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北京】1月6日報導
菲菲是一個努力減肥的白領,時不時總能看到她在朋友圈打卡鍛鍊,卻始終未能瘦身成功。「我每次都下決心,因為我感覺身材已經有些影響我的健康和工作晉升等。我要求也不高,就是保持在100斤別上漲就行,但我是那種易胖體質,只要我一恢復飲食就會反彈。」
已過而立之年的老孫因為高血脂和脂肪肝被醫生告誡多運動,從不健身的他不得已走進了健身房,結果體重沒減下去還因為運動不當傷了半月板,「我只想減肥,自己瞎練是不行的,可是找了一圈都沒有合適的,廣場舞和健身操也不適合我這大老爺們啊!」
妮娜生完孩子身材走形,趁著打折辦了一張健身年卡,但前前後後也就去了3次,「我身邊朋友誰沒辦過卡啊,一開始願望都是好的,只是一個人堅持真的很難。」
菲菲、老孫、妮娜只是運動減肥路上的億萬人之一。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約有4.4億成年人超重、近1.3億人肥胖、2億脂肪肝患者、3億高血壓患者、1.1億糖尿病患者。這些已檢出但還未嚴重到需要醫療救治的亞健康人群,帶來了運動健康龐大的需求。
對此,我國政府早已關注和重視。5年前,國務院46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並繪出藍圖:到2025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5年後,《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又提出,到 2035年,體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體育產業更大更活更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期間還先後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等多項政策和實施意見幫助產業目標落地。然而,目前我國的運動健康和健康管理產業鏈僅停留在檢測篩查階段,檢後病前、體醫結合,以運動促進健康還是一個巨大的空白市場。
運動促進健康市場巨大,但傳統健身存在運營瓶頸
國民健康意識增強,並不代表運動能力也能跟得上,中國運動健康市場最迫切的需求是有效的指導和服務。根據美團點評2018健身行業報告,中國健身人口滲透率不到1%,對比日本的3.3%、韓國的7.3%,都有數倍的差距。業內人士也表示,過去在傳統健身房辦年卡的人,99%都是健身小白。這些數據一方面說明中國健身行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尚未釋放;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大多數人還都處於健身零基礎狀態,不知道怎麼練,如何運動才有效,也不知道在運動中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
然而,目前市場上現有的傳統健身房因為重銷售輕運營,長期缺乏有效的內容產品和用戶服務,無法從根本上幫助健身零基礎的大眾解決他們多種多樣的健康問題。一方面,靠預售苦苦支撐的傳統健身房,「賭你不來」才能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1億人在假裝健身」登上微博熱搜。無產品、無服務、粘性差,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消費者自然就不願續卡。
再來看如今受追捧的月卡制、次卡制的新型健身房,其中還有24小時智能健身房甚至模仿美國的ClassPass模式,推出了99 元包月卡。新型健身房看似火爆,但是月卡、次卡仍未能避開價格戰,並從根本上解決負債率的問題。還有近年來興起的網際網路健身,雖然豐富了各種功能課程,但大多致力於家庭、線上等場景,仍存在無人指導、無人監督難堅持、數據難打通、效果無法驗證等問題。
因此,一個能提供一站式運動解決方案的新型健身品牌——快快智能健身進入了我們的視線。
解決用戶健身痛點,提供一站式智能運動解決方案
據了解,快快智能健身成立的初衷就是為滿足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以及對運動效果的追求。從市場剛需減肥瘦身切入,通過三步走,從運動減肥到運動健身,再到運動健康,一步步解決中國人的健康問題。
首先,快快智能健身根據長期積累的12萬例實測數據,將中國人細分出118種體型。其專門針對中國人體質研發了一系列標準化功能課程,包括線上5種難度,3個進階,80萬節視頻課程,以及線下8個系列,131種功能課程,解決了傳統健身服務產品缺失的問題。
其次,快快投入上億元打造了一套 「智能系統+智能硬體+智能課程」的標準化教學模式。通過對用戶運動健康數據的採集、分析、應用,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運動解決方案、實時的訓練指導,以及對飲食和生活習慣的科學引導,實現對用戶運動健康管理的「一站式」服務。
在課前,快快智能系統和專家系統會根據個人的體測報告和運動能力評估,匹配個人目標給出最適合的運動方案。
在課中,除了專業的課程指導,還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臂帶實現了實時的動態心率採集和動作捕捉,採集速度媲美醫用級心率帶。這是市面上普遍的靜態心率腕錶所不及的,可以通過精準的數據給予用戶更有效的運動調整和運動安全監測。
在課後,系統會為每一位學員即時生成一份包含運動動作、運動能力在內的4大類70項指標的運動評估報告,用數據量化效果,讓用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每一滴汗都流在了何處。除此之外,快快智能健身還通過線上一日三餐的飲食指導和視頻課程形成24小時服務閉環,在增加用戶粘性的同時,幫助用戶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鞏固運動效果。
將智能科技與健身課程深度融合,以科技的手段讓運動更有效、更安全,是快快區別於其他健身的全新模式。學員在每一節課、每一期課,乃至每一個訓練計劃周期,都會體驗評估、規劃、指導、訓練、反饋的一站式閉環服務。同時,學員還將通過每一節課、每一個階段的運動評估報告,從完成一個小目標,到完成一個中目標,再到完成最後的大目標,使運動變得簡單也更容易堅持。
來自對快快用戶的第三方調查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快快學員對運動效果滿意,對比美團點評《2018年健身行業白皮書》中健身俱樂部11.6%的年均續課率,快快的續課率是傳統健身房的5倍以上。
快快的智能系統能同時處理分析多人的運動數據。因此儘管是12人小團課的上課模式,整個過程也能讓每個學員都得到如私教課一般的服務和體驗,但課程價格卻比私教課便宜很多。
「移動網際網路、數字時代的人現在開始價值回歸,更注重效果,其次才是品牌,因此雖然我們進入市場晚,但拓展速度還是相對較快的,而且我們基本沒有進行市場推廣,80%來自轉介紹。」 快快CEO徐剛說。
科技為運動賦能,拓展線上線下多場景
快快智能健身瞄準中大型社區15分鐘健身圈布局快快門店。經過4年的運營和標準化複製,目前快快智能健身社區店已建成170餘家,覆蓋24個城市,線上線下用戶已突破200萬人。可以說,從市場規模上,快快模式已取得初步成功。
據了解,快快下一步的目標是展開平臺合作,賦能產業合作夥伴,構建融合場景的運動健康服務生態體系。一方面,通過廣泛的合作豐富資料庫,開發更多適合中國人體制的標準化功能課程,包括辦公室疼痛管理、慢病管理等。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化內容產品的標準輸出,以及一體化可穿戴設備數據接入,突破門店健身的單一場景,為不同的場景模式定製個性化的運動解決方案。
據悉快快高新技術團隊死磕4年研發的家用智能膝帶和智能臂帶已經完成公測,即將在近期投入市場。
「我們希望用戶只為健身效果買單,而不是為健身場地和器械買單。健身行業的發展經歷說明捷徑是走不通的,用心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贏得市場,而我們願意在產品打造上投入,真正的解決行業痛點;另外,我們和傳統的健身機構並不構成競爭關係,因為我們的初心是讓更多用戶體驗智能健身,傳統的健身房也是快快賦能的場景之一。」快快CEO徐剛表示。
面對2025年體育產業5萬億的產值目標,巨大的市場規模以及傳統健身房無法滿足的市場需求,新興商業模式正在不斷迭代、迸發,商業健身市場正迎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
快快模式的出現,為健身行業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其一,面積小、人員少、輕器械,開店門檻更低,更容易規模化;其二,通過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原創課程產品,提高用戶滲透率、人次坪效、復購率來持續經營;其三,以科技的手段量化運動效果,分解目標,滿足消費者的預期,讓運動更有樂趣增加用戶黏性;其四,降低了高居不下的私教課費用,讓更多的人能得到1對1個性化的指導服務;其五,打造內容產品的標準化輸出,開發多場景健身,突破健身行業瓶頸,讓健身融入大健康行業。這種種探索,都值得市場借鑑。
據透露,快快計劃在2020年將拓展免費用戶數500萬,付費用戶增至100萬,加強智能顯性化,提升用戶體驗,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中國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