原來是做過這樣的事的」,能夠牽動大家的回憶。
| 整體畫風
圖案、顏色、文字所呈現給用戶良好的視覺印象,能夠輕鬆抓住用戶的注意力。
《人生必做的 100 件事》開屏即是醒目的噠噠黃。
高飽和度的黃色代表著活潑與生機,整支H5 色彩鮮豔,傳達出的感情豐富多彩,帶給人視覺上的動感與張力。
扁平化的插畫畫風高級但不幼稚,大面積的色塊簡約直觀,盡顯摩登與時尚感。
為了確定整支H5 的設計風格,設計師多次嘗試不同風格的插畫,每張插畫都與策劃及時溝通。
在確認每張畫的呈現內容和畫面構圖之後,再進行下一步的繪製。
噠噠團隊希望用精美的圖畫語言來表現必做之事,所繪製人物時線條柔和,抽象但有韻律,兩位設計師加班加點繪製了一周多,才完成 100 張插畫的最終設計。
在上線前,由於封面動畫效果,H5 加載渲染時間需要約 5 秒,但為了讓參與者立即打開H5,最終上線版本還是減掉了H5 封面的動畫渲染,保證 1 秒內可以打開H5。
| 結果頁要素
H5 的結果頁,要能讓用戶一眼就牢記主題。分享在朋友圈中,精緻的結果頁也不會失了逼格,更容易吸引用戶的目光。
最近,大家總是覺得朋友圈不夠刷,希望好友們多發朋友圈,給無聊的自己找到一些樂趣。
這時,分享一張好看的圖片到朋友圈,更是收穫點讚的好方法。
考慮到 100 件事的數量,如果單純地用文字來排列組合成一張海報,未免會有些乏味,視覺上也很難構成強烈的衝擊。
因此,噠噠把 100 件事做成圖畫。
用戶在選擇必做之事時,腦海中會不自覺陷入當時的回憶中,對自己的必做之事有一個心理預期。
當他們看到圖畫版的必做之事時,也會有一種熟悉的既視感,喚起情緒共鳴。
結果頁中,最亮眼的地方就超大的數字:已完成的數量。
豐富的圖畫給予用戶視覺上的美感,而數字則能直觀地刺激到用戶心理。
放大的數字突出完成的數量,具有強烈的社交屬性,用戶的窺探、羨慕和比較情緒由此而生。
「傻瓜」式的交互玩法, 比起複雜炫酷、不知道從哪下手的互動設計更討人歡心。
噠噠這次依然使用了簡單的交互手勢,以保證每個人迅速上手,操作體驗更加流暢。
不止如此,一貫嚴格把控細節和用戶體驗的噠噠,在交互上還隱藏著種種小心思。
| 拋棄列表點選,改用弧形滑選
不同於列表排列的flag,H5 大膽進行了滑動點選的設計,選擇頁面就像轉盤一樣可以360°自由滑動。
考慮到 100 件事的數量,清單選擇型的文字排版很有可能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劃不到底,即使對主題感興趣,也不一定能夠耐心看完。
而環狀的排列方式,每組滑到用戶屏幕中的選項不超過 5 個,一共滑動 20 次左右,保證用戶能夠看清每件事,並且不會感到煩躁。
搭配清新的音樂節奏,將原本繁多的事項拆分成流星一般,整體感覺十分治癒。
| 調整事件順序
在選擇頁面中,用戶點擊的順序對應結果頁呈現的位置。用戶選擇的必做之事越多,海報也會越長。
如果用戶想將點擊靠後的選項提前,用戶可以在H5 的右上角處的「收藏夾」裡,拖動該選項的位置。
噠噠觀察到,很多用戶都有著選擇困難症,機會在手時總會猶豫不決。
而每位用戶在選擇必做之事時標準不同,很有可能當時腦子靈光選擇的某個選項,之後又開始後悔自己的手太快。
考慮到用戶會有反覆修改選項的需求,H5 從用戶體驗出發,可以更改事件的位置,給予用戶極大的DIY權利,以得到專屬自己的個性化結果。
| 自定義姓名
還有一個最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
很多H5 為了方便用戶使用,常會出現自動調取微信頭像、名稱的情況。
這種「授權調取」的行為,其實藏著很多尷尬。
當海報分享到朋友圈時,如果頂著沙雕網名,或者一串誰都看不懂的文字/符號,去完成人生必做的 100 件事,總感覺不夠應景。
為了避免尷尬,噠噠這支H5 選擇只讀取頭像,名字由用戶自定義。
任何刷屏作品背後,都是對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洞察。
希望《人生必做的 100 件事》能夠重新喚起大家對生活的期待,等到疫情轉好之後,我們才能真正的走出家門,去完成這些「必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