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吳挺 實習生 徐詩叢
2015-02-27 11:05 來源:澎湃新聞
「大腕擺擂」,澎湃防務的特設欄目之一。在這裡,名家觀點和權威聲音交鋒與碰撞,業內重量級專業人士就重大議題參與辯論。本期開篇邀約了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少將和美國大西洋委員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柯瑞傑(Roger Cliff) 圍繞中美核武器發展及軍備競賽等議題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隔空對話」。
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少將 資料圖美國大西洋委員會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柯瑞傑柯瑞傑是知名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曾供職於華盛頓智庫「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蘭德公司、國防部長辦公室等,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國際關係博士學位。
核心爭論:關於軍備競賽 朱成虎:軍備競賽是客觀的現實存在;美國核武庫不斷現代化、小型化,威脅中國戰略威懾可靠性,中國核力量走向機動式、海基加以應對。
柯瑞傑:美國軍事力量整體上仍勝於中國,差距懸殊的兩國很難產生軍備競賽;大部分美國軍事支出與中國的潛在衝突無關,儘管兩國未來十年的軍事競爭趨勢將加劇。
關於衝突的起因 朱成虎:沒有美國,我們的軍隊發展不到今天。美國不對臺灣地區出售武器,我們哪有那麼多理由來增加軍費開支,我們必須要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美國不搞抵近偵察,不搞那麼多針對中國的軍事演習,我們也無需做打仗的準備。強化軍事同盟的行為是冷戰的產物,並沒有隨著冷戰的結束而終結,反而還在加強。不就是為了對付我們?
柯瑞傑:中國正在試圖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地位,不願意無限期地接受美國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地區主導地位。因此美國需要為可能出現的軍事對抗做好準備。當然,這有可能進一步促使中國加大軍事能力建設的步伐。
關於實現亞太穩定 朱成虎:中美力量對比差距的縮小才能在這一地區實現真正的平衡,更有利於地區和平與穩定。
柯瑞傑:中美在亞太地區實現穩定需要一方讓步或雙方保持現狀,將爭端的最終解決擱置下來。
評估中美軍備競賽及其風險 柯瑞傑:
我不認為現在中美之間正在進行軍備競賽。儘管由於地理位置的緣故,中國相對於美國在某些潛在的(軍事)衝突(比如圍繞臺灣問題而爆發的衝突)中更具有地方性優勢,但美國軍事力量整體上仍遠比中國強很多。差距懸殊的兩者之間是很難產生軍備競賽的。儘管時常宣稱向亞洲戰略性地「再平衡」,
但實際上,美國只是向太平洋地區轉移了非常少量的軍事裝備,大部分美國軍事支出仍與中國的潛在衝突無關。除此之外,中美兩國的國防開支都很適中(moderate)。
最近,美國國防部宣布了所謂的「第三波抵銷」戰略,旨在保持美軍相對於俄羅斯和中國的技術優勢。所以,美國當然是對中國軍事能力的增強開始加以應對了,但我不會將當下的局勢描述為一場軍備競賽。當然,
我的預計是,未來十年,中美兩國軍事競爭會升級。評估中美核衝突可能性,及使用核武器的動機 柯瑞傑:
我不認為兩個大國在可預見的未來有使用核武器的動機。美國核武器的優勢遠遠大於中國,所以中國對美國使用核武器無異於自殺。如果美國有想法,是有能力摧毀掉中國的幾百座城市。但是,反過來講,
即使擁有核武器的數量遠遠超過中國,美國也絕不可能通過先發制人的(核)打擊消滅掉中國所有的核武器。至少,中國有些(核)武器仍然能夠打到美國(境內)。所以,這樣的衝突是講不通的,中美兩方都不可能願意為贏得勝利而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因此,我不擔心任何一方會在衝突中會使用核武器。
美國戰略界對中國之認知,雙方戰略誤判的可能 柯瑞傑:
美國國家安全界的主流觀點是,中國正在試圖挑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優勢地位。這不是說中國打算在東亞建立霸權(有些人是這麼認為的,但他們只是少數),只是說中國不願意無限期地接受美國在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地區主導地位。過去有人認為中國的意圖完全是善意的,只要美國和中國不發生正面衝突,那麼就不會有爭端。不過,近幾年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行為使得這些聲音失去了影響力。
如今人們普遍認為,北京方面將任何調解性行為視為軟弱,而讓步只會激勵中國採取更多霸道行為。即使這種看法不完全正確,寧可小心求安全,不可冒險而後悔,因此
美國需要為可能出現的軍事對抗做好準備。當然,這有可能進一步促使中國加大軍事能力建設的步伐,但大部分美國政府的官員們都認為,比起放任中國在(亞太)地區為所欲為,這種(備戰帶來的)風險也要好得多。在亞太地區保持穩定的可能性 柯瑞傑:中美在亞太地區實現穩定是可能的。然而,這需要一方或雙方做出讓步。中國在臺灣地位、釣魚島、南海以及在一國專屬經濟區開展行動等問題上的立場與美國的觀點是相衝突的。如果一方或另一方能夠改變立場,或者雙方能夠接受現狀,將這些爭端擱置下來,度過一些至關重要的時間段之後再尋求最終解決,那麼衝突能夠避免。不過,這在政治上是否可能尚不明晰,短期內我對此並不持樂觀態度。
中美之間的「紅線」劃在哪 柯瑞傑:
「紅線」應該劃在訴諸武力上。任何國家都不應該動用武力去試圖改變現狀。這不是說現狀不可改變,而是說現狀應該通過和平方式來改變。(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軍事競爭, 軍備, 中美「紅線」
相關推薦
評論(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