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稱,滴滴計劃於2021年上市,上市地或將選擇香港,目標估值約為600-800億美元,目前正在與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內的投行接洽。
據天眼查公開資料顯示,截止目前,滴滴所在的母公司小桔科技的股東中,創始人程維佔據49.19%的股權,天使投資人王剛持股48.23%,首席技術官兼自動駕駛新公司CEO張博持有1.55%,聯合創始人吳睿持股0.72%,另一高管陳汀持股0.31%。
01
中國出行領域的超級獨角獸
滴滴出行將自己定位為「一站式移動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致力於以人工智慧技術推動智慧交通創新,解決全球交通、環保和就業挑戰。目前來看,滴滴旗下出行業務包括計程車、快車、專車、拼車、單車、順風車、代駕、公交車、貨運、車生活、租/買車、跑腿、導航等一系列服務,幾乎囊括出行相關所有板塊。已為超過5.5億用戶提供出行生態多元化的服務。
作為出行平臺的超級獨角獸企業,一直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也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即將上市的消息了。
2016年8月1日,滴滴和優步中國宣布合併。至此,中國網約車市場如火如荼的補貼大戰終於告一段落,滴滴以超9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網約車市場絕對的老大。
按照滴滴的規劃,2016年網約車市場競爭已經結束,2017年開始修煉內功,2018年即可全面出擊準備上市。當時有消息稱,滴滴計劃最快於當年IPO,估值最高800億美元,且滴滴正在就規模達到數十億美元的首次公開招股(IPO)事宜與銀行家展開磋商。後因為迎合安全監管方面的要求,上市計劃才暫時被擱置。
經歷了2019年的沉澱和形象重塑期,2020年的滴滴啟動了「暴走模式」,2月底上線新品牌花小豬,4月宣布青桔單車獲得10億美元融資,9月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同時發力社區團購,日前滴滴又發布首款定製網約車D1……,一系列動作都在預示著,今年滴滴將再次全面出擊。
自2012年成立起至今的8年中,滴滴已經完成了19輪融資,融資總額合計超200億美元,被稱為中國市場融資輪次最多的公司。
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了新一輪超40億美元股權融資。其中,滴滴確認了軟銀集團參加了本輪融資,此外還包括「若干國內國際的投資者」。
而最近一次融資則在2019年7月,彼時滴滴估值已達600億美元,豐田汽車與其成立合資公司,融資額達6億美元。
2020年8月4日,胡潤獨角獸榜數據則顯示,滴滴價值約為530億美元,較此前有所縮水,也不及此前被傳IPO時的800億美元目標估值。
為了衝刺上市,今年二季度滴滴出行CEO程維就在公司戰略會上公布了未來3年的戰略目標,內部命名為「0188」:0重大安全事故,每天服務超過一億單,國內全出行滲透率超過8%,全球服務用戶MAU超8億。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滴滴多條業務線一齊發力,其中四輪車承擔其中5000萬單,兩輪車和國際化分別為4000萬和1000餘萬單。據了解,滴滴網約車(含花小豬)實現了同比近30%的增長,日訂單超3000萬;青桔單車11月峰值突破2300萬;國際化日訂單超500萬。2020年初,滴滴每月服務用戶3億人,10月已達4億。
02
一路過關斬將的輝煌成長
2012年6月份,程維正式從阿里巴巴辭職,成立了小桔科技,三個月之後,一款叫做「滴滴打車」的軟體正式上線。當時網約車的形式十分新穎,同時成功地解決了打車難的問題,使得滴滴打車迅速在市場走紅,到了當年11月份,滴滴就完成了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然而,滴滴的模式很快被複製,一路出現了三十多家競爭對手,其中就包括滴滴後期的勁敵「快的」及全球網約車巨頭Ube。各大公司為了獲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展開了一場規模競速,最終滴滴在這場燒錢大戰中笑到了最後,2015年初將快的招入麾下;同時憑藉資本加持和高速成長,滴滴也最終戰勝了Uber,並且於2016年收購了Uber中國業務,一舉奠定了行業地位。
此後滴滴不僅收購了Uber中國,還投資了幾乎全球所有的網約車對手,如北美的Lyft、印度的Ola、東南亞的Grab、中東的Careem、歐洲的Taxify。
數據顯示,2015年合併快的後,滴滴市場份額高達99.8%;2018年9月,滴滴市場份額仍高達91%。
不過,隨著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滴滴出行也受到了明顯的影響,據網上數據顯示,2020年6月滴滴在網約車出行的市佔率回落已跌至84.87%。在去年5月滴滴總裁柳青宣布,滴滴的國內網約車業務活躍人數5439.48萬人,平均訂單量已恢復到疫情前的60%~70%水平。
03
為何選擇當前上市
雖然滴滴此次上市的具體細節還有待公布,但選擇這個時候上市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有分析認為,雖然近兩年的全球經濟形勢較為不明朗,但中國資本市場在制度改革方面卻有了很大的改進,其中體現在上市制度方面相對更加開放包容,讓更多的企業有了上市融資發展契機。
包括A股的科創板上市、新三板改革、以及註冊制的全面推行,都昭示著大力改革的決心。
港股方面,隨著近兩年港股實施上市新規以來,已有超過110家新經濟登陸港股市場,包括阿里、美團、京東、小米等都陸續以不同方式成功登陸,不但為企業提供了重要的融資發展平臺,並享受到了巨大的估值回報。
前不久,另一家出行領域的對手嘀嗒出行已經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準備在香港上市。雖然相對其在順風車業務方面處於行業龍頭,滴滴來說體量也不足為懼,但或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化了滴滴上市的訴求。
參考Uber美股上市後市值從不到300億美元的低點,反彈至900億美元以上,市值得到巨大提升的背後,說明市場對網約車共享出行領域模式的認可。如果滴滴能成功上市,藉助資本市場的融資力量,不但能更好地鞏固其護城河,抵禦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挑戰,在估值上也有望會得到更多的提升。
04
加速布局無人駕駛
除了滴滴上市的消息外,近期關於滴滴造車及在無人駕駛上的布局也持續引發的市場關注。
在2020年11月16日,滴滴發布的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將首先在長沙試運營,陸續推廣到全國。
這是滴滴出行和比亞迪花了三年的時間,從定義共享汽車、了解用戶實際需求開始,打造的全新物種。
據介紹,這款車由滴滴聯合比亞迪共同設計開發,首次在數據層面將整車數據與滴滴平臺數據打通,實現了線下交通工具與線上運營平臺的結合。由於更著重於智能化和共享化,在車內人機互動、司乘體驗、車聯網等多方面進行諸多定製化設計,使乘客接受共享車比私家車更好的觀念。
據相關消息稱滴滴將在今年完成一萬輛,明年計劃10萬輛高度定製化產品的投放。
此外,近兩年滴滴出行在無人駕駛方面也不斷有新的進展,在2020年中旬,滴滴Robotaxi就已經開始在上海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依靠滴滴海量的出行數據和先進的算法迭代,再藉助龐大的出行網絡+混合派單,滴滴有望在無人駕駛布局方面有了比很多同行更加先發的優勢。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預測,到2025年,搭載自動駕駛的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臺,新的迭代版本能夠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他還表示,到2030年,希望滴滴共享汽車去掉駕駛艙,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自動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