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之中國好三七!

2021-02-07 渤商所196

請點擊上方藍字↑《渤商所196》關注公眾號,點擊右上角┇分享朋友圈,掌握更多健康財富資訊。

談古品三七,論今養人生。

關於國寶三七一段悠久的歷史,史上最長最牛的三七知識,你可敢看完?

三七又名山漆、田七、金不換、人參三七,是稀有的人參屬植物之一,三七因主產於雲南、廣西,有「南方人參」之別稱(廣西稱田七)。

三七是傳統名貴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的奇效,使用歷史近千年,素有「北人參,南三七」之說,享有「金不換」、「南國神草」 等美譽。三七與人參同為人參屬植物,而三七的有效活性物質又高於和多於人參,因此被現代中藥藥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

明代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首次將三七錄入《本草綱目》,稱為「金不換」,並指出三七「能治一切血症」。清朝趙學敏在其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揚名中外的中成藥 「雲南白藥」和「片仔黃」,都是以三七為主要原料製成。
三七(Panax notoginseng)為五加科人參屬植物,與人參和西洋參為同科同屬植物,為我國特有種,三七起源於二千五百萬年前的第三紀古熱帶我國西南山區,是人參屬中最原始的物種。

古代名著論三七——三七的歷史記載

明代《本草綱目》——李時珍
[釋名]山漆(《綱目》)
金不換
[時珍曰]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然。或雲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此說近之。金不換,貴重之稱也。

[集解][時珍曰]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深山中,採根暴幹,黃黑色。團結者,狀略似白及;長者如老乾地黃,有節。味微甘而苦,頗似人參之味。或雲: 試法,以末糝豬血中,血化為水者乃真。近傳一種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葉似菊艾而勁厚,有歧尖。莖有赤梭。夏秋開黃花,蕊如金絲,盤紐可愛,而氣不香,花幹則吐絮加苦蕒絮。根葉味甘,冶金瘡折傷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雲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與南中來者不類,恐是劉寄奴之屬,甚易繁衍。

[氣味]甘、微苦,溫,無毒。 [主治] 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扑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未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發明][時珍曰]此藥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雲有奇功。又云:凡杖撲傷損,瘀血淋漓者,隨即嚼爛,罨之即止,青腫者即消散。若受杖時,先服一二錢,則血不衝心;杖後,尤宜服之,產後服亦良。大抵此藥氣味溫、甘微苦,乃陽明、劂陰血分之藥,故能治一切血病,與騏竭、紫礦相同。
[附方]新八。
吐血衄血山漆一錢,自嚼,米湯送下。或以五分,加入八核湯。(《瀕湖集簡方》)
赤痢血痢三七三錢,研未,米泔水調服,即愈。(《瀕湖集簡方》)。
大腸下血三七研未,同淡白酒調一、二錢服,三服可愈。加五分入四物湯,亦可。(《瀕湖集簡方》)
婦人血崩方同上。
產後血多山漆研未,米湯服一錢。(《瀕湖集簡方》)
男婦赤眼十分重者,以山漆根磨汁,塗四圍,甚妙。(《瀕湖集簡方》)
無名腫毒疼痛不止,山漆磨米醋,調塗,即散。已破者,研未乾塗。
虎咬蛇傷山漆研未,米飲服三錢,仍嚼塗之。(《瀕湖集簡方》)

[主治]折傷跌扑出血,傅之即止;青腫,經夜即散,餘功同根。(時珍)

清代《本草綱目拾遺》(公元1765年,清乾隆30年)趙學敏(《本草綱目》刊行100餘年後編著)

卷三\草部上「宦遊筆記∶三七生廣西南丹諸州番峒中,每莖上生七葉,下生三根,故名三七。土人入山採根曝幹,色微黃,形似白 芨,長而有節者,其味微甘而苦,頗類人參。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 ,故人並稱曰人參三七。為藥品中之最珍貴者。」
識藥辨微雲∶人參三七,外皮青黃,內肉青黑色,名銅皮鐵骨。此種堅重,味甘中帶苦,出右江土司,最為上品。大如拳者治打傷,有起死回生之功。價與黃金等。
沈學士雲∶又近時人參三七中,有名佛手山漆者,形長,儼如佛手,上有 指。出廣西,藥客販至,其價在圓山漆之上。(此名荸薺山膝,即所稱銅皮鐵骨參三七是也 。)壬戌,有客自打箭爐來,帶有藏三七,名佛手參。儼如幹麥冬而堅實,形小不大,作三 叉指形,玲瓏如手,故名。王聖俞曾嘗其味,淡而微辛涼,雲能治肺血勞損,此亦白芨三七 之屬也。
百草鏡雲∶人參三七味微甘,頗似人參,入口生津,切開內瀝青色,外皮細而綠, 一種廣西山峒來者,形似白芨,長者如老乾姜,黃有節,味甘如人參,亦名人參三七。
卷四\草部中
<篇名>金不換:亦名救命王,似羊蹄根,而葉圓短,本不甚高。此草出於西極,傳入中土,人家種之治 病, 立春後生,夏至後枯,用根。綱目三七亦名金不換,與此別。又木本亦有金不換。 汪連仕草藥方∶金不換大葉者,為金缽盂大接骨草。細葉者,小接骨草。吐血頗效 ,因呼為吐血草,軍中箭傷,罨之效。即呼箭頭草。 性平,破瘀,生新,治跌打,消癰腫,止血,愈疥癬,和糖醋搗擦。 蟲傷,用葉搗塗。治肺癰。 葉能伸臂力,開硬弓,臂痛或力弱不能弓者,取其葉揉軟覆膊上,以帛束之,過夜痛者 即定 疼,且全力俱攝入臂上,開弓更不費力。營伍需為要藥。 腫毒初起∶百草鏡∶金不換草,根葉不拘、搗碎五錢,陳酒煎服。 肺癰∶百草鏡∶金不換草,取根一兩,或葉七瓣,搗汁酒煎服,三次愈。不論口臭吐穢 物者 風痛∶楊氏驗方∶金不換錢半,小活血,枳殼、蘇葉、當歸,各三錢;烏藥、川芎各二 錢,花粉五錢,老酒一斤, 煎熱服。 跌打疼痛風氣∶慈航活人書∶救命王即金不換,葉如冬菜葉,春夏用葉,冬用根,搗汁 衝酒 服。渣加毛腳蟹搗爛敷。如風氣,只用渣敷。 汪連仕方∶行血破血,合地蘇木落得打,共酒服。

太乙神針方∶人參四兩,三七八兩,山羊血二兩,千年健一斤,鑽地風一斤,肉桂一斤, 真 川椒一斤,乳香一斤,沒藥一斤,穿山甲半斤,小茴香一斤,蒼朮一斤,真蘄艾四斤,甘草 二斤,麝香四兩,防風四斤;以上共為細末,用綿紙一層,高方紙三層,紙寬裁尺二寸五分 ,長一尺二寸,將藥末薄薄鋪勻在上,一針約用藥七、八錢,緊卷如花炮式,務要緊實,兩 頭用紙封固,外用印花布包面,亦要齊整好看。此針能治一切痛風,寒溼筋骨疼痛諸症。用 時將針以火淬著,或按穴道,或在痛處下襯以方寸新紅布數層,將針按上,若火旺布薄覺痛 ,多墊布數層,但針必須三、四枝,一針已冷,再換一針,連進七針,無不立驗。
1765年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對明清兩代三七的應用作了重要總結。說三七「大如拳者治打傷,有起死回生之功,價與黃金等」。並將三七與產於東北和朝鮮的人參並列,稱「三七頗類人參,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
《植物名實圖考》——道光二十八年(1848)吳其浚 (曾任雲南巡撫、雲貴總督)
「餘在滇時,(就三七)以書詢廣南鎮守,答雲,三七莖葉,畏日惡雨,土司利之,亦勤栽培……蓋皆種生,非野卉也」。
《開化府志》——清代乾隆年間
「開化三七,在市出售,暢銷全國」(開化即今天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民國時期
早在1912年就有文山人孫治平在文山設「德昌號」藥輔,將三七製作為「三七精」出售。1921年,開化三七曾在昆明展覽,並有開化府的「培養正氣」專門經營「三七汽鍋雞」。
民國初年,雲南文山用三七生產一種叫「白藥丹」的藥物。後來,雲南民醫曲煥章以三七為主要原料研製成功馳名中外的金創藥「百寶丹」(即現在的雲南白藥)。


三七的名稱來源
三七的名稱來源歷史上有多種說法,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認為「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然。或雲本名三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此說近之。金不換,貴重之稱也。」
近代以來,一說因栽培條件:三分透光、七分遮陰而得名;另說三七植物形態,三杈七葉而稱三七。
李時珍的評說是有道理的,今在雲南廣南、硯山兩縣,苗族人群中,有三七的傳說。據苗族老人說,當地山上有一種山漆樹,其漆可以漆東西,另外山上還產一種草,能止血,將之放在傷口上,如山漆一樣可粘傷口止血,由於怕二者混淆,群眾將產漆的漆樹叫山漆,能止血的草叫三七。

文山州三七研究所原所長董弗兆經過多年考證發現,三七的名稱是由苗語翻譯而來,苗族語中三七和山漆都叫「chei(猜)」,是同名而異物。進一步證實了李時珍的推斷。

三七的分布與栽培歷史

三七在雲南和廣西均有分布,雲南省文山州是三七的原產地和主產地,文山已被國家命名為「中國三七之鄉」。三七在廣西稱田七,而今的產量已經非常小。
三七的栽種始於古人對其功效的發現之後。古人在發現並了解了野生三七的功效後,便開始用其治療疾病,並日漸向外傳播,導致了野生資源供應不足,同時,為了採集方便。古人便移為家種,這就是人工馴化和三七栽培的開始。因三七的貴重和獨特功效,促使三七由野生變人工種植比絕大數中藥材要早。
歷史上人工栽培三七最確切的文字記載始見於清道光年間雲南巡撫吳其浚所著《植物名實圖考》一書中。書中記載:「三七莖葉,畏日惡雨,土司利之,亦勤栽培……蓋皆種生,非野卉也。」
目前公認的文山種植歷史不少於400年,全國95%以上的三七產於文山,文山是當之不愧的三七主產地和原產地。這是文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光、熱、水、土、氣等條件所決定的。

我國除雲南、廣西有三七種植外,廣東、四川、湖南、貴州、福建、江西、湖北和浙江亦有引種栽培。但因三七的適應性差,在三七的引種地區,三七雖能成活,但產量低,質量差,無栽培價值。現三七栽培主要集中在文山。
三七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對環境條件適應性差的生物特性。現在世界上僅我國的西南地區,北回歸線附近的中高海拔(1800米左右)地區有三七分布,也就是文山州境內和周邊極少部分地區適宜三七生長。三七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極為苛刻,不耐嚴寒與酷熱,喜半陰和潮溼的生態環境。三七的最適宜種植區80%集中在文山州的文山縣、硯山縣、馬關縣、廣南縣、西疇縣和丘北縣。
種植周期:一般3年
三七的使用情況
雲南白藥、片仔癀兩個國家保密配方均是以三七為主要原料。

依賴三七的藥企主要有:雲南白藥集團、白雲山製藥、天津天士力集團、黑龍江珍寶島製藥、廣西梧州製藥、廣東眾生藥業等。
以三七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在全國形成「雲南白藥」系列、「血塞通」系列、「複方丹參」系列。
三七每年的社會需求量為700萬kg左右。我國以三七為原料或輔料的生產企業1300餘家,國內涉及三七的藥品批准文號共有3300多個,其中品種有400多個。國家最近公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涉及中成藥102個,其中以三七為原料的產品就有10個,生產廠家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
三七在雲南生物資源的地位
雲南省三七產業的年產值約60億元,而雲南省整個中藥行業的產值近120億元,三七產業佔據了半壁江山。
《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雲藥產業的決定》(雲政發[2003]第1號)。 繼「雲煙」之後打造「雲藥」。
2011年,雲南省將三七提高到省層面進行規劃發展,制定了《雲南省三七產業發展規劃》。
三七的主要成分
三七的化學成分分為兩大類: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化學成分;有機化學成分主要有皂苷、黃酮、揮髮油、胺基酸、多糖、澱粉、蛋白質等;無機化學成分包括氮、磷、鉀等大量元素和鈷、鉬、銫等微量元素。

三七含有70餘種皂苷成分,77種以β—欖香烯為代表的揮髮油,17種以三七素為代表的胺基酸以及三七多糖、三七黃酮等多種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質。

皂苷(saponins)是三七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也是目前研究較為系統的化學物質,是人參屬植物中廣泛存在的活性物質。20世紀30年代,我國學者開始對三七皂苷進行研究,限於當時研究條件的制約,研究進展緩慢,70年代以後,隨著現代分離手段及測試儀器的廣泛應用,三七皂苷類化學成分的研究才取得顯著的進展。迄今共分得70多種單體皂苷,其中最多的是Rg1、Rb1、R1、Rd四種單體皂苷。

三七的不同部位,所含的三七皂苷成分各不相同,地下部分以人參三醇型皂苷為主,地上部分僅含人參二醇型皂苷。

三七主根皂苷成分研究:三七主根是三七的主要藥用部位,含總苷為7%左右。單體皂苷以人參皂苷Rg1、Rb1、Rd和三七皂苷R1為主,4種單體皂苷約佔總皂苷的80%左右。其中,含量最高的是Rg1 ,含量一般為3—4%;其次是Rb1,含量一般為2—3%;Rd和R1含量一般為0.5%。4種皂苷含量的比例大致為Rg1佔50%、Rb1佔30%、 Rd和三七皂苷R1各佔10%。由於產地、採收期、加工方法等的不同,三七主根的皂苷含量會有差異。

三七根莖(剪口)皂成成分: 三七根莖中的皂苷種類和各單體皂苷的比例與主根很相似,總皂苷含量和單體皂苷含量均比主根高。根莖中的總皂苷含量一般在10%左右,Rg1一般可達到4—5%,Rbl一般為3—4%,Rd和Rl得率為1.0%左右。三七根莖是目前加工企業用於提取三七皂苷的主要原料。

三七莖葉皂苷成分:三七地上部分皂苷主要是20(S)—原人參二醇型皂苷。總皂苷含量為4%左右,主要含有人參皂苷Rb3、Rb1、Rc、Fc等。

三七花蕾皂苷成分:三七花蕾中主要含2O(S)—原人參二醇型皂苷。 有研究報導三七花的總皂苷含量高達19%,是三七中皂苷含量最高的部位。三七花的皂苷種類與莖葉的很類似。其主要含有人參皂苷Rb3、Rbl、Rb2、Rc、Rd、Fe絞股藍皂苷 lX等。
三七果實及種子中皂苷成分:三七果實和種子中含有的皂苷均為20(S)—原人參二醇型皂苷。主要皂苷成分為人參皂苷Rb3、Rbl、RC、Rd、絞股藍皂苷 lX及三七皂苷Fa及Fc。

三七果梗皂苷成分的研究:魏均嫻等從三七果梗中分得12種單體皂苷,分別為人參皂苷Rbl、Bb3、Rc、Re;三七皂苷Rl、Fa、Fb及Fe;絞股藍皂苷Lx、 XV和 XVll,量微的一種皂苷尚待鑑定。三七果梗主要皂苷成分與花類似,只含量有所差異,提示果梗皂苷可代花皂苷使用。

三七皂苷多為白色粉末,極性較大,易溶於水、甲醇和乙醇,不溶於石油醚、乙醚等有機溶劑。
地上部分由三七花/三七紅籽、三七莖葉組成:主要含20(S)—原人參二醇型皂苷(Rb族皂苷),對中樞有抑制作用,表現為鎮靜、安定與催眠等作用。
地下部分由三七剪口、三七主根、三七支根和三七鬚根組成。:主要含20(S)—原人參三醇型皂苷(Rg族皂苷),對中樞有興奮作用,能提高腦力和體力活動,表現出抗疲勞等。

三七中總皂苷成分有活血作用,抑制血栓的形成,促進血栓溶解,改善血流動力學的作用。
三七根部中總皂苷含量大約7-8%,含量最高的部位為根莖(剪口),含量10%以上。
三七的功效

降血壓、降血脂、雙向調節血糖
三七能擴張血管產生作用,目前普遍認為作用機制為三七總皂苷是一鈣通道阻滯劑,具有阻斷甲腎上腺素所致的Ca2+內流作用。
三七在消化道內同脂類結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質,防止脂質在血管內沉積從而保護內膜,減少損傷,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血脂水平,特別是三酸甘油酯含量明顯降低。
三七對血糖的影響取決於動物的狀態和機體血糖水平,可升高或降低血糖水平,具有自動雙向調節血糖的作用。
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中醫以三七作為活血化瘀藥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取得顯著療效。
三七有活血作用,可以擴張心臟血管,增加冠脈流量,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並可以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增加營養性心肌血流量。同時,三七能夠將低動脈壓,略減心率,使心臟工作量減低,從而明顯減少心肌的耗氧量,可用於治療心肌缺血、心絞痛及休克。
三七止血、活血、補血

《本草新編》記述:「三七根止血神藥也」。三七的止血成分主要為三七素。三七素能促使血小板聚集、變形、釋放ADP、血小板因子Ⅲ和鈣離子等物質達到止血作用。
三七可明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亦可改善微循環,抗血栓形成。可見三七止血(促凝)和活血化瘀(抗凝)雙向調節功能是其所含多種活性成分的綜合效果。
三七能促進各類細胞分裂、生長和繁殖,因而具有顯著的造血功能。
三七保肝護肝

三七能顯著提高肝組織及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含量,減少肝糖原消耗,改善肝臟微循環,減少線粒體內質網等細胞器的損傷,從而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
三七提高人體免疫力、抗衰老、抗腫瘤
三七多糖是促進免疫的有效成分,能促進巨噬細胞的功能。三七總皂苷也能提高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及淋巴細胞百分比,促進造血幹細胞的增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體液免疫抗體的生成。
機體衰老是一個複雜過程,如能提高機體自身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就能達到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三七可提高血清超氧化歧化酶,還原型穀胱甘肽(GSH),過氧化氫酶(CAT)水平,具有較強的抗自由基氧化作用。
三七通過直接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或轉移,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或誘導細胞分化使其逆轉,增加和刺激機體免疫力功能等多種方式起到抗腫瘤作用。

三七藥膳

三七是我國最早的藥食同源植物之一,在中醫藥的理論指導下,用三七與相關的中藥、食物相配伍,經過精心的烹製而成的美味佳餚,稱「三七藥膳」。三七藥膳「寓醫於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予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既具有營養價值,更具有防治疾病、保健強身、延年益壽的功效。


請點擊本文標題下方藍字《渤商所196》或掃下面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分享更多健康財富資訊。

相關焦點

  • 中國之寶——雲南文山三七
    關於國寶三七一段悠久的歷史,史上最長最牛的三七知識,你可敢看完? 三七又名山漆、田七、金不換、人參三七,是稀有的人參屬植物之一,三七因主產於雲南、廣西,有「南方人參」之別稱(廣西稱田七)。
  • 土三七、屏邊三七、藤三七、都不是三七!差別竟如此之大!
    由於三七名貴,因而出現了許多以三七命名、但實際與三七作用完全不同的土三七、藤三七、屏邊三七。很多人都分不清,容易把這些相近植物錯認成三七,其實只有產於雲南文山、被《本草綱目》等諸多醫書記載的才是最正宗有效的三七。
  • 東革阿里~馬來西亞國寶
    每個人都想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現在隨著生活的改變,我們的身體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糖尿病、前列腺炎、早洩、高血壓…一些富貴病正在慢慢進入我們的身體,吞噬著我們的心靈,給我們心靈及身體帶來巨大的壓力,亡羊補牢,現在還來的及,我現經營東革阿里、瑪咖、三七花、三七、天馬、辣木籽!
  • 這就是三七!
    直到2002年7月3日中國標準化協會組織全國38名專家,在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舉行會議,審查文山三七的使用、栽培歷史,確認了文山州是中國三七原產地,並將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自此,三七成為文山名副其實的地道產物,並開啟了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 三七小故事——李時珍與三七
    三七載入藥物典籍應用已有400餘年歷史,李時珍首次將其錄入《本草綱目》時稱:「此藥近時始出,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雲有奇功。」  三七又名山漆、金不換、參三七(與人參同屬五茄科)。「合金瘡,如漆粘物也」,「金不換,貴重之稱也」。
  • 醒醒吧,為什麼三七這麼便宜?五個技巧教你辨別真假好三七的方法
    還有一些更為可惡的,就是一些黑心不良商家拿一些劣質三七、打蠟三七等。好了,廢話不多說了,下面我們來看下該怎麼辨別分辨挑選好的三七吧。春三七的橫切面的圖片冬三七:三年生三七,假如採收三七種子後獲得的三七則稱為「冬七」。
  • A股遊戲之王:三七互娛的進擊與蝶變
    在科技賦能下,2019年三七互娛遊戲廣告投放規模大幅增加,達到233萬條,流量運營業務的ROI也大幅提升。 正當三七互娛頻頻在國內市場攻城掠地之時,其在海外市場也不斷加碼。
  • 三七是什麼?三七的功效作用與禁忌詳解
    點上方藍色"品一堂滋補品之家"訂閱.
  • 國寶之殤:盤點流失日本的中國文物
    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量估計在數十萬件。本文僅列舉數例流失日本的絕世國寶。
  • 地道薬材之【三七】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田七、田三七(因原產廣西田陽)、金不換(因其珍貴)、旱三七(因與菊科水三七相區別)、人參三七(因與人參同科)。來源: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乾燥根。均為栽培。主要成分:含三七皂甙甲、三七皂甙乙和黃酮甙。功效與作用:止血、祛瘀、消腫、止痛。其藥理為:1、止血。
  • 獻血日話三七 理血妙品金不換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小編就和您講一味名貴的,被稱作「金不換」的理血藥材——三七。三七又名山漆、田七、金不換、人參三七。《本草綱目》記載:「(三七),金不換,貴重之稱也」。山漆一名,被視為三七的諧音,因為三七治療創傷出血,就像漆粘合物品一樣,粘住傷口就可以快速復原。金不換一名,則說明三七的貴重,為藥中珍品。三七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產自雲南的道地藥材。把人參和三七並稱「補藥」的,清代趙學敏是第一人。
  • 什麼樣的三七算正宗?正宗三七哪裡買?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福萬家本期視頻,三七已經逐漸被大眾所熟知,在三七被大眾熟知的同時,也被很多商家動了歪腦筋,打著正宗三七的旗號賣「莆田三七」。我們在購買三七的時候總會聽到文山三七,這裡的三七一直被定義為正宗三七。
  • 日本收藏中國的十大國寶!
    日本收藏中國的十大國寶!近代以來列強入侵,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國國寶最多的,是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然而,我們都知道很多國寶在海外,真要數個一二三四,卻知者寥寥了,小編特此總結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國國寶。
  • 三七遊戲的員工福利居然這麼好!
    三七遊戲的員工福利居然這麼好!三七遊戲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一般會結合情人節、七夕等節點與其它企業進行聯誼,一方面可以幫助單身同事解決單身問題,一方面也能讓他們更好地感受節日的氣氛。另外,給員工過生日、舉辦家庭開放日等,是希望員工和其家人都能感受到公司的關懷,讓大家更加認可公司,三七遊戲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更值得一提的是,三七遊戲每年都會不定期舉辦項目慶功宴、周年慶活動等。
  • 三七是什麼 三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我們在生活中會見到很多中藥,但是長期聽說的只有那麼幾樣,很多人對中藥都不是特別了解,尤其是三七,人們雖然經常服用三七粉,但是關於三七是什麼?沒有幾個人能夠說清楚,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三七是什麼?三七是什麼三七,別名開化三七、人參三七、田七、金不換。
  • 順榮三七公告稱證券簡稱將變更為「三七互娛」
    順榮三七公告稱證券簡稱將變更為「三七互娛」 」變更為「三七互娛」,英文簡稱由「SHUNRONGSANQI」變更為「SANQI HUYU」,公司全稱及證券代碼不變。
  • 對外投資碩果纍纍,三七互娛如何玩轉投資之道?
    而在社交賽道上,三七互娛不僅是收穫頗豐,還將持續深化布局。2019年,香港上市公司映客完成對三七互娛參股的國內青年社交平臺積目的收購,為三七互娛在該項投資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收穫了近5倍的回報。三七互娛在此投資經驗下,繼續探索社交領域的優質項目。目前,三七互娛已經參投新的社交平臺產品唔哩星球,是國內最有活力的年輕一代社交平臺。
  • 田七、三七、血三七的區別,千萬別搞錯了!
    原來,雲南出版的書中寫「三七又名田七」,三七先;而廣西編寫的書中為「田七又名三七」,田七先。因而現在的大陸兩廣一帶及香港、澳門特區,甚至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都習慣把三七叫「田七」。但是打開醫學著作《本草綱目》,我們卻可以發現其中關於三七方面的描述中並沒有「田七」字樣。因此中國藥典把田正名為「三七」。
  • 鮮食三七,產業發展的新突破——雲南省三七研究院院長崔秀明談文山...
    就此問題,記者近日採訪了雲南省三七研究院院長、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昆明綜合實驗站站長、昆明理工大學研究員崔秀明。  產業之困——供求關係影響三七產業發展崔秀明認為,綜合考慮政策限制及其突破難度、新藥研發生產周期等因素,短期內想要儘快突破產業發展之困,擴大文山三七消費群體及其市場規模,實現千億級產業目標,我們需要創新思路、另闢蹊徑,想方設法走推廣銷售鮮食三七之路。  崔秀明介紹說,「藥補不如食補」,食療作為中國傳統的疾病預防方式一直流傳至今。在文山,人們食用鮮三七的歷史源遠流長。
  • 【阿不的店】——藏三七
    為什麼選藏三七?藏三七,是藏醫藥材中的一顆明珠,來自西藏生於海拔2300-3300m的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下。西藏高寒缺氧,日照強烈,空氣清新,自然環境極其的好。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三七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成材年限3年~7年挖採,而且每株長3個葉柄,每個葉柄生7個葉片,故名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