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的王室】西班牙:最強勢的波旁王朝

2021-02-23 禾父的人生

  西班牙王室的血統起源於5世紀的西哥特王國,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

  西班牙王室只計算王室父系血統的情況下,其王室父系祖先Robert of Hesbaye (770-807),他的後代為「歐洲第一家族」法國王室卡佩家族的分支波旁家族,現今國王費利佩六世一世即波旁家族成員,是Robert of Hesbaye父系血統的直系後代,在只計算父系血統王室中,世界上現存最長父系王室中排在第二位在日本菊花王朝之後。

  有太陽王路易十四(母親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1578年-1621年〕的大女兒,王后也是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1605年-1665年〕大女兒)的血統;加冕過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頭銜僅存的王室家族,在歐洲王室裡頗具影響力。

  

王室更迭

  西班牙阿拉貢地區出生的「天主教國王」 費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看中了哥倫布徵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們也想藉助哥倫布,讓他為西班牙在海外尋找一個新世界。於是,他們於1492年資助哥倫布探險。哥倫布不負重託發現了美洲,新世界幾乎無窮無盡的金銀使西班牙暴富起來。擁有了玻利維亞波託西銀礦等巨額財富,西班牙也幾乎擁有了整個世界。

  遺憾的是,飛來的橫財卻沒有使西班牙的經濟飛躍。王公貴族們不是將財富揮霍掉,便是用它重整軍備。因此,西班牙雖然擁有了一支令對手敬畏的無敵艦隊,但它的經濟實力卻遠遠滯後於其軍事實力,更不能與其強勁對手大英帝國相提並論。而且,無敵艦隊並非無敵,就如同常勝將軍並非沒有過失敗一樣。西班牙王公貴族生活上的驕奢淫逸與政治上的短視無能,為日後西班牙帝國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當時在歐洲大陸君臨天下的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王朝只是它的一個分支。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因為沒有子嗣,便立下遺囑,確認法國王儲的次子安茹公爵為其繼承人。1701年,安茹公爵即菲力浦五世加冕成為西班牙國王,波旁王朝正式入主西班牙。此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為奪回在西班牙的王位發動了所謂的王位繼承戰爭,雙方在歐洲大陸廝殺、徵伐達12年之久,歐洲列強均被牽涉其中。1713年籤訂的《烏得勒支和約》確認菲力浦五世為西班牙合法的國王。

  菲力浦五世去世後,其子費迪南德六世於1746年即位;1759年費迪南德六世夭折,其弟查理三世即位,並統治西班牙達29年之久。

  在波旁王朝眾多的西班牙君主中,查理三世是最受歷史學家們青睞的一位。查理三世痛感教會幹政造成的諸多流弊,以空前的鐵腕在帝國內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他下令驅逐耶穌會會士,禁止僧侶團活動,把他們解散並沒收其財產。查理三世最受人民歡迎、最遭教會痛恨的著名行動,結束了宗教法庭和殘酷刑訊帶來的恐怖。

  與其父相比,查理三世之子查理四世遭到歷史學家眾口一詞的批評。查理四世重用弄臣曼努埃爾·戈多伊,此人擔任王朝的首席國務部長和首相,把持朝政長達25年之久。在戈多伊的唆使下,查理四世與歐洲新貴拿破崙結盟,這次決策的失誤導致西班牙歷史最大的失敗之一。1805年在著名的特拉法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率領的英國艦隊幾乎將法西聯合艦隊徹底殲滅,「無敵艦隊」從此蛻化為一個頗有諷刺意味的歷史名詞。

  1801年西班牙民眾暴動反對戈多伊的專制統治,戈多伊在最後關頭倉皇逃遁,尋求法國的庇護。拿破崙則以一間陰暗潮溼的牢房接待這位昔日的盟友。

  查理四世愧對蒼生,引咎退位,讓位於其子費迪南德七世。拿破崙見勢不妙,引兵攻入西班牙,費迪南德尚未當上國王,先淪為俘虜。拿破崙任命其哥哥約瑟夫·波拿巴為新國王。西班牙人奮起反抗,開展了所謂的「遊擊戰」抵禦法軍的入侵。1812年西班牙各路人民代表齊聚加的斯,通過了新憲法,確定了王權和教會權力的界限。這一刻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因為它標誌著西班牙歷史上首次君主立憲制的誕生。

  三年之後,費迪南德七世又在西班牙建立了專制的君主制。直到19世紀以後很長時間,君主專制和自由政體交替主導著西班牙的政局,內亂頻仍、世事跌宕是19世紀西班牙的真實寫照。

  1833年,費迪南德七世去世引發了一場內戰。費迪南德七世死時,其女兒伊莎貝拉公主尚未成年,因此暫由他的第四個妻子瑪麗亞·克裡斯蒂娜攝政。對此,費迪南德的小弟卡洛斯堅決反對。他在巴斯克地區、納瓦拉、阿拉貢及加泰隆尼亞等地呼籲反對王后攝政,為此導致了歐洲歷史上著名的1833年~1840年及1872年~1876年間兩度禍害西班牙的王位繼承戰爭。

  伊莎貝拉女王統治西班牙直至1868年。同年,她被軍人推翻流亡國外。第二年西班牙被自由派統治,短期內甚至成為共和國。之後,阿方索十二很快在西班牙恢復君主統治,西班牙又回到了保守狀態。阿方索重新給予教會過去的權力地位。在其後任阿方索十三統治期內(1886年登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相繼獲得獨立。1898年,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也交給了美國,至此,查理五世開創的龐大的西班牙帝國分崩離析……

  而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爭鬥在世紀之交之後依然沒有停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1931年4月14日,共和黨人在選舉中獲勝後,國王退位,這標誌著波旁王朝的終結,共和黨人為此歡呼雀躍。然而隨後的1936年便爆發了內戰。陸軍參謀長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在內戰中漁利,建立了獨裁統治。與西班牙頗有勢力的君主主義者相比,工於心計的佛朗哥更像一個老練的權術家。他一步步向對方妥協,1945年他答應恢復君主制,1947年又頒布一部法律,確定在他死後由一位經他確認的王室成員出任國家元首。佛朗哥在多方尋覓之後,終於確定阿方索十三的孫子、波旁王朝的直系後裔胡安·卡洛斯為其繼承人。

 

胡安·卡洛斯

  胡安·卡洛斯1938年1月5日出生於義大利羅馬,是巴塞隆納公爵、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的兒子。他生長在義大利和瑞士,10歲時才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的國土。

  胡安·卡洛斯和弟弟阿方索一塊兒在聖塞巴斯蒂安上學,1955年入薩拉戈薩軍事學院,隨後又進馬林海軍學院、聖哈維爾空軍學院就讀。在軍事學院就讀期間發生了一場悲劇,胡安·卡洛斯的弟弟死於非命:當時兄弟倆正擦槍準備一起去打獵。阿方索的槍意外走火,阿方索當即身亡。

  胡安·卡洛斯在三個兵種中均被任命為中尉。作為未來的武裝力量總司令,他對西班牙的軍隊知之甚詳。此外,他還在馬德裡大學修讀了企業經濟學和管理學。在父親同意下,他接受了佛朗哥的建議,成為這位大獨裁者的繼承人。1969年7月23日,佛朗哥的繼任人選正式公布。

  1962年5月,胡安·卡洛斯與一位歐洲王室的公主結婚,她便是希臘公主索菲,西班牙人按自己的習慣稱她為索菲亞。這起婚姻符合傳統的觀念,結婚儀式在教堂舉行。所有人都相信,王子將是未來西班牙稱職的國王。他由佛朗哥任命避免了國內局勢的動蕩。

  1975年11月,佛朗哥死後僅幾天,胡安·卡洛斯宣布成為西班牙國王。1976年11月17日通過了關於政治改革的法律,佛朗哥的獨裁政體被徹底結束,重新在西班牙實行兩院制。1978年在對政治犯進行大赦後,君主立憲制憲法被人民所認可。西班牙是一個根據現代議會制原則進行統治的王國。為了能從現行的君主專制制過渡到君主立憲制,胡安·卡洛斯主動剝奪自己的權力。為此,他在世界範圍內達到廣泛的認可和讚賞。如今,他同其他歐洲君主一樣享有類似的權力和義務。

  1981年2月23日下午,以國民衛隊軍官特赫羅斯為首的一批對改革不滿的軍人突然襲擊議會,發動了政變。大批支持政變者的軍隊和坦克開往首都,佔領了馬德裡的國家電臺,要求恢復佛朗哥的獨裁制度,新生的西班牙君主立憲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胡安·卡洛斯國王在得知政變的消息後,立即於當天夜裡親自向各省的軍區司令打電話,警告他們同叛亂分子保持距離。各軍區司令知道國王對政變的態度之後,明確表示不支持政變者。胡安·卡洛斯國王還親自說服軍隊的高級領導人站在自己一邊,他們中有許多是國王軍校時的同學。國王甚至披掛上陣,身穿軍隊總司令的戎裝在電視臺發表講話,呼籲人民反對政變,支持國王和政府。氣勢洶洶的政變分子內心其實很虛弱。他們眼見國王的態度如此堅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君主立憲制,於是俯首就擒,參加政變的部隊也紛紛投誠。在1981年2月23日這個決定性的夜晚,胡安·卡洛斯真正成為西班牙的國王,他也因此贏得了西班牙乃至全世界的敬佩。

 

最強勢的朝代

  波旁王朝在歷史上一共統治過8個國家,分別是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盧森堡、葡萄牙、比利時、奧地利、匈牙利。

  1848年,法國因為多次爆發革命,波旁王朝最終被推翻。1890年,荷蘭國王同時兼任盧森堡國王,波旁王朝在盧森堡的統治終結。1946年,義大利廢除君主制,波旁王朝在義大利的統治終結。

  至于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情況較為複雜,自從1700年腓力五世建立開始,三次被取代,又三次復闢,第三次復闢在1975年,西班牙宣布恢復君主制,胡安·卡洛斯一世重建波旁王朝。時至今日,波旁王朝仍然統治西班牙,現任國王是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兒子費利佩六世。

  波旁王朝從1527年建立開始,至今延續了近500年,統治過8個歐洲國家,至今仍然統治西班牙,堪稱歐洲歷史上最強勢的朝代。

  

現任君主

  費利佩六世,全名費利佩·胡安·巴布羅·阿方索(西班牙語:Felipe Juan Pablo Alfonso de Todos los Santos de Borbón y de Grecia),西班牙現任國王,其父為胡安·卡洛斯一世,1968年1月30日出生於馬德裡,是胡安·卡洛斯一世與索菲婭三個孩子中最小的。菲利佩六世身材高大,是前奧林匹克帆船運動員。

  2014年6月18日,胡安·卡洛斯一世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籤署法令,正式宣告退位 。這份法令於2014年6月19日零時正式生效,同一時刻王儲費利佩將正式繼承王位成為新一代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費利佩六世的登基典禮於2014年6月19日舉行。作為新一代皇室的領導者,加上他美麗的妻子萊蒂齊亞,這位新君的繼位在民意調查中深受人民擁護。

 

現王室成員

  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

  西班牙王后萊蒂齊亞

  西班牙萊昂諾爾公主

  西班牙索菲亞公主

  

來源:網絡。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不代表本號立場,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各位閱讀者交流參考之目的。

  本號所轉載內容沒有任何商業宣傳目的,僅供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本號將會立刻刪除!給您帶來的不便,盡請諒解!

  本號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本號!

相關焦點

  • 馬德裡皇宮:西班牙波旁王朝的見證
    馬德裡皇宮,西班牙王室的中心,始建於1738年,是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與維也納美泉宮的歐洲第三大皇宮,也是波旁王朝的代表性文化遺產。
  • 歐洲王室中打不死的小強?八卦波旁王朝的那些事
    這篇大概是在大半個月前收到的,當時正好有個波旁-帕爾馬的公主因為新冠去世了,經過西語-英語-中文的翻譯,直接變成了西班牙國王的堂姐/表姐,其實他們關係可————遠了於是也有童鞋問我,西班牙波旁王朝和波旁-帕爾馬到底什麼關係,額這就是我最怕的家譜了,以下我就簡單補了一兩句你們應該看得出來,大噶主要看妹子介紹就好
  • 波旁王朝
    17世紀中期,再度分出長幼兩支:長支相繼臨朝的君主為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幼支奧爾良家族的統治史稱奧爾良王朝或七月王朝。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查理十世在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七月王朝亦在1848年革命中傾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終結束。波旁王朝在義大利的統治於1860年告終。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統治於1931年被推翻,但於1975年第三次復闢,是西班牙的王室。
  • 波旁王朝——歐洲貴族圈的半壁江山
    -英語-中文的翻譯,直接變成了西班牙國王的堂姐/表姐,其實他們關係可————遠了於是也有童鞋問我,西班牙波旁王朝和波旁-帕爾馬到底什麼關係,額這就是我最怕的家譜了,以下我就簡單補了一兩句你們應該看得出來,大噶主要看妹子介紹就好↓瀏覽歐洲貴族圈八卦時,波旁王朝是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詞。
  • 西班牙王室發布2020年官方肖像,王后頭戴波旁王朝鑽石王冠
    西班牙王室今天在馬德裡發布了一系列新的官方肖像。47歲的萊蒂齊亞王后穿著一件帶有銀色繡花的粉紅色晚禮服,和國王費利佩六世站在扎祖拉王宮中,由攝影師進行了擺拍。王后的這條裙子首次出現在日本德仁天皇登基儀式的晚宴上。這條裙子來自設計師品牌 Carolina Herrera,粉紅色的面料上有精美的銀色刺繡。
  • 從小美到大的西班牙公主萊昂諾爾 影響著波旁王朝的未來
    然而,萊昂諾爾卻生長在風雨飄搖的西班牙王室波旁王朝,在歐洲所有君主制國家中西班牙王室的民意支持率最低,時不時來一波反君主制的聲音,萊昂諾爾公主作為西班牙王位的第一繼承人,將會走得比其他歐洲王室的繼承人辛苦一些
  • 至今統治西班牙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亡國兩次仍浴火重生
    腓力五世(1683年—1746年),西班牙波旁王朝開國國王,法國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孫子,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洛斯二世死前,指定有血緣關係的他繼承王位,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反對,雙方及各自盟友爆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幫助西班牙打敗奧地利,1724年讓王位給長子路易一世,不到1
  • 最受歡迎的法國波旁王朝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亨利·德·波旁是亨利四世的本名,他本來是納瓦拉的王儲,但與當時的法國統治者盧瓦盧王朝的瑪戈王后結為姻親,當盧瓦盧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也逝世之後,盧瓦盧王朝再無後人,於是亨利四世名正言順繼承了王位。波旁王朝在其長達兩百多年的統治中,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名傳千古的統治者,奠定了一個又一個興盛的時代。那麼如此強大的王朝,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消亡的呢?
  • 「波旁」餘孽西班牙,打不死的「小強」,三次下馬三次復闢!
    不過熟悉一點世界歷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西班牙王室比較特殊,統治它的是歐洲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王室家族———波旁家族。面對嚴峻形勢,西班牙權衡利弊,還是不要得罪大英帝國,而採用了英國的「大陸政策」而招致了法國革命乘勢崛起的拿破崙對波旁王室的信任,最終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安排自己的哥哥取代了波旁王朝,西班牙波旁王朝第一次覆滅。
  • 法國波旁王朝到底有多強大?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波旁王朝,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盧森堡等國家的朝代,至今仍然統治西班牙和盧森堡兩個歐洲國家。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強大和最著名,後世只要一提到波旁王朝,大多會聯想和特指法國的波旁王朝。那法國波旁王朝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一句話概括: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 哈布斯堡千年遺恨:不敵波旁王室
    歐洲大陸還有一個顯赫的王室——波旁王室,與哈布斯堡家族爭奪歐洲霸權多年。兩相比較,哈布斯堡家比波旁多了個奧地利和神羅皇位,波旁比哈布斯堡家多出個法蘭西,孰輕孰重就見仁見智了。最主要是,現在波旁王室還手握西班牙王位,哈布斯堡家是兩手空空了。腦洞稍微打開一下:如果以疆域論,其實拿破崙家族可能才是最顯赫的:法蘭西、西班牙、義大利三大歐洲強國收於一手,雖然只是短短一代,但這可是自查理曼之後再也沒人能做到的事情。下文來自百度百科,由「億衡家族財富」排版。
  • 從繁華走向沒落的波旁王朝:西班牙哈布斯堡末代公主,孤寂在法王宮...
    來自西班牙的瑪麗亞·特蕾莎,是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的女兒,她的母親伊莉莎白·德·波旁則是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和瑪麗·德·美第奇的女兒。作為西班牙皇室的女子,瑪麗亞的存在感並不強。她的母親十分美貌,可惜她更像父親腓力四世。雖然「哈布斯堡下巴」沒有那麼明顯,但也僅僅是個相貌平平的姑娘。
  • 歐洲五個最強朝代:波旁、哈布斯堡、羅曼諾夫、霍亨索倫、漢諾瓦
    歐洲歷史地圖波旁王朝:波旁王朝是法國歷史最強大的朝代,建立於公元1589年,但波旁王朝第一個統治的國家不是法國,而是納瓦拉王國,簡稱納瓦拉,疆域位於今天法國和西班牙交界一帶。公元1589年,瓦盧瓦王朝國王亨利三世因為宗教戰爭遇刺身亡,亨利四世不忍心法國人沒完沒了的飽受宗教戰爭的苦難,以旁系王室成員身份強勢登上法國王位,從此波旁王朝統治法國。隨後,亨利四世化解了宗教戰爭,他本人及波旁王朝得到了法國人的擁護和愛戴。
  • 近代歐洲最慘的王室,國王被革命軍處決,王后與公主被輪番施暴
    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算得上是顯赫一時的朝代,曾經統治過包括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多個國家。波旁王朝統治法國期間,把法國發展成為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是波旁王朝最輝煌的時候。 不過,當一個朝代被推翻的時候,這個朝代的皇室或王室成員下場都不是很好,古今中外有無數例子可以證明這點。
  • 近親結婚的王室悲劇: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絕嗣
    西班牙研究人員報告說,近親結婚是導致該國歷史上哈布斯堡家族絕嗣的主要原因。哈布斯堡家族曾於1556年至1700年統治西班牙,但卡洛斯二世於1700年去世後,這一家族再也沒有了男性繼承人,王位也落入法國波旁家族之手。西班牙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學貢薩洛阿爾瓦雷斯等人計算了哈布斯堡家族16代人中的3000位成員的近交係數。
  • 西班牙王室歷史:近親結婚是傳統,結果導致不孕不育
    1469年,西班牙皇室成立。在此之前和期間,伊比利亞半島上有過多個國王,但1469年,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和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一世聯姻,標誌著兩大主要王朝的聯合。他們因在1492年時資助哥倫布航海,並設立宗教裁判所而聞名於世。
  • 悅讀|王朝物語:咖啡波旁
    王朝物語:咖啡波旁咖啡果實成熟後通常是紅色,而這支巴西,顧名思義,成熟的時候果實是黃色,被認為是紅果波旁與黃果鐵皮卡變種雜交後突變的結果,稱為黃色波旁。波旁種是阿拉比卡咖啡中的固有品種之一,根據最初的發現地,非洲波旁島,現名留尼旺島,命名。波旁島位於非洲大陸東邊的印度洋之中,馬達加斯加島以東。發現之初以致敬法國當時的統治者波旁王朝而命名,法國大革命期間,改名為留尼旺島,Reunion。
  • 「最偉大的西班牙人」因醜聞流亡,西班牙王室會垮掉嗎?
    在這個人心浮動的節骨眼上,一個一意孤行、執意放飛自我的前國王,對西班牙君主制的存亡肯定不是好事情。可以說,西班牙的君主制,成也卡洛斯,敗也卡洛斯。西班牙王室的血統起源於5世紀的西哥特王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論歷史的久遠只比「萬世一系」的日本王室稍稍遜色。
  • 煊赫的波旁王朝:扶持5歲兒子登基,奧地利的安妮被譽為法國孝莊
    所以在法蘭西,如果你是一個強勢的貴族女性,那麼上位的唯一途徑就是成為厲害的王太后。而今天要介紹的女性,奧地利的安妮也算一時之翹楚,被譽為法國的孝莊。她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和他的妻子奧地利的瑪格麗特的長女,擁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公主和奧地利女大公的頭銜。
  • 皇冠墜地,但逃過一劫:被戰火重新洗牌的歐洲王室
    > 西班牙現今的波旁王室,源於法國波旁家族,自1700年至今斷斷續續的統治西班牙。1931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成立,阿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逃亡,並在流亡生活中於羅馬逝世。共和黨為波旁王朝就此完結而歡呼雀躍,但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證明了他們高興得太早。 第二共和國在西班牙的壽命僅僅維持了8年,就被一場內戰宣告結束。1936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1939年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取得勝利,建立獨裁政權,並在二戰期間換取西班牙相對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