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首次頒布中職三科課程標準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提升教育質量,近期,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以下簡稱「中職三科課程標準」)。

三科課程標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充分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化育人功能,增設了歷史課程,完善了課程設置,優化了結構體例,填補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有教學大綱無課程標準的空白,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中職三科課程標準研製的總體思路是什麼?規定了哪些內容?對於中職教育有怎樣的意義?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填補空白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之舉

「面對新時代提高全體國民素質、適應新時期培養大批德才兼備技術技能人才的新需求,現行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大綱仍存在的不足亟待改進。」教材局負責人說。

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增設歷史課程也提出了新要求,而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有教學大綱卻無課程標準。「中職三科課程標準的出臺填補了空白,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該負責人表示,中職三科意識形態強,是國家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要發揮其育人功能就必須研製好課程標準。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職三科課程標準對現行的課程進行了三方面調整。

一是調整課程名稱並優化結構。將「德育」的課程名稱調整為「思想政治」,與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將原來必修的「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和選修的「心理健康」調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治」。二是優化語文課程體例和組織形式。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並從體例、內容、話語體系等方面完成從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轉換,以專題的形式組織課程內容,兼顧字、詞、句、段、篇的組織形式。三是增設歷史課程。歷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安排72學時。

據介紹,中職三科課程標準也為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等提供規範的依據。

科學嚴謹研製課程標準

「中職三科課程標準研製主要遵循三條基本思路。」該負責人介紹說。

一是價值觀教育與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注重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充分挖掘學科本身獨特的育人功能,在知識傳授與培養學生學科能力的過程中,實現價值觀的引導。

二是通識性教育與職教特色相結合,選擇了與職業生涯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融入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教育,強化與職業能力密切相關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

三是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全面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製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求,注重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基本要求。

「加強對中職學生學情和需求的了解把握,加強對中職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現狀的調研,切實解決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把落實中央要求和中等職業教育實際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完善了課程設置。」該負責人表示,為確保中職三科課程標準政治方向正確,科學嚴謹,反映時代要求,適合中職學生特點,研製組開展實地與網絡調研、中職三科課程標準測試,驗證其科學性、適宜性和可操作性;廣泛徵求中央有關部門,國家教材委及相關專家委員會委員,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教研員、一線教師的意見建議;對課程標準的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適宜性等進行系列審查把關。

彰顯職業教育特色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在課程標準上也應體現出其特色。該負責人介紹,中職三科課程標準體現了四大特色。

一是課程標準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借鑑普通高中相關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更立足中等職業學校實際,充分挖掘中職三科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和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學習該課程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科教學更加注重育人本質。

例如明確了中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職業精神、健全人格等;中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發現與鑑賞、文化傳承與參與等;中職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與普通高中基本相同,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

二是結合中職學生實際,參照普通高中三科課程標準,基於學科核心素養等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為階段性評價、學業水平考試和高等職業學校分類考試招生命題提供主要依據。

三是體現了高中階段的共同要求,進一步打好學生的文化基礎,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提升科學文化素養、終身學習能力、自主發展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更為關鍵的是,中職三科課程標準彰顯出了職業教育的特色。」該負責人表示,中職三科課程注重與專業課程相互配合,形成協同育人合力,突出實踐取向,注重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的聯繫。「比如語文課程由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三部分構成,其中職業模塊為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安排的選修內容,包括職場應用寫作與交流等4個專題。」負責人說。

據悉,教育部將依據課程標準統一組織編寫教材,各地要組織開展課程標準培訓,推進中職三科教育教學改革。(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林煥新)

相關焦點

  • 教育部首次頒布中職三科課程標準 歷史成公共基礎必修課
    近日,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增設了歷史課程,完善了課程設置,優化了結構體例,填補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長期以來有教學大綱無課程標準的空白,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意義。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介紹,中職三科課程標準主要有三方面變化,包括調整課程名稱並優化結構;優化語文課程體例和組織形式;同時增設了歷史課程,歷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安排72學時。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在課程標準上也應體現出其特色。
  • 教育部就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答...
    近期,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以下簡稱中職三科課程標準)。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請介紹一下研製中職三科課程標準的背景和意義?  答: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 教育部頒布中職學校課程標準,歷史將被增設為公共基礎必修課
    2月27日,記者了解到,教育部近期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以下簡稱中職三科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有哪些主要變化,課程特點又是什麼?據了解,此次一是調整課程名稱並優化結構。將「德育」的課程名稱調整為「思想政治」,與普通高中保持一致,將原來必修的「經濟政治與社會」「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人生」和選修的「心理健康」調整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治」。
  • ...人就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答記者問
    近期,教育部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課程標準(以下簡稱中職三科課程標準)。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請介紹一下研製中職三科課程標準的背景和意義?  答: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 歷史今年起成中職必修課
    中職思政、語文、歷史課標出爐歷史今年起成中職必修課近日,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根據課標,「德育」的課程名稱調整為「思想政治」;語文課程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歷史成中職公共基礎必修課,一共72學時。
  • 中職教育新課標出爐,歷史成必修課
    近日,教育部頒布《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根據課標,「德育」的課程名稱調整為「思想政治」,語文課程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歷史成中職公共基礎必修課,一共72學時。
  • 教育部發布中職學校數學、信息技術等5門課程課標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月20日,教育部公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教育部指出,近年來,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科學文化基礎、綜合素養提出了新要求,原教學大綱理念、知識體系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和中職學生的學情已不相適應,有的內容也相對陳舊。而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
  • 教育部:普通高中新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3個課程標準
    新京報快訊 6月2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教育部教材局介紹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及教材的修訂情況:為落實中央關於立德樹人要求,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部組織專家對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進行修訂,統編語文、歷史、思想政治三科教材,修訂其他非統編學科教材,情況如下。一、課程方案修訂情況一是進一步明確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 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課標
    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月20日訊(記者 焦新)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
  • 教育部下發的五門基礎課標準,給中職學校的基礎課教學帶去了福音
    2020年開年,教育部的利好教育教學的文件,讓廣大教師心裡非常溫暖。讓一直亂象叢生的中職學校基礎課教學,教育部已經下發了五門基礎課的課程標準,從國家層面的高度,給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課教學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 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課標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對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據悉,教育部自2017年啟動中職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研製工作。
  • 教育部就《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標準答...
    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月20日訊(記者 焦新)日前,教育部發布《中等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標準》等5門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一、請您談談《標準》研製的背景。
  • 思想政治等中職課標今秋執行 新增歷史為基礎必修課
    思想政治等中職課標今秋執行 新增歷史為基礎必修課 2020-02-27 14:08:07 來源:新京報  |  作者:馮琪| 字號:A+ | A- 2月27日,教育部印發《中等職業學校思想政治、語文、歷史課程標準(2020年版)》(下稱三科課程標準),宣布於2020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
  • 河南省安陽市中職教師參加在線直播培訓
    3月30日至31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辦的中等職業學校10門基礎課課程標準在線直播,安陽市職成教研室組織本單位全體成員和市、縣中職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及相關課程骨幹教師339人次參加了培訓。
  • 中職學校10門公共基礎課課標培訓「雲」上開班
    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材、教法」改革,幫助廣大學校和教師更好地領會及掌握各門課程標準,3月30日,「中等職業學校10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培訓」以網絡直播的形式拉開帷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職教行政和教研機構負責人
  • 中職學校數學、信息技術等課程課標出爐 旨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1月21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教育部獲悉,近日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對中職學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等5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
  • 2025年全國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統編
    來源標題:2025年全國普通高中三科教材統編 「十三五」期間,我國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普通高中三科統編教材已覆蓋20個省份,預計2022年前實現所有省份全覆蓋,2025年實現所有年級全覆蓋。
  • 綜合素質本位的中職學校公共基礎課程建設芻議
    國家教育部門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2004年初中畢業考試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中首次提出「綜合素質」概念,但確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的基本依據則是教育部在2002年提出的「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6個方面的基礎性發展目標」。
  • 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
    一是全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研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修訂頒布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中等職業教育公共基礎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
  • 中職學校10門公共基礎課課標培訓啟動,武漢中職學校將推進課程改革
    楚天都市報6月10日訊 (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楊希)今年初,教育部發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物理、化學、歷史等10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新課標確定了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核心素養和課程目標,明確了課程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