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古建中美輪美奐的文化基因得到傳承與傳播,綠城從未停下腳步。一角飛簷、一片青瓦……背後所展現的生活魅力,正喚醒著人們心中對傳統生活場景的憧憬與嚮往。
尋溯著江南建築的精緻美好,綠城,於臨沂沂河之畔,再築一席中式珍藏,一片瓦當,通過文化與營造技藝的傳承,讓美好綻放於屋簷之上。
徐州綠城·紫微公館實景圖
千百年前,祖先們曾以金取土,以水和泥,於烈火中燒結成瓦,疊於椽木之上,為無數家庭遮風擋雨。此後時光,一代代匠人懷以巧思,在這樣一方小小的圖形空間裡,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天地,雲頭紋、幾何形紋、饕餮紋……古人的美好期盼,都凝刻在這每一筆一划中,繁複巧妙的紋理,更為其鍍上幾許低調的藝術之美。
徐州綠城·紫微公館實景圖
瓦當,莊雅而厚重,有序鋪陳於中式古建屋簷之上,均勻對稱,連綿不斷,跌宕起伏,虛實開合,渾然一體的圓融之美,承載著「陰陽相融」、「天人合一」的人文美學與古典哲思。
綠城·十裡風荷實景圖
瓦的鋪設,亦非平庸。對綠城而言,「瓦要一塊塊燒,一塊塊選,再一塊塊蓋」,這是亙古不變的營造之道,更是綠城數十載歷程所深蘊的造詣與沉澱。
在將瓦當還原到綠城中式的過程中,藝術工匠們持之以恆,苦心技藝。數十輪設計規劃、幾番開模定製,既從感觀效果和價值感方案予以建築尊貴屬性,又考量了材料特性及氣候影響,確保其功能和耐久性,每一個流程,都做到了極致嚴苛的品控。
徐州綠城·紫微公館實景圖
當所有的吉光片羽,在綠城工匠們的精敲細打下相遇和凝望,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深藏於瓦當之上的,那素雅古樸、寧靜厚重的歷史美感。
先輩的智慧,也早已賦予了瓦當實用之美。
在中式建築中,瓦當是建築中覆蓋簷頭筒瓦前端的遮擋構件,多為半圓或圓形,表面多飾有花紋或文字,能夠防水、排水、保護木構屋架部分,美化屋面。瓦當下方,朝下的三角形構件則是滴水,可防止雨水回流。滴水瓦當,如同孿生兄弟般,靜靜地屹立在綠城中式的屋宇之上,遮蔽風雨,俯瞰時光。
徐州綠城·紫微公館實景圖
晨鐘暮鼓,寒來暑往,瓦當,始終保持清寂本色,記錄光陰浮沉。閒時立於簷下,聽雨煮茶,抬頭便能見那抹走過千年的風景,邀你於細雨氤氳的境況裡,體味「蕉窗靜望瓦上堅,一蓑煙雨落簷邊」的詩中意蘊。
瓦上的春夏秋冬、風霜雨雪,是許多人關於家的遙想,更是記憶的追尋。而如今在綠城·沂河雅園,對生活在都市的人,青磚黛瓦也並不是一個遙遠的夢。
項目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