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記香港喇沙書院學子來我校交流活動

2021-02-20 中山市紀雅學校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中山市紀中雅居樂凱茵學校 ┃香港喇沙書院

在友誼裡,不用言語,一切的思想,一切的願望,一切的希冀,都在無聲的歡樂中發生而共享。--紀伯倫

六年來,兩校之間的友誼在我們一屆又一屆學生身上得以體現,2018年11月7日,我們又迎來今年喇沙書院17名交流生,初一年級副主任張俊峰早早就率領20多名影子夥伴準備了溫馨的歡迎宴。

在歡迎宴會上,張主任代表紀雅對香港同學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並祝願香港同學在本次交流活動中收穫滿滿。張主任還代表紀雅收下香港老師贈送的喇沙書院紀念品

整個歡迎活動充滿歡聲笑語,香港同學在我校的衣、食、住、行全程由影子夥伴一對一負責,紀雅的同學說:「我一定把紀雅生存法則傾囊傳授!」

喇沙書院的學子在7-11號交流期間,完全插班進入初一年級的各個班級,完全跟隨我們的作息時間,所有師生都將其視為紀雅的一員,短短五天的交流創造了不少值得回憶的瞬間和閃現了令人驚喜的亮點。現在由小編給大家總結歸納本次交流活動的三大亮點。

恰逢我校舉行第七屆運動會,香港的同學也揮舞著特區區旗參與到開幕式中,整齊劃一的西式校服,自信陽光的笑容,為我校運動會開幕式增添了不少看點。

自紀雅研學部成立以來,項目組成員就致力於發掘身邊的資源豐富我們的研學接待課程。本次準備的具有紀雅特色的接待課程收到香港師生的一致好評,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不虛此行。

首先介紹的是初一4班李易如同學(初一年級書法社社長),別看她外表看上去萌萌噠,拿起毛筆能書寫出氣勢磅礴、行雲流水的一手好字。易如同學不僅字寫得好,課上得更好!她採用先進的教學方式:講練結合、小組合作,通過PPT介紹了幾種常見的書法字體,再通過講臺的投影儀現場示範如何寫好一橫、一勾、一撇、一捺!整個課堂「李老師、李老師」的叫聲此起彼伏,李易如同學高超的書法功力讓在場所有人都欽佩不已!

最後,全體同學拿著自己的書法作品和「李老師」合影留念。

緊接著,一堂精彩的創客STEM課程在我校創客基地展開了,由我校金牌教練員蔡元亮老師主講。

蔡老師首先展示了,剛在省賽上獲得一等獎的會錄音的機器人,香港的同學們可以自己敲打出節拍,機器人就能夠完整地將節拍複製出來,神奇的體驗讓所有人樂在其中。

接著,蔡老師放出大招----拿出了與一等獎相同的零部件讓香港同學分成兩組自己動手組裝!在組裝過程當中,有的香港同學問出了相當專業的問題,看蔡老師與他們你來我往、一問一答,研學交流的意義就在這對話中得以體現。

最驚喜的是,本次研學接待課程,我們還特別邀請到清心茶莊茶藝老師楊詩敏為我們帶來一堂格調高雅的茶藝課。茶藝是一種將禮儀與禮節、禮貌溶於一體的一種藝術活動,它能使學生在高雅有趣的茶藝活動中接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楊老師以茶為媒,在輕鬆愉快的識茶、品茶、沏茶、奉茶中,以一種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方式,幫助孩子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

瞧!香港的同學學得多認真!在輕鬆的氛圍中體會傳統文化的精粹,也為兩校交流增添美好的回憶!

在學校體驗了封閉式學校管理,來到了周末,香港的同學跟著他們的影子夥伴回到溫暖的家,感受一下中山學生的家庭生活。

小編翻看家長們傳回來的照片,仿佛體驗了一次中山深度遊:孫中山故居、崖口割禾、中山市博物館、古鎮燈都、大湧紅博城、石岐佬乳鴿……我們的家長用短短一個周末帶著香港的同學徹底地體驗一把中山,將博愛的精神進行得淋漓盡致!

不到一周,我校學生與香港喇沙書院的同學就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中山港碼頭送船時,孩子們也是抱了又抱、拍了又拍,同時也約定了明年3月在香港見面,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相關焦點

  • 「地球村」戰疫: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德不孤,必有鄰。在國人攻堅戰疫的危急時刻,全球多個國家和組織向中國捐贈了口罩、防護服等緊缺物資。如今,新冠肺炎已成為全球性的挑戰,中國在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時,也在為國際社會貢獻著大國智慧和力量。「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用英語怎麼說?
    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知葉,漫漫學習路,就從手中的這支筆開始,本期繼續為大家介紹幾句經典名言英文翻譯外加超詳細解析,話不多說,「上菜」!1.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Distance cannot separate true friends who feel so close even when are thousands of miles apart.知葉叨叨叨: 看到這句話小夥伴們是不是和知葉一樣想起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呢?
  •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印著唐詩的17.3噸抗疫物資從上海飛赴...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稅寧 記者 劉偉娟)「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3月18日11:26,上海浦東機場,東航第二架援外抗疫專家組包機起飛,目的地米蘭。
  •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 青島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聯合新華錦集團...
    作為青島市和宮崎市的民間使者,青島麗晶大酒店自2008年起一直與宮崎市觀光業及飯店業保持友好的交流與合作。在宮崎觀光協會的大力協助下,麗晶大酒店已輸送了十幾名員工及管理人員前去研修與交流訪問,期間得到日本宮崎市政府、觀光協會和飯店業組合的大力協助與親切接待,宮崎市市長、觀光協會會長等各界人士來青期間均下榻青島麗晶大酒店。
  • 2020中韓青少年線上交流
    2020中韓青少年線上交流活動」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為增進中韓學生的友誼,促進兩國學生的文化交流,山西省教育廳和韓國全羅南道教育廳聯合開展了「Hello,e-Friends!」2020中韓青少年線上交流活動。2020年12月31日下午,我校高一、高二18名學生和部分指導教師與韓國永興高級中學學生通過視頻會議開展了線上交流活動。
  • 「相知無遠近」「冰壺映寒月」……中國援外物資上這些刷屏的名句...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將會過去」「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千裡同好,堅於金石」贈韓國:「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贈韓國:「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據韓聯社3月26日報導,重慶近日向友好城市韓國釜山回贈了6萬隻口罩,箱子上附詩:「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 香港拔萃男書院足球隊來我校交流
    小隊員們利用周末時間,自發組織來到恆大足球學校,與我校99梯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我校執行校長劉江南,副校長張寧在場邊觀看了整場比賽,並與香港拔萃男書院的教練、隊員以及學生家長進行了交流也是香港不少官商、文化名人的母校,學校在百年的辦學歷史中,培養出了一大批文化、醫療、傳媒界等各行各業的名人,我國近代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也曾在1883年9月短暫過入讀拔萃男書院。而足球在拔萃男書院也是一項傳統體育項目,前香港足總會主席餘錦基先生,便是拔萃男書院著名足球界校友之一。
  • 【對外交流】寶島臺灣研學行,文化交流話友情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為了增進兩岸友誼,促進文化交流,西安富力城黃河國際小學的四位教師於11月底,趕赴臺南善化國小進行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活動。清晨,微風蕩漾,空氣清新,我們一行四人步入臺南善化國小。在該校領導們熱情的引領下,在學生熱情的非洲鼓樂《迎賓曲》聲中,我們開啟了這次研學交流活動。
  • 締結姐妹學校 開啟交流新篇 ——海鹽武原中學與香港慕光英文書院籤訂結對合作協議
    參加籤約儀式的香港嘉賓:香港慕光英文書院校長梁超然,海鹽香港同鄉會會長程奇,香港慕光英文書院國際交流組主任金禮賢、資訊科技總監張永豐,以及香港慕光英文書院的學生代表。       海鹽縣教育局局長楊林峰對香港慕光英文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表示雖然香港與海鹽,相隔遙遠,但文化同根同源,人緣相親相近。兩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也給兩地學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衷心希望能夠以教育為紐帶,締結永恆的友誼。
  • 道相同 心相知 力相合~遠道而來的嘉賓,歡迎您!~
    道相同 心相知 力相合~遠道而來的嘉賓,歡迎您!儘管「黃河一水隔兩鄉,三省四州貌不同」,但作為黃河上遊重要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區、青藏高原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甘南、果洛、黃南和阿壩四州以黃河為紐帶,合作互鑑、以心相交,讓山水相連、人緣相親,讓文化相通、經濟相融,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轉化為行動,連點成線到面,在黃河之源落地生根,在廣袤的青藏高原煥發出勃勃生機,為四州相聚阿壩共商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計,賦予了更加豐富的時代內涵
  • 金門大學師生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
    第一站——夜遊漳州古城  11月23日晚,臺灣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的32位師生,來我校進行文化交流。
  • 校園新聞丨英國新特蘭大學香港分校師生到我校交流訪問!
    2018年3月19日,英國新特蘭大學香港分校師生一行11人到我校開展為期三天的「情系川港 夢想啟航」主題交流訪問活動
  • 2020年贛臺兩岸青年首次雲交流活動在我校舉行
    9月26日上午,大學生活動中心三樓傳來陣陣歡笑,臺灣高校師生首次以線上雲視頻形式走進宜春學院,與我校師生續寫兩岸高校交流新篇章,共敘海峽兩岸同胞情。
  • 相知在急難 患難見真情 國際友城真誠感謝 杭州「雪中送炭」
    據悉,從3月26日至今,杭州市政府已累計向20個國家的31座國際友城和友好交流城市捐贈了防疫物資。受援友城暖心反饋杭州的捐贈行動啟動後,受助的國際友城紛紛來函表達感謝。在歐洲,匈牙利布達佩斯市長在收到捐贈的防護口罩後,第一時間發來了感謝信,「我無比堅定地相信,患難之交的情誼彌足珍貴,布達佩斯與杭州的關係比任何時候都要牢固。」
  • 【友好交流】臺灣現代教育基金會中小學教師團來我校訪問交流
    這次來訪的臺灣教師團成員來自淡江大學、臺中科技大學、桃源育達高中、屏東內埔農工、福康國小等十一所大、中、小學校。 黨政辦王國新副主任、李玉蓉老師帶領各位老師參觀了美麗的校園環境,到西翠國學書院、主題閱讀館、大學先修實驗室等實地體驗了大陸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
  • 交流與互鑑,千年書院的「中國樣本」
    兩年前的秋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包弼德受邀開講「嶽麓書院講壇」時,在主講人留言簿上寫道。嶽麓書院海外學術交流中心主任、80後青年教師戰蓓蓓,將它翻譯成這樣一首「小詩」。    此時,初冬已至,銀杏尚黃。眼前的嶽麓書院,正是當時包弼德所見的景象。
  • 韓食來了!等你品嘗
    俗話說「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中韓兩國交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的隋唐之時,可謂源遠流長。中國有「韓流」,韓國有「漢風」。
  • 臺灣大學教授學術交流團來我校 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為加強兩岸高校合作與交流工作,共享兩岸高校間教學和科研成果,應邀請,以臺灣大學系統執行長李篤中教授為團長的臺灣大學教授學術交流團一行三人於2019年5月27日至5月30日來我校講學,開展學術交流活動。5月29日上午,校長劉和忠教授會見了臺灣大學教授學術交流團一行。學校常務副校長劉保垣,有關學院院長和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