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迎勝路泮河互通立交航拍圖。 |
□ 本報記者 常青
本報通訊員 楊倩 陳甫玉 李俊
「泰安市第一條高架橋通車了!」12月末的泰安已步入深冬,但等候在迎勝路路口準備體驗新路開通第一跑的市民們卻熱情不減,大家翹首以盼,期待著通車這一刻。
12月18日,由泰安市政府投資,山東高速集團旗下施工單位——山東高速路橋集團承建的泰安市迎勝路南延工程主車道正式建成通車,泰安市區再添一條南北大動脈。為確保項目如期建成通車,自開工以來,山東高速路橋集團2800多名建設者始終堅守項目一線,「鬥酷暑、抗洪水、戰嚴寒」,倒排工期,嚴控施工節點,持續掀起大幹快乾熱潮,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
打通斷頭路,
服務發展改善民生
與東西向的多條通道相比,泰安市區南北向大動脈僅有為數不多的幾條,南北通行壓力大。原有的南北向主幹道迎勝路僅有迎勝東路至泮河大街段、岱陽大街至萬官大街段暢通,向南為斷頭路,打通迎勝路迫在眉睫。為服務發展改善民生,泰安市委、市政府將迎勝路南延工程列為市委市政府為民要辦的10件實事之一。
迎勝路南延工程主線全長6公裡,總投資21.4億元,其中迎勝路主線高架橋長3.1公裡。雖然只有短短6公裡的城市道路,卻涵蓋了橋梁、路基路面、給排水、照明、景觀綠化、電力土建、環衛設施及消防等專業工程,加上工期緊、施工環境複雜,施工難度較大,對施工單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迎勝路南延工程建成後將為完善城市路網結構、緩解南北向交通壓力、滿足居民出行需求、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促進經濟繁榮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政企聯手,
解決項目建設難題
今年4月,泰安市政府與山東高速集團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全面深化合作,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7月,迎勝路南延工程組織公開招標,山東高速路橋集團在多家競標單位中憑藉超強的綜合實力脫穎而出,中標該項目,施工工作隨即展開。
迎勝路南延工程共有三大關鍵節點,一是泮河大街互通立交,為三層立交,要實現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及行人完全分離,最大程度保證交通安全;二是泮河大橋,為7孔×25米連拱橋,橋梁全寬60米,設四個橋頭堡;三是連接青蘭高速泰安南出口的立交,為進出泰安市區增加了一個新的出入口。「我們入場後,相關部門給予了大力配合,這也成為項目如期通車的重要原因。」主管該項目建設的分公司總經理趙伊華告訴記者,項目開工以來,泰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現場督導,泰安市住建局作為業主單位每天召開調度會,並積極與各相關部門協調溝通,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各種問題。
該公司項目經理姜高勇介紹,為儘可能減少因施工對市民生活的影響,減少施工噪音,項目部將噪音較大的工序安排在白天進行,同時採取圍擋、霧炮噴淋等方式減少揚塵汙染。因施工需要,泮河大街部分路段需全封閉施工,項目部主動修建了兩條便道方便市民出行。
攻堅克難,
刷新「山東路橋速度」
自2020年7月底工程建設全面開展以來,近5個月的時間,山東高速路橋集團建設者以「頭拱地,向前衝」的精神狀態推動項目建設,刷新了「山東路橋速度」。
記者了解到,今年泰安市累計降水近900毫米,其中8月1日單日降水量達到186.9毫米,工程重要節點——泮河拱橋的施工現場被洪峰淹沒8次,項目部不畏風雨,克服洪峰肆虐,歷時137天完成泮河大橋主體施工。
面對緊張的工期,項目部打破傳統施工工藝,投入大型設備300餘臺套,採購2萬噸全新盤扣支架保證項目建設,確保「拆到哪,幹到哪」,不斷創造施工新速度:跨泮河大街第五聯主線高架橋自完成樁基至箱梁澆築,歷時僅23天;下穿泮河大街2座共110米長的箱通自完成墊層至主體澆築,僅用了17天。
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大家眾志成城、攻堅克難,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動。共產黨員劉強,家在臨沂,妻子生產時僅在家陪護一夜,便匆匆趕回工地;分部經理畢華偉帶領同事解救出被洪水困住的當地居民,受到當地政府和群眾高度讚揚。項目經理姜高勇以身作則,自開工便堅守工地一線,其間未休過一天假,帶領團隊一路披荊斬棘,生動詮釋了山東高速路橋集團「鐵軍」精神。正是這些建設者們的辛苦付出,才為泰安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