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紹了一些有關博山爐的常識,博山爐裡面的香,名貴些的一般是南海等地傳入的蘇合、龍腦,較為普通的則是本土茅香。 隨著國家對外貿易逐漸加大,外來香料輸入量與日俱增,調香也成為文人墨客的一種風尚,尤以兩宋為盛。除卻用各種儀具薰香這一種用香方式外,古人亦掌握了調製香水的技術,今天我們的主角便是薔薇水。
薔薇水,亦有薔薇露這一別名。據宋代陳敬撰寫的《陳氏香譜》記載,薔薇水最早出現於五代十國時期,由附屬藩國進貢給我國。以精巧的玻璃瓶盛裝,使用時先加以搖晃,灑在衣服上,能使衣物持久留香。詩人劉克莊以薔薇水香氣持久來喻昔日恩情歷久不滅,有詩為證:「舊恩恰似薔薇水,滴在羅衣到死香」。女子愛美,除精緻的妝容、華美的服飾之外,當薔薇水這一充滿神秘魅力的香水逐漸出現在女子的視線後,它便成為妝奩裡的珍奇之物。
說起薔薇水的製作方式,我們首先要提到的大食,即阿拉伯人。他們被古人稱為東西方「文化使者」,不僅傳播了阿拉伯數字,而且是香料大國,很早就擁有製造香水的技術。薔薇水便是他們首先製造的,主要採取的是蒸餾提香技術。兩國的不斷交往,大食蒸餾提香術及其文化觀念,在廣泛傳播著,這使中國人逐漸改變焚香方式,鑑香、調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宋代人在用香方面更為講究,對大食的香水有較為深入的研究,並開始自行嘗試如何製作薔薇水。他們的製作方法是將一些品相良好的薔薇花瓣採集起來,在自家用蒸餾的方法提取花露,用琉璃瓶盛放後不斷翻滾裡面的薔薇水,使其香味更加濃鬱。
古人探索薔薇水具體的操作方法,宋代蔡絛等人有所記載: 「舊說薔薇水乃外國採薔薇花上露水,殆不然。實用白金為甑,採薔薇花蒸氣成水,則屢採屢蒸,積而為香,此所以不敗。但異域薔薇花氣,馨烈非常, 故大食國薔薇水雖貯琉璃缶中,蠟密封其外,然香猶透徹,聞數十步,灑著人衣袂,經十數日不歇也,至五羊效外國造香,則不能得薔薇,第取素馨茉莉花為之,亦足襲人鼻觀,但視大食國真薔薇水,猶奴爾」。我們看這則記載,知道事實上我們所製作的薔薇水,香氣也十足,但仍舊比不上大食所製作的。
關於薔薇水的用途,不像我們現今,直接使香水接觸皮膚。古代一般是噴在衣物上,是濃鬱的芬芳長久留存。有趣的是,薔薇水也被用於醫療上,當藥物味道過於刺鼻時,用上薔薇水能夠緩解病人對藥物的強烈反應,這被稱作「一般治療學」方法。另外,薔薇水也和其它香料雜合,調製成異香。由於薔薇水大受女性熱愛,也有人將其放在脂粉裡,使得妝容更為完美。
今天的小知識就分享到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