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有讀者問---
必須安排一下!
軍官轉業名額與時間,讀者的諮詢,重在四個字——
名額。
時間。
兵策君再加上一個——
選擇。
名額
首先,根據數據顯示,全國安置的轉業幹部數量:
軍改前:2015年,共安置軍隊轉業幹部3.7萬餘名,其中計劃分配軍轉幹部2.4萬餘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1.3萬餘名。
軍改期間:(2016-2020)
2016年,共安置軍隊轉業幹部5.8萬餘名,其中計劃分配軍轉幹部2.92萬餘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2.88萬餘名。
2017年,共安置軍隊轉業幹部8.01萬餘名,其中計劃分配軍轉幹部4.47萬餘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3.54萬餘名。
2018年,共安置軍隊轉業幹部8.23萬餘名,其中計劃分配軍轉幹部4.98萬餘名,自主擇業軍轉幹部3.25萬餘名。
2019年, 官方未公布轉業人數,有自媒體透露全國轉業人數在6萬左右,根據北京地區18年和19年轉業人數比例來推測,也支持6萬左右這麼一個概數。
2020年,官方也尚未公布轉業人數,有機構稱今年轉業人數為3.92萬,其中計劃分配2.4萬,自主擇業1.57萬。
上圖統計了2013年—2020年的軍官轉業人數。除了2016—2019年這幾年,因為需要順利完成裁軍任務,才降低轉業條件,釋放大量名額。而我們可以看到,改革期間釋放的轉業名額紅利,已隨著2019年裁軍任務順利完成而截止。
2020年,轉業人數3.9萬,回歸到軍改前水平。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今年的軍官退役名額,會維持到4萬左右,但分配到下屬單位可能不會太多。
其次,全國軍轉安置大省的北京市,同樣的趨勢也能體現在數據中。
2018年創歷史新高,達到8000多人(含自主擇業);
2019有所回落,約6400多人(含自主擇業);
2020參加轉業安置人數2300多人;
從地方安置公布的數字來看,目前,軍轉安置計劃較軍改高峰期已經大幅回落,但尚未達到改革之前的數字。趨勢已經明顯地告訴我們,裁軍高峰已經過去,改革釋放的退役紅利窗口期已經基本結束。
根據改革的規劃和目標,為保持職業軍官隊伍的穩定性,今後軍地之間幹部流動的比率將會進一步降低,也就是說,計劃安置的名額將會進一步縮減。具體縮減到什麼樣的水平,預計將會低於2015年的歷史最低點。
當前,轉業名額、復員名額以及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名額是否單列,還未可知。如果不單列,依然併入退役計劃,轉業名額則很容易受到復員以及逐月的擠壓,畢竟,在批准條件上,復員的口徑是比較寬鬆的。如果單列,轉業名額則容易受到比例控制。不管怎麼說,轉業名額肯定是不會多的。
官方已經明確「基層蹲苗,引導軍官長期服役穩定服役」,如果轉業名額較多,勢必會引發大量軍官轉業,這顯然不符合已經公開的政策導向。預計今年,轉業計劃將會降低到改革之前的數量,軍官隊伍將會恢復到改革之前穩進穩出的水平。
時間
轉業時間何時下達?這個問題,可能是目前很多軍官想了解的。
新政中明確了年度退役工作的時間節點,每年第四季度集中辦理一次,前三季度則辦理大超齡等人員。
2021年應該會有所推遲,但是還是按照之前的時間節點辦理,工作理順之後,就採用新的安置時間。就當前的轉業時間,兵策君依據幾個點,做以下幾個預測:
①3月31日。
根據一些消息,涉及到軍官的銜級調整,要在3月31日前全部完畢。也就是說,不管是今年到了轉業年限的,還是今年面臨調職調銜的,可能都要推遲了。當然,這個「3月31日」只是一個預測。
幹部退役時間到底是按每年的3月31號算還是按6月份算?如果是按3月份算,那所有人退役時的現軍銜級別就會是零9個月,而不會是整數年,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在每年的6月份晉升軍銜的,如果是這樣,那現軍銜級別滿三年,那要麼就不滿,要麼一滿就是會多出來9個月,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②兩會期間。
為什麼要提到兩會期間?今年的兩會在3月5日,這是國之大事,那麼涉及到軍隊也是如此,所以要面臨的問題也有很多。特別是涉及到大家最關注的兩個點:服役年限延長,《退役軍人安置條例》何時出臺?兩會,可能是一個時間值。
③改革期間。
年初,涉及到軍官的新政策,12個配套的大禮包,涉及到的內容很多,可謂是為下一步《現役軍官法》的修訂打前站。最為重要的是,在12個配套的政策中,《關於規範軍官制度改革中等級轉換辦法和過渡政策的通知》等配套法規,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尤為關鍵。目前的方向,要進行軍官銜級的穩步推進,如何更好的把現役軍官的銜級落實好,也關乎著轉業安置的推進。
④地方政府。
今後的軍轉安置,地方主責,軍隊輔助。也就是說,目前很多政策,只是公布了時間,比如,《退役軍人保障法》,但是涉及到地方政府牽頭的細枝末節還有很多,特別是核心的配套政策《退役軍人安置條例》還在起草徵集中,《條例》不出來,就會導致轉業安置停滯不前。今後的退役軍人安置,以《條例》為基準,可見地方在政策把控時間上,也需要一個時間值。
所以,綜上幾點,兵策君推測,最快轉業安置時間在今年3月左右。
選擇
軍官的新政策退役門檻,已明確了。
軍官只需滿足6年實際幹齡+本銜滿三年的最低條件,即可申請退役。
然而,眾所周知,退役不等於一定能轉業。在軍改之前,本科畢業滿八年也符合申請退役的條件,但即使遞交了轉業申請,也需按照一定的計劃逐步退出現役。這個計劃,就是指的轉業名額。
由於大多數單位遞交申請的人多,名額稀少,導致轉業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打分進行排名。過去,排名的依據有:軍齡,工作年限,達超齡,各類嚴控條件以及不可言說的條件等等。
當前,最有可能被優化退役的軍官,當屬」達超齡「軍官。即套改之後各銜級服役滿最高年限以及達最高年齡的軍官,退役權重排行第一。其次,當屬下一輪套改定崗之後,無崗可落的編餘人員以及高銜低配的過渡人員。
如果名額還有的話,剩下的軍官當中,轉業好?復員好?逐月好?《退役軍人保障法》對軍官的退役安置已有明確了,涉及到軍官的主流退役方式,也是佔比比較大的就是以上三種。
轉業好?
軍官今後的轉業安置,可能面臨的受眾群體是初級尉官,特別是大齡或超齡的尉官。尉官放慢,校官放緩,大校以上加快調整,是「前慢後快中間穩」的基本內涵。
也就預示著,尉官的職業生涯,或者說前景規劃也迎來了挑戰。「少校可逐月,中校可退休」,將會是未來的軍官服役路徑,適當抬高軍官準入門檻已明確,也就是說,當前的軍官準入門檻相對未來的職業要求偏低。
前面我們分析了轉業安置的趨勢,已經可以預知到,今後軍官的轉業門檻也會縮緊,甚至名額或編制也會縮減,但並不意味著安置不好,相反,可以明確,今後的軍官轉業安置會越來越好,在《軍官安置賦分,有望全國通關》這篇文章裡,已經有提到,未來軍官的按指紋政策,很有可能要統一了,打破地區性的「各自為戰」的軍官轉業安置政策。
兵策君給出的建議---能夠轉業安置,還要以轉業為主,畢竟這個政策總的來說「四平八穩」。
復員好?
常規操作下,復員並不是放棄幹部身份,只要沒有因違反軍紀而取消軍官身份,復員軍官依然享受軍隊幹部安置待遇。
復員和計劃分配,唯一的區別就是有沒有選擇由政府安排工作。同等條件下可以選擇轉業卻選復員的軍官,他們放棄了計劃安置的待遇,為國家節約了公職編制,是做出了極大貢獻的人群。
大多數選擇復員的軍官,無外乎就是:一是得不到提拔重用;二是回歸家庭的欲望強烈;三是,個人想法得不到最大化。說白了,復員是一種對自我軍旅的「折翼」,需要面臨很多的勇氣,當然,復員背後帶來的經濟條件和政治待遇,可想而知。
兵策君給出的建議是---不要輕易走復員的路子,「6+3」退役模式,還是可以考量的。
逐月好?
關於逐月,軍官幹齡16年,軍齡20年,仔細想來,其實是玩了一個數字遊戲,之前的「自主」是18年或20年,也就是說,尉官基本上滿足不了逐月的條件,特別是國防生、提幹生、考學生。
還有必須考量的一個,如今的「逐月」是不是在逐月金、待遇保障上高於「自主」?這個問題,有待《退役軍人安置條例》進一步明確。
另外,涉及到邊遠艱苦地區的軍官,西藏軍人,絕大多數都是從結婚起即常年兩地分居,上照顧不到父母,中陪伴不了配偶,下教育不了子女,把最好的青春留在這片土地,落下一身高原病,逐月領取退役金對標之前的自主擇業?
兵策君給出的建議--符合逐月的軍官,邊遠地區的軍官可以重點選擇。
最後說一句:希望政策越來越好,照顧各方面的情況,做到公平公正,最大化讓大家服役期有幹勁,退役後有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