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員、轉業、逐月,你會怎麼選?

2021-01-19 騰訊網

近幾天,有關復員、轉業、逐月的相關消息,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

很多人覺得,放開復員的口子是好事,不管是不是容易走,總歸是看到了能早早離開的希望。

對於轉業,之前一直都有人說「轉業是智者的選擇」,但是,轉業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也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雖然目前逐月的具體內容還未公開,但是因著「神圖」,大家也都窺得一二,若是在漲工資的基礎上,逐月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是你,復員、轉業、逐月,你會怎麼選?

先來說說復員。

復員的好處:能夠趁早離開部隊。

復員的壞處:沒有任何的待遇保障。

其實這麼多年,軍官復員的選項一直都在,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按復員處理,另一種是自願申請復員。

按復員處理不必多說,肯定就是犯事了,而且事還不小。自願申請復員的也很多,但能夠得償所願的少,除非說家庭有難以克服的困難,不得不退出現役。

自願申請復員一直都很難,難在申請復原的,基本上都是剛畢業沒有多久的軍官,因為時間長的,都是在鬧轉業。

從根本上講,其實復員與轉業用的是同一指標與名額,但是,轉業排在復員前面,而且復轉工作,也是以轉業為主的。

像單位超齡、編餘、因身體原因不宜繼續服役的,都屬於必須要轉業的對象,除此之外,按復員處理的也是優先要走的。

除去必須要走的,剩下的復轉名額,不屬於嚴禁和控制範圍內的轉業對象與申請復員人員要相互競爭。

一般情況來說,有剩餘轉業名額的,大部分單位都是先安排不屬於嚴禁和控制範圍內的轉業對象,畢竟轉業才是軍官的主流退役方式,復員要靠後。

而且,為了保持整體隊伍的穩定性,組織與領導也不會安排太多自願申請復員的年輕幹部離開。

因為,一旦有了這樣的先例,會讓年輕的軍官們覺得想走很容易,個人思想就會變得不穩定,單位這種思想不穩定的人多了,不利於整體發展。

因此,每個單位都會嚴格控制自願申請復員的比例,相比轉業,自願申請復員的難度係數更大。

當前,雖然是放開了復員的口子,但是會出臺相應復員指標、名額,還是繼續與轉業共用同一指標與名額還不清晰。

因此,大家不要高興的太早。

而且,在申請復員之前,也要考慮清楚,是不是脫下了這身軍裝回到社會上,就真的會大有所為?

不少人覺得是部隊耽誤了自己,但可能真正回到社會上的那一刻才發現,其實,離開部隊這個平臺,離開那身軍官的衣服,在茫茫人海中,自己什麼都不是。

2

職業化指南

再來說說轉業。

轉業的好處:工作穩定,旱澇保收。

轉業的壞處:繼續回到體制內,好不好都得接受,離開需要莫大勇氣。

在個人看來,轉業是最不必多說的,因為天天說。

這麼多年了,大部分軍官都是通過轉業的方式回到了地方,回到各個城市的政府部門做著公務員或者是事業編。

記得有人說過,沒有哪個轉業的後悔了,都是留下的後悔轉業晚了,若是早走,何至於像現在這樣,走不了,還卡著難受。

的確如此,前幾年軍改時,想走都是比較容易的,那時大家心裡想的是,走的千萬別是我。

而現在,都在喊著,放我離開。

特別想對那些,前幾年能走不走,以為會有好的發展,而現在拼命想走的說一句:早幹嘛去了?這個世界上的好事,不可能讓一個人佔了。

為什麼大家都想要選擇轉業呢?穩定佔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還有就是在部隊待了這麼多年,從思想上已經被體制化了,很多人不知道離開部隊之後能夠做什麼,沒有任何的社會工作基礎與經驗,在社會上沒有太大的競爭力,怕自己混的不好。

畢竟,離開部隊回到社會上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所面對的競爭對手,不是年輕力強的應屆畢業生,就是工作經驗豐富的同齡人,自己勝算不大。

而三四十歲的年紀,又不可能整天閒在家裡,去做最底層的工作,別說自己嫌棄,連家人也會瞧不起。

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轉業。

轉業回到地方,有一份好的工作保底,而且體面,若是個人能力比較強,可能還會在地方單位混的風生水起,一路高升,這些都說不準。

即便是得不到晉升,有份穩定的工作,旱澇保收,等到退休,還有可觀的退役金,還有什麼比這更好呢?

3

職業化指南

最後說說逐月。

逐月的好處:自由,有逐月退役金保底,不用擔心生活成問題。

逐月的壞處:再就業競爭壓力大。

目前,大家對於逐月所有的猜測,都是源自於網上驚現的那張「神圖」,後臺有不少老鐵留言要看「神圖」,現階段比較敏感,恕不能公布。

就當前大部分人的反應來看,是不太認可逐月的,因為逐月到手的錢可能會比自主的要少,若是如此,跟同軍齡的老自相比,選擇逐月的自己豈不是吃虧了?

其實,逐月是逐月,自主是自主,這是兩種不同的安置方式,比來比去,只是徒增煩惱罷了!

單看逐月,現在網傳,逐月落地,軍人工資將會上漲,若是漲基本工資,那選擇逐月後,到手的錢應該是很可觀的。

對此,還有部分人擔心逐月的未來,也會像自主一樣迎來「414」,內心比較彷徨不安。

但是,對於一直認準自主的人來講,自主走了,迎來了類似的逐月,還是會選逐月,而不是轉業。

畢竟,人各有志。

在此,就不發布過多對逐月的看法了,蘿蔔白菜,大家都各有所愛。

逐月到底好不好,也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明白的,還需要看個人的能力與努力,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相關焦點

  • 復員、逐月和轉業這幾個安置方式該怎麼選?
    復員、逐月、轉業這幾個,你會怎麼選?最近新政策出臺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只不過政策出臺後,好多人是看不到完整的文件,目前了解到一些政策,只是關鍵性的數據,對於一些具體的情況,好多人還是都不太了解。從這一次新政策,復員的政策有所放開,有人說是好事,不管好不好走人,至少能夠讓一些想走的人看到一些希望。對於轉業,不少人說,「轉業是智者的選擇」,但是轉業到底是否合適?這個情況,也只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逐月的具體的環節沒有公開,但是一張神圖卻讓大家解到其中一二,如果能夠在漲工資的基礎上,逐月可能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達不到逐月年限,轉業條件又不夠咋辦?
    還有就是你如果提了職,也不要想急著走,必須任滿本銜3年以上,相對這一條看起來簡單,萬一提職了至少3年內不要考慮退役問題。這樣的政策有好處,就是考上了軍校,你就不要再胡思亂想了,就安心在部隊好好工作,等在部隊有十來年了,等符合退役條件了,再做打算。面對現在這樣的政策情況,有關轉業計劃安置問題就讓好多人有了疑問。
  • 四期選擇轉業還是拿六十多萬復員?選對了等於少奮鬥十年!
    那麼對於四期士官來說,是該選擇轉業還是選擇復員好呢?面對六十多萬的誘惑,很多人還是很為難的!今天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到底該選復員還是選轉業,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考慮!一、看自己是否有後路看自己是否有後路,就是如果選擇了復員,是不是已經在外面找好了工作,一般士官離隊都是在年底,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去地方聯繫工作,如果能夠在這段時間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並且確定直接就可以去上班,工作還比較讓自己滿意,我個人認為是可以考慮選擇復員的,畢竟能夠多拿幾十萬!
  • 聽說,放開了復員的口子……
    現在,聽說適當放開了復員的口子,只要滿足基礎的服役年限,就可以選擇復員。而且,這個復員也是被寫入《退役軍人保障法》中的退役安置方式,復員幹部的權益在一定程度上會得到法律的保障。就是說,選擇復員的幹部,也會受到社會的尊重與尊崇,比起之前犯了錯誤按復員處理,灰溜溜的走,好的不是一星半點兒。那麼問題來了,放開復員的口子,好走嗎?
  • 2021年還會有轉業嗎?職業化會帶來哪些改變?
    最近,有不少戰友都在打聽,有關2021年的轉業政策:明年還會有轉業嗎?自主擇業還會有嗎?明年的轉業名額是多了還是少了?明年轉業的會不會被逐月?等等。想要回答上面這些問題,現在並沒有官方正式的消息,不過還是給大家分享一些「乾貨」,雖然這些方面確切的消息還不多,還是可以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做一些推測和看法,以幫助大家做一些參考!
  • 退伍、退役、轉業、復員,到底有怎樣的區別?你屬於哪一種?
    點擊播放 GIF 0.0M關於軍人,有這樣幾個常見的關鍵詞—退伍、退役、轉業、復員。這四個關鍵詞都透露了一個共同的信息,那就是非現役軍人。沒錯,不管是退伍還是退役,是轉業還是復員,都說明已經退出現役,不再屬於現役軍人。那麼,問題就來了,退伍、退役、轉業、復員,這四者到底有著怎樣的區別呢?下面,請大家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退伍退伍指義務兵退出現役,即為退伍。二、復員復員就是指沒有被安置工作,退回原籍的軍人。說得直白點就是只拿退役金退伍的軍人,一般包括士官和軍官。
  • 軍官轉業名額與時間
    當前,轉業名額、復員名額以及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名額是否單列,還未可知。如果不單列,依然併入退役計劃,轉業名額則很容易受到復員以及逐月的擠壓,畢竟,在批准條件上,復員的口徑是比較寬鬆的。如果單列,轉業名額則容易受到比例控制。不管怎麼說,轉業名額肯定是不會多的。
  • 四期士官該轉業還是復員?該如何選擇?我更加建議選擇轉業!
    四期士官該轉業還是退伍?該如何選擇?我認識很多的退伍老兵,對這個問題也曾經深入研究分析過,我個人的建議還是大部分更適合轉業,前面我也發過一些分析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一起再來交流一下這個問題!一、為什麼我建議大部分普通人選擇轉業對於大部分的四期士官來說,我個人都是非常建議選擇轉業,而不要選擇復員,想想當初為什麼選擇幹到四期?
  • 少校可逐月,那尉官怎麼辦?
    文/南方經常聽到有人問:少校可逐月,那尉官怎麼辦?可能有人會說,尉官還年輕,都不符合轉業條件,著什麼急?1、少校可逐月,是否少校就是逐月的起步門檻?這是當前很多人想知道答案的問題,是不是只有少校才能逐月,尉官不能?如果是這樣,那因著編制限制,近期無法晉升少校的尉官,逐月選不了,轉業名額越來越少,而且門檻也不低,自己年齡越來越大,想走怎麼辦?原地復員?
  • 2021年軍官退役「逐月」啥條件?時間和名額在哪裡?
    「逐月」和原來幹部轉業「自主」的主要區別在哪?最近也是因為網上傳的一個有關逐月消息,這裡也分別對這些消息來進行一下分析。一是轉業的時間和轉業指標問題。每遇到一些消息,大家都會問,這是真的嗎?對於這樣的問題,也不好說出確切的答案,因為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消息,只是根據一些以往的政策分析,對接下來進行一些推測。
  • 同是安排工作,轉業和復員有啥區別?
    這裡雖然都是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但卻有著轉業和復員之分。按照現行的政策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退役時可以選擇由政府安排工作:一是服現役滿12年;二是平時榮獲二等功或戰時榮獲三等功;三是因戰致殘達到5-8級殘疾等級的;四是烈士子女的。
  • 保障法中的優先安置、排名順序和逐月標準
    我是這麼思考的:第一,未來轉業安置工作,會向基層向一線作戰部隊的主官傾斜,這既是鼓勵他們踏實工作,也是為他們能有一個好的出路。不管是在部隊的職位晉升還是轉業後的工作安排,肯定是要有優勢的。作戰部隊的主官,真心不容易。
  • 四級軍士長,能否趕上逐月領取退役金
    但我們忽略了,直接提高逐月的最低年限,減少轉業名額,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鼓勵長期服役。《兵役法》修改後,非法定情形不得退役將寫入法律,軍官想離開部隊,不但要受到義務期的強制年限要求,又要以近乎「裸辭」的代價復員離開。至於士官,還要拉長每個級別的服役年限,早走,肯定趕不上逐月,轉業的年限或許也將提高。
  • 軍人轉業、退伍、復員和退休有何區別?退休的要求更高
    退役一般是指退出現役的軍人,其中包含轉業軍人、復員軍人、退伍軍人等。那麼,軍人的轉業、退伍、復員和退休到底有何區別?前文提到了,轉業、退伍、退休軍人都屬於退役軍人,退休軍人卻不在其中,這是因為部隊對軍人的退休要求更高。
  • 軍官逐月與軍士逐月到底有何區別?
    近期,隨著軍士被一同納入逐月,輿論場出現一股不正之風,相當一部分軍官在網絡上與軍士攀比工資待遇,攀比人生選擇。有人說,軍士和軍官一同逐月,是對軍官身份優越性的挑戰。有人說,目前軍官的待遇不如軍士,軍士想走就能走,而軍官想轉業而不得。有人說,很多大學生士兵寧願套轉軍士也不願意提幹,充分證明了軍官不如軍士。
  • 2021年軍官轉業政策展望
    山雨欲來風滿樓,2020年已過大半,離2021年轉業復員又不遠了。目前關於退役政策的各種消息滿天飛,可以參考,但不必完全相信。因為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你只能仰望星空看到星星和月亮,等待天亮的過程是漫長而又迷茫的,一旦明天太陽升起,你所見到的世界將會發生很大改變。
  • 逐月領取退役金,3大因素牽動你我!
    那麼,怎麼去平衡當下不夠服役年限的情況? 一是,延長服役年限可以解決不夠服役年限逐月的軍官或軍士,延長可能是局部性的,涉及到一部分人;二是,調整服役年限解決了軍官或軍士的逐月服役年限,調整意味著全局性的,涉及到所有人。 第二要素,貢獻值。
  • 集結號丨2018年底轉業、復員的士官能拿多少錢?這份退役經費手冊請...
    為了儘可能提供今年底士官轉業、復員的經費標準,我們專門請第72集團軍某合成旅財務部門整理核實,並對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作解答。(文末有各地區自主就業補助發放標準哦!)一、準備工作要充分退伍期之前,人力部門、財務部門將核對滿服役期人員的相關信息,除個人身份信息之外,還包括工資檔次、返鄉安置地、戶口性質、立功情況等,這些信息將會直接影響退伍經費的換算。
  • 逐月領取退役金,條件、年限、金額及比例!
    很有可能今年退伍的戰友們,會享受不到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安置政策。  當然,如果《退役軍人保障法》能夠在年內推出自然是皆大歡喜,但是也要做好不能推出的心理準備。  不過,相信一旦《退役軍人保障法》落地,逐月領取退役金的安置方式當年就會實行。
  • 什麼是逐月領取退役金?
    至於逐月領取退役金,能領到多大年齡,達到退休年齡會不會併入社保,這點不必過於擔憂,即使併入,也是從你入伍工作那年開始起算,繳納多年,自然退休的時候,每個月領取的也不會比公務員少多少。二、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最低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