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有禮,猶魚之有水矣——葛洪
一個人的禮貌,就像是魚和水的關係。不管處在什麼環境下,我們都要禮貌待人,這是我們做人的根本。這樣才能在社會中立足,別人得到了你禮貌的相待,自然也會以禮待你。
因此在我們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表現出特別沒有教養的行為,父母再不及時引導,那麼你將親手毀了孩子的未來。
芊芊是個寶媽,平時芊芊都要上班,孩子就由奶奶和外婆照看,周末芊芊想把孩子從奶奶家接回來。本來計劃芊芊夫妻倆帶著孩子去超市,但芊芊丈夫突然有事,只能芊芊自己帶著孩子去超市了。
到了超市之後,孩子看到新鮮的東西就要拿,每次都在芊芊的阻攔下放回去。芊芊正在果蔬區挑選蔬菜,忽然聽到有人喊:「櫻桃不是讓嘗的,誰家孩子家長也不管管,真是沒教養。」
芊芊一回頭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孩子正在超市拿櫻桃往嘴裡塞,於是芊芊跑過去趕緊把孩子抱起來。
孩子「沒教養」的四個表現,外人不直接指出,父母心裡也要有數
1、沒有感恩的心
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很重要的,孩子在感謝他人的同時,自己心裡也會充滿善念。結交善念的朋友,越發展越好。相反,一個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將來肯定會被人嫌棄。
2、 愛錢如命
視金錢如命的孩子真的很糟糕。這樣的孩子大部分的觀念都是來自於身邊人和父母。因此,當孩子有自私自利,唯利是圖表現。爸媽先要自我反思,再去引導孩子。
在小時候,爸媽要用心陪伴孩子,要是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金錢不是萬能的,而且金錢的獲得必須靠勞動來換取。
3 、亂發脾氣
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才算有教養,當孩子不分場合亂發脾氣,看似天真可愛,其實這都是沒素質的表現。爸媽不要一味的為孩子開脫,覺得孩子年紀小,不懂事,一切情有可原。
父母縱容孩子亂發脾氣,只會害了孩子,等孩子再大一點之後,就會更加目中無人,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4 、沒有是非觀念
是非觀和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人不顧生命救人時,孩子不認為這是見義勇為,卻認為是在作秀。這樣顛倒黑白,是非觀念淡薄,肯定是沒有教養的孩子,父母必須要趕緊引導。
如何讓孩子變得有教養呢?
榜樣的力量
父母在引導孩子時,可以給孩子多講一些有教養的孩子,他們的個人事跡。爸媽以身作則,對他人恭敬,對長輩孝順,對社會負責任,以自己的力量,給需要幫助的人。對孩子來說,爸媽的榜樣力量,比事跡更有作用。
文化薰陶
鼓勵孩子多讀書,多學習書中的文化。傳遞有用的價值觀,讓孩子變得有素質,有教養。爸媽可以陪孩子閱讀,與孩子共同進步,及時幫助孩子答疑解惑。同時,還能培養好的親子關係,提升幸福感。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也是孩子禮儀和好習慣的養成期。之前為了讓孩子更加有禮貌,我就入手了這套《禮儀常識大畫書》這裡也推薦給大家。這套書對孩子自我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
這套書一共包括四大主題,分別是《禮儀常識》、《安全教育》、《自救知識》和《健康生活好習慣》,從四個不同的角度來輔助孩子學會生活中,並且結合了孩子的年齡特點,分成了幾十個生活小常識,讓孩子逐漸的養成良好的習慣和禮儀。
內容通俗易懂,每一本書裡都有詞彙注音,旁邊標有詞彙釋義,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詞也不用擔心。
全套書16冊只需要118元,但是卻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講文明,懂禮貌,擁有良好習慣的孩子,家長們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由現在的你說了算!
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