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一顆吃貨的心去探尋《紅樓夢》裡的別樣色彩

2020-12-14 值得易讀

轉眼又到了年末。今早看著窗外冬日暖暖的陽光和小區裡僅剩下的一抹暗灰色調,心裡倒是湧起了一股寒意。隨後忽然想起去年底,我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創展區品嘗到的一系列色彩繽紛的美食,那段經歷至今記憶猶新。

這寒冷冬季裡,唯有一顆吃貨的心不可辜負。而圖中這些美麗的糕點,又是跟我們一直在探討的《紅樓夢》有關。

1 從「吃食」說起

要說到「吃」,《紅樓夢》中極其細緻地描寫了不計其數的精緻膳食糕點。就在開篇的第一回,曹雪芹就提到了「仙界」的一種美好食物——蜜青果

大家記得嗎?一僧一道與青埂峰下的石頭有過一場對話,大概交代了賈寶玉的前身是赤瑕宮的神瑛侍者,而林黛玉則是三生石畔絳珠草修煉為仙子,最後降入凡間。絳珠草原本快要枯萎,後來得到神瑛侍者每天的甘露灌溉與細心照拂,最後變成了人形——「終日遊於離恨天外,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這蜜青果是什麼呢?從字面上看,似乎是跟「青色」脫不開關係,而且還很甜,大概是像「蜜」一樣甜。現在通行的解釋是說「蜜青果」諧音「秘情果」,暗示著林黛玉對於賈寶玉的前世情分。這樣說也未嘗不可,只是絳珠仙子還是絳珠草的時候,靠的就是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想要活下來總得有食物或者水分來進行滋養吧?更何況絳珠仙子脫離了草木的形態以後,必然也要食用仙界的東西來維繫生命與形體,於是她就靠著「蜜青果」來充飢。

以前在讀《紅樓夢》時,我就很好奇裡面的各種食物。所以有機會查閱各種史料的時候,我也會對「蜜青果」的身份進行一番探究。有一年在廣東,跟著朋友去荔枝園摘荔枝,邊摘邊吃的時候,忽然突發奇想:這「蜜青果」莫不就是荔枝?

有了這個猜測以後,我對荔枝的源頭進行了一番考證。

我國是世界上培育荔枝最早的國家,尤其以嶺南地區為先。最早對荔枝的記載文獻大概是西漢時期司馬相如所寫的《上林賦》:「隱夫薁棣,答遝離支」。「離支」就是離開枝杈的意思——那時的古人已經意識到這種水果不能離開枝葉,如果連著枝葉一起採摘,保鮮期會更長一些。漢代劉歆所著的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裡曾經提到過:劉邦稱帝時,就收到了南海尉趙佗從嶺南地區進貢的荔枝,非常高興。後來在劉徹攻破南粵之後,就將嶺南種植的數百株荔枝移栽到了陝西,還為此建造了「扶荔宮」,連續數年培育荔枝樹。可惜的是,因為氣候和水土都不適宜荔枝生長,這種栽培最後只能無疾而終。不過,荔枝在此後也一直成為了宮裡的貢品,歷經長途跋涉後運輸到北方。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也有記載:「按白居易云: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則離支之名,又或取此義也。」

關於荔枝的口感,在古代文獻裡也有不少記錄。唐張九齡《荔枝賦序》說:「狀甚瓊詭,味特甘滋,百果之中,無一可比。」 而大詩人白居易在《荔枝圖序》當中也說:「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甜如醴酪。」西晉時期成書的《廣志》裡有云:「荔支,樹高五六丈,如桂樹,綠葉蓬蓬,冬夏鬱茂。青華朱實,實大如雞子,核黃黑,似熟蓮子,實白如肪,甘而多汁,似安石榴,有甜醉者。夏至日將已時,翁然俱赤,則可食也。」 而漢唐時期非常流行的《異物志》裡面則這樣說:「荔支為異,多汁,味甘絕口,又小酸,所以成其味。可飽食,不可使厭。生時,大如雞子,其膚光澤。皮中食,幹則焦小,則肌核不如生時奇。四月始熟也。」

就這個口感和甜度而言,荔枝就很像「蜜青果」。那麼,「青」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說到荔枝的不同品種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宋代書法四大家之一的蔡襄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荔枝譜》。在書中,蔡襄從很多角度描述了荔枝的歷史、產地、品種、特性、種植與養護技術、如何貯藏等等。而整個書裡介紹了足足三十二個不同的荔枝品種。同時,蔡襄有一首詩《四月池上》,就描寫過荔枝的樣子:「荷葉偶成雙翠蓋,荔枝才似小青梅。」 而有一種也跟「青色」有關聯的荔枝就是「妃子笑」。

「妃子笑」的別名是「綠荷包」或者「玉荷包」,果皮青紅,肉色猶如白蠟,脆爽清甜。這個外殼的「青色」和果實的甜潤口感,似乎就接近《紅樓夢》裡的「蜜青果」了。

既然推理到了這一步,我們就不得不再提一下《紅樓夢》開篇裡的「離恨天」和「灌愁海」。這兩個很特殊的語彙其實都出自於清代洪昇創作的傳奇戲劇《長生殿》。而這部戲劇寫的就是長生殿盟誓、安史之亂與楊貴妃殞命的故事。楊貴妃最喜歡什麼水果呢?正是荔枝。因此,將荔枝與「蜜青果」聯繫在一起也並不突兀。

寫到這裡時,我不得不再次感嘆《紅樓夢》的「海納百川」、「包羅萬象」的氣度。

2 趁暖陽,多幾道開胃的「青綠色」

順著「妃子笑」這種青綠的顏色,我們就再聊一聊《紅樓夢》裡的青綠之色。

作為一個「吃貨」,每次讀到《紅樓夢》裡的特定章節時,我都會忍不住偷偷咽下口水。比如原著第三十八回裡,賈母跟大家一起賞桂花、吃螃蟹。寥寥數語就寫出了螃蟹宴的甘美:鳳姐吩咐說「螃蟹不可多拿來,仍舊放在蒸籠裡,拿十個來,吃了再拿。」 為什麼不能多拿呢?因為螃蟹涼了,腥味會加重,熱熱的吃最香甜。而蒸螃蟹時為了去腥,特意將螃蟹都擺放在新鮮荷葉上一起蒸熟,簡直太精緻太講究了。

薛姨媽說:「我自己掰著吃香甜,不用人讓。」 為什麼呢? 明末清初的戲曲家李漁就曾經有過這樣的見解:「凡食他物,皆可人任其勞,我享其逸,吃螃蟹卻不可,旋剝旋食則有味,人剝我食,則不僅味同嚼蠟,且似不成其為螃蟹了,仿佛是吃別的東西。」 由此看來,吃螃蟹的樂趣是親自手剝,讓他人代勞就失去了那種鮮美的味道了。而平兒呢?「手裡正掰了個滿黃的螃蟹」、「早剔了一殼黃子送來」。鳳姐一邊讓人多倒些姜醋,一邊讓人把酒燙得滾熱以後再拿來配螃蟹一起吃。寶釵提了一首詩裡寫著:「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最有意思的是,吃完螃蟹洗手的水是「菊花葉兒桂花蕊燻的綠豆面子」。這又是為什麼呢?孫思邈所著的古代中醫學典籍《千金方》裡就寫過:用綠豆面加上皂角、豬胰等原料,晾乾以後搗成粉末,再混合上珍貴的香料粉末之後用來洗手。這種「洗手粉」可以去除吃完螃蟹以後手上留下的腥味。

剛剛看完吃螃蟹的種種細節,可能覺得膩了吧?結果一看這洗手的青綠色粉末,頓覺清爽了許多。洗完手,沾著洗手粉微微的淡雅香味,還能再多吃幾個螃蟹,對吧?

還記不記得第六十二回裡,專管廚房的柳嫂子給芳官特意做了什麼好吃的嗎?沒錯,一碗蝦丸雞皮湯,又是一碗酒釀清蒸鴨子,一碟醃的胭脂鵝脯,還有一碟四個奶油松瓤卷酥,並一大碗熱騰騰碧熒熒蒸的綠畦香稻粳米飯。我們就先說說這個「綠畦香稻粳米飯 」。它是用碧粳米做成的米飯,而碧粳米是清代的貢品,顆粒細長、顏色淡綠、烹煮時會散發出淡淡的香氣,產地是在河北省的玉田縣一帶。清代時的北京城裡,有一種名小吃早點,就是碧粳米煮成的「京米粥」。現代學者兼藏書家張江裁所著的《燕京民間食貨史料》一書中說:「粳米粥:俗稱京米粥,湯純青,味美,附售脆麻花與此同食,此為燕京清晨點心之一。」 這清新的青綠色與煮粥煮飯時飄來的清香,也足以讓讀者垂涎了。

那麼蝦丸雞皮湯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先把蝦肉、鮮貝和豬肥膘肉洗乾淨,用刀背拍打成細茸狀;嫩菠菜只用葉子搗爛,留下菜汁,然後將剛才的肉末細茸混合近鮮嫩的菠菜汁和雞蛋、調味料一起攪拌均勻,擠成丸子,放入清湯內,跟雞皮一起煮熟即可。這個鮮嫩的口感,隔著屏幕都能體會得到了。

書中第六十一回寫道:「連前兒三姑娘和寶姑娘偶然商議了要吃個油鹽炒枸杞芽兒來,現打發個姐兒拿著五百錢來給我,我倒笑起來了……」 枸杞芽兒,就是枸杞的嫩芽莖。是明代周履靖撰寫的農書《茹草編》裡面提到:「枸杞頭:昨有道士揖餘言,厥惟靈卉可永年。紫芝瑤草不足貴,丘中枸杞生芊芊。」 說明枸杞嫩芽並不容易得,這種菜可以炒、可以涼拌,也可以做湯,口感十分清爽。不僅滋陰補腎,還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紅樓夢》第三十五回裡,寶玉挨打以後一直在調養,有一天他突然想喝一種「小荷葉兒小蓮蓬兒的湯」。什麼是小蓮蓬湯呢?我們先看一看製作的模具:一尺多長一寸見方的銀模子,裡面鑿著的是豆子大小的菊花、梅花、蓮蓬、菱角的模型。和好的面放進去做出花樣來,用雞湯和新鮮蓮葉煨好,一碗清香撲鼻的「麵疙瘩湯」就做好了。這樣精緻的做法,難怪連薛姨媽都稱讚說:「你們府上也都想絕了,吃碗湯還有這些樣子。」

3 看《紅樓夢》,說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

中國菜如今已經享譽世界,可以說在很多角落都能看到中國菜的影子。而名副其實的中國菜非常講究五味、五色和五香。為什麼都是「五」呢?這就跟中國傳統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因為今天講到的菜餚都是以顏色為出發點的,側重於「青綠色」,所以我們就重點聊一聊這個「五色」。

大家都知道,西方繪畫傳入中國時,講究三原色,也就是紅、黃、藍。而在中國,傳統的「正色」是五種,即紅、黃、藍、白、黑。而中國人相信,在菜餚上講究色澤亮麗,是可以通過視覺來刺激味覺感應,從而令人胃口大開。比如紅色,它豔麗、芬芳、飽滿、富有營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香味;黃色明麗、豐碩、甜美、香酥;橙色則明快、清香、愉快;綠色鮮嫩、晶瑩、自然、充滿生命力;白色清淡、軟嫩;黑色則濃烈、耐人尋味;紫色含蓄、淡雅、脫俗。這些顏色如果能巧妙搭配,所烹飪出來的菜餚不僅令人賞心悅目,還能促進食慾。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色彩對於飲食的重要性。有一道家常菜叫做四色小炒,原料是山藥、木耳、胡蘿蔔、芹菜。在《黃帝內經》中,五色分別對應的是五臟,綠色養肝、黑色補腎、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四色小炒裡雖然少了一種顏色,但是它色彩豐富、營養豐富,也可以稱得上是一道名副其實的養生菜了。

在宋代的時候,人們非常喜歡吃羊肉,認為羊肉「味甘、大熱,主虛勞寒冷、補中益氣、安心止驚」。除了燉羊肉、羊肉湯、入爐羊、羊雜碎等等吃法以外,人們還創造出了一種叫做「四色荔」的菜餚,就是用是用茄子、黃瓜、蘿蔔、羊肉這四種顏色的食材來製作拌菜,展現出四種顏色,也十分誘人。

在《紅樓夢》第十八回當中,元妃省親時將寶玉所命名的「紅香綠玉」匾額改為了「怡紅快綠」。那麼大家知道嗎,其實「紅香綠玉」也是一道菜餚。民國時期徐珂創作的清代掌故遺聞彙編《清稗類鈔》裡就提到過:「紅香綠玉者,以藿香草葉,蘸稀薄漿面,以水和面。入油煎之,不可太枯。取出,置碗中,以玫瑰醬和白糖覆其上,清香無比。」 也就是說,將藿香葉洗乾淨、瀝乾,和好稀薄的麵糊,用藿香葉沾上一層,放進熱油裡煎至微黃即可,吃的時候點上玫瑰醬和白糖。這種麵食沒有了藿香葉的辛辣味道,清脆爽口,再配上玫瑰醬的芬芳和白糖的甜味,入口的感覺可謂是非常美妙。

寫在結尾

「民以食為天」。關於「吃」的話題,總是在我們心目中佔有很大一個位置。而如今細讀《紅樓夢》,不僅看到裡面的服飾家居色彩搭配清新綺麗,在飲食上的精工細作以及色澤講究也令我們賞心悅目。我一直以來有個夢想,就是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好好研究《紅樓夢》,不敢妄稱能做到「精通」,但我想盡一己之力,細細琢磨其中的方方面面,並與大家分享。

相關焦點

  • 染色專家曹雪芹:借《紅樓夢》喚醒了繽紛色彩,塑造了仙子、閨秀
    《紅樓夢》一書當中的色彩可謂極其豐富。我們也在上一篇文章裡分析了吃貨們最感興趣的食物色彩之一:「青綠色」。《紅樓夢》裡仙界美食蜜青果是什麼?暗示賈寶玉與林黛玉前世情分 而各種美麗的色彩,在《紅樓夢》裡的服飾和家居配色中也頻頻出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其中的「國風」之美吧。
  • 吃貨、時尚博主、紅迷,看民國才女張愛玲如何玩轉跨界乘風破浪
    生命最好的歲月裡,她用自律、自控不斷地給自己的人生做加法:寫小說、畫插畫、寫影評、賞音樂,研究紅學。所以,天才作家也是「跨界高手」。01 盛名才女,也是吃貨因為童年的記憶和人生種種遭遇,她把自己活出了一座孤島。
  • 71歲的身體裡裝著一顆頑童的心
    71歲的身體裡裝著一顆頑童的心很多人都叫他老頑童。71歲的賀志強每次騎著獨輪車出現在公眾場合的時候,大家都這樣叫他。圍觀的人變多的時候,他會增加表演難度,這樣就能聽到周圍明顯的讚嘆聲。他有點享受被人這樣關注。普通工人身份退休的他,60歲以後沒有宅在家裡,反而熱衷起冬泳、旅行、騎行,甚至像青少年一樣玩上了驚險刺激的獨輪車。
  • 林清玄:修一顆柔軟心,用歲月在蓮上寫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清清爽爽的,又冰又甜,看在眼裡,仿佛心裡也被清水衝刷了似的,說不出來的暢快。到了秋天,枯葉蕭條,泥地裡碩果纍纍,枯枝帶著一分楚楚可憐的嬌美,讓人心生愛戀。花開花落,正如這世間,很多事是我們不能決定的,只能無奈接受。
  • 《紅樓夢》裡的泫然泣下
    她們娘們兒沒有了三姐的庇護,如失根浮萍,任人揉搓,也沒有相應的智計去應對人生的暗流漩渦。嗚呼哀哉。三姐在陰世裡也不平!這樣風流絕色庇佑家人的人,自己真正的水晶心放在心底,只展示給愛情。「既如今姐姐也得了好處安身,媽媽也有了安身之處,我也要自尋歸結去,才是正禮。」
  • 汐文七丨一顆淡然的心去看待一切的混亂,空杯的心就是最好的心態
    一個人最好的詮釋,是擁有一顆空杯的心,帶著空杯的心態,走在了風景最美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有喝空杯中的水,剩下的空杯,不要打碎它,請清醒的接納它,保持獨立的心態,把溫柔和平靜留給需要的人用理智去喚醒複雜的雜念,用清醒去壓制心中的斷念和難過,你時常會想,這是自己走過的最瀟灑的路,見過的最美的風景
  • 青色,一種美到骨子裡的色彩,引領賈府生活的青色時尚
    《紅樓夢》是一部色彩極其豐富的小說,紅樓不紅難以成書,所以紅色是書中出現最多的顏色,可是除了紅色,書中出現最多的顏色就是綠色。在現代或許不喜歡「紅配綠」,可是古代卻覺得這兩種顏色很搭,因此綠色也成了人們生活中很常見的顏色。因為古代沒有那麼多的綠色,所以綠色被統稱為青色。
  • 《紅樓夢》傳統服飾裡的東方之色:大家富室,衣色皆尚青是已
    上一篇文章中,染色專家曹雪芹:借《紅樓夢》喚醒了繽紛色彩,塑造了仙子、閨秀 。我跟大家一起梳理了《紅樓夢》當中一些色彩的巧妙搭配,同時還提到了一種非常特殊的顏色:天青色。「雨過天晴雲開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天青色在傳統文化裡,神秘、綺麗、渾厚、大氣。
  • 曲終人散繁華去 紅樓夢空化虛無(原創)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看完再讀,字字句句透露出紅樓夢空化虛無,人生空空無所依,曲終人散繁華去。晴雯病中,他偷跑去看望她,淚眼婆娑;晴雯死了,他是大哭不止,還病了一場。可見他不是一個飛揚跋扈欺凌他人的少爺公子,他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就是眾多姐妹們喜歡的可愛多情痴情的寶二爺。更可貴的一點是:他蔑視權貴,勾心鬥角,關鍵時刻,不上戰場,保家衛國;他還痛恨八股科舉,不求一官半祿,所以讀書不是多用功,不求上進和進步,難怪寶釵要教育他。
  • 感悟《紅樓夢》中「紅綱」的意象:從色彩之美到人物塑造的血與淚
    感悟《紅樓夢》中「紅綱」的意象:從色彩之美到人物塑造的血與淚上一篇文章裡,我跟大家一起探討了《紅樓夢》裡的特殊的「紅色」以及「紅色」在中國古典文化裡的意義。今天我想將這個「紅色」稍作引申,聊一聊更深層次的一些話題。
  • 《紅樓夢》裡細思極恐的人情世故
    必須要倡導一種能夠適應社會的積極的向上的文化,特別是文人不要去說那種連自己都不信的假話!!真事隱去,假語存言,不是因為文字獄,不是因為統治者對文化的封殺,而是因為社會的腐化沒落。一個腐化沒落的社會,真話就一定會被封殺,人才就一定會被壓制,因為他們不能夠符合世事人情。能夠說真話幫助社會解決問題的人都成了不懂事的人。在那個社會裡最沒有發言權的人就是賈寶玉。
  • 畫龍點睛:紅樓夢第一回裡的精緻隱喻
    紅樓夢作者是隱喻大師,小說中的名字起得非常講究,常常暗含有命運性格的密碼,更不用說小說裡的詩歌了。甄士隱便是一個,諧音為真事隱去,賈雨村諧音為假語存焉,兩個人組成一個謎語,意為真事隱去,假語存焉,有意引導作者思考小說背後的深刻內涵,而且還可以躲避明清嚴苛的文字獄,真可謂一石三鳥,一箭雙鵰,令人佩服。
  • 紅樓夢:王熙鳳之死,鄧婕赤腳在雪地裡拍了多次,最後被凍暈
    本文「紅樓夢:王熙鳳之死,鄧婕赤腳在雪地裡拍了多次,最後被凍暈」由「小熙聊人文」原創首發!作為一個紅樓夢迷妹,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嗑著瓜子,買一些零食,帶著一種觀者的心態,守在電腦旁邊反覆追尋這部文化是瑰寶,每一次的探尋總會領悟到很多人生的哲學。
  • 紅樓夢:深明大義的劉姥姥
    讀過《紅樓夢》的朋友應該都會對劉姥姥這個人物印象深刻。她雖然在《紅樓夢》前八十回裡出場次數不多,但是卻表現得頗為精彩。按照《紅樓夢》第六回裡的說法,劉姥姥是曹雪芹為了更好地講述和賈府有關的故事才塑造的一個人物。
  • 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和vivo X50 Pro走進西藏,感受別樣的色彩
    布達拉宮身後的雲層和晚霞交相輝映,整個畫面不僅色彩還原度很高,層次感也十分分明。 vivo X50 Pro還對色彩濾光片和傳感器做了全新升級和優化,使得其感光性能得到了大大提升,即使我們在夜晚光線複雜的環境中,依舊能夠拍攝出高質量的夜景大片。
  • 紅樓夢:細說賈寶玉的一生
    要說紅樓夢裡的女子,我們能一下子說出金陵十二釵來,說出正冊、副冊、又副冊等諸釵,因為紅樓夢一書本就是為女子作傳,但要說紅樓夢裡的男性,毫無疑問,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會是那個自幼在脂粉堆裡長大的富貴閒人——賈寶玉。
  • 在"伊甸園"裡探尋"諾亞方舟"的傳說
    色彩內斂的低調都城:葉里溫為何這裡以石頭建築為標誌呢?這就要回溯古老的時光了。這個袖珍的國家裡,似乎每個人的活動都和這座以舉國之力建造的「傾國之城」密不可分,像一個集合點,一個召喚就能把全國的人召喚到此。方舟停靠的風息之地:阿勒山(又譯亞拉拉特山)
  • 《紅樓夢》就是一本佛經,您如何解讀?
    妙玉的潔癖妙玉是《紅樓夢》裡出場不多,卻形象鮮明的一個角色。作者當然知道妙玉修行不徹底,但是《紅樓夢》本身像佛經,本來就在寫人性不徹底的修行。這樣愛美,在梅花盛放的花瓣上收積雪,雪帶著梅花蕊的香,存放在青瓷缸中,埋在地下,五年後打開,為幾個青春知己喝一次茶。看到自己或他人生命修行的不徹底,可能嘲笑,也可能悲憫,各人有不同的領悟。
  • 特殊春節裡的別樣溫情
    在石河子市萬象商貿有限公司蔬菜配送中心門外,一輛滿載著新鮮果蔬的貨車停靠在路邊,工作人員按照果蔬種類搬運進配送中心,然後按照前一天下午的訂單進行分揀……1月28日,在石河子市東城街道59社區天富巨城蔬菜糧油副食品直銷店裡,營業員正在為社區居民購買的菜品稱重。
  • 《紅樓夢》:為何在賈府上下都為王熙鳳慶生之時,寶玉卻獨自外出
    《紅樓夢》第四十三回寫到,賈母念王熙鳳素日為賈府諸事操勞,所以特意在九月初二這天為其慶生,這一天,王夫人薛姨媽等都盡情的陪王熙鳳喝酒看戲,然而作為賈府的公子哥賈寶玉,卻一大清早就獨自出城了。賈寶玉,本是女媧補天之時留下的一顆頑石,只因受到那一道一僧的誘惑,所以想到那富貴場溫柔鄉裡體驗一回,這一道一僧在他極力的懇求下同意了他的請求,但也明確的告訴了他,這富貴場溫柔鄉中雖然有些趣味,但終不免「好事多磨」這樣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