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婚的時候,搬到這個小區,平時上下班忙得不可開交,早上上班,晚上才回來,周末也是忙著和朋友聚會,後來有了娃就在家帶娃,每天要帶娃出去遛個圈,時間長了,跟小區的一些寶媽、寶奶很熟悉,其中也有姥姥帶娃。
小區裡有個小寶寶叫小葡萄,因為奶奶還沒退休,所以姥姥就帶她去了,她家很遠,是陝西西安的,我們在河北相聚的很遠,不像那些老大娘、老大娘,等到寶媽寶爸休息的時候,也可以回家看看,小葡萄除了小長假和過年,基本上都在這裡帶娃。
那天帶娃來了,幾個人聊起天來,說姥姥帶娃費力不討好,葡萄姥姥說:不,即使我在這裡帶娃,人家也先會喊奶奶,我今年初就有孫子了,每次視頻裡都是可親的,總是叮囑我要好好照顧自己,等以後工作的時候再給我買東西,要說啊,心裡還是跟孫子親,孫子也親,其實我們養老指望的還是兒女,孫子親不親無所謂,給女兒帶娃主要還是心疼女兒。
葡萄姥姥這麼說,果果姥姥聽了眼淚汪汪,果果姥姥是最不容易的人了,果果姥爺前些年過世了,果果姥爺的舅舅在大學念書,花錢的時候,將來要娶媳婦都需要錢,即便條件這麼差,果果姥爺還是幫女兒帶娃,這一帶就帶了兩年,果果姥姥說:「我也要整零花錢,不過在閨女家也不容易,爺爺奶奶家也不容易,外婆身體不好指望不上,女婿工資也不高,一個月掙四千多,還房貸兩千多,女兒們如果不工作,她們日子都不好過。
真是一家人,但不管日子怎麼過,都要往前走。
也有人說:姥姥帶外孫,什麼都不算,最後孩子還是跟外婆親了。
這些老奶奶說的倒有道理,不管是孫輩還是外孫,其實我們養老還是主要靠兒女,幫孩子帶娃主要也是想讓兒女生活的輕鬆些。
再者,付出也不算平淡,將來外孫長大了也會記得姥姥是怎麼對待他的。
親自帶娃,過年回家,那天二姨來我家跟媽媽聊天,她們說:每次視頻看到閨女忙忙碌碌的幫不上忙,心裡就不舒服,特別是孩子病了,自己一點也幫不上,心裡就更難受。
如果以前聽過這些話,或許會覺得無關緊要,現在自己做了母親,才開始了解到母親的不易,其實也只有自己帶娃,經歷過帶娃的艱辛,才會明白父母的不易。
所以,不管老人能不能幫自己帶娃,內心一定要平靜一點,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氣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