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文史英華】黃曉賡 ‖ 營山文脈耀巴蜀

2021-02-22 方志四川

學宮即現在所講的學校。設置於孔廟之內的學宮稱廟學,也稱文廟,是府、州、縣地方官辦學校所在地。營山學宮,見載於文字的,始於元代。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陝西漢中人賈謙來營山作縣令,一到任便拜訪學宮,見學宮狹窄,即與縣署任職的官吏商量討論,在縣西太白山麓(今縣武裝部住地)修建了文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時任行中書省理問(布政使司掌勘核刑名訴訟的直屬官員)的文如玉在《創建大成殿記》中說:「事有似緩而實急者,學校是也」,稱賈謙「以廟學為第一事,是知所先務也」。

營山學宮為木構架建築,耐用性較弱,歷時長久,或風雨剝蝕,或兵燹損毀,需不斷修繕。從元代到清未的579年間,來營山作官的名宦志士,重視教育,視學宮為儲才之地,重修學宮而見載於碑記的縣令有24人,教諭1人,典史1人。正是他們「繼往聖,開來學」,「使本縣的人爭著送子弟上學讀書」,重教與興學相得益彰,科第與仕進相沿成習。

太白山為學宮所在地,自古無異議。古人講來龍去脈,認為營山龍脈進入縣境,經現今回龍鎮石牛山、豐產鄉木樨山和袞山、朗池鎮張家山後,在太白山落脈,為縣邑靈氣畢萃之地,下乘地脈,上應天星,而培人文,此處為修建學宮的風水寶地。

但建於此地的學宮朝向,卻屢無定見,南、東二向反覆更易。康熙七年(1668)任營山縣令的毛鳴歧(湖廣舉人)在《重修學宮碑記》中說:「考察學宮的位置,在縣城西邊的太白山麓,是在學宮舊時的原址上重修的。學宮大門的朝向,明朝有三次改為南向,有三次改為東向,這種更改變動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主張南向的人認為,文廟朝向確定名分中正之位的南方,可以延續尊崇禮教秩序的風尚;主張東向的人認為,文廟朝向東邊環繞的山水,可以使營山的人才蓬勃興起。」

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孔子被追諡為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1307)又被追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以王者的身份和地位,「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易經·說卦》),故以南向為正。但依地理形勢而論,正確的作法應當是坐西向東。

孔廟作為學宮和文廟所在地,應重人文,當以山川環拱的東向為正。毛嗚歧深知此理,他在主持重修學宮時,以人文為重,學宮的大門,沿襲了前任馬知縣的東方朝向。所以,清嘉慶七年(1802)任營山縣令的戴三錫說:「明朝萬曆戊午(1618)年,知縣馬中豸(山西大寧人,貢生)以文廟向南不利於科舉考試,勉勵士紳在修繕文廟時仍舊釆取了東向,清朝也就一直沿習文廟東向而沒有更改過。」

奎即奎星,古代天文學中二十八宿之一,是主宰文章興衰的星宿,自古有「奎主文章」之說。興建奎星樓,多以祈禱本地文人輩出,文風昌盛。清康熙營山邑令張玉璘(福建人,監生)在縣城西北隅的文廟後旁修建奎星樓,以祈佑營山文風之盛。

清朝乾隆時期本縣進士陳懷玉說:「縣城的地形象一條船,用船隻過渡江河,千鈞重擔都落在船柁的上面。從前縣令仰望觀察天象,百尺高樓之上的天空正好有文曲星閃耀映照,與人們所說的天開文運 、地靈人傑相吻合。」 意思是營山縣城的地形象一條船,要人才輩出,需要一柁相助。柁者,奎星樓也。

陳懷玉認為,營山自清代以來,科甲累累弗歇,雖不全系奎星樓之力,但當時的奎星樓亭閣倒塌、神像毀損,讓邑人難以感受營山秀美山川所賦予的靈氣,子弟難以樹立起遠大的求學志向,這樣不利營山的文風。

故在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歲,時任縣令劉佳奇(江西新淦人,)對奎星樓進行修葺,希望煥然一新的奎星樓,能讓神靈得到穩妥安置,下乘地脈,上應天星,凝聚天地山川的秀美靈氣,孕育出優秀人才。

鍾靈毓秀,久而化成,奎樓與學宮相得益彰,乘地脈應天星而培人文,營山人文蔚起,科第蟬聯不斷。在清代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五任皇帝的176年中,營山考中舉人116人,進士20人。難怪早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的時任縣令張玉璘就有「營邑山川繡錯,人文蔚起,國朝科第蟬聯不歇」的感慨,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時任縣令王紱疆(山東諸城人,舉人)也有:「科第仕宦,綿綿繼繼,甲於蜀都」的讚嘆!

《相宅經纂》說:「凡都省府縣鄉村,人文不利,不發科甲者,可於甲、巽、丙、丁四字方位上擇其吉地,立一文筆峰,只要高過別山,即發科甲。或於山上立文筆,或於平地建高塔,皆為文筆峰」。

明嘉靖二十年(1514)任營山知縣的楊文煥,為培補縣學文風,給銀十二兩,買下位於南方(丁方)的原屬居民羅守祥、張貴的一塊地,作為縣學文星,並將此命名為印臺山(今縣氣象局住地),以鼓勵學生學成之後為官掌印,藉以寄託人們的理想追求。明時紳士合力,在學宮正向的東南(巽方)方位壘成一山,是為文筆山(今城守三小附近),自此科名大有起色。

清道光四年(1824),進士楊上容(湖南寧遠人,進士)署營山縣令,主持在城東郊梅家梁(甲方)建31.2米高的六稜錐形回龍塔一座,俗稱為白塔。白塔門聯為「砥柱回瀾波澄朗水,奇峰拔地秀啟綏山」,三、六、九層分別題有「威震江河」、「光耀紫極」、「文運出震」橫額。

當事者希望波澄朗水、秀啟綏山的白塔峰,下震江河,上耀天空,從東方(震為八卦的東方卦)開啟科舉應試的好運氣,將蟬聯的科第之風不斷延續。同治九年(1870年)營山時任縣令翁道均(福建福州人)說「營於蜀為望邑,代有聞人,科弟蟬嫣不絕。」

隨著時間推移,人口增長,設置於孔廟中的學宮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學習需求,作為私人或官府所設聚徒講授、研究學問場所的書院也就應運而生。

營山舊日書院,明朝時有西門外的西林書院,清朝前期有南門外的翠屏書院、懷德溪旁的近仙書院。然「代遠年湮,殘碑斷碣沒於荒煙蔓草間,不可復識」。雍正七年(1729),邑令李文烜(江南儀徵人,舉人)接太白山建奎樓,為朗池書院,草創未備」,「嘉慶三年(1798)兵燹後,僅以察院行臺代書院,屋宇湫隘,膏火無多」(夏文臻《建修書院碑記》)。

道光六年(1826),夏文臻(江西新建人,舉人)署營山縣令,首以人才為念,詢知邑無書院,兼乏考棚,深以為憾,遂生建院之心。恰逢時和年豐,農夫相與慶於野,士人相與賀於庭,自願以其餘力修建書院。夏文臻應民所請,在城外東北隅選址,利用修建白塔搭腳手架的木料,修建書院一座。四合院布局,穿鬥平房,板壁木室。

因書院脈發雲鳳山,後枕芙蓉峰,前臨營山河,遠眺縈洄溪,藏修諸生好似雲中飛鳳,習誦和聲猶鳴國家之盛,故命名「雲鳳書院」。書院建成後,歷請名師,專心訓迪,講課之功無間寒暑,誦讀之聲常徹通宵,人才多出其中。兄弟翰林于式枚、於式稜早年曾就讀於此。

1984年8月,雲鳳書院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書院內開設有「營山大講堂」。

營山舊無考棚,歲試都在縣署進行,桌凳無法滿足,只好考生自備。夏文臻到任的那年歲試(1826),參加考試的童生有一千五六百人,均自備桌凳而來,因縣署內無法容納,連大門外都搭滿了桌凳。

所以夏文臻在《建修考棚碑記》中說:「擁塞公門,一遇霖雨,苦不可狀」,「欲求於風簷寸晷中締結佳文,戛戛乎其難焉」,深感在這種簡陋寒冷的環境中無法寫出好的文章。

於是夏文臻與士紳商議,按糧捐資,在縣署的西邊購買空隙土地,修建北向考棚16間(今會展中心左側),可容納2000多人參加考試。

道光二十五年(1845),時任知縣覺羅祥慶(滿州人,進士)認為,「考棚文風攸系,不宜所向倒置,當易而新之」(覺羅祥慶《改建考棚碑記》),於道光二十七年(1847)對考棚進行了擴建,改大門為南向,置廣廈旁廂於棚內,將凝寒石磴更換為木凳。

此後縣考,扃試棚內,魚魚雅雅,列坐無虞。經考柵歲試後而考中進士的又有6人,將清代的營山進士總數增至26名,僅次於涪陵、華陽、富順、成都四縣,列居全川第5位。

於家大院是晚清名臣于式枚的故居,位於朗池鎮天井村六社(今濱河公園內),由明代營山首任縣令於紹的後裔所建。大院後山來脈發自芙蓉山,經獅子梁、天井店等大小10餘座山峰蜿延跌蕩,在書院壩上散落出高4米左右的土坵3座,於家大院就座落在尾端的土坵前,因其形似眠覺的獅,當地人稱其屋基為「撲獅飲水」,它秉承「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的民俗選址傳統,屬典型的川東北民居。

大院是坐北朝南的三進三出封閉式居所。正堂六排五間,一樓一底木質穿鬥結構,東西兩邊是廂房,前面是二堂。二堂前面是朝門,朝門左右兩邊立有4至5米高的桅杆。由正堂、二堂至朝門廊房依次漸低,前臨書院壩,遠朝筆架山,右側九曲水繞堂而過,下手青龍砂關鎖門戶,藏風聚氣,文興之地。於家在清代考中4名進士,3 人入翰林,官居縣令、知府的不乏其人,郵傳部待郎于式枚出任考察德國憲政大臣,對憲政頗有建樹,成為晚清一代名臣。

地善苗秀,宅吉人榮,擇吉地而居,謀才俊而喜,營山文脈之興,既有秀美山水的哺育,更賴重教興學的舉措,耕讀為本,古今相襲,人文蔚起,科第不歇,綿綿繼繼,甲於蜀都。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黃曉賡

供稿:四川省營山縣地方志辦公室

微刊題字:藍天果(中國文聯文代會代表,商務部中歐協會青少年藝委會副會長,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毛筆工作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藍天書畫院院長)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文史英華】汪毅 ‖ 安嶽紫竹觀音:美的形態
    自古以來,四川和重慶地理同域、歷史同脈、文化同源,有「巴蜀」之稱。根據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會議精神,四川與重慶決定聯合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經網友推薦、專家評審,《華西都市報》於2020年11月19日公布了「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計30處,分布於四川和重慶。作為佛教石刻藝術類型,四川僅有安嶽紫竹觀音進入「新地標」,使之成為四川佛教石刻藝術的「封面」。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一、普及並強化新地標意識。
  • 【方志四川•影像】央視科教頻道今晚播出:中國影像方志| 營山:太蓬山層巒疊嶂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翻山鉸子氣勢奔放涼麵勁道順滑
    在長期的農耕文明中,營山形成了耕讀傳家、重教興學的傳統。歷經幾百年修建的文廟、學宮、文塔、書院和考棚,構成了營山一條長盛不衰的文脈,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學子的科舉仕進之路。在宋、明、清三朝科舉中,這裡共走出過57位進士。
  • 【方志四川•新刊預覽】《巴蜀史志》「四川歷史名人」專刊推介
    為進一步推動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深入挖掘其時代價值,讓歷史名人走出歷史、走進群眾,走出四川、走向世界,近日,四川省地方志辦主辦的《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推出「四川歷史名人」專刊。突出成就、歷史貢獻、當代價值,彰顯他們致力傳播延續中華文脈的久久為功精神。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王國平 ‖ 李調元: 貫通古今的巴蜀大才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內容涵蓋歷史、文學、地理、語言、音韻、金石、書畫、編輯、農學、姓氏學、民俗學等,集巴蜀文化之大成的學術總構,是乾隆以前歷代四川學人的專輯總和。被譽為「巴蜀百科全書」。而且《函海》還收錄了我國現存第一部「斷域為書」的方言詞彙著作《蜀語》,記錄考訂明末四川方音詞語凡570餘條約萬言,至為珍貴。如果不是李調元,一些歷史上的蜀學重要著作或許早已失傳。
  • 中國影像方志| 營山:太蓬山層巒疊嶂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翻山鉸子氣勢奔放涼麵勁道順滑
    CCTV-102020.6.8 23:06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營山篇營山篇  預告片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建立不久的唐王朝於今天縣治所在設置朗池縣,以臨古朗池而得名。在長期的農耕文明中,營山形成了耕讀傳家、重教興學的傳統。歷經幾百年修建的文廟、學宮、文塔、書院和考棚,構成了營山一條長盛不衰的文脈,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學子的科舉仕進之路。在宋、明、清三朝科舉中,這裡共走出過57位進士。
  • 【方志四川•民俗】鍾振宇 ‖ 打三朝 拜乾爹 穿百家衣……巴蜀...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打三朝 拜乾爹 穿百家衣……巴蜀幼養習俗 是否有你的記憶鍾振宇民俗、習俗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承載著川人的文化記憶。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四川省地方志辦志書專家通過查閱民俗志等方式,梳理了舊時巴蜀地區幼養習俗。《四川省志•民俗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在舊時,由於生產力低下、醫療條件落後,很多幼養俗寄託了人們對兒童健康成長的期待。」
  • 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四川歷史名人叢書推廣活動啟幕
    「巴蜀多嬌子,一脈耀千秋。」四川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認識、了解、傳承、發揚好四川歷史名人的精神文化價值,有益於增強川人的文化自信。  10月15日下午,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指導、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眉山市新聞出版局、四川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承辦的「傳承巴蜀文脈 講好四川故事 歷史談誦:東坡文化精神的中國意義暨四川歷史名人叢書傳播推廣啟動儀式」在眉山市三蘇祠博物館舉行。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20集: 資陽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四川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名人巨匠燦若星辰。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志·川茶志》出版發行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志·川茶志》出版發行 2020-12-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李國強 ‖ 天使的報告
    【方志四川•「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李國強 ‖ 天使的報告 2020-07-24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0212【方志四川•春節特輯】直筆著史 歌以詠志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2021年新春賀詞
    全省地方志部門和廣大地方志工作者堅持直筆著信史、彰善引風氣,初心粲然、矢志不移,衷曲誠愨、兢兢業業;弘高遠之志,鳶飛戾天、排雲而上;修傳世之作,經綸巴蜀、車載鬥量,在四川地方志事業發展歷程中,合力譜寫了極不平凡、濃墨重彩的綺麗樂章。 文章千百篇,工夫在詩外。這一年來,新時代鼓角催徵,未敢稍作儃佪;大方志曙光在前,直掛雲帆以濟。
  • 營山縣委書記黃金盛慰問營山中學教師並調研學校開學工作
    近日,營山縣委書記黃金盛看望慰問營山中學耕耘在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並對學校新學期開學工作進行調研指導。黃金盛強調,從開學起,要狠抓學風、校風建設,要善於總結經驗,規範管理。對營山中學今年高考取得的優異成績,黃金盛表示了充分肯定,要求學校進一步加強人文關懷,關愛學生、關注優生、鼓勵後進生,確保全體學生成人成才。
  • 【方志四川•編讀往來】劉志宏 ‖ 一曲真情永駐大愛無敵的頌歌...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巴蜀史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專刊」之「英雄出徵」美麗的天府之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川錦繡,人傑地靈,是造物主的傑作。這一切,造就了巴蜀文化深厚的底蘊和川人自古以來以堅毅著稱的性格。《巴蜀史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專刊,讓我有機會和勇敢堅強的四川人民緊緊站在一起,用心感悟愛的深沉,愛的博大,愛的純粹。
  • 【方志四川•詩詞】程馳 ‖ 四季天空(組詩)
    【方志四川•詩詞】程馳 ‖ 四季天空(組詩) 2020-12-1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陳昭敏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陳昭敏 ‖ 扶貧日記之吉力阿普阿來阿媽 2020-10-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1期:攀枝花話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你覺得最難懂的四川方言是哪一種?有人說是攀枝花方言。真的有那麼難懂嗎?
  • ...華章——營山縣委書記黃金盛慰問營山中學教師並調研學校開學工作
    9月8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前夕,營山縣委書記黃金盛看望慰問營山中學耕耘在教育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共同慶祝教師節,並對學校新學期開學工作進行調研指導。黃書記強調:從開學起,要狠抓學風、校風建設;要善於總結經驗,規範管理;對營山中學今年高考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了充分肯定,要求學校要進一步加強人文關懷,關愛學生、關注優生、鼓勵後進生,確保全體學生成人成才。
  • 【方志四川 詩詞】程馳‖四季天空(組詩)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共擎薪火紅日耀, 曉吟霧月潤詩箋。 2 氤氳桂殿星河霧, 顫動雷霆萬壑谷。 一遇經師翮壯翼, 濡澤大道顧墟廬。
  • 【方志四川•論苑】鄧肖亭 ‖ 以歷史思維內核 塑文化自信基礎
    原創 鄧肖亭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東書 ‖ 瀘州藍田荔枝貢地的興起與衰落
    原創 周東書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更早還有西漢學者楊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在《蜀都賦》記下巴蜀有荔枝。楊雄是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蜀都賦》是楊雄早年作品,主要敘述當時巴蜀的山河地貌和各地物產。這裡說的荔枝,即證明荔枝在公元前的四川就已引種成功。多種史料表明,蜀中荔枝,栽種時間早,且主要以宜、瀘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