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民俗】鍾振宇 ‖ 打三朝 拜乾爹 穿百家衣……巴蜀...

2020-12-15 澎湃新聞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打三朝 拜乾爹 穿百家衣……

巴蜀幼養習俗 是否有你的記憶

鍾振宇

民俗、習俗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承載著川人的文化記憶。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四川省地方志辦志書專家通過查閱民俗志等方式,梳理了舊時巴蜀地區幼養習俗。

《四川省志•民俗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在舊時,由於生產力低下、醫療條件落後,很多幼養俗寄託了人們對兒童健康成長的期待。」專家說,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著生活條件極大改善,一些習俗淡出人們的視線,但今天重溫習俗,不僅有助於文化的延續,也能幫助人們理解時代進步的內涵,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進步變遷。

【逢生與報喜】

嬰兒出生後,第一個不知情的外人進院說話或做事,稱「逢生」。川人俗信,「逢生」者不吉。產婦家須煮醒糟蛋或送紅蛋給逢生者食之以化解。一些川人還相信,嬰兒以後的性格、脾氣會象這人。在一些地區,逢生者以後對此小孩有一定的管教權力。有的則把逢生者拜為乾爹或乾媽。

孩子出生後,其父應儘快到嶽父家報喜。報喜時,當問及生兒生女時,其父一般不直接回答,兒子就說「看牛娃兒」或「撿糞娃兒」,女兒就說「做鞋的」「繡花的」。娘家即把早已準備好的雞、蛋、紅糖等營養品連同小孩所需的衣、褲、鞋、帽及小絮被等裝好。有錢人家,送的東西多,十筐八筐,一般人家至少要裝滿一筐。然後,娘家即派人 (一般是母親) 與女婿一道去看女兒。這稱為「送祝米」。

一些地方,「送祝米」時還要同時給男家的老人送一些蛋、掛麵、葉子煙等,還要送去滿滿一壇酒,供女婿家中人飲,以表慶賀與喜悅。嶽母離開男家時,男家要送一隻雞,作為「回筐雞」,其含義是嶽家不會被吃窮。

【打三朝】

嬰兒出生後,親朋好友送禮慶賀。主家在孩子出生第三天,舉辦酒席相慶,名為打三朝。

打三朝(圖片來自網絡)

在川東、 川北有些地區,打三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客人們往往要送一些禮品,並在禮品上用紅紙寫一些吉祥的詞語。常見的賀生女詞如:弄瓦徵祥、設悅凝輝、彩鸞新舞、女界增輝;賀生子詞如:秀茁蘭枝、蘭階添喜、玉笥呈祥、飴座騰歡。

在川西地區,有的也舉行此活動。川西一些地區的內容為:小孩生下後第三天,其父親或祖母等要去燒香還願,名「燒三朝」,感謝送子娘娘送子,並平安生下。妻子生下頭胎孩子後,有的奶還沒馬上通,需要有人用力吮一吮,將其吮通。若丈夫在身邊,此當然由丈夫吮;若丈夫不在,便由嶽母吮;若嶽母也不在,便由接生婆代吮。

過去,凡是由接生婆代吮的,要多給一點「催奶錢」。川人認為,產婦生產後,要多吃花生才催奶,即使貧窮家庭,也要吃三、五隻雞,平常吃釅砣砣稀飯,奶才好。

【滿月酒】

孩子出生滿月 (四十天) 日,主人家一般要舉辦「滿月酒」 (又稱「紅蛋酒」),酬謝親友賀禮。一般要發正式請帖,其格式如下:「小兒 (女) 三朝荷蒙厚賜,×月×日湯餅候教,××鞠躬。×年×月×日」。

席間,以紅蛋、花生、石榴點綴其間,象徵多子多福之意。嬰兒滿月那天不能抱出門,否則會招致小孩百日咳。

嬰兒出生百天,父母或祖父母要為其舉行「開葷」儀式,讓嬰兒開始吃一些葷菜。一般要辦酒席,富人家要請客,窮人家可家人自聚。儀式上,由父親或祖父拈一塊肉,蘸酒放到嬰兒嘴邊,意為小孩以後能吃能喝身體好。

四川各地習俗都有新生兒在百日內不剃髮的習俗。滿百日後第一次剃髮時,頭頂正中俗稱「天靈蓋」上面的頭髮仍不剃去,俗稱「胎毛」,又稱「命搭子」。認為留下這片頭髮可護命。

【抓周與拜乾爹】

小孩周歲時,家人在桌上或床上陳列各種物品,聽任孩子抓取。據說,從孩子抓取的物品可預知孩子未來的志向和愛好,以便家長因材施教。如先抓筆,以後就可送他去讀書;如先抓刀,以後可讓他去學武。

抓周(圖片來自網絡)

在川西壩子,生下小孩,要請算命先生推算「八字」。如與父母「相生」,則可。如與父母「相剋」,就必須寄拜「相生」者作乾爹、乾媽,或 「拉保保」「射將軍箭」等,以保平安。有時沒有適當人選,也有拜寄樹木的。如孩子屬土,短期沒找到適當的拜寄人選,便可寄拜楊柳樹,因按五行學說,「土」能生「木」。若小孩「撞門關煞」,也要拜「幹大」 (即乾爹、乾媽)。

省內各地大同小異。最常見做法是:小孩的父母備好香燭酒菜,背著孩子,在橋邊或十字路口等,遇見的第一個人,不論男女,皆拜其為幹大。被拜者,一般不得推辭。若所遇的第一人太小,或堅決不接受,父母則背著兒女回家,燒香三日後又到上次的地方再等。拜乾爹或幹大後,當乾爹、幹大的還要寫一正式的「關圖」,給孩子取名,也作為以後雙方關係的見證。

「拉保保」習俗在四川已有數百年歷史,以廣漢市最為典型。新津等地則流行「射將軍箭」「撞橋關」。父母帶上小孩來到算命先生選定的橋頭,備上酒菜、香燭和竹製弓箭等候。當看到第一個人時,即上前攔著認保保,說明小孩命犯「關煞」,請求拜乾爹,並請求射箭去關煞。來者一般不得拒絕,若同意即將竹箭射出,主人即向保保敬酒菜,小孩行跪拜禮。保保飲酒後,給小孩子取名,並贈送錢物,禮畢各自分手,也有的以後便認作親戚來往。

四川省廣漢市拉保保習俗(圖片來自網絡)

【百家衣百家飯】

各地舊有給小孩穿「百家衣」、吃「百家飯」的習俗。小孩出生後,父母害怕孩子命薄夭折,便需藉助眾人來幫助孩子。於是向各家要一點米,煮飯給孩子吃,叫百家飯;向鄰居各家要一點布,合起來縫衣給孩子穿,叫百家衣。這種習俗,上世紀60 年代後已逐漸減少。此時,多病的孩子,父母才為其討百家衣、百家飯。

此外,清末民國時期,各地小孩往往帶著各種各樣的「護身符」。俗信護身符可以避邪。最常見的護身符是用一張黃紙,上面請道士畫符,將其摺疊成三角形,用紅線穿上掛在小孩脖子上。這紙符保存時間不長。後來又演變為各種銀制飾品式的符,有的為手鐲形,有的為鎖形,有的為關公像,有的為其他神象或某種有神靈的動物像;有的上刻劃著福祿壽喜或長命百歲的字樣。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 鍾振宇(四川日報記者)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民俗】鍾振宇 ‖ 打三朝 拜乾爹 穿百家衣……巴蜀幼養習俗 是否有你的記憶》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新刊預覽】《巴蜀史志》「四川歷史名人」專刊推介
    為進一步推動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深入挖掘其時代價值,讓歷史名人走出歷史、走進群眾,走出四川、走向世界,近日,四川省地方志辦主辦的《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推出「四川歷史名人」專刊。李調元篇:刊發編輯部對四川師範大學中華傳統文化學院院長王川教授的訪談文章及其撰寫的《李調元年譜簡編》和四川省民俗學會李調元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賴安海撰寫的《復興清代四川文化的一面旗幟——李調元》。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20集: 資陽話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四川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名人巨匠燦若星辰。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王國平 ‖ 李調元: 貫通古今的巴蜀大才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乾隆七年(1742年),李化楠考中進士,其後李調元及其兩個堂弟李鼎元和李驥元也考中進士,且三人均入翰林。一時之間,羅江李家「一門四進士,兩院三翰林」被視為眉山「一門七進士,父子三大家」的三蘇現象異代重現的佳話而家喻戶曉。
  • 【方志四川•人物】易旭東 ‖ 成都「老市長」趙抃⑦:「三廉修身...
    巴蜀地域的穩定,關係天下安定,看重官員的任免。出任四川州府的官員,臨行,皇帝都要親自詔對、勸戒,授以便宜從事;任滿,也要面詢巴蜀事宜,親加慰勉,加以擢用。轉運使,相當於今交通運輸與商貿兩界職能的綜合,有自選七品屬員職權。到地方巡視,不僅有任免人事權,還有很大的財權,「錢穀聽其移用」。具有高風險的經濟監察官員。
  • 【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梁志友‖石頭裡的民俗韻味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翻開天全的風物誌與石器結下的深厚淵源,可謂是敞開了一扇民俗的窗口,讓人看到當地一些歷史文化的點滴,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陳昭敏 ‖...
    原創 陳昭敏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6集:宜賓話
    原創 四川省地方志辦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這次節目我們來說說四川的宜賓話。
  • 【方志四川•文史英華】黃曉賡 ‖ 營山文脈耀巴蜀
    學宮大門的朝向,明朝有三次改為南向,有三次改為東向,這種更改變動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主張南向的人認為,文廟朝向確定名分中正之位的南方,可以延續尊崇禮教秩序的風尚;主張東向的人認為,文廟朝向東邊環繞的山水,可以使營山的人才蓬勃興起。」孔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孔子被追諡為文宣王;元大德十一年(1307)又被追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
  •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志·川茶志》出版發行
    【方志四川•出版資訊】《四川省志·川茶志》出版發行 2020-12-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李國強 ‖ 天使的報告
    【方志四川•「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李國強 ‖ 天使的報告 2020-07-24 16: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工作動態】四川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既抓進度,又抓質量,鮮明提出堅持「三個負責」(對黨和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理念,制定志鑑質量規範,提升志鑑編纂質量,「兩全目標」任務進度全國靠前,19部志鑑獲全國獎項。 三是聚力教化育人,深化方志之用。
  • 【方志四川•編讀往來】劉志宏 ‖ 一曲真情永駐大愛無敵的頌歌...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巴蜀史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專刊」之「英雄出徵」美麗的天府之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山川錦繡,人傑地靈,是造物主的傑作。這一切,造就了巴蜀文化深厚的底蘊和川人自古以來以堅毅著稱的性格。《巴蜀史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專刊,讓我有機會和勇敢堅強的四川人民緊緊站在一起,用心感悟愛的深沉,愛的博大,愛的純粹。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楊雪 王應槐 ‖ 抗元老瀘州 英雄神臂城...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古蹟逸聞 精彩紛呈前清舉人高覲光《老瀘城懷古》詩云:「荒臺壘礪纏草根,雲是營門故時堡。堡中往往遺鏃留,苔花鏽澀無人收。」神臂城瀰漫的硝煙已經遠去,但歷史的畫廊不會因此而消失。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31期:攀枝花話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你覺得最難懂的四川方言是哪一種?有人說是攀枝花方言。真的有那麼難懂嗎?
  • 【方志四川•論苑】鄧肖亭 ‖ 以歷史思維內核 塑文化自信基礎
    原創 鄧肖亭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東書 ‖ 瀘州藍田荔枝貢地的興起與衰落
    原創 周東書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更早還有西漢學者楊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在《蜀都賦》記下巴蜀有荔枝。楊雄是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蜀都賦》是楊雄早年作品,主要敘述當時巴蜀的山河地貌和各地物產。這裡說的荔枝,即證明荔枝在公元前的四川就已引種成功。多種史料表明,蜀中荔枝,栽種時間早,且主要以宜、瀘為代表。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25集:巴中話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巴中話。巴中話屬西南官話成渝片。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 賈雪楓 ‖ 四川荔枝栽培的文獻與文物實證
    原創 賈雪楓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本文載《巴蜀史志》2020年第3期四川在很早以前就有荔枝栽培的記載。因唐明皇與其妃笑啖荔枝的軼事,後世便產生妃子笑啖的荔枝從哪裡來、又如何來的歷史公案。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的來龍去脈》第15集:瀘州話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獻禮新中國70華誕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今天我們一起去瀘州,聽聽瀘州人說瀘州話。
  • 【方志四川•方言志音頻】《四川方言》第14集:彭州話 河東話...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成都故事廣播FM88.2傾力製作 獻禮新中國70華誕 方言文化傳承專題節目----《四川方言》,帶你回望四川方言千年發展歷史,在鮮活接地氣的四川方言中感受巴蜀文化獨特的魅力。各位聽眾,各位網友,歡迎收聽《四川方言》節目。我是浩岷。今天繼續來說成都周邊郊縣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