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之後,大家心裡多少都會有互相比較的心理,但我們今天聊的比較不是價格層面,而是產品層面或者說技術層面。就拿這發動機轉速來說吧,上了高速之後,車主們會對比在時速120km/h的時候轉速多少,就目前的新車水平而言,時速120km/h,如果轉速去到了3000轉以上,那估計是抬不起頭的。
不過這高速巡航時的轉速,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因此除了轉速外,大家還會對比表底時速,沒錯,就是車輛時速表上的最後一個數字,有些人認為表底時速是車輛性能和潛力(後勁)的象徵,肯定是越大越好。
但表底時速可不像巡航轉速那般有明顯的、確定的影響因素,雖說我們能從品牌、車系間找出表底時速的大致分布規律,但還是不能一概而論。
以日係為例,目前日系車的表底時速通常為220km/h或240km/h,比如豐田凱美瑞、卡羅拉、日產奇駿、軒逸、本田冠道表底時速都是240km/h;至於比較強調「駕駛」的馬自達,如馬自達3昂克賽拉、阿特茲、CX-4等都是260km/h。
有意思的是,從當下日系車的表現來看,馬自達車型的動力並不算出色的一類,不過別著急,我們繼續來看看德系車的表底。
以大眾為例,小到Polo、朗逸,大到帕薩特、途觀L、途昂,大眾主流家用車的表底時速基本都是260km/h,只有像輝昂、途銳這樣的偏高端定位車型,表底時速才去到了280km/h。
但說起比表底時速,奧迪也許才是贏家,如奧迪A4L、A6L、Q5L的表底時速都去到了300km/h,就算是入門的奧迪A3和Q3,表底時速也有280km/h。其它的豪華品牌車型表底,一般也就260-280km/h左右,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眾所周知,每個國家的汽車品牌,造出來的車型都深受本國國情影響,日系車講究經濟舒適、靈活輕快,限於日本道路特點,最高時速壓根就不是主流家用車的重點;而德國就不一樣了,德國高速公路是全球有名的,德系車時速可以開到相對高,這也是它們底盤穩定性好的原因。這些因素,是不是影響了表底時速呢?
然而,在今天討論表底時速是件沒有意義的事,因為很多家用車的實際最高速度也就250km/h以內,即便你表底260、280,也只是擺出來看看而已,再說了,國內允許的最高時速是120km/h,表底300又怎樣?
高速工況我們暫且不論,在很多車輛保有量巨大的一二線城市,堵車是常有的事,緩慢蠕行才是家常便飯,在北上廣深,你上下班時速能到60km/h就不錯了。
因此,大家就不必要去擔心表底時速的問題了,就算是表底只有160km/h,那也是絕對夠用的。再說了,如今很多新車都用上了液晶儀錶盤,轉速表也許會通過模擬保留下來,但時速已經變成了更為直觀準確的數字,實時時速顯示不僅更易於讀數,還能有效避免超速,數位化儀錶盤上顯示的時速,基本與你手機地圖導航上的時速沒差別,可以說是非常精確了。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半年沃爾沃就宣布,將在所有新生產的沃爾沃車型上安裝限速器,將車輛時速強制限制在180km/h,沃爾沃稱這是為了安全考慮,限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約束駕駛者。
作為北歐豪華品牌,沃爾沃品牌的標籤就兩個字——安全,一般歐系車尤其是豪華車因為底盤好,動力也普遍不錯,容易誘惑司機去開快車,限速其實是個不錯的思路,不過對於國內而言,沃爾沃的限速180km/h還是很高。
當然了,有些車主膽子夠大,就算自己的車性能一般,也照樣敢開快車、敢超速。記得前兩年網上流傳的一張圖表,全國超速TOP 10排行中,飛度、桑塔納名列前茅,並且超速時的速度都在200km/h以上,同在榜單中的日產GT-R都成為了「路人」,可想而知這些超速是有多瘋狂。而時速達到200km/h,一旦出事會是什麼後果?
當年的汽車發明者一定想不到,今天汽車的極速可以如此之高,但伴隨著快左右的,便是危險,在「成熟」的人看來,車主們比表底時速的做法是幼稚的,這事確實沒啥意義。而隨著新車對設計和科技感的追求,傳統機械式儀表只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液晶儀表,表底時速屆時就可能不復存在。
最後,表底時速真的與車輛的性能無關,談動力永遠離不開發動機,表底時速大並不能證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