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孫親還是孫子親?老大爺幾句話說到關鍵,讓人無法反駁

2020-12-14 暖了時光育兒說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外孫親還是孫子親?在那些兒女雙全的老人看來,他們對此都是什麼觀點呢?答案無非是有兩種,孫子親或者外孫親。前幾天在一則帖子上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被一位老大爺的評論給吸引了。

那位老大爺表示,自己今年64歲,,對此他的看法是孫子親還是外孫親,主要看兩點。其一,要看兒子和女兒在自己心中是否擁有平等的位置,也就是老人自己的心態;其二,要看孩子們的父母,尤其是女婿和兒媳對其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老人明事理,兒女一樣看重,孩子的父母也明是非,對兩邊父母都一視同仁,那外孫就和孫子一樣,親還是不親也就沒有遠疏之別。

外孫親還是孫子親?不得不說,這位老大爺幾句話說到關鍵,讓人也是沒辦法去反駁的。

不過現實生活中,在更多的老人心中,其實孫子和外孫還是有區別的,所以不同的老人看來孫子和外孫的親疏也是有遠近的。

那些認為孫子要更親的老人,給出的幾點理由

①孫子跟兒子一樣,都隨自己的姓氏,自然要更親。

②孫子是自己家族的後代和延續,而外孫是女婿家的血脈,所以有老人感覺孫子要和自己更親近。

③孫子是自己家人,外孫則和女兒一樣是一門「親戚」。

支持這個觀點的老人,可以說多少都是有些重男輕女思想的,正是因為自己心中女兒和兒子就有差別,女兒出嫁後就會把女兒當外人看,所以在看待女兒的孩子,也就是外孫的時候就會心中有「芥蒂」想著外孫是人家的後人。

認為外孫要比孫子親的幾點理由

外孫是自己女兒生的,出於心疼女兒的緣故,會認為孫子要更親

②孫子和外孫都會更聽自己媽媽的話,所以外孫和自己女兒親,而女兒又和自己親,自然外孫對自己也就更親近

那些認為外孫更親近的老人,不少就是因為這方面的緣故。他們看來外孫和自己親,孫子也是一樣,人家和自己媽媽也就是老人的兒媳婦親近,畢竟他們才是親母女,而兒媳婦心中自然也是自己的親媽更重要,所以孫子也是和人家外婆更親近的。

③和女兒更親近,所以就認為女兒的孩子和自己也要更親近。

而與兒媳之間因為有矛盾,或者彼此不待見,所以在看到孫子的時候,難免就會想到他的母親,於是就會心有怨言,連帶著就不親近孫子了。

孫子親還是外孫親,某種程度上就和兒子親還是女兒親是一樣的問題,誰更親,排除各種外在因素,其實老人自己心中也是有桿秤的。畢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兒子和女兒,以及不同的外孫和孫子,答案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今日話題:孫子親還是外孫親,你自己的故事是什麼樣的呢?】

相關焦點

  • 孫子結婚給30000,外孫結婚卻只給2000!75歲大爺的一席話太現實
    由於家裡比較窮,幾個孩子格外懂事,學習起來就像不要命似的,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讀書成績差,那就得回家幫忙種田。可6個孩子怎麼可能都上學呢?最後,朋友和上面兩個姐姐選擇輟學,和村裡的人一起去大城市打工賺錢。之後,陸陸續續朋友的幾個哥哥弟弟都考上了大學,成了村裡有名的「學霸家庭」。如今,10多年過去了,朋友的侄子侄女團隊甚是龐大,有的在國外留學,有的創業做生意,一大家子人雖算不上富裕家庭,卻也都過得非常和氣。可就在大哥的兒子結婚時,朋友75歲老父老母的一番話讓她非常寒心。
  • 在老人的眼裡,孫子和外孫有什麼不同?這位老人講的是事實
    那天帶娃來了,幾個人聊起天來,說姥姥帶娃費力不討好,葡萄姥姥說:不,即使我在這裡帶娃,人家也先會喊奶奶,我今年初就有孫子了,每次視頻裡都是可親的,總是叮囑我要好好照顧自己,等以後工作的時候再給我買東西,要說啊,心裡還是跟孫子親,孫子也親,其實我們養老指望的還是兒女,孫子親不親無所謂,給女兒帶娃主要還是心疼女兒。
  • 「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是親」啥意思?姑媽和姨媽,誰更親呢?
    摘要:「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是親」啥意思?姑媽和姨媽到底誰更親?文/農夫也瘋狂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運了,無數在外打工的遊子這個時候又要開始返鄉了。在當時的口號就是人多力量大,所以絕大多數的家庭都有好幾個小孩子,就算是有七八個也正常,在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曾有9個孩子,並且都養大成人了。而等到孩子們都成家立業了,那就是大戶人家了,逢年過節的時候就特別的熱鬧。但是在過年的時候走親戚也較麻煩,因為親戚多,幾個舅舅家、幾個姑媽家、還有幾個姨媽家等,而在以前交通不便利,一天走一戶親戚,往往正月十五出節了,親戚還沒有走完。
  • 世親菩薩(一)
    哪知著名的世親菩薩等恰好到外地去了,只有佛陀蜜多羅法師在國內。他雖然學識淵博,但年已老邁,智力遲鈍,不堪勝任辯論。老法師想:「我沙門健將都不在,外道又如此驕橫,只有我來應戰了。」他奏明國王,國王也有些擔心,問道:「長老,您年邁了,能勝任嗎?」老法師說:「不妨。」於是定下日期,召集沙門外道於論議堂上展開辯論。外道問:「老比丘,是你先立義?還是先破我義?」
  • 老話說:「姑舅親才是親;姨表親不叫親」,姑舅和姨表為何不同
    一、為何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俗語說「娘親舅大」,「天上雷公,地上舅公」,「三代不離舅家風」,這些俗語中都能了解到,姑舅親的特殊含義!俗話說,「親戚不走,不知親疏」。對於「姑舅親」來說,我們兒時都有走「姥姥家」的經歷,對於舅舅家的表姊妹來說也會十分的熟悉,隨著年齡的增大,兒時玩耍的記憶也會增加彼此的信任,自然會比較親近些!
  • 民間俗語,為何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
    民間俗語,為何說:「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中國人口眾多,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龐大的親戚體系。不論是姑表親,還是舅表親、姨表親,都是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或許你沒有注意到,姑家、舅家、姨家,這三個看起來親疏遠近都相同的親戚關係中,卻存在著微妙的變化。其實,這就是民間俗語中說的「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那麼,很多人會納悶了,同樣遠近的親戚關係,為什麼民間俗語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個話題。1.「姑舅親,輩輩親」。
  • 「爺爺,我想要飛機」,隔代親能有多親?退伍老兵給孫子造飛機
    儘管這架「飛機」不能飛,但郝爺爺的小孫子對此仍舊十分歡喜,網友們對此更是稱其為硬核爺孫。02隔代親對孩子有害嗎?2、隔代親容易變成溺愛很多老輩人由於自己吃過苦、過苦日子過怕了,他們對於自己或許會節省,但是在孫輩上花錢可是特別大方,恨不得將世界上的好東西一股腦全塞給自家的寶貝孫子。
  • 農村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萬萬年」,表親為何不比堂親呢?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很多的親戚,有的是表親,有的是堂親,表親就是母親那一邊的親戚,而堂親就是父親這邊的親戚,老人們也留下過這樣的一句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萬萬年,這句話形容的就是表親與堂親之間的關係,不過相信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其中的緣由,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 在農村,你認為舅舅親還是叔叔親?
    農村老話講「娘親舅大」,意思是在眾多親戚中,母親是最親近的人,舅舅說話最有分量,和自己關係比叔叔親,有人不解問到,那舅舅和叔叔差不多,那是舅舅親還是叔叔親呢?阿坤看到這裡,心裡不乏有些可笑,因為每個人的情況皆不同,不過阿坤認為,在大概率算法下,應該是舅舅要更親一些!阿坤有以下觀點,可以支持自己的言論。
  • 「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講究嗎?
    「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講究嗎?農村是很多城裡人都看不起的一個地方,覺得農村又髒又差,覺得農村人也是很土的,但是這些城裡人忘了他們的老一輩也是農村人。我就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我覺得非常的驕傲。
  • 「老婆,有你的地方就是家」:經歷之後才知道,妻子親還是兄弟親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妻子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在3817個回答中,幾乎一邊倒地認為是妻子親。 兄弟姐妹和自己骨肉相連,有著割捨不斷的血緣關係。妻子則是一個本來毫無關係的外來人,為什麼人們會認為妻子親而不是兄弟姐妹親呢? 實踐出真知,理論來源於日常生活。
  • 到底是夫妻之間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引人唏噓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很一致 推薦語:親情和愛情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異常珍貴的,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情感,前者是以血緣關係作為紐帶的,後者是生命賦予我們的最美好的情感。當親情和愛情碰撞到一起的時候我們究竟該如何取捨呢?究竟對於我們而言是親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勝一籌呢?
  • 在農村舅舅和叔父都是最親的人,你認為是舅親,還是叔親?
    在農村,舅舅是媽媽即母親的哥哥和弟弟,是母親最親近的人。母親在娘家,是跟著哥哥,在哥哥愛護呵護下一起長大的,與哥哥的關係最為親密,是哥哥最關心最愛護的人,是哥哥代替父母照料妹妹吃飯、睡覺和上學的。因此,母親與她的哥哥關係是最親近的人。
  • 「逆齡爺爺」走紅,硬把親兒子熬成兄弟,連親孫子都傻傻分不清楚
    "逆齡爺爺"走紅,硬把親兒子熬成兄弟,連親孫子都傻傻分不清楚還記得當初在網上這位"逆齡爺爺"的照片一出,馬上就走紅了,網友都表示震驚。這位爺爺抱著孫子,旁邊站的是兒子。不知道的人看到他們三個人站在一起,根本不知道那個抱著孩子的是爺爺。
  • 順口溜「打是親,罵是愛」,後半句被網友玩壞了,一個比一個有才
    但要說語言中,最喜歡的是哪一類,毫無疑問順口溜是最讓人感興趣的,因為順口溜它能隨著時代的俱進,不斷的更新創造出新的文化來,並在當今社會中發揮著屬於它特有的功能;或調侃,或抨擊,或勸解,或嘲諷,或宣洩,或表揚。運用到不同的場景,所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如「現在社會變了樣,養女可比養兒強,養女就像建銀行,養兒就像鬧饑荒,滿街轉的光棍漢,娶個媳婦真是難」。
  • 春秋趣話:老爹親還是老公親?故事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濃縮了一個成語
    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轉》是老爹親?還是老公親?厲公試探著說:做一個鳥兒多麼好哇,想飛到哪就飛到哪,要飛多高就飛多高,自由自在,不受制於人。雍糾心裡明白,厲公是因為受到蔡仲的制約而不高興,就說:主公是一國之君,誰敢制約主公,就把他幹掉!做兒子的幫不了父親,就是不孝;做臣下的幫不了國君,就是不忠。您要是有什麼心事就告訴我,水裡火力我都敢去。
  • 究竟是舅舅「親」還是伯父「親」?很多人想錯了;讓歷史告訴你
    究竟是舅舅「親」還是伯父「親」?很多人想錯了;讓歷史告訴你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除了父母之外的長輩到底誰和自己關係最親呢?
  • 理由還真不好反駁
    她的回答是:「她帶自己孫子,天經地義,高興還來不及,哪還用我感謝啊。」如今,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那麼,為什麼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卻要感恩呢?理由還真不好反駁。也因此,奶奶帶娃即便是出錢出力換不來感恩,也是無話可說,誰讓孫子(孫女)跟自己的兒子姓,是為男方一家人傳宗接代呢?而姥姥帶娃就不同了,有時候出錢出力不說,還不落好處。因為不管帶幾年,孩子只要一回家,還是別人的孫子(孫女)。大多數時候,這孩子還是承歡在自己的爺爺奶奶膝下。不是有句老話說「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嗎?雖然話糙但理不糙。
  • 帶孫子和帶外孫哪一種容易出力不討好,最後一場空?老人說出實情
    帶孫子和外孫哪一種容易出力不討好,最後一場空?前幾天坐公交聽到幾位老太太在談論這個話題,有老太太表示帶孫子最後不落好的,也有老太太表示帶外孫不落好的。最後有位老太太她的觀點我很認可。這位老太太表示,哪一種最後容易一場空,其實最關鍵的因素還在女婿和兒媳這兩個人身上,如果女婿或者兒媳對老人幫著帶孩子充滿了感激,懂得感恩,那麼不管是帶孫子還是外孫,最後老人都會很欣慰。反之,不管帶的是孫子還是外孫,最後都是一場空。不得不說這位老太太看的很通透,她說的也都是實情,有關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因素不是外孫還是孫子,而是兒媳和女婿。
  • 鑑寶|大爺在地攤上500塊買幅畫,專家:薑還是老的辣
    最近這些年鑑寶節目的火熱,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收藏古董的大軍。有句話說得好,「亂世黃金,盛世收藏」,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不過總的來說,搞收藏這個愛好的成本還是有點高的,畢竟沒聽說哪個好的物件只值幾百、幾千塊的,好東西都是以「萬」甚至是「億」做計價單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