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旺太極拳十大要論

2021-02-23 太極國學

點擊上面 藍色字免費訂閱↑↑↑

陳小旺先生, 1945年出生於陳氏太極拳發源地河南省溫縣陳家溝。國際著名太極拳家。中國武術九段;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在世界各地傳授太極拳,至今海外弟子已超過三十萬,對太極拳和中國文化在海外推廣所做出了巨大貢獻,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央電視臺等單位聯合評定為 「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2013年度十大人物」。他的太極拳學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體系,這個體系完整而獨特,對太極拳的多個方面進行了較為權威的論述,歸納起來陳小旺太極拳體系有以下十大要論:

陳小旺太極拳第一大要論:要把太極拳轉入科學化

要把太極拳轉入科學化是陳小旺大師提出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觀點,指明了太極拳發展和研究的方向。

在過去的太極拳發展進程中,人們對於太極拳的認識都是比較模糊的,覺得太極拳很神秘。陳小旺大師指出:「所謂神秘的東西就是裡面沒有搞清楚,又有特種效果的地方。太極拳就是這樣,能把人打出去,又能健康長壽,裡面是什麼東西,很多人搞不清楚。那就變成神秘了。如果我們把裡面搞清楚了,系統起來那就是科學。我就是要把太極拳轉入科學,往前推進一步。」基於這種理念,陳小旺大師的理論擺脫了套用過去一些傳統拳論中玄乎其神、人云亦云的習慣,從具體的技術、具體的內容出發,運用運動學、生理學、中醫學、經絡學、力學、心理學、哲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和理論來解釋論述太極拳,這樣就能夠使人們有憑有據、通俗易懂地了解太極拳、認識太極拳。這種了解和認識是深入淺出的、是易於接受的、是科學的。把太極拳轉入科學化觀點的提出,也為太極拳進行深度科學化研究提出了具體方向。

陳小旺太極拳第二大要論:練習太極拳正確的指導思想是要先健身然後才是增長功夫

陳小旺大師明確指出練習太極拳要先健身然後才是增長功夫。練功是以身體為基礎的,第一是培養身體,要把身體練得健康。就像做生意一樣,生意需要本錢,身體就是練功的本錢,如果把身體練得傷痕累累,那就等於把本錢賠進去了。所以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想把身體練得健康,培其根則枝葉繁茂,潤其源則流脈之長。只有身體好了才有可能把功夫練好。練習太極拳要依據自己當時的身體條件決定運動量的大小,不能盲目追求增長功夫而忽視運動量的合理性和鍛鍊過程的科學性。有些人只是為了所謂的增長功夫,不注意自身情況,把自己練得傷痕累累,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科學的,更是得不償失的。這是我們應該避免的。

陳小旺太極第三大要論:練習太極拳的核心內容是修身養性並要不斷減小誤差

 學習太極拳要練習什麼?這對於太極拳愛好者來說,聽起來好像不是一個什麼問題,但這確實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大多數人會說學太極拳就是練套路、練招式、練內勁、練推手、練實戰等等。但這是不全面的。陳小旺大師對學習太極拳要練習什麼做了全面而明確的詮釋:練習太極拳,練身是一半,練心是一半,結合起來我們叫做「修身養性」。我們把不合乎太極拳運動體系的動作叫做誤差。通過不斷練習,逐漸縮小運動當中的誤差,精確運動體系,叫做「修身」。我們練習太極拳技術的同時,在生活當中要注重心理方面的修煉,身體健康可以影響心理健康。同樣,心理疾病會影響身體健康,身體疾病又會影響心理平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只是鍛鍊身體,心裡如果總是想不開,就會失去平衡,這也是不科學的,我們要用陰陽哲學思想來武裝頭腦,把不利的部分有序的轉動起來,心理就不會失去平衡,減少心理上的誤差叫做「養性」。學習技術以「修身」、調節心理以「養性」,兩者缺一不可,同時還要不斷地減少動作誤差和心理的誤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技術水平、提高心理健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學練太極拳的真正目的。

陳小旺太極拳第四大要論:練習太極拳就是要建立以丹田為核心一動全動節節貫穿的運動體系

在過去的一些太極拳理論當中,常常能看到意守丹田、氣沉丹田的說法,甚至有丹田內轉的論述,但是都沒有陳小旺大師的觀點具體。陳小旺大師認為太極拳雖然千變萬化,有各種不同的套路、器械、推手,也有很多變化,但只有一個核心,那就是丹田。他指出:練習太極拳就是要建立以丹田為核心,一動全動,節節貫穿,一氣貫通的運動體系。一方面,太極拳的動作要領中要求的松胯、圓襠、含胸、塌腰、開胯、屈膝,頭往上頂等等,都是為了符合以丹田為核心的這個要求。全身各部位做到位了,丹田的核心地位就自然形成了。另一方面,丹田的核心地位確立以後,反過來丹田的旋轉運動又能帶動身體各部位的同時運動,運用丹田帶動全身一動全動,勁力節節貫穿,就形成了以丹田為核心的整體的螺旋纏絲運動體系,這樣就形成了太極拳的運動體系,這就是太極拳的運動規律。練拳的真正目的不是僅僅練拳,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找到、抓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全身通過遵循這一個運動規律形成一個運動體系。我們練拳是一個手段,目的就是為了達到這個運動體系。抓住這個運動規律,自然就可以構建起這個運動體系。在學練太極拳過程中,通過練習動作努力形成和完善以丹田為核心運動體系,逐漸減少運動誤差,是提高太極拳水平的關鍵。

陳小旺太極拳第五大要論:太極拳有三種不同的運動形式

太極拳的外在表現技法是極其豐富的,招法變幻多端,不僅僅有武術中常見的踢打摔拿,還有其特有的八種勁力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實戰方式,從表面上來看,太極拳的運動形式是很難理解的。陳小旺大師經過多年練習和研究總結,透過現象看本質,他總結概括出了太極拳的三種運動方式:第一種運動形式是丹田左右旋轉的運動方式。丹田左右形成了軀幹的纏絲,軀幹的纏絲影響到肩、肘、手,肩、肘、手,形成纏絲。這樣就形成了丹田、軀幹、肩、肘、手的纏絲,丹田旋轉影響胯、膝、踝,腳和上肢動作一樣,丹田、髖、膝、踝形成下肢的纏絲。最後形成了以丹田為核心的全身一動全動的旋轉纏絲的運動體系。第二種運動形式是丹田的前後旋轉,由前往後或由後往前的胸腰摺疊運化,只是前後旋轉,帶動上下,雖然運動形式不同,但是以丹田為核心這個運動體系不變。第三種運動形式是丹田既有前後、又有左右的旋轉,是介於第一種運動形式和第二種運動形式之間是兼而有之的斜向或是混合一體的運動形式,它不是丹田單獨的左右旋轉、或是丹田單獨的前後或後前旋轉,而是既有前後又有左右的運動方式。太極拳的動作往往同時含有三種運動形式,只是所佔比例不同。這三種運動形式都是以丹田為核心的,丹田運轉形成身體的整體螺旋纏絲運動形式,這是太極拳的運動規律。通過陳小旺大師對太極拳三種運動形式的精準概括性的闡述,我們對於太極拳運動形式的認知和理解就更加簡單和容易了。

陳小旺太極拳第六大要論:練習太極拳需要經歷兩個階段

練習太極拳需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外形動作引動內氣的階段;第二階段是以內氣催外形的階段。動作和內氣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合的,外形動作可以導致內氣活動,內氣活動又能催動外形。初學時,在定勢時掌握陳氏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能使「心氣下降,氣沉丹田」。運動時再按照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及其對身法的具體要求進行練習,以腰為軸節節貫串,可以引導內氣出入丹田。外形引動內氣必然有相當大的誤差,但是只要你首先明確運動規律,你就能認識到有誤差的存在,一遍一遍地練習,就可以縮小自己的誤差。動作基本協調以後,內氣能夠貫通,內氣的流量加大到了一定程度,運動質量就會產生變化,以內導外,內氣不動外形皆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由外到內變成了由內到外,功夫不斷累積,運動就會產生質的變化,即從以外形引內氣階段過渡到以內氣催外形的階段。內氣貫通使肢體成為系統的運動體系,一處動百骸皆隨,一處靜全體皆靜。在此基礎上繼續下功夫鞏固其運動體系,使其在任何幹擾下,都能順應客觀條件的變化,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陳小旺太極拳第七大要論是:掌握太極拳的用法需要三個步驟

掌握太極拳的用法是太極拳練習者所追求的一個主要目標,但是要想真正掌握太極拳的用法是不能急於求成的,需要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用意動作。初練太極拳的時候,千萬不要追求太多用法,如果追求太多用法,身法不協調,必然是顧此失彼。剛開始的階段要注意技術要領、運動路線、手腳運行的方向,要努力把套路練習的準確。從盤架子開始,把一個套路熟練,慢慢地反覆重複練習,運用緩和的動作可以帶動內氣的運行。第二個步驟是用意氣的貫通。在這個過程中認真地一遍一遍地練習動作,主要是要尋求運動規律,縮小運動當中的誤差,達到一氣貫通,內氣的流量就會逐漸加大。第三個步驟是意在用法,講究用法。經過前兩個步驟,只要準確地掌握了運動規則,練到一個程度,用法會達到不思而待,自然會用法。練得準確,身體記得,自然反應才好用。練拳時候無人如有人,遇敵時,自然反應,就會有人如無人。

陳小旺太極拳第八大要論:身體各部位是否能支持丹田這個核心是評價太極拳動作正確與否的基本標準

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我們的動作要符合頭往上領、含胸、塌腰、屈膝、松胯、圓襠等各項要求。這些的要求都是為了一點:那就是身體的各個部位要支持丹田。動作做的對了,就會形成丹田這個核心,勁力就會逐漸貫通全體,練拳時氣就跟著動作運行。如果動作不能支持丹田這個核心,就說明動作不對,動作就是存在比較大的誤差,就會影響到健身效果和功夫的增長。練習太極拳就是要我們堅持那些正確的要求反覆地練習,讓身體各部位的動作支持丹田、縮小運動中的誤差、形成以丹田為核心的運動體系。

陳小旺太極拳第九大要論:太極拳功夫可以分為五個層次

練習太極拳必須循序漸進,一層一層由淺入深。從學習太極拳的第一個動作開始,一直到成功,共分五層功夫。每層功夫標誌著練拳者功夫的深淺程度和水平的高低。第一層功夫是學習第一個式子開始,一招一式,按照招式要求的方向、角度、位置、手腳運行的方向等外形的姿勢與動作進行練習,就是要把拳架練熟,並且隨著鍛鍊質量的提高,逐漸引起內氣在肢體內活動,就是以外引行內氣的過程,也就是從第一層功夫進入第二層功夫的分界線,這就是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第二層功夫的任務,是進一步去掉在練拳時身手內外產生的僵勁和拙力,使身手內外協調一致,達到周身相隨節節貫串,內氣按拳架姿勢的要求有規律地在體內裡運行,達到一氣貫通。第三層功夫掌握了練習太極拳的內外要求和運動規律,有了自我糾正的能力,一舉一動先用意而後動形,也就是在大腦支配下進行意氣運動。在練習太極拳時,肢體動作是意的外部表現,隱於內的是內氣活動的過程,顯於外的則是神態和外氣的動蕩表現,內氣可由內發之於外,也可以由外斂之於內。有了對動作的熟練掌握,然後就要進一步追求技擊的方法,明確逐勢的技擊含義,可以加大運動量,還要抖大杆子,練習刀、槍、劍、棍等器械和單勢發勁動作,同時還要多練推手。第四層功夫是由中圈而小圈階段。練到了第四層功夫要對具體練習的方法,動作要領,逐勢的技擊含義注意事項以及逐勢的內氣運行,呼吸與動作配合等皆完全掌握,在練習太極拳時,需要有臨敵之意。在練拳時假設周圍都是敵人,在意識的指揮下,皆有中氣收放,宰乎其中,對周圍假設性的敵人進行激烈的戰鬥。所以說:「練拳時無人如有人」。真正遇敵交戰,要做到膽愈大、心愈細,「有人如無人」。第五層功夫是由小圈而無圈,也就是由有形歸無跡的階段。練到第五層功夫,內勁十分充足,動作又非常活順,一動一靜俱渾然。在技擊方面達到內有虛實變換,剛柔相濟,一舉一動,陰陽皆能調節平衡,八面支撐,周身處處皆太極的高級境界。

陳小旺太極拳第十大要論:掌握練功方法抓住運動規律太極拳就不會失傳

太極拳的功夫是可以流失的,練拳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不堅持鍛鍊提高,功夫會流失,套路也會忘記,但都不能說是真正的失傳。在太極拳方面要看練功方法,要看能不能抓住練功的運動規律,如果這個練功的方法沒有了,找不到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儘管每個套路都記得很準確,刀槍劍都會練,但單練花架子,出不了真功夫,那也叫失傳了。練拳的真正目的不是僅僅練拳,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找到、抓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全身通過遵循這一個運動規律形成一個運動體系,這樣才能出真功夫,所以說掌握了這個練功方法,這個運動規律不失傳,太極拳就不會失傳。

陳小旺大師對於太極拳的十大要論,整體上形成了陳小旺太極拳學體系的框架結構,加之他對練習太極拳的諸多方面都有全面而具體的論述,使他的太極拳體系豐富而充實,為太極拳愛好者學習太極拳提供了具體和明確的參考。可以說,陳小旺太極拳拳學理論體系的形成與創立,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為更好地學習和研究太極拳開創了新格局和新思路。

陳小旺陳式太極拳清晰教學,長按二維碼進入

相關焦點

  • 太極拳大師陳小旺:揚眉吐氣,希望能有30億人練太極
    歲的太極拳大師陳小旺面對記者,更是感慨良多。「盼了幾十年,現在太極拳申遺終於成功了,這對所有太極拳拳友來說,是個大喜事,大好事,大家都高興啊!」他說。說到太極拳,陳小旺還響應現場粉絲要求,即興表演了一段太極拳法。那手腳並重、時緩時疾的氣場,包括「呼呼」的吶喊聲,引來陣陣掌聲,讓人對太極拳的深奧感觸油然而生。
  • (中英日文版)第十三屆阿公阿嬤節「陳小旺九式太極拳」養生版
    ,鼓勵企業孝順,同時陳小旺大師也特別提到長輩在鍛鍊身體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專門為長輩演示「陳小旺九式太極拳」養生版,鼓勵長輩以太極的方式強身健體。下文為陳小旺大師給到長輩的「陳小旺九式太極拳」練拳須知,以及「陳小旺九式太極拳」養生版演示。
  • 陳小旺北京舉行公益講座——詳解太極五層功夫
    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秘書長黃沙,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北京分會會長劉玲玲,北京東方龍珠太極拳健身中心館長兼總教練李華山,北京武術院武術協會副主席,北京陳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王洪恩,天津市武術協會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王鴻霖,豐臺區武術協會副會長劉朝國,豐臺區武術協會副會長右安門武術分會會長馬桂清,豐臺區武術協會副秘書長賈秋蘭,中科院武術協會國家級太極拳,健身氣功教練董曉梅。
  • 陳式太極拳傳人陳錦文 練好太極拳要專一持恆
    陳錦文師徒自編太極拳套路中的「掩手肱拳」人物名片:陳錦文陳小旺大師入室弟子,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武術六段,中國武術段位制教練員、考評員 ,陳式太極拳高級拳師,曾任江西省太極拳協會副主席,副秘書長,江西省老年體協老年體育推廣委員會委員
  • 上海誕生一位太極大師,功力不輸陳小旺千斤墜,輕輕鬆鬆震飛徒弟
    上海誕生一位太極大師,功力不輸陳小旺千斤墜,輕輕鬆鬆震飛徒弟。 據資料顯示,黃忠達大師是學散打出身,2006年在上海創立的易太極,同時提出了與眾不同的太極拳宗旨:「讓更多的人了解太極,學習真正的太極拳。他同時還提出,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必須有標準,要經得起檢驗,太極拳也要打假。」目前易太極已經成為國家太極拳教練職業資格認證體系的制定者,也可以這麼說,易太極就是太極拳的標準,規範了每一個太極拳的動作。
  • 散打主席警告武協主席:盛情款待仇人,會把你師父陳小旺氣個半死
    9月9日,吉林散打協會主席鄭環宇對吉林武協領導提出了公開批評,而批評的理由是吉林武協管理層盛情款待了從北京來到吉林的「不速之客」,這樣的場面讓鄭環宇大為惱火,鄭環宇認為自己被嚴重侮辱了,畢竟他管理費散打分會是吉林武協的分支,而武協不但不幫自己,還款待了與自己有深仇大恨的「不速之客」,更重要的事,「不速之客」與武協主席的師父陳小旺還不共戴天。
  • 太極拳推手十大勁論—懂勁論
    但它還必須合乎規矩繩墨,這就是太極拳推手及散手的辯證統一關係。有些人不了解太極拳,把太極拳看成是女子健身,老弱病殘及文人、書生療病消遣的無實戰用處的體操,那是十分錯誤的。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太極拳有了較深的認識,為了健身、防身、自衛,在推手四要和懂勁基礎上,對太極散手也進行了同步練習。只有這樣,既懂得推手,也懂得散手,才是太極拳的真諦。
  • 論太極拳與非太極拳之區別
    《論太極拳與非太極拳之區別》技擊術其實就分兩類:一類比的是看誰拳腳硬,看誰抗擊打,技擊特徵是針鋒相對地頂抗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描述太極拳技法特點時說:「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這些話可以概括為:一點兒都不讓對手攻擊到我,亦即使對手對我的作用力為零。所以說:所謂太極拳就是不頂抗順勢而為的技擊術。
  • 大家要的「太極拳十要論」來了!!
    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洫。溝洫不塞而水行,經絡不閉則氣通。如渾身僵勁充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太極拳七大門派齊聚——陳家溝
    如今,太極拳已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太極拳各大門派掌門齊聚陳家溝陳氏太極拳——陳小旺,李氏太極拳——邢啟林,楊氏太極拳——楊麗娟,武氏太極拳——翟世忠,王其和太極拳——檀杏敏。
  • 陳小旺大師談太極拳及教學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明白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不符合運動規律的地方,通常叫丟和頂。也就是身體的某一部位走的過慢和過快,這就是運動當中的誤差。這些誤差縮小到一定程度,會達到一氣貫通。一遍一遍再縮小誤差,誤差越小內氣的流量會增大。能達到一氣貫通,和別人交手時,對方破壞不了你的運動體系,就叫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保證全身的循環系統新陳代謝旺盛,有利防病治病。
  • 太極拳申遺成功,央視揭秘太極拳裡的神秘力量!
    太極拳申遺成功,央視揭秘太極拳裡的神秘力量!12-2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太極拳秘境
  • 太極拳12年衝擊「非遺」終成功,江蘇太極拳水平居全國前五
    △張繼安(左)與陳小旺 除了南京市武術協會江北新區武術分會會長的身份,張繼安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陳小旺的入室弟子
  • 和式太極拳「耍拳」論
    「耍拳」理論,是「和式太極拳」創始人和兆元首先提出來的。他在《耍拳論》中說:「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極拳獨特之處。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剛之論。」 和兆元「耍拳」理論,是和式太極拳有別於其他太極拳流派的一種拳術特有的方法論,頗有獨到見解。
  • 太極拳起源於何處?一直是我們的未解之謎
    「太極拳」一名,最早出現在王宗嶽的《太極拳論》一書中,並沿用至今。並在《太極拳譜》的太極拳釋名中說:「太極拳,一名長拳,又名十三勢。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分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陰、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
  • 雷公太極:誰都知道太極拳用力跺腳會疼,但這是國人的名片和威風
    雷公太極曾經與陳式太極拳四大金剛之首的陳小旺有過一面之緣,那次見面把他激動的不行。他親切的與陳小旺合照,臉上的笑容十分燦爛。他表示:正因為有陳小旺大師,才有千千萬萬的人喜愛太極拳。誰都知道太極拳的跺腳動作會震得自己疼,畢竟誰也不傻,誰也感覺到疼。
  • 緣牽陳氏太極拳 再譜兩岸海峽情 ——記「太極鳳凰」陳佳拳行臺灣
    本期主人公:陳氏太極拳第二十世傳人,陳氏太極拳當代掌門人陳小旺大師親傳入室弟子,優太極會館創始人、總館長陳佳,國際太極拳太極劍冠軍,武林人稱「太極鳳凰」。第二站:臺北太極文化交流這次臺灣太極交流行的第二站,優太極總館長「太極鳳凰」陳佳首先拜訪了同為師父陳小旺的弟子、九十五歲的王學書老人,以及她的兒子,現為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臺灣分會會長的趙陽輝先生。
  • 陳家溝太極拳四大金剛聯袂呼籲助力武術入奧
    2007年8月21日,陳家溝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定中國太極拳發源地。當代太極拳大師、陳氏太極拳十九世傳人陳小旺、陳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被譽為「太極拳四大金剛」。,對繼承和全球推廣太極拳、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