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熱線訊:科技融合•流動賦能,9月28日,素有中國體育用品行業「風向標」之稱的體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正式拉開帷幕。當天下午,在會展7.2號館的A011活動區,一場科技感十足的「全民健身 活力中國」跳繩挑戰賽也盛大開幕。
這不僅是一場簡單的跳繩賽事,也是一場豐富跳繩行業產品內容、增加行業活力的發布會,是繼上屆體博會「開啟智能跳繩新時代」之後,近一年來躍動跳繩在研發上的成果展示。將科技創新與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深度融合,躍動正逐步扛起跳繩運動「智慧擔當」的大旗。
傳統體育項目玩出別樣精彩
本次賽事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辦、中體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體運營、上海躍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上海市跳繩協會和上海躍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協辦,並得到回力鞋業、農夫山泉的大力支持。
28日,上海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市跳繩協會會長潘勤,上海回力鞋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波,上海市楊浦區體育局調研員王飆,上海躍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勝席等領導嘉賓齊聚國家會展中心,共同開啟了本屆跳繩賽事的序幕。
據了解,本次比賽項目設置豐富,包含個人速度賽、花樣賽和團體賽,兼具挑戰性、團隊性和觀賞性。28日的第一個比賽日就有500餘名參賽選手來到跳繩挑戰賽的現場。其中,花樣跳繩賽格外引人矚目,不僅比賽現場被觀眾圍得滿滿當當,這場小小跳繩賽還吸引了央視體育頻道的關注。
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的徐發光是首日比賽的參賽選手之一,面對央視鏡頭,這位曾經的全國跳繩個人花樣冠軍與表演賽冠軍欣喜地向大家介紹著賽事的亮點。徐發光認為,花樣跳繩在傳統跳繩基礎上融入了體操、舞蹈、力量、節奏等元素,非常具有趣味性和時尚性。
更重要的是,跳繩運動簡便易行、投入少、鍛鍊價值又高,而且不受空間、時間限制,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全民運動。當天,比賽現場還吸引了不少女生參與其中。在她們看來,運動後新陳代謝加快,對皮膚好,跳繩運動有利於塑形,長期堅持可以練出完美身材。
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跳繩挑戰賽首次亮相。作為國家體育總局在2019年開始開展的示範性全民健身賽事活動之一,去年底,該賽事首站就在廣州吹響了號角。賽事旨在通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把創新賽制、挑戰精神和增強體質融合起來,引導人們在運動中尋求快樂的生活方式。賽事期間還誕生了兩項金氏世界紀錄,引發廣泛關注。
危中尋機,線上跳繩賽逆勢上揚
本該乘著首戰賽事激起的熱浪在全國多個城市開花結果,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卻將一切按下了暫停鍵。在此期間,疫情不僅給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體育產業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嚴重衝擊。
儘管如此,多數體育從業者卻並沒有喪失信心。疫情危及著人們的健康,卻也助推著全民健身的步伐。在「危」「機」並存的時刻,躍動跳繩發現,體育產業發展的社會環境、市場環境並沒有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並沒有變,疫情反而催生了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
於是,在疫情帶來的「蟄伏期」裡,躍動跳繩積極研發智能跳繩設備、開發線上跳繩系統,並且組織了「全民健身 活力中國」跳繩挑戰視頻賽等一系列線上跳繩打卡、比賽活動,呼籲大家安全、高效運動,增強自身對病毒的抵抗力。
不僅如此,此次賽事的開幕式上,躍動聯合近百年鞋匠回力研發打造的第一代跳繩鞋也正式發布,並將賦能跳繩賽事乃至整個跳繩行業的發展。首日的比賽中,就有大批穿著當日首發的躍動跳繩鞋的運動員上場參賽,跳繩鞋新潮的配色、流線的外形,配合選手精湛的繩技,引得在場的觀眾不斷歡呼吶喊。
躍動的成功突圍讓我們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體育運動不僅沒有受到場景的限制,反而呈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與蓬勃的生命力,甚至呈現出逆勢上揚的趨勢,這足以說明體育產業前景可期。
智慧體育為企業帶來新機遇
隨著網際網路思維的普及、物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應用,科技與體育的結合與日俱增。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到,要大力發展智能體育。
而剛剛閉幕的2020線上智博會•智慧體育大會上,上海體育學院教授黃海燕也曾提到,隨著新興技術的興起,智慧體育將湧現出多種形態,尤其以5G為核心的計算機技術、虛擬實境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將迎來應用爆發期,並將成為延長體育產業價值鏈、提升體育產業競爭力的強勁動力。
那麼,智慧體育究竟如何賦能體育生態?對整個體育產業又會帶來哪些改變呢?此次亮相體博會的跳繩挑戰賽中可見端倪。
據了解,28日的比賽中就應用了當天發布的智能跳繩計數系統。每位選手手握搭載無線技術的智能跳繩,其成績通過wifi網絡實時呈現在LED大屏幕上,數字飛速運轉,直觀可見。科技互聯,大大提升了賽事的體驗感和觀感。
看到那麼多人積極參賽,上海市跳繩協
會秘書長李勝席也十分感慨。他表示,隨著大眾對跳繩的喜愛,許多與跳繩相關的APP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當你進入APP後,可以與周邊用戶進行線上PK,實時查看自己的運動數據。」一根小小的跳繩就可以調動群眾運動積極性,促進全民健身,服務健康中國,可謂是小跳繩大作為。
同時,隨著每輪比賽結束,參賽者的數據也將被自動保存,排名實時呈現。首個比賽日,30秒單搖跳、2分鐘耐力跳、大師賽以及表演賽就誕生了7位冠軍。這樣智能化的處理,既提高了賽事的精準性和賽事組織工作的效率,也為跳繩項目推廣、賽事舉辦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更重要的是,這些智能設備的應用將帶領傳統的跳繩賽事朝著更加信息化、科技化與透明化的方向發展,不僅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傳統體育運動的豐富內涵,也看到了中國科技智造日新月異的飛躍進步。而長遠來看,以躍動跳繩賽為代表的智慧體育在體育產業中的應用還會更加廣闊,甚至在體育+旅遊、體育+醫療等多個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而這些又將為體育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本文來源:上海熱線 作者: 責任編輯:排山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