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疫情期間,耶魯大學的教授們正在讀什麼書?

2020-12-11 澎湃新聞

2020年4月23號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最初設立的目的是希望世界各地的人,無論老邁還是年少,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疾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

耶魯大學斯特林紀念圖書館外,藝術風格奇異的威廉·莎士比亞雕像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當下的每一刻都顯得彌足珍貴。無論你正在家中躲避疫情,還是奮戰在緩解疫情的前線,在得閒時沉浸在一本好書裡,都仿佛置身於人間好時節。正如作家毛姆那句名言: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最近YaleNews專門聯繫了多位耶魯大學教職員,通過了解他們正在閱讀的書目,得以讓外界從紛亂中也能汲取到耶魯大師們的寧靜與智慧。從惠特曼的《草葉集》到黑死病的歷史,再到韓國流行音樂K-Pop的起源,十餘位耶魯教授分享了他們多姿多彩的思想世界。

以下推薦不分先後順序,已經過編輯和提煉。

推薦人:

Alice Kaplan(耶魯大學法文教授)

推薦書目:

《公爵夫人的背叛》

我正在讀Maurice Samuels的《公爵夫人的背叛》,這本書在本月由Basic Books出版。爆料:Maurie是我在法語系的同事。我們共同講授現代法國小說的課程。

《公爵夫人的背叛》講述了4英尺7英寸高卻富有傳奇色彩的法國百麗公爵夫人的一生。她為讓波旁王朝重新在法國掌權,組織了一支軍隊。曾給她提過建議,後來又背叛了她的猶太基督徒Simon Deutz在這位傳奇女主人公的人生中則是不可或缺的濃重一筆。

Maurice Samuel將我們帶回19世紀的法國。我們能在書中看到1832年霍亂流行時的可怕場景:

1832年3月29日是一個美麗的春日,也是一年之初好日子中的一日。巴黎漫長的冬季終於過去,法國首都的居民像正在蛻皮換羽的動物一樣,掛起了他們厚重的大衣,簇擁在林蔭大道上,尋找陽光和美景。一些人戴著面具來慶祝Mi-Carême(一種類似於狂歡節的四旬齋狂歡節)。海因裡希·海涅,這位一年前移居巴黎的偉大德國作家回憶說,當晚,參加化妝舞會的人群跳起了狂熱的舞蹈。突然,一名化裝成小丑的狂歡者覺得他的腿變冷了。當他摘下面具,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冷氣,他的臉竟然變成了藍色。

這怎麼能不讓我聯想到隔離和正在蔓延的流行病呢?在書的封皮上,我寫著:「1832年3月-2020年3月。」

推薦人:

David Blight(耶魯大學美國史教授)

推薦書目:

《草葉集》

我總是把沃爾特·惠特曼的《草葉集》和威廉·詹姆斯有關實用主義方面的文集放在身邊。我一直在給學生們講授惠特曼的詩歌,尤其是

Crossing Brooklyn Ferry

(《輪渡布魯克林》),因為它深刻地描寫了我們與親近之人的「距離」,也揭示了人類的好奇心。

我還把惠特曼的

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

(《當丁香花開放在庭院時》)發給了學生們。它是有文字以來最偉大的關於哀悼,特別是集體哀悼的詩歌之一,是惠特曼致以林肯的不朽敬意。在詩中,他描述了對1865年4月林肯總統的葬禮火車的想像:火車橫穿美國,駛向伊利諾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對惠特曼來說,在灌木叢中歌唱的「顫音」畫眉鳥,也許比我們人類更能高貴地捕捉到死亡的意義。

從詹姆斯的文章裡,人們總能找到對實用主義的動人而又精妙的討論,它是對開放思想、多元主義和謙卑精髓的追求。「我的任何一個真理的唯一敵人就是我其餘的真理。」這是詹姆斯的名言之一。

推薦人:

Robert Shiller(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推薦書目:

《貧困與饑荒:論權利與剝奪》

我最近的想法是重讀阿馬蒂亞·森在1981年的著作《貧困與饑荒:論權利與剝奪》。儘管這本書講的是饑荒,不是流行病,但它讓我想起人類社會是如何應對危機的。社會地位高的人在危機中能更好地生存,而社會地位較低的大多數人只得默默地接受降臨在他們面前的死亡。當今這場危機的痛苦也沒有被平等地分擔。我希望這場危機能讓我們所有人重新思考社會的價值觀。

推薦人:

Frances McCall Rosenbluth(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

推薦書目:

伊莉莎白·蓋斯凱爾小說集

每天下午,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Ian Shapiro和我都會在遛狗時,通過有聲讀物「閱讀」喬治·艾略特、安東尼·特羅洛普和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的小說。(能夠發現蓋斯凱爾這個寶藏作家,要感謝英語教授Stefanie Markovitz!)這是我所能想像到的最接近治療的一種方式:將梭羅在瓦爾登湖的生活方式與那些人文主義作家的溫暖和令人振奮的幽默相結合。

推薦人:

Priyamvada Natarajan(耶魯大學天文學教授、耶魯大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弗蘭克項目主任)

推薦書目:

《十日談》

我剛剛讀完喬瓦尼·薄伽丘的《十日談》,這本書很適合描述當下末日般的反烏託邦時代。這本書收集了14世紀義大利的100個故事,由7名婦女和3名男子講述。為了躲避黑死病(1348年的流行病),他們躲在佛羅倫斯郊外的一座別墅裡(就像我們待在家裡隔離!)。這些故事都很精彩——有些滑稽,有些悲慘,有些荒誕,有些奇幻。原版以義大利佛羅倫斯方言寫著,當然,我讀的是翻譯版!

推薦人:

Paul Freedman(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

推薦書目:

《黑死病:一段個人史》

我最近在讀約翰·海切爾的《黑死病:一段個人史》。這本書是我目前正在教授的中世紀歷史課程的指定教材。海切爾是一位傑出的中世紀歷史學家,這本書對1348-1349年英國村莊的瘟疫事件進行了輕微的虛構。

當然,這種流行病比當前的新冠肺炎要嚴重得多:80%的死亡率意味著近一半的歐洲人口死亡。然而,這兩者也有一些共同點:恐懼是人們從遠方聽聞它時最初的感受,隨著疾病慢慢靠近,希望和否認佔了主角(流行病是不能越過英吉利海峽的,對吧?),既有虔誠的回應,也有隻顧活在當下的輕率。為了平息上帝的憤怒,這個村莊要求的第一件事是禁止在教堂墓地裡進行摔跤比賽。儘管如此,黑死病還是來了,「聖瑪麗教堂的鐘聲一直縈繞耳邊,似乎人類將走向滅亡,整個世界也將很快走到盡頭。」

推薦人:

Laurie Santos(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住宿學院西利曼學院院長)

推薦書目:

《斯多葛派的挑戰》

我最近在重讀哲學家比爾·歐文的《斯多葛派的挑戰》。這本書的主要論點是,我們可以把生活中不好的事情視為需要克服的挑戰,而不是需要忍受的危機。在當下這一艱難時期,斯多葛派的人生觀可以幫助到你,給你希望。

推薦人:

David Skelly(耶魯大學生態學教授、耶魯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

推薦書目:

《波吉亞家族:隱藏的歷史》

我幾乎從不讀小說,而是經常讀關於科學和歷史類的非虛構作品。對於歷史,我傾向於關注中世紀晚期和近代早期的歐洲歷史,以及美國殖民地和聯邦早期的歷史。(我在大學輔修中世紀歷史。)儘管內容有點沉重,但閱讀歷史是我從現實中逃離的方式。

現在我正在讀梅爾的《波吉亞家族:隱藏的歷史》,他是我最喜歡的通俗歷史作家之一。這本書講述了饑荒、瘟疫、戰爭和政治欺騙等。即使處於動蕩和逆境之中,這個時代的人們還是非常堅強,坦率地說,簡直是勢不可擋。儘管當時的歷史進程並不那麼令人賞心悅目,但是這部史詩依然讓我感到十分鼓舞人心。

推薦人:

Grace Kao(耶魯大學社會學教授、社會學系系主任)

推薦書目:

新浪潮音樂的相關書籍

我正為2021年春季大一新生的研討會制定教學大綱,暫定標題為「英國新浪潮的種類和地位、韓國流行音樂及其他」。因此,我一直在閱讀有關上世紀80年代新浪潮音樂的書籍(這與我的青少年時期的閱讀習慣相吻合),看BTS(韓國一支男子偶像團體)的視頻並學習韓國流行音樂。有一本書對比了美國和英國的新浪潮音樂,探討了MTV是如何幫助界定這一流派的特徵,這些音樂是一種超脫於情感的電子音樂,主要由白人青年製作和購買。

這是一個奇怪的時期——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的幾個月裡,Billboard排名前100的歌曲中超半數來自英國的新浪潮樂隊。作為一名業餘的吉他手,我總是覺得音樂可以帶給人安慰,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

推薦人:

Jacob Hacker(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

推薦書目:

《逆潮而行》

我最近在讀一堆「我應該早點讀的書」,迄今為止,給我帶來最深刻見解和智力上樂趣的是耶魯政治學教授吉姆·斯科特2017年的精彩著作《逆潮而行》,該書重述了最早的幾個國家的歷史。當然,吉姆是個學術巨人,但人們卻不知道他有多麼幽默。

幾年前,當他的農業研究中心還是社會和政策研究機構的一部分時,他給我的辦公室送來了一打自己養的雞蛋,包裝盒上寫著「封建稅」的字樣。但是我發現書中與我們當前危機最相關的部分並不好笑(儘管它確實涉及雞)。

當他討論早期國家的疾病是如何爆發的時候,吉姆寫道:「……世界上人口、豬、雞、鵝、鴨子和野生動物最大也是最集中的區域,可能是世界上禽流感和豬流感新毒株主要培養皿。」

推薦人:

Crystal Feimster(耶魯大學美籍非裔研究、歷史和美國研究副教授)

推薦書目:

伊莉莎白·畢肖普詩集

除我的課程要求的閱讀材料之外,我只想再讀幾首我最喜歡的詩。我桌上的相框裡擺著一首詩,是伊莉莎白·畢肖普的《一種藝術》(One Art)。

一種藝術

失去的藝術其實並不難掌握

很多事情本身似乎就充滿著失去的意圖

這樣的失去並不是一場災難

每天都在失去。接受那遺失的

家門鑰匙的慌亂,和那荒廢的時光

失去的藝術其實並不難掌握

推薦人:

David Evans(耶魯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住宿學院伯克利學院院長)

推薦書目:

《耶魯需要女人:第一批女生是如何改寫常青藤聯盟規則的》、《一個更美好的星球:40個可持續未來的偉大構想》、《流行病與社會:從黑死病至今》

因為我傾向為了消遣開卷而不只是為了讀完,所以我現在在讀的三本書都很適合眼下這一時期:耶魯本科學院81屆校友Anne Gardiner Perkins的《耶魯需要女人:第一批女生是如何改寫常青藤聯盟規則的》(Sourcebooks出版);《一個更美好的星球:40個可持續未來的偉大構想》(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由Daniel Esty教授編輯;《流行病與社會:從黑死病至今》(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Frank Snowden是耶魯大學歷史學和醫學史榮譽教授。最後這本書出版於2019年,所以書名中的「至今」必須被放在一個稍微不同的背景中看待。

推薦人:

Katie Trumpener(耶魯大學比較文學教授、英文教授)

推薦書目:

《紐約的猶太難民:裡夫克·茲爾伯格的日記》

我在春假期間讀過的一本書是卡迪亞·莫洛多夫斯基的《紐約的猶太難民:裡夫克·茲爾伯格的日記》。這是一本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最初於1941年用依地語發表,最近被Anita Norich翻譯,她本學期在耶魯教授依地語文學課程。

我對戰爭和危機時期的日常生活很感興趣——某種程度上就是這部小說的內容。二戰開始時,德國佔領了波蘭城市盧布林,一個年輕的波蘭猶太難民逃往紐約。她的母親在波蘭慘遭不測;她最初不知道自己父親或兄弟的下落,接納她的親戚也似乎不了解歐洲發生的事情。她自己顯然遭受著創傷後應激症和強烈的文化衝擊。她在日記中不斷記錄,她努力融入新朋友和紐約的環境中,但她的努力被悲傷、失落和對自己倖存下來的內疚所掩蓋。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本相當簡單的小說,但也很巧妙;讀者常常會被現代化的紐約所吸引,忘記了背後的悲劇故事。對於主人公來說,她同樣無法拒絕紐約的生活。作者用插敘的手法將主人公在紐約的故事與過去的經歷平行地呈現給受眾。她試圖在紐約生存下去,但她也經常對周圍人對歐洲局勢知之甚少或顯然缺乏關心而感到憤怒。

不知為什麼,在疫情爆發的時期裡閱讀這本書能夠給人以安慰。當危險離我們越來越近,但我們很大程度上仍然視而不見,有些人正在囤積生活用品,而另一些人仍然不以為意。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號「耶魯北京中心」(微信號:YaleCenterBJ),澎湃新聞經授權轉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書單裡的一流大學:芝加哥大學法學院31教授推薦的77本書
    【編者按】       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有一個傳統,每年底,請法學院全體成員推薦他們認為值得讀的好書。近日芝大法學院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14年版的書單。       書單裡涉及了77本書,有虛構,也有非虛構,比起亞馬遜的一百本書,不算多,但這份清單的字數,卻達近萬字。
  • 耶魯教授嚴厲警告秋季返校學生,美國大學確診激增
    9月將至,美國各大校園開學日臨近,開啟線下課堂的學生們多是喜憂參半。眼看美國疫情還在與日俱增,近日一名耶魯大學教授發出的警示信,又讓返校生的心涼了幾分。據近日《華盛頓郵報》報導,耶魯大學一名教授致信西利曼學院(Silliman College)返校學生——做好「死亡準備」。這份可怕的評估是一所住宿學院的院長對學生們可能面臨的情況做出的預警。
  • 虎媽老公受到性騷擾調查,作為耶魯大學知名法律教授,被停職兩年
    據《紐約時報》8月27日報導, 耶魯大學法律系著名教授傑德•魯本菲爾德(Jed Rubenfeld 在接受性騷擾調查後被停職兩年,並被限制與學生互動。 據悉,耶魯大學法學院(Yale Law School)著名教授傑德•魯本菲爾德以幫助學生獲得夢寐以求的聯邦法官助理職位,並為他們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廣為人知。但本周,有關魯本菲爾德對學生行為的另一種說法突然進入了公眾視野。
  • 張磊讀什麼書?
    大衛史文森1984年出任耶魯首席投資官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所打造的「耶魯配置模型」被美國大學基金會所追捧。《機構投資的創新之路》是寫給這些投資機構管理者看的,史文森先探討了教育機構捐贈基金會的社會意義和投資目標,隨後用了大量篇幅介紹各大類資產的基本特徵,以及投資機構應該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書的最後還用兩章內容詳細的講解了資產管理機構應該如何安排組織架構、搭建薪酬體系、設計決策流程。
  • 普林斯頓高等教育書單,解碼聞名於世的美國大學體系
    本書作者、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史蒂芬·布林特詳述了美國高校從1980年到2015年期間的發展軌跡,並指出美國高等教育對「技術創新」和「社會多樣性」的承諾為美國教育創造出新的活力。本書作者、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 Bryan Caplan認為教育的首要任務並不能提高學生的技能,而只是為了證明畢業生們具有成為一個好員工的品質。他在書中呼籲人們重新審視「教育對靈魂有益」這一浪漫主義式的傳統觀念,並提出了遏制教育浪費和發展職業教育的兩種應對思路。
  • 書單|何為大學?大學何為?上大學前可以讀這些書
    大學錄取通知書已經開始陸續發放,高三畢業的學子們將迎來人生的下一個階段,令人期待的大學生活即將展開。那麼,有哪些書適合在上大學之前閱讀?大學的學術規範是怎樣的?如何寫學術論文?如何理解大學精神?下面是我們推薦的幾本適合大一新生在開學前讀的書。
  • 新學期書單 | 百位北大教授推薦影響人生的書單+治學感言8.0
    B.當徒弟總是問解釋性問題時,比如為什麼A大師的這一步要這麼下,他衷心地希望學生更多地轉向指出大師們的具體步驟,甚至整個布局存在的問題。學生能創造新布局,被其視為師傅作為師傅的極致追求。 C.當徒弟以他不贊同的方式對待棋藝時,比如不用功於棋藝,他首選的步驟是更努力地做他希望徒弟們做的。
  • 這樣翻譯中國古文,這位耶魯教授也太離譜了
    這樣翻譯中國古文,這位耶魯教授也太離譜了 2020-07-29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學生閱讀什麼書好?權威發布的書單被指太專業
    在某省重點中學高三文科某班,記者隨機走訪50餘位學生時,沒有一位學生表示這153本圖書完全閱讀過,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別說讀了,有的書以前就沒聽說過」。 因為剛剛發布不久的緣故,大部分家長、老師對於這份書單還顯得比較陌生。
  • 這個女孩4年每天晨跑5公裡,收到耶魯大學錄取通知書
    而這個願望,被寧波諾丁漢大學的畢業生顧緣孟做到了,大學期間,她雷打不動每天六點起床跑步5公裡,一跑就是四年。而這個願望,被寧波諾丁漢大學的畢業生顧緣孟做到了,大學期間,她雷打不動每天六點起床跑步,一跑就是四年。成績優異的她,同時收到了耶魯大學、倫敦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等世界頂尖名校的offer。最終她選擇遵循內心,去倫敦商學院讀金融分析。
  • 耶魯免費課程因疫情爆紅!
    根據2013年耶魯大學理事會一份調查報告,該校大學部的學生在校期間有超過半數的人,都曾向校方尋求心理諮詢。「事實上,我們當中有很多人都充滿焦慮、壓力,一點也不快樂,甚至覺得麻木,」19歲的耶魯新鮮人Alannah Maynez告訴紐約時報記者:「身心俱疲的我們乾脆把所有情緒封閉起來,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強迫自己專注在下一個待完成作業、下一份工作,或是下一項成就。」
  • 耶魯大學教授直言:孩子錯過這兩項教育,未來很可能被社會淘汰
    並且被證實,即使是能力突出的頂尖人才,也不會被破格接納,這樣的情況讓很多家長們開始憂愁、疑惑。而關於這個讓人震驚的情況,耶魯大學的終身教授陳志武進行了解答:中國的孩子們要想在世界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接受人文、思維能力、通識的教育。為什麼中國孩子只能做世界的低價勞動力?中國的孩子所受的教育以成績為中心,以死記硬背為暗線。
  • 耶魯大學校長:如何成為一名批判性思考者?
    2016年8月27日,耶魯大學迎來了新一屆本科生,校長彼得.沙洛維對新生作了題為《對失實表述說「不」》的演講。演講中,沙洛維詳細闡述了在耶魯接受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習如何辨別和應對「失實表述」。在他看來,成為一個更加審慎的批判性思考者,才能提高而不是削弱洞察力。
  • 摩根大通的年度書單:賴斯和庫裡都在看什麼書?
    Morgan Asset & Wealth Management)首席公關官達林·奧杜約耶(Darin Oduyoye)表示,為了滿足人們在這個榜單上對於社區和溝通的需求,並提供一些新鮮的外部見解,摩根大通首次與藝術、體育、娛樂、商業、學術和慈善領域的領袖們接觸,詢問他們什麼書是他們的「必讀書目」——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特別是在當前的這個時刻」。
  • 清華北大學霸的書單中歷史書最多,讀歷史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我記得前些天世界讀書節時,有過一個調查,整理了20名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霸們,高中3年來的書單,發現幾乎每個孩子的書單裡,都出現了歷史類書籍。這不約而同的愛好?還只是巧合?除此之外,潮酷老媽有個大發現:不止學霸,歷史上那些佼佼者都喜歡讀歷史。就像中國,有不少優秀的企業家和創業者,都是「歷史迷」。馬雲、任正非、馮侖這些極擅長深度思考的企業家,都公開給大家推薦過歷史類書籍。
  • 2020耶魯華裔畢業生演講:什麼才是耶魯大學的精髓?
    Joy Qiu:畢業於著名的伊州數理高中IMSA,進入耶魯大學數學系並以優異成績畢業,同時獲得教育研究證書。她是Summa Cum Laude榮譽生,在校期間擔任華裔學生會主席。大三參加社團活動時,竟然發現有人不知道AACC(亞裔美國人文化中心),於是我開始思考,什麼才是耶魯大學的精髓?Joy在演講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並通過對自己華裔身份的重新認識,讓我們看到美國華裔二代覺醒和進取的力量。2020屆畢業生們,大家好!
  • 疫情期間我的書影音網課清單 · 擺脫「無力感」
    一轉眼疫情有一個多月了。災難面前,先是恐慌,後來被無力感侵襲。在疫情感覺我寫什麼似乎都顯得矯情。期間收到一位讀者朋友的留言,讓我想到可以分享「無力感」下的精神世界。我是在看了疫情期間女醫護人員的報導後,突然非常想看這本書。這本中文版也譯名《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沒買到紙質書,在喜馬拉雅上聽的。作者提著錄音機,攜帶筆記本,在4年多時間裡,行程幾萬裡,對參加過戰爭的女兵進行採訪,「自己講自己」。
  • 南京大學50位知名教授推薦假期閱讀書單
    南京大學50位知名教授推薦假期閱讀書單 愛上悅讀 侯印國老溼 2015年08月12日 16:36 A-A+ 《六祖壇經》,惠能說,弟子集錄  評述:禪是什麼?禪在生活中,禪在人心中。《六祖壇經》是中國禪宗的「宗經」,是唯一的一部以「經」命名的中國僧人的著作,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至今不減。胡阿祥教授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六朝博物館館長  1.
  • 康州耶魯大學附近的頂尖私立高中推薦~
    耶魯大學一直以來都是國際生申請熱門學校,每年申請的學生也是呈現上升的趨勢。耶魯大學是坐落於美國康州的一所頂尖私立型大學,屬於全美第三古老的高等學府。其本科學院與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齊名。更值得一提的是耶魯大學還走出了5位美國總統,包括比爾·柯林頓、喬治·布希在內。
  • 浩海留學:耶魯大學最新評估出爐,全美校園防疫最好的大學排名!
    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讓無數留學生小夥伴都十分擔憂,高校屬於高密度人群聚集地,疫情更容易爆發。不知道美國各大校園裡疫情情況如何,防疫工作開展得又是否到位呢?不久前,《紐約時報》曾對美國各大高校的疫情案例進行調查統計,竟得出驚人的結論——疫情之中在1700+高校中確診了超過32萬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