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深圳看房團
當深圳人還沉浸在40周年大禮包的喜悅之中時,珠海也在最近一個月迎來屬於自己的40周年大禮包,這份大禮包內含四大利好政策,說實話,深圳看了也會嫉妒。
利好一:澳門證券交易所將在橫琴設立
11月28日,國家發改委發文,將會同有關方面積極參與研究探索在橫琴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工作,對澳門、珠海和橫琴都是重大利好。
澳交所的設立,意味著大灣區的金融權重得到全面提升!
中國目前有四個證券交易所。從設立時間上排序,依次是——香港、臺灣、上海和深圳。
4個證券交易所有2個在粵港澳大灣區,其中臺灣證券交易所影響越來越小,基本上是地方股權市場的升級版而已。而香港、上海、深圳三大證券交易所都進入了全球前十(總市值),其中香港的IPO規模近年來屢次排在全球第一。至於上海和深圳兩個交易所的IPO,也位居世界前列。
如果在澳門設立人民幣計價的證券交易所,則意味著中國將誕生第五家證券交易所,而五家證券交易所裡有三家在粵港澳大灣區。
在2020年,中概股回歸已經成為中美戰略博弈的主戰場,美國試圖通過打壓中概股,來遏制中國經濟的轉型和科技進步。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國外上市的中國企業至少有379家,總市值達13.5萬億人民幣。美國的納斯達克和紐交所是中概股主要上市地,有接近260家,市值達1.8萬億美元(12.6萬億人民幣)。
中概股回歸之後,大部分勢必在香港上市,深交所和正在籌劃建設的澳交所當然也會迎來重大利好,大量資金和高精尖人才的匯聚,將會為珠海橫琴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利好二:香港機場入股珠海金灣機場
11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容許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
在大航空時代,航空運輸的興衰,關乎一座城市未來的命運!
到2020年,粗放式發展已經難以為繼,我國正通過產業轉型升級,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是從大航海時代到大航空時代的轉變,高科技產品具有高附加值,對時效性要求很高,空運勢必取代航運,下一個十年將是大航空時代。
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北京「飛」入雙樞紐時代;成都建設第二機場,與西安爭做「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在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和深圳對航空樞紐的爭奪已然進入白熱化!
而香港入股珠海金灣機場,意味著珠海機場將成為香港、澳門機場的延伸和補充,微觀上看,珠海機場將在短期內實現客流、物流的全面提升,宏觀上看,香港、澳門、珠海三大機場聯繫更加緊密,三位一體加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空戰」角力場。
再結合港珠澳大橋、洪鶴大橋、珠海大橋,港珠澳三地將形成一張陸地航空交通網絡,繼唐家、橫琴之後,金灣迎來發展的重大機遇。
利好三:城際鐵路和市域鐵路建設將進入高增長階段
12月4日,國家發改委舉辦了關於「三大區域」軌道交通發展的專題會議,會議明確提出:
推進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著眼社會主義現代化全局建設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三大區域是我國最重要的城市群、都市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條件最為成熟、需求最為迫切,既利當前、又利長遠。
為此,會議提出如下要求:
1、未來五年,三大區域計劃新開工建設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約1萬公裡,到2025年基本形成區域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骨架網絡,形成城市群1-2小時交通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2、梳理明確三年開工項目計劃,建設總規模約6000公裡,加快建設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城際和市域(郊)鐵路項目。3、準確把握土地綜合開發。對新建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項目上蓋開發、既有鐵路用地綜合利用等其他開發方式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城鎮化地區鐵路綜合開發新模式。
粵港澳大灣區加強城際鐵路和市域鐵路的建設,對於軌道交通已經相當密集的深圳、廣州來說利好不明顯,但對於珠江西岸的珠海來說,卻讓城市的發展得到質的升華。
我們知道,粵港澳大灣區分為深莞惠、廣佛肇、珠中江三大都市圈,深圳和廣州都對周邊城市具有很強的輻射能力,而珠海作為珠江西岸都市圈核心城市,雖然近幾年各項經濟指標漲勢良好,但城市外溢資源有限,如何發揮其核心作用呢?
軌道交通就是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
加強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的建設,不僅可以增強珠海對深圳、廣州的通達性,也讓深廣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快速外溢到珠江西岸,珠海將進一步承接來自東岸的產業和人口,整合後再通過軌道交通向中山、江門輸送養分。
軌道交通更為直接的利好,就是穩增長、保就業、帶動城市經濟、利好樓市積極向上發展。
利好四:最高領導人談「城鎮化」,樓市轉向
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上發表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
其中第三部分「完善城市化戰略」重點談到「我國城市化道路怎麼走?」的問題,事實上,這部分內容直接定調了未來中國城市發展的新格局,並很快在地產界引起軒然大波。
文章對城鎮化有了新的表述,幾個關鍵詞有:增強城市群人口承載能力、城市規模不能無限擴張、因地制宜推進城市空間布局形態多元化……
背後的意義是,國家鼓勵「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新型城鎮化方向,但要適度控制大城市的規模和人口密度,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話是:
「要建設一批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推動多中心、郊區化發展,有序推動數字城市建設,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決中心城區人口和功能過密問題」。
很顯然,新冠肺炎等一場系列問題,也提醒高層要適度控制大城市的規模和人口的密度,否則將帶來一系列很難逆轉的大城市病。
文章還舉例北京和上海,指出其中心區人口密度遠超東京和紐約,未來超大城市都需要制定標準,控制人口密度。
這意味著,一線城市不僅要控制人口密度,還要控制人口規模。對於實際管理的城市人口超過2000萬的北上廣深來說,未來人口絕對增長空間將受到限制。
當深圳、廣州都開始控制人口時,珠海這座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旅遊城市將增強曝光量,我們有理由相信珠海人口會進入一個快速上升的通道。
11月26日,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放寬我市人才引進及入戶條件的通知》,珠海人才引進及入戶條件進一步放寬,自2020年12月25日起執行!
珠海最新的入戶政策,放寬了學歷和年齡條件、取消部分技能型人才的限制條件、支持重點企業一線優秀員工引進入戶、放寬「先落戶後就業」人才引進條件……基本上誰都可以落戶珠海,總有一條政策能幫你在珠海落戶。
曾經在人口增長上落後的珠海,如今已經開始奮力反追,毅然加入搶人才大戰中,這也同樣順應了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承接來自廣深的外溢人口。
總結
深圳看房團最後還是回歸對珠海樓市的預判,不管經濟人口發展如何,我們必須承認珠海是一座被上天眷顧的城市,很多時候可能不需要多大的努力,靠政策利好就能躺贏。
深珠通道的利好,讓珠海北部的唐家灣慢慢走入投資者的視野,市場熱度一度壓過南部的金灣和橫琴。
然而當澳交所、香港第二機場的規划進一步提出後,珠海樓市的天平再次向南部傾斜,珠海南北物業的潛力價值將變得旗鼓相當。
有關於城鎮化新方向、三大區域城際鐵路建設的重磅文件,則是對整個珠海的發展都構成利好作用,投資房產最看重預期,珠海有太多故事可以講,對於被限購或預算有限的深圳人來說,珠海確實是一個不錯的備選方案。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本公司旗下的「知識星球」——「大灣區樓市」,將重新對外開放,允許新會員加入。
「大灣區樓市」「以深圳為核心,兼顧大灣區其他10個城市」,為大家提供購房諮詢服務,年費只收1000元(目前為促銷期,以後可能會上調)。
大灣區樓市」,將由劉曉博的助理、「深圳看房團」公眾號主編曹俊提供諮詢,他是深圳地產圈資深人士,有豐富的市場經驗。他將跑遍深圳所有新盤,以及珠三角主要片區,為大家提供「更貼近市場」的服務。
願意加入的讀者,可以下載「知識星球」的APP,長按下面二維碼後,付費加入。平時使用時,可以直接打開「知識星球」APP。無論你何時加入,我們都將為你服務365天。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於蘋果手機會截留相當一部分費用,所以請你儘量使用安卓系統的手機購買、使用這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