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行星,比地球還適合居住,或有地外文明

2021-01-19 騰訊網

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命物種的家園,迄今為止,人類仍然沒有在茫茫宇宙中發現任意一個地外生命體,更沒有發現哪個星球上有地外生命存在。那麼在茫茫宇宙中,真的就沒有像我們的地球這樣宜居的星球可供地外生命生存嗎?不存在可讓我們人類等地球生命移民的星球嗎?

科學家們大都不是這麼認為的,人類之所以還沒有發現地外生命和宜居星球,是因為我們的觀測手段還太落後了!宇宙茫茫無際,星球多不勝數!總會有地方出現類似我們地球的宜居星球存在,並且科學家們也在這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已經發現了如克卜勒452b、格利澤581d、格利澤581g、克卜勒186f、還有比鄰星b等星球很可能是宜居的!

據外媒報導,一個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研究團隊10月5日在美國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已發現在太陽系外至少有24顆行星很可能比我們的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

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德克·舒爾策·馬庫赫教授帶隊組織了這項系外宜居星球的研究,他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首先確定了地外行星「超宜居」的標準,其中包括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大氣成分,是否在宜居帶中,是否有液態水等等。他們根據標準篩選了已知的4500顆地外行星,從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

這24顆行星大都在距離我們100光年之外,它們的年齡大都比我們的地球更古老,你相對也更大一些,但是上面的生存條件卻更好一些,因為根據已有的觀測數據來看,很多星球相比地球都更溫暖和溼潤,很可能類似地球上熱帶雨林的環境狀態。

這24個超宜居星球所在的主恆星大都是紅矮星和橙矮星,它們出現的時間大都比太陽更早,而且壽命要比太陽更長,這也有利於行星上演變出更多甚至更高級的生命物種,因此在這些星球上甚至不能排除地外文明的存在。

雖然這些星球很可能比我們地球更適宜生存,但是度量人類目前的宇航技術發展狀況,想在百年內進行太陽系內星際移民都很難實現,跨越以光年計的距離進行星際移民更是難以想像,不過只要人類社會能夠持續穩健發展,星際移民的目標也終將會實現。

參考資料:《北京日報》10月6日文章《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發現24顆「超宜居」星球》

相關焦點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諾蘭《星際穿越》成真會怎樣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
    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而此刻它可能真的要來了!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就行星的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開始判斷。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
  • 科學家發現24個行星,比地球的生態環境還要好,或存在生命
    在這些行星中,科學家們關注那些與地球非常相似的行星。只有和地球非常相似的類地行星才有可能有生命。前段時間,在《天體生物學》上,科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顯示科學家重新列出了一顆超級宜居行星應該滿足的一些標準,並按照這些標準重新篩選了已經發現的4500多顆系外行星,找到了最好的24顆候選行星。
  • 24顆「新地球」被發現,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距離我們100光年
    所以能夠早日找到地球以外適合我們人類居住的星球迫在眉睫,因此科學家們也一直探索尋找其他宜居星球。什麼是宜居星球?想要克隆地球,這對科學家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只能另闢蹊徑重新尋找宜居星球,那麼到底什麼是宜居星球呢?
  • 科學家在這2顆行星上發現有疑似文明信號,還有星球大戰?真刺激
    科學家在這2顆行星上發現有疑似文明信號,還有星球大戰?真刺激!科學家從未停止過尋找類地行星,目的是能找到適合人類宜居的星球,以防地球發生意外,可以延續人類的生存。另外還有個目的就是尋找地外文明。科學家尋找類地行星的參照是根據這顆星球上是否有水、大氣、適宜的溫度等,這些都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在人類宜居帶上尋找類地行星是最準確、方便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宜居帶上的行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是適中的,這樣才能夠保證適宜的溫度,才能夠孕育生命,也能讓農作物生長。接著再縮小範圍,去探索哪些星球上有大氣和水。
  • 克卜勒22b適合人類居住嗎?首顆類太陽恆星宜居帶中的行星罷了
    我還記得十年前,2011年時這個新聞出現的時候,我當時和另外一個朋友,興奮討論了一下午。但是後來,似乎也少有耳聞了。再後來,我就發現了,似乎並沒有那麼美好!克卜勒22b是一顆遠在地球約638光年外,處於天鵝座中,擁有類似地球在太陽系中位置的行星。這個行星圍繞著類似太陽恆星克卜勒22的宜居帶運行。它是已知的第一個在類太陽恆星的宜居帶軌道上運行的行星。
  • 附近新發現24個超級地球,比地球更宜居,該考慮宇宙移民了嗎?
    不過現在好了,一組科學家已發現地球附近存在24個超級宜居的星球,有些甚至比地球還更適合生命居住!這項研究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德克·舒爾茲-馬庫奇(Dirk Schulze-Makuch)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此之前的2014年,本研究的另一個合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生物學家勒內·海勒(RenéHeller)就提出,太空中可能存在超級宜居的世界,並列出了一些基本要求。
  • 為了尋找地外生命,科學家對星球進行分類,更快找到外星人!
    地球之外是否還存在地外生命,這一問題加快了人類去往外太空的探索,截止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找到任何和外星人有關的痕跡,儘管人類已經探索外太空接近半個世紀時間,想要發現外星人為時過早,宇宙中真的存在高級文明嗎?想要知道這一問題的答案,必須要找到宇宙中的宜居星球。
  • 科學家又發現地球「大表哥」,這顆近,飛4萬年就到!
    那裡的天空是暗橙紅色歐洲南方天文臺網站24日報導說,發現這顆「地球2.0」類地行星的天文學家團隊(包括來自8個國家的31位科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望遠鏡以及其他天文觀測設施,確鑿地證明有一顆類地行星「比鄰星b」正圍繞著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半人馬座的比鄰星運轉。
  • 細數最酷似地球的五顆類地行星
    科學家們藉助類地指數(ESI)來評估這些外星行星的宜居性,這項指數涉及到它們的半徑、密度、表面溫度和逃逸速度等多個方面。ESI的範圍從0到1,超過0.8就會被歸為類地星球。但是,事實上用ESI指標識別類地星球也並非十分可靠。這裡列舉的就是五顆與地球最相近的類地星球。
  • 被稱為「行星捕手」,它如何幫助我們找到新地球?
    在地球之外,我們有可能尋找到另一個宜居的星球。通過凌星觀測,克卜勒成為行星獵手,為我們捕獲海量的數據。在太陽系尋找新地球可能嗎?應該用哪些辦法尋找新地球?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需要有哪些條件?行星探索的新角度又是什麼?
  • 科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有數億顆潛在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宇宙中去尋找宜居星球,希望可以在未來地球上的資源枯竭之前,人類移民到這些星球之上,讓人類文明可以一直在宇宙中延續下去。那麼,探索到今天,科學家們都有哪些新發現呢?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有14個地球之大,四季比地球更舒適
    自從人類意識到地球不是人類長久居住家園後,人類除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之外,更多的是打算離開地球,去往其他的星球生存。不過,由於人類對於生存環境條件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即便在浩瀚的宇宙中,和地球生態環境相似的星球數不勝數,但因為距離等外在的原因,進入到人類視野中的類地行星還是極為有限的。
  • 外星人「致電」地球?科學家發現神秘信號,它來自一顆宜居星球
    不過從目前對於射電信號的了解來看,科學家們並不認為發出射電信號,就一定和外星文明 有關,比方說或許恆星和行星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可能通過一系列的反應,也會產生很多電磁信號。比方說如果這顆系外行星擁有很強的磁場,那麼在恆星的輻射作用下,就會出現電磁信號,當然,如果這個推力成立,另一個猜想也會隨之出現:那就是距離地球51光年之外的這顆行星,或許會是一顆宜居星球。
  • 科學家發現地球2.0版本,霍金擔憂恐成真,外星文明或早已出現!
    隨著人類文明科技的快速提升,人類已經開始迫不及待的離開地球了,畢竟人類無法確定地球到哪一日,就再也無法容忍人類毀滅性的行為了。人類不斷的從地球上開採資源,並釋放很多有毒的,汙染性的氣體到大氣中。致使地球溫室效應越來越嚴峻。倘若地球已經不再適合容納人類居住了,而人類還沒有找到新的星球移居。
  • 科學家又發現一顆超級地球?比地球大4億歲,環境或比地球更優越
    比地球大4億歲,環境或比地球更優越地球是宇宙中不可多得的星球,至少對於人類來說絕對如此,因為目前為止,雖然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很多顆和地球環境極為相似的星球,但是因為人類的科技發展比較緩慢,人類並沒有辦法真正的到達這些類地行星!也就沒有辦法確認人類真的能夠生存在這些地球上了。只是為什麼人類明明能生活在地球上,還要急著離開地球去往其他星球呢?
  • 地球並非最宜居的星球?
    不過萊布尼茨也許能在一些科學家中找到認同者。幾十年來,這些科學家一直以地球為黃金模板,尋找著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因為地球上的人們只知道一個有生命的世界,也就是我們的地球,因此把地球作為尋找系外生命的模版,似乎也無可厚非。比如科學家試圖在最接近地球環境的火星、木星的含水衛星木衛二(Europa)上尋找生命。
  • 尋找宜居地球:不低於2.7%地球質量的較小行星,存在液態水可能大
    論文的第一作者康斯坦丁·阿恩沙伊特表示,當人們考慮宜居帶的內外邊緣時,他們往往只在空間上考慮是否合適,也就是這顆行星離恆星有多近,但實際上還有許多其他的變量影響可居住性,包括質量。就行星大小而言,設定一個宜居性的下限,可以更有效地縮小我們正在尋找可居住的系外行星和外行星的範圍。
  • 又一顆類地行星被發現,與地球極為相似,距離我們100光年
    基於多種原因,人類開始衝出大氣層放眼宇宙,探索地球的起源,宇宙的奧秘和外星球生命的存在。在遙遠的未來,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人類不得不離開地球,我們可以搬到哪呢?科學家們先是在太陽系中尋找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儘管類地行星有好幾個,但都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被科學家們所最終剔除了。依照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即使人類穿上了太空衣,在太陽系中的這些類地星球上也是無法生存的。
  • 科學家發現另一個地球,適合生存,從這裡回望,地球還是大唐盛世
    太陽系內除地球外沒有宜居行星,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尋找系外宜居行星的理論才有所突破,而從二十一世紀初以來,科學家們發現了大量系外行星,但要說科學家曾經找到過最後可能宜居的行星,那麼克卜勒-452b無疑是最可能宜居的那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