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縣精準防貧保險籤約儀式
如何防止脫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雲南省永平縣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扣最容易返貧致貧的「兩類群體」和最容易造成返貧致貧的「三大主因」,創設「精準防貧保險」,從源頭築起一道防止返貧困的「防貧牆」。
縣委書記阿澤新率隊做客《決戰脫貧攻堅訪談錄》,介紹永平縣精準防貧保險故事
解決「兩類群體」返貧致貧問題
永平縣屬國家59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列入國家滇西邊境山區連片特困地區,全縣國土面積2884平方公裡,總人口18.5萬人。經過全體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2019年4月經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脫貧摘帽。目前,全縣剩餘貧困人口19戶56人全部達到退出標準,貧困發生率從16.94%降至0.04%,六年累計減貧6023戶21576人;2個貧困鎮、4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歷史性告別了絕對貧困。但是,相對貧困問題,已成為持續減貧的一項極為緊迫的嚴峻任務。從現實來看,由於非貧低收入戶(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還沒有形成持續增收的良性循環路徑,成為最容易返貧致貧的「兩類群體」,而因病、因學、因災是最容易造成「兩類群體」返貧致貧的「三大主因」,一旦發生猝不及防的變故,他們很容易滑落到貧困線以下。
開展精準防貧保險業務培訓
2018年,永平縣把防止返貧擺在突出位置,啟動提高脫貧質量、防止返貧致貧工作,積極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止返貧致貧新機制。2019年4月,永平縣攜手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實行「精準防貧保險」,建立「未貧先防」長效機制。截至2020年8月,「精準防貧保險」累計使258戶農戶受益162.95萬元;其中:因病100戶,獲賠59.18萬元;因學146戶,獲賠82.3萬元;因災12戶,獲賠21.51萬元。「精準防貧保險」撐起了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兩類群體「保護網」。
精準防貧保險公示
「誰來防」「為誰防」「防什麼」「怎麼防」
永平縣採取「政府+保險」的保障方式,推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在建立「未貧先防」和「脫貧不返貧」長效機制上探索出新路子。
在龍街鎮集中發放防貧保險金
設置專項資金,創立防貧保險,解決好「誰來防」的問題。永平縣人民政府每年拿出140萬元財政預算資金,以每戶每年200元的標準,按照7000戶農戶的規模購買保險,防貧對象無需個人掏錢。制定下發《永平縣開展精準防貧保險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用制度確保精準防貧保險機制長期穩定執行;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與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籤訂《永平縣精準防貧保險合作協議書》《永平縣精準防貧保險合作備忘錄》,保險公司根據政府需求制定保險方案,提供理賠服務,負責規範、透明地開展各項工作,最大限度地幫助政府降低扶貧成本,提高精準扶貧工作效率。
入戶回訪
劃定兩條界線,核准防貧對象,解決好「為誰防」的問題。一是根據負擔水平,劃定「防貧預警線」。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扶貧、教體、人社、民政、醫保、統計等行業部門,對近年來全縣農戶因病、因學、因災支出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劃段測算、抽樣調研,分類評定「防貧預警線」,將支出超過這條線的農戶納入重點監測範圍。二是根據收入水平,劃定「防貧保障線」。以上年度國家現行農村扶貧標準線的1.5倍為基準,設置「防貧保障線」,將低於1.5倍的納入重點防貧範圍。通過劃定兩條防貧界線,將非高標準脫貧戶和非貧低收入戶納入返貧致貧重點監測範圍。
杉陽鎮仁壽村楊紹榮家因火災房屋損壞
找準返貧主因,分類實施救助,解決好「防什麼」的問題。永平縣聚焦因病、因學、因災等返貧致貧主要因素,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大數據」一旦監測到非高標準脫貧戶和非貧低收入戶因病、因學、因災等原因導致家庭收入低於防貧保障線時,行業部門立即啟動跟蹤程序,保險公司實施入戶勘查核算,經調查確認符合相關規定的,按照分級累進位發放防貧保險金。有效構築起貧困再生的「截流閘」,群眾不再擔心因一病而拖垮一家,不再擔心因突發事故而一無所有,不再擔心因承擔不起學費而放棄享受教育的機會,極大減輕了貧困群眾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
防貧理賠金助楊紹榮一家重建家園
引領四方聯動,破解返貧難題,解決好「怎麼防」的問題。防貧對象不事先確定,不事先識別,按照「防貧預警線」實時監測進行框定。堅持縣、鄉(鎮)、村(社區)和保險公司四方聯動、分工負責、環環相扣。根據精準防貧保險標準和程序,分類劃分不同區間、比例和救助標準,經過調查、認定、公示等程序後,給予發放保險金。「精準防貧保險」把無法直接享受到扶貧政策的非貧低收入戶納入其中,填補了扶貧領域的空白點,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為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益嘗試。同時推動保險創新,實現由「定人定量」到「群體共享」的突破性轉變。
打造「防貧保險」升級版,建立「脫貧不返貧」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持續減貧作用,重在瞄準政保合作背後的廣闊市場,作好保險兜底保障這篇大文章。一是藉助國家將「醫養結合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契機,通過政府推動、資源整合、功能融合,作好「醫養服務+保險」文章,對高齡、失能、行動不便人員實行護理保險,解決這三類特殊人員的醫護問題,降低經濟負擔,解放貧困家庭勞動力,避免群眾因養老和失能返貧致貧。二是著眼種植、養殖、電商,連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的多維功能,作好「產業振興+保險」文章,形成「扶貧扶智、產業造血、一縣一業、一村一品、一人一技」的產業振興最優路徑,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從根源上解決返貧致貧風險。三是緊緊抓住農村消費升級的機遇,作好「金融服務+保險」文章,創新互動機制,形成惠農合力,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廣大農民殷切期盼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斷提高認同感、幸福感、獲得感。
(文/圖 楊福軍 永平縣脫貧攻堅指揮中心)
(責任編輯 蘇宇簫)
2020年第9期《社會主義論壇》「彩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