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古代詩歌四首》之一:《觀滄海》
解題
觀:看、欣賞、觀賞。
滄海:即大海,因其一望無際、水深呈青蒼色,故名為滄海。
詩詞例舉:古詩中有關「滄海」的詩句。
作者、寫作背景知識
曹操,生於公元155年,卒於公元220年。
家鄉:沛國譙縣,如今安徽「藥都」亳州,和名醫華佗是老鄉,據傳曹操頭疼,找華佗看病,華佗要給他做開顱手術,曹操生性多疑而殺害了華佗(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成就:政治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軍事家(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曹操不囉嗦……)統一了中國北方;詩人(著有《孫子略解》、《兵法接要》、《蒿裡行》、《龜孫壽》、《短歌行》等)
寫作背景:曹操北徵烏桓,橫掃北方邊疆實力望族——烏桓族和袁紹的殘部,一統北方各地,路過碣石山。此山據傳當年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經登臨過,所向披靡、意氣風發的曹操此時心情十分激動,寫下了「……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文言知識
詩詞解釋,疏通文意非常重要,是學習古詩詞的基礎。《觀滄海》寫於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今1800年,時代久遠,翻譯起來稍有難度。
全詩翻譯:
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
海水多麼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
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湧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出的。
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裡湧現出來的。
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志向吧。
詩詞賞析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觀」字統領全文,下文中「水何澹澹……若出其裡」均是登碣石山的所見所感。
2、詩中哪些語句最能體現作者的博大胸襟,詩人是帶有什麼樣的情感描繪大海的形象的?
明確:「日月之行」4字,雖是虛寫,卻包含了大海不僅能容納百川細流,更能吞吐日月的氣概,體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曹操自比有大海一樣寬厚的胸襟,借大海抒發自我建功立業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