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林毅夫:中國要理直氣壯地支持和引領新工業革命

2020-12-23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北京大學經管書苑 ,作者林毅夫

北京大學經管書苑

沉澱經典,啟迪新知。 本公眾號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經濟與管理圖書事業部主辦,您可以通過點擊底部的菜單欄查找相應的功能。

中國要理直氣壯地支持和引領新工業革命

財經縱橫

★★★★★

引領新工業革命是我國到2049年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必要條件。在引領新工業革命上,我國不僅有物質條件,而且有比較優勢,並且,比現在作為最大最強經濟體的美國更有比較優勢。除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建立,還要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理直氣壯地採用產業政策,充分發揮我國在新工業革命上的比較優勢來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

中國引領新工業革命的必要性

從必要性來講,2017年黨的十九大再次強調了 「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是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要把中國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一個現代化強國有很多標誌,當中一個標誌應該是人均GDP至少達到當時另外一個強國美國的一半。中國是個大國,國內有收入水平比較高的東部沿海地區和收入水平比較低的中西部地區,其中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省市總人口達3.5億的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的人均GDP要和美國的人均GDP處於同一水平。只有產業技術處於同一個水平,勞動生產率才會處於同一個水平,人均GDP才會處於同一個水平,所以,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時在中國較發達的這3.5億人口的地區的產業技術必須和美國處於同一個水平。

本書討論的新工業革命現在已經開始了,到2049年時,一定是新工業盛行的時代。在這3.5億人所在的地區,新工業需要跟美國並駕齊驅。美國現在對中國的定位已經從改革開放以後的合作夥伴轉變為競爭對手。從美國在19世紀末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強的經濟體以後,一而再、再而三地對GDP規模達到美國60%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行打壓,以防這些國家威脅到美國作為第一大經濟體的地位。近期的例子是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當時日本的經濟規模為美國的60%多,人均GDP超過美國,在新興的半導體領域處於世界領先。美國就利用其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霸權把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打壓下去,日本現在的人均GDP降為美國的63%,GDP只剩美國的24%。

現在我國的經濟規模按市場匯率計算已經達到美國的70%,我國的華為、中興在新工業革命中的5G,已經是世界領先。這幾年美國故技重施以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舉全國之力打壓華為、中興。如果美國能在新工業革命上以封鎖成功壓制我國,那麼我國就不可能實現第二個百年的奮鬥目標。怎樣才能突破封鎖?只有致力於引領新工業革命才能不被封鎖,才有可能在2049年時人口規模和美國現在人口相當的東部發達省市在新工業革命的產業、技術水平上和美國處於同一個水平,才有可能全國的人均GDP達到美國的一半。所以,引領新工業革命是到2049年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必要條件。

中國引領新工業革命的可能性

為實現我國民族復興的目標引領新工業革命是必要的,但是,有沒有條件實現呢?在這一點上,我很同意這本書裡提出的判斷:引領工業革命的一定不是經濟和產業基礎薄弱的國家,但也不一定是經濟和產業水平最高的國家。例如,在19世紀末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是美國和德國,當時收入和技術水平最高的是英國,美國和德國在收入水平上處於追趕的階段。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在1870年時美國的人均GDP是英國的76.6%,德國是英國的57.6%。

這本書裡提到我國現在的前五大創新城市: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現在人均GDP已經達到美國的72.9%,和1870年美國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美國人均GDP和英國人均GDP的佔比處於大致相同的水平 。而且這五大城市的人口加起來達到8400萬,略高於德國現在人口8200萬。另外這本書裡提到我國人均GDP最高的東部七個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總人口是3.5億,略大於美國現在3.3億的總人口,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這七個省市的人均GDP已經達到美國的54.5%,和德國開始引領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德國的人均GDP和英國人均GDP的佔比也處於大致相同的水平。所以,我同意這本書的判斷:從人均GDP所代表的產業、技術水平等物質條件來看,我國已經有能力來引領這一次新的工業革命。

這裡我想給這本書再補充一點:引領新工業革命我國不僅有物質條件,而且,有比較優勢,並且,比現在作為最大最強經濟體的美國更有比較優勢。其原因有三:

一是,如前所述,按照G20在杭州峰會上的定義,新工業革命是以人、機器、資源間實現智能互聯為特徵。這種智能互聯的新工業革命產業是新結構經濟學五大產業劃分裡的「換道超車型」產業。這種產業有一個特性,它的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周期特別短,由於研發周期短人力資本就成了創新的最關鍵投入要素。人力資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後天的教育,二是與生俱來的天分。從教育水平來講,我們現在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到研究生的教育上和發達國家比已經沒有多少差距。在技術創新上比教育更重要的是個人的天分,天分在人口中是服從常態分布的,從比例來講,其中有一小部分的人口是天才,這個比率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樣,但是,對創新的成功與否來說,關鍵的不是天才佔人口的比率,而是,天才人數的絕對量。我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所以,我國天才的人數是美國的4倍,在以人力資本為主要投入的短周期技術研發上,我國比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國家有優勢。

二是,這種智能互聯的新技術研發出來後會在運用上需要有技術標準,技術標準設定權的大小決定於新技術研發國的國內市場規模的大小,當兩個國家在競爭一項新技術時,研發出來後國內人口越多、市場規模越大,由於規模經濟的原因,按這個技術標準生產出來的產品和服務的邊際成本就越低,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就越強,越有可能變成全世界的標準。我國有14億人口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按照市場匯率計算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在2014年就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所以,在和發達國家競爭新技術標準的設定上,我國的人口和市場規模讓我國具有比較優勢。

三是,若這種新工業需要硬體,我國是產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給新技術從想法到產品的生產所需的時間會最短、成本會最低。這三點讓我國在與美國競爭新工業革命的引領權時處於有利的地位,這種地位不僅表現為華為和中興在5G上的技術優勢,而且,根據投中研究院的報告,成立10年之內被私募或公開市場投資人或機構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且暫未上市的創業 「獨角獸」公司,2018年中國有150家,佔全世界「獨角獸」公司的46%,大於美國的107家,佔全世界獨角獸公司的33%。

政策建議

怎麼把可能性變成現實性呢?書裡建議三點:要進一步完善產權制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要著力營造審慎包容的監管環境;要維持企業縱向流動性。這三點屬於現代經濟學裡強調的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環境。對這三點建議,我完全贊成,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隻手都必須要用,我想從有為政府的角度還想再做兩點補充。 一是要理直氣壯地利用產業政策來支持新工業革命。一個國家在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上不管是處於追趕階段,還是處於引領階段,都需要有政府積極有為的因勢利導來為創新型企業克服市場失靈。當然,處於追趕階段可能發生市場失靈的地方和處於引領階段可能發生市場失靈的地方是不一樣的,因此政府要因勢利導的著力點是不一樣的。 在追趕階段,發生市場失靈的地方,可能是新產業的進入、新技術所需的人力資本的培養等有外部性,金融體制可能沒有辦法動員足夠的資本和分散可能出現的風險來支持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或是,電力、交通、通訊等硬的基礎設施或是營商環境等軟的制度安排不完善等,這些市場失靈難於由企業自己來克服,需要政府發揮作用來克服外部性和協調或提供軟硬基礎設施的完善。政府可動員的資源和執行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須以產業政策的方式戰略性地使用這些有限的資源,幫助對創造就業、促進增長能帶來最大貢獻的新產業的企業克服遇到的市場失靈,助力其發展。 在新產業的引領階段也會有市場失靈,這是因為在引領階段,新產品、新技術的出現,需要靠基礎科研(R)和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D)。企業在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上很有積極性,因為成功開發出來新產品、新技術可以得到專利,會帶來市場壟斷的地位和利潤。基礎科研的產出則是論文,屬於公共產品不能獲得專利,企業不會願意去做,但是,如果沒有基礎科研的突破,企業要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將會是無源之水。因此,在引領階段,政府因勢利導的主要著力點在於支持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研發所需的基礎科研。同樣,政府可以用來支持基礎科研的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可以做的基礎科研是無窮的,政府也要以產業政策戰略性地使用可以用來支持基礎科研的資源和能力,以因勢利導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的出現。這實際上是美國等處於技術領先的發達國家一直在做的事,所以,Mazzucato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政府稱為「企業家型政府」的原因。

所以從上述角度來看,除了這本書裡所講的市場環境的建立,我國政府也必須要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不要因為美國攻擊「中國製造2025」,以及國內一些受到新自由主義思想影響的人反對產業政策,就否定政府在新工業革命上的作用。我在許多場合和著作中一再提到,沒有看到一個發展中國家不用產業政策而能成功追趕上發達國家,也沒有看到一個發達國家不用產業政策而能夠繼續引領新產業的發展。在當前新工業革命已現端倪的形勢下,德國推出了「工業4.0」,美國推出了「美國先進位造業領導戰略」的產業政策,我國要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理直氣壯地採用產業政策,發揮我國在新工業革命上的比較優勢來引領新工業革命。

二是我國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開放對新工業革命非常重要,首先,這是因為新工業的規模經濟很大,單單靠國內市場,即使是最大的市場,規模和全世界的市場比還是後者更大。其次,我國需要引領新工業革命來打破美國的封鎖,但是,也不可能每項技術都靠自己來發明。我國還是必須和過去一樣,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包括技術資源。美國可能會圍堵我國,壓制我國。對美國,如果美國繼續封鎖打壓我國的新工業革命的產業,我國要當仁不讓,「以牙還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美國之所以這麼霸道是想維持「世界老大」的霸權地位,但是,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規模無法支撐起這些國家爭霸世界的野心,他們首先考慮的會是如何更好地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使自己的人民過上好日子,他們要參與新工業革命甚至在新工業革命的某些領域取得領先,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取得突破後必須有巨大的市場才能收回投入的資金,並積累資金支持下一項技術突破。所以,對我國來說,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法寶,對其他國家來說同樣是重要法寶。

在美國以封鎖作為手段來打壓中國甚至其他國家以保持其霸權地位時,我國要繼續深化開放,讓其他國家分享我國技術創新、經濟快速發展和巨大市場的好處。在開放的世界貿易中,小國得到的好處會大於大國,中國按市場匯率計算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到2030年左右有可能就會成為第一大經濟體,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我國在2014年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如果我國繼續深化開放,美國之外其他對我國開放的國家和我國貿易往來得到的好處會比我國得到的還更多。而且,自2008年以來每年全世界30%左右的增長和市場擴張在我國,將來還會更多,這樣只要我國保持並且不斷深化開放,美國之外這些國家會從和我國的貿易往來中得到的好處比和美國貿易往來得到的好處多,對他們的新工業革命而言,也不能失掉中國這個巨大而且快速增長的市場,這些國家也就不會犧牲他們國家自己的利益去維護美國的霸權,美國想以圍堵來壓制我國實現新產業革命的企圖也就不會實現。

(林毅夫: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原標題:《「財經縱橫」林毅夫:中國要理直氣壯地支持和引領新工業革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財經縱橫」林毅夫:拿發達國家的理論到發展中國家來運用必然就會...
    拿發達國家的理論到發展中國家來運用必然就會出現我們常講的「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問題財經縱橫為什麼在二此世界大戰以後形成的全球治理體系中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蓬勃發展,而絕大多數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乏善可陳,原因是什麼? 我們要談全球治理體系的未來發展方向,或者是改革的重點,應該先了解在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下一個國家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才能對症下藥。
  • 林毅夫:超越「凱恩斯主義」和「華盛頓共識」
    但在常人看來,任何理論的出現或主流思潮的產生都與其當時社會經濟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方法有關。林毅夫:政府經常採納並執行那些反映社會主流思潮的政策,它們有些是政治發展過程的結果,有些是學界流行觀點的產物。在18世紀工業革命以後,重工業成為西方工業化強國的支柱,而中國等國家卻被西方強國的堅船利炮打敗,淪為半殖民地,並向英國、日本和俄國等國家割地賠款。
  • 今日看點│一張舊臺幣 林毅夫斷不了的的返鄉夢
    記者林政忠/攝影如果不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的頭銜,只看林毅夫樸實外型、道地臺語,其實他比較像住在你家隔壁的臺灣歐吉桑。出席中國官方舉辦的博鰲論壇,當外界詢問誰是臺灣代表時,林毅夫還公開說:「我就是臺灣代表啊!」臺灣是林毅夫的老家,但這條回家之路何其漫長。
  • 林毅夫:21世紀,世界經濟學的研究中心在中國
    12月5日,在2020年當代經濟學獎頒獎典禮獲頒第四屆當代經濟學獎後,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重申了這一觀點。
  • 《人民e財經》:新發展格局,是歷史的必然
    「新發展格局」系列大家談 《人民e財經》:新發展格局,是歷史的必然 ——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人民e財經》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這裡是由人民網強國論壇、人民日報麻辣財經工作室和全國黨媒平臺聯合推出的新媒體訪談節目——《人民e財經》。本期我們的主題是「新發展格局」,首期出場的訪談嘉賓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 林毅夫院長因為工作繁忙沒有來演播室,我們的記者在北京大學校園裡對林毅夫院長進行了面對面採訪。林毅夫認為,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歷史的必然。
  • 建設新文科 引領新財經 加快培養新時代財經領域卓越人才
    眾多嘉賓蒞臨活動現場,一起探索教育新生態,把脈未來教育發展新態勢。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永強出席本次盛典並發表題為《建設新文科 引領新財經 加快培養新時代財經領域卓越人才》的主題演講。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天保部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 「財經縱橫」王昌林:我們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絕不是關起門來...
    王昌林:我們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財經縱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涵十分豐富。我們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但絕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要看到,國內國際循環是相互促進的統一整體。
  • 林毅夫:實現高質量發展 鬚髮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
    同時,林毅夫表示,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解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差距,實體經濟和區域經濟之間也必須有所協調。發展也需要環境變好,必須是可持續、走綠色發展的道路。與此同時,要利用國內國際兩種市場、兩種資源開放式地發展,與世界其他國家共享中國發展帶來的好處。通過高質量發展,讓所有人民共享發展的好處,縮小城鄉差距、貧富差距。
  • 「直播預告」諾獎得主+林毅夫|經濟學視角下的美國傷痛與中國醫改
    12月15日晚8點,應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學觀中西】欄目特別邀請,安妮·凱斯教授、安格斯·迪頓教授、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北大國發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教授將分別從中美不同的視角,深度剖析經濟發展、醫療衛生體制與國民健康之間的關係,並在國務院參事、前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教授主持下深度對話。
  • 「聚焦新動能·引領新發展」,東莞松山湖功能區向世界發出邀約
    2020年12月2日,東莞松山湖一帶風和日麗,這一天,以「聚焦新動能·引領新發展」為主題的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隆重舉辦。本次活動由東莞市人民政府主辦,松山湖功能區「一園九鎮」聯合承辦,OFweek維科網協辦。
  • 北大教授林毅夫直播公開課 講經濟學觀看人數破130萬
    3月28日,北大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通過抖音直播和網友見面,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經濟學科普課。課程通過北京大學官方帳號進行,抖音官方數據顯示,整場直播觀看人數突破45萬次,講座全平臺(包括抖音、快手、B站、央視頻和騰訊微視頻)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30萬。
  • 【智庫思享】林毅夫:中國的思想市場需要哪種解放思想
    澎湃新聞 王基煒 製圖10月16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出席「浦東與深圳聯動創新研討會」,會議期間,澎湃新聞記者就中國未來發展該如何解放思想等問題專訪林毅夫教授。林毅夫認為,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一體兩面,真正的解放思想是沒有任何先驗的理論和經驗來約束,包括中國過去的和國外的。
  • 林毅夫:風吹草動不會動搖中國發展後勁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王恩博)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27日在北京表示,隨著經濟體量擴大並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中國經濟像一艘航空母艦,即使外面風雨飄搖還是可以穩定前進。林毅夫在當天舉行的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上如是說。他指出,過去中國一直被認為是出口導向型經濟,2006年貨物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一度達到35.4%,但2019年該數字已下降到17.4%。
  • 解讀內循環、新基建、供應鏈,林毅夫、保羅.羅默將進行東西方對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在不確定性劇增的當下,全球產業供應鏈的穩定性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意義空前凸顯,而中國物流產業也正在經歷史上前所未見的考驗,內循環、新基建、供應鏈等核心詞,成為激發經濟增長活力的焦點話題。 經濟增長的動力究竟何在?為什麼有的國家窮,而有的國家富?
  • 北大教授林毅夫抖音直播公開課 講經濟學觀看人數破45萬
    3月28日,北大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通過抖音直播和網友見面,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經濟學科普課。課程通過北京大學官方帳號進行,抖音官方數據顯示,整場直播觀看人數突破45萬次。
  • 中國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成功造出人造太陽
    圖為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可控核聚變是近代全世界國家都在追求的命題,它為什麼受到所有國家狂熱追求?因為它俗稱人造太陽,是未來世界板上釘釘的新能源,一旦全面普及,將會對現有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什麼是工業革命?
  • 年度新人UP主「巫師財經」為何翻車?
    在一些喜歡他的網友看來,複雜知識的降維處理+自信滿滿的「以我為準」+數據資料支撐+觀念輸出+光鮮亮麗的人設等等,是巫師財經能夠出圈的各種原因。與名氣相對的,是來自知乎、豆瓣這兩個社區斷斷續續的質疑。我之前也是巫師財經的路人粉,直到最近在知乎熱搜上看到了「巫師財經抄襲」的熱搜。順著熱搜下去,發現了問題「如何看待B站財經類up主巫師財經被扒抄襲、造假?」
  • 「張宇燕」為什麼英國的工業革命值得我們重新認知
    牛津大學經濟史教授羅伯特·艾倫在他那本頗有影響的著作《全球視角下的英國工業革命》(中文版名為《近代英國工業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視》)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所謂「工業革命」,根本算不上一個歷史事件,它和技術進步、技術創新基本上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人們談到革命,大多認為應該是一個突發的、有戲劇性的、出乎意料的歷史事件。但是「工業革命」卻是在將近一個世紀中發生的,因此很難將其稱為「革命」。
  • 「財經縱橫」戴斌:聚焦世界級濱海旅遊度假區,謀劃北部灣十四五新...
    戴斌:聚焦世界級濱海旅遊度假區, 謀劃北部灣十四五新發展財經縱橫★★★★★(本文為作者在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第十一次成員大會暨城市合作組織第三次大會上的主題演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了新時代旅遊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這是北部灣城市群的歷史責任,也是戰略機遇,北部灣經濟合作組織要有這個膽識和魄力,先行先試,把世界級旅遊度假區的建設重任擔起來,把世界級濱海旅遊度假城市集群的牌子打出去。
  • 專訪上海財經大學常務副校長徐飛:新財經視域下的高等財經教育和...
    新財經不僅要有新課程、新專業、新標準、新模式,更應有新定位、新理念、新理論和新體系,要堅持守正創新,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明晰發展方向,站高一步、看遠一步、想深一步,做到知其所來、識其所在、明其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