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利用御林軍控制皇帝的就不少,中唐以後太監厲害就是靠著御林軍。至於其它時代,則各有各的原因。唐代以前,皇帝衛隊多由大族子弟擔任,這裡面問題就來了。這幫軍事貴族,讓他們保衛皇帝自然是沒話說,但是想讓他們造反,聽誰的?一幫心高氣傲的世家子弟,只有皇權才能把他們壓制住,任何其它勢力試圖控制禁軍,都會受到軍中貴族子弟的抵制,造反自然也就不易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從底層人中選拔禁軍將士,比如唐代的飛騎。這樣的禁軍,對皇權有著感恩之心,同時遠離政治,也是比較可靠的。
御林軍,在古代,屬於蔭封。也就是說,御林軍不是你個大頭兵能打就行,要有家世,有功勳,有學員,入朝的基本條件。要麼你家世襲的御林軍官職,要麼是親貴子弟或者皇族之人,再或者是功勳之後,最後才是那些買賣進去的阿貓阿狗。也就是說,御林軍,本身即是皇權制度下,最直接的既得利益者,御林軍歷史上更是很多高官的從政生涯的起點。簡單來說,從皇權統治的結構上,禁軍系統的人,直接就是皇權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最鐵桿的支持者。至於皇帝,不好意思,皇帝在有些時候,並不等同於整個皇族和皇權,有一些只能算是牌位。
古人最講究的是名正言順,這也是為什麼有的造反的不一定會殺掉前朝的皇帝,會立傀儡然後禪位,或許是演一演部下為了富貴而黃袍加身。新朝建立也一定會為前朝修史,表示繼承大統。造反的御林軍即使成功,法理上說不過去,駐外軍隊成為勤王之師這是一定的。你一個御林軍憑什麼號令天下?既不是外戚,又不是近臣。誰聽你的?挾持皇帝?人家要是不聽皇帝呢?你難不成還把皇帝殺了?咱們從前往後捋,秦朝的時候,趙高控制秦二世,但是他主要的目的是哄著秦二世,不敢讓二世知道自己在控制他,鬧了一出指鹿為馬,二世自己都懷疑是不是自己不認識馬。
假如二世有心,隨便一紙詔令號令外降起兵勤王,趙高會死的很慘。再說漢朝,呂后亂政,大封呂氏,她在位的時候,還可以說有太后的名分,她一死呢?劉邦吸取秦朝二世而亡教訓,認為郡縣制會導致中央受到威脅,或者皇帝受到威脅後,其他兒子沒有能力反抗,於是大封天下,把天才都分給自己的兒子。他孫子劉章是男人中的男人,其他劉氏被呂后逼迫娶呂氏女監視他們,多有自殺,或者被殺。
而劉章徹底抓住了這個女人的心,呂氏打算謀反的時候,人家直接告訴了劉章,劉章起頭加上老臣直接平推了呂氏。曹操也算挾持漢帝,但是他有軍隊,從群臣到士兵都是自己的人。如果這個御林軍有自己的軍隊,自己的內閣。跟一個朝廷一樣。那倒是可以把天子像吉祥物一樣供起來,當然這軍隊要所向無敵。
皇帝只是權力的代表,不是權力本身。要奪位,必須要幹掉以皇帝為代表的整個統治階級,中間還會有很多利益集團參與爭奪,此處參考劉邦和朱元璋,就是把整個統治階級全部掀翻在地。有人會說千古就出這麼倆人,還有王莽、司馬炎、趙匡胤等等這樣沒有傷筋動骨的奪位,這個主要是他們奪位之前就已經領導了統治階級,九州這家大公司中層以上領導都是他的人,把總經理換下去還不容易嘛。歷史不單是秦皇漢武的豐功偉績,更多的是各個利益集團的殺伐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