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這是毛主席寫給彭德懷元帥的《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當時正處在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剛剛抵達陝北,國民黨五個騎兵團像「尾巴」一樣,靠攏上來。彭德懷指揮紅軍,殲滅國民黨反動派一個騎兵團,取得了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後第一場大勝。
彭德懷秉持著一貫的謙虛大度,將詩的最後一句改為「惟我英勇紅軍」,並把原詩還給毛主席。在兩萬五千裡長徵光輝徵途中,像這樣的戰鬥,彭德懷指揮了上百場。他指揮紅三軍團將士們浴血奮戰,保護了中央紅軍機關,在長徵每場大戰的前線,總能看到他堅毅的面龐。
在長徵勝利後,彭德懷就投身到抗日戰爭的烽火中,沒有時間再次重走長徵路。直到1965年11月30日,彭德懷擔任了「大三線」建設副總指揮,他和工作人員乘坐火車,來到了有著「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赴任。
彭德懷一行人抵達成都火車站後,他親自提著行李,不讓工作人員幫忙。他走出火車站後,看到成都氣候宜人,笑著對工作人員講:「很好!很好!現在信了,四川這地方氣候很好,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天府之國啊!」
彭德懷抵達成都第二天,就被安排住進了成都永興巷七號,一處獨門獨戶的小院子。彭德懷看到這處住處太大,認為自己和工作人員住不了,於是提出換一處房子。他對成都的同志說:「不需要這麼大的地方,隨便找個辦公的地方,給我安張床鋪就行了。」
成都的同志說明了情況,這處房子就是專門為副總指揮準備的,彭德懷只好和工作人員搬了進去,住了下來。當時,三線建設正進行的如火如荼,彭德懷特別關心第一線的建設者們,他不久後就投入緊張的工作,去往大三線各地考察情況。
當時大三線建設處於初創階段,從1964年8月,國家召開一、二線搬遷會議,提出大分散、小集中,少數國防尖端項目要「靠山、分散、隱蔽」,三線建設正式拉開了序幕。而三線地區以青藏高原、橫斷山脈、祁連山、秦嶺等山脈作為天然屏障,是我國名副其實的戰略大後方。
由於國防考量,大三線的工地、工廠大多位置偏僻而且分散,當時工地大多遠離城市,但是依舊阻擋不了大三線建設者們的熱情。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選擇離開東南沿海的大城市,來到當時還「一窮二白」的大三線建設工地。
這些工地大多處在山區,建設者們常常處在與世隔絕的狀態,常常幾個月才能和家人通一封信。在山區還常常遭遇自然災害,比如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都對鐵路、公路建設造成巨大影響。到了冬天,有時還會遭遇大雪封山,建設者們忍凍挨餓,繼續奮戰在大三線建設「會戰」第一線。
可是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建設者們為了祖國的事業,從不叫苦叫累,困難的環境更加激發了他們的鬥志。大三線建設期間,有幾千萬建設者們來到大三線,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大三線的建設事業。他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紮根在當地,為大三線建設事業獻出了自己的全部。
彭德懷來到成都後,看到大三線建設者們高漲的革命熱情,他幾乎沒有休息,就和工作人員一同考察了四川西部金沙江,到貴陽之間的廣大地區。他視察了工廠、礦山、水電站,他關切的詢問原料、燃料、產品和運輸等問題。每到一地,他總是走到工人同志們中間,詢問工人同志們工作中是否存在困難?生活中有沒有難處?他還關心工人同志們的孩子們就學問題,詢問工人子女們的上學情況。
他走到成昆線等各處新興工業基地,看著路旁簡陋的竹子工棚、土坯壘成的房屋,下車去詢問情況。他對當地同志說:「要改善工人同志們的住宿環境,讓工人同志們能夠得到好的休息,更好的為大三線建設立功。」他走到工人同志中去,詢問工人的工作情況,聽取工人同志們對大三線建設的意見。臨行前,彭德懷鼓勵大家把大三線建設好,引起了工人同志們一陣陣的掌聲。
在考察期間,彭德懷和工人同志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總是親自體驗艱苦的崗位。他獨自爬到高崖上,體驗打炮眼;他鑽入漆黑的深洞,冒著隨時塌頂的危險,慰問工人同志們;他在頭上有水流動,腳下是深泥潭的隧道工地,視察一線工人的工作情況。
在考察過程中,彭德懷穿著便衣,但是還是常常被工人同志們認出來。有一次,他考察一處工地,突然一個鐵道兵幹部,認出了彭德懷,他高喊著:「同志們,我們的彭老總歷來是走到哪便把勝利帶到哪!這回,我們大三線的會戰一定勝利,大西南一定會很快成為祖國強大的戰略後方!」
彭德懷看到工人同志們幹勁十足,他心裡特別高興,視察歸來後,他笑著對工作人員講:「那個小夥子一聲吼,我一下子覺得自己年輕多了喲!」在大三線,同志們幹勁沖天,彭德懷也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燒的戰爭歲月。
考察過程中,彭德懷需要長時間乘坐汽車,他當時已經六七十歲,身體在顛簸中有點受不住。但是,他總是對司機說:「快一點,快一點。」他著急去各處視察,了解第一線的真實情況,為工人同志們解決問題。
有時候,他白天到達目的地,就工作到深夜。如果是深夜到了,他就找當地領導了解情況,領導拿著小本本向彭德懷匯報,他只說:「你不要照本宣科,知道什麼說什麼,想到什麼講什麼。」常常警衛員都已經睡著了,彭德懷還在工作,甚至有時候到了第二天,警衛員已經睡醒了,彭德懷還沒有休息。
在漢源考察時,彭德懷因為長途奔波,患上了重感冒,發起了高燒,嗓子也疼痛起來。工作人員給他買回來藥,但是他還是高燒不退,當地同志讓他回成都治病,他才不得已上了車。工作人員關心地說:「您年紀大了,還是要注意身體。」彭德懷只說:「農村裡,像我這樣年紀的人,還在犁田哩!」
在「大三線」考察期間,彭德懷還在繁忙的工作間隙,去往長徵時期的舊戰場去看了看,見了一些故人。在去貴陽參加地區規劃會議時,他去往貴州萬山叢,車走到一處高高的山崖旁,彭德懷便認出了這裡。
他讓司機同志停車,自己下車步行,準備爬上高崖。他向高崖走去,汗水溼透了他的衣衫,警衛員提出要扶他,彭德懷說:「不用,不用,到啦。」到了峰頂,他望著一塊大石頭,就對警衛員說:「是這裡,是這裡,小景啊,我們在山上死了好多人啊!」他用手指了指這塊大石頭,又說:「許多同志犧牲在大石旁,都是井岡山一起來的戰友,他們走到這裡,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流盡了自己的血。」
彭德懷向警衛員,說了許多犧牲紅軍將士的名字,幾十年過去了,彭德懷對當時戰鬥的慘烈記憶猶新。他又指了指下面,說:「我們就是在北方開的會(遵義會議),這個會開得好。有了這個會,才有了我們今天,才有了中國的今天啊!」
他給警衛員講起了二奪遵義城前的形勢,遵義會議後,國民黨反動派集結了重兵,紅軍在遵義建立根據地已經沒有了可能。最終,上級做出放棄遵義城,北渡長江,同紅四方面軍會合的決定。在土城戰鬥中,主力紅軍無法突破川軍郭勳祺部構築的防線,強渡長江計劃無法實施。
紅軍於是渡過赤水河,從川南向雲南扎西一帶行進,國民黨反動派以為紅軍要強渡金沙江或者是北渡長江,於是加強了沿江的防禦。上級做出決定,出其不意,重新打回貴州。1935年2月19日,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第二次搶渡了赤水河,向東快速挺進,粉碎了敵人「圍殲」紅軍的陰謀。
紅軍重新回到黔北,黔系軍閥王家烈從貴陽趕到遵義,加強了婁山關的防禦,擔心紅軍重奪遵義。王家烈的預料沒有錯,紅軍就是要拿下婁山關,重奪遵義城。婁山關戰鬥是紅軍能否立足黔北的關鍵,紅軍將士們各個士氣高漲,誓要拿下婁山關。
1935年2月25日,上級正式下達命令,讓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搶佔婁山關,重奪遵義城。經過婁山關、遵義城、老鴉山等惡戰,紅三軍團重新奪回遵義城。此戰殲敵黔軍王家烈部八個團,殲敵吳奇偉部二個師,俘虜敵人三千多人,給予反動派沉重一擊,也是紅軍長徵途中的一個重大勝利。
在萬山叢,彭德懷沒有提及自己輝煌的戰績,而是一直在回憶戰鬥的慘烈,悼念犧牲的紅軍將士們。他對警衛員詳細講了發生在大石旁的戰鬥,他指著一個方向,對警衛員說:
「敵人就是從這兒上來的,不要命的上來了,我從一位犧牲的同志手裡拿過機槍,啊!槍管被打紅了,燙手,我脫了衣服把它包起來打,那一仗我們付出了代價,可是敵人付出的代價是幾倍,幾十倍的。」
天上開始下起了雨,在雨中彭德懷站立了很久,默默緬懷著犧牲的紅軍將士們。最終,警衛員擔心他的身體,把他扶下了山。他上了車,還對隨行人員說:「不是毛主席,中國革命到不了今天啊!」
一次,彭德懷去往涼山彝族地區考察,他來到一處村寨,還能辨認出哪一戶是毛主席、周副主席曾經的住處。後來,經過當地老人確認,那處房子就是毛主席曾經的住處。三十多年過去了,彭德懷依舊記憶猶新,這些都深刻在他的腦海裡。
他還回憶起紅軍和少數民族的交往,他對工作人員說:「拳頭不亂打,能團結人,這是我們紅軍很重要的一條,是敵人很害怕的一手。紅軍過去在這樣的地方都通行無阻,這一手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到達會理視察過程中,他在晚飯後,帶著工作人員去往毛主席在會理曾經的住處看看,彭德懷停留了很久,講紅軍的光榮歷史,講會理戰役。
1935年5月9日,紅軍從皎平渡全部渡過金沙江後,擺脫了敵人幾十萬追兵。巧渡金沙江後,上級做出決定,準備攻克會理城,主力紅軍在會理進行休整。會理城有內外兩座城牆,城牆高而厚,紅軍當時缺少火炮,攻城存在困難。
加上當時長途奔襲,紅軍人困馬乏,每人僅有幾發子彈。彭德懷戰前制定戰略,就是採取坑道爆破的方式,炸開會理城東北角城牆。彭德懷率領將士們奮戰了五個晝夜,在1935年5月14日,放置在坑道內的炸藥起爆,但是只是把城牆東北角炸掉了一個小缺角。
會理守敵在城牆上布置了許多機槍,交叉射擊,紅軍無法進入城中,會理很遺憾未能攻下。紅三軍團繼續圍困會理城,守軍也不敢出城,龜縮在城中。主力紅軍只得在城外休息,有許多重傷病員,也被送到當地老鄉家養傷。
對於當時的一幕幕,即使過去了幾十年,彭德懷還歷歷在目。彭德懷還遇到了一位被留在當地的老紅軍,這位老紅軍看著眼前這位老幹部,講起了自己這些年的經歷,彭德懷關心地問:「你是哪個部隊的?」
老紅軍說自己是紅三軍團的,又開始說紅三軍團首長的名字,第一個就說「軍團長彭德懷」。彭德懷聽到後,沒有說明自己的身份,只是「呵」了一聲。彭德懷離開前,找來當地領導,對他們說:「對留在當地的老紅軍,要常想著他們,逢年過節常去看望,好好照顧他們的生活。」
在彭德懷去往石棉礦視察時,他去強渡大渡河的渡口安順場看了看。當時正是初春,萬物復甦,遠處高山上的雪水也融化了,漸漸匯集到大渡河中,這時的大渡河水流湍急,波濤洶湧。彭德懷指著大渡河說:
「就是這裡,這條河,當年差點要了我們的命。可是後來,它又幫了我們的大忙,國民黨軍隊追了上來,我們已經到了河那邊,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去了。船工幫助紅軍,就是不幫國民黨,從此我們算徹底擺脫了敵人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
1935年5月9日,主力紅軍巧渡金沙江後,國民黨反動派像「惡犬」一樣尾隨而來。主力紅軍面前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在紅軍抵達之前,國民黨反動派把大渡河沿岸,所有渡船全部徵走。國民黨反動派把船聚集到一起,一把火給焚毀了,就是為了不讓紅軍渡河。
1935年5月24日晚,紅軍先頭部隊第一師第一團趕到安順場,經過二十多分鐘的戰鬥,擊潰川軍守軍兩個連,將安順場佔領。紅一團團長楊得志命令,趕緊尋找渡船,可惜還是一無所獲。最終找了半天,才找到了一艘被船工偷偷藏起來的渡船,這也可能是大渡河上僅存的幾艘船了。
安順場一帶大渡河北岸的敵人,由川軍第五旅第七團一個營駐守,正在緊急修建工事,妄圖據險而守。楊得志分析情況後,認為情況特別不好,於是決定強渡大渡河,殲滅對岸守敵,給主力紅軍打開前進通道。後來,紅軍又找來幾艘船,等到先遣隊佔領北岸陣地後,主力紅軍再渡河。
25日凌晨,在紅一團團長楊得志、一營營長孫繼先的指揮下,十七名勇士作為先遣隊,打響了強渡大渡河的戰鬥。紅軍的輕重火力一起開火,掩護十七位勇士渡河,趙章成用珍貴的兩發迫擊炮彈,精準命中了敵人陣地,壓制了敵人的火力。
在當地船工幫助下,十七位紅軍北渡成功,後續部隊迅速跟上,殲滅了國民黨軍北岸守敵。幾位船工知道紅軍是老百姓的部隊,他們拼盡全力,不斷搖動著船槳,把一批批紅軍安全送到對岸。最終,在當地百姓和船工的幫助下,用幾艘板船把主力紅軍送過了大渡河。
主力紅軍在當地船工的幫助下,渡過了大渡河後,十幾萬敵人才追趕上來,望著湍急的大渡河,只能望洋興嘆了。彭德懷來到安順場故地,他走到湍急的河邊,用手捧起河水,放在鼻尖前聞聞,用甘冽的河水洗了洗臉。他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們,眼眶漸漸溼潤,一顆顆豆大的淚珠落入河水中,警衛員看到了,但是沒有說話。
彭德懷找到當地領導,詢問:「當年幫助紅軍渡河的船工,是否還健在?」當地領導知道情況,說:「還有一位老人家健在。」不久後,這位老船工被請來,彭德懷一眼認出他就是當年三位船工之一,他記得當年還有一老一少兩位船工。
老船工看著彭德懷,說:「您怎麼知道的如此清楚?」彭德懷緊緊握著老船工的手,說:「我是當年的紅軍戰士,今天是代表那些乘你們渡船過河去的所有紅軍戰士來看望你,感謝你!」彭德懷向老船工深深鞠了一躬,老船工詢問:「你叫什麼名字?」彭德懷回答:「我叫彭德懷。」
老船工激動地說:「啊!你就是彭德懷啊,好些年沒有聽到你的大名了,你還好吧?」彭德懷笑著回答老船工:「好啊!好得很囉!毛主席領導我們,當年這樣的地方都走過來了,現在勝利了,還有什麼不好的?你怎麼樣,吃穿不愁吧?」
老船工說:「比起當年,好太多了。那一年你們從這兒過河,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險呀!對岸的白狗子開槍,子彈像潑水似的,咱們幾條爛板船就在人家槍子底下晃蕩,只有紅軍才敢過呀!你們前腳走,後面國民黨軍隊十幾萬人就來了,開始搜捕擺渡人,我們就跑了。」
彭德懷點頭說:「你們受苦了。」臨走時,彭德懷從懷裡掏出自己的工資,給了老船工,對老船工說:「我代表當年的紅軍戰士,表示一點心意吧。」彭德懷讓工作人員把老船工,安全送回家中,他就站在那裡,直到看不到老船工的一點身影。
從1965年11月30日到1966年12月,彭德懷在大三線工作了一年多時間。他參觀寶頂山煤礦時,看著烏黑的煤炭被挖出,喜笑顏開,他叮囑煤礦領導:「巷道支撐一定不能馬虎,要絕對保證工人生產安全。」在渡口市,彭德懷看到工人同志們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他寫下一首詩歌,讚揚大三線建設者們的奉獻精神:
天帳地床意志強,渡口無限好風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盡寶藏。懸崖險絕通鐵道,巍山惡水齊變樣。黨給人民力無窮,眾志成城心向黨。
彭德懷奔走在巴山蜀水間,在大三線各處建設工地,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緬懷著長徵途中犧牲的紅軍將士們,他記掛著工人同志們的工作、生活情況,他為大三線建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大三線建設期間,大批建設人員從大城市,放棄優裕的生活條件,義無反顧來到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生活艱苦的高山峻岭去建設。他們紮根在當地工作和生活,現在看來談何容易。
這些英雄的建設者們,滿懷報國熱情,響應國家的號召,為大三線建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十幾年間,三百多個大中型企業建立起來,全國三十八個重要工業部門,在四川、重慶樣樣具備,創造了大三線建設的輝煌。
謹以此文向大三線建設者們致敬!向長徵途中犧牲的紅軍將士們致敬!向彭德懷元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