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無疑是龍華區觀瀾街道基層治理進程中一個裡程碑式的日子。
當日,觀瀾街道大富社區基金正式籤約誕生,這是觀瀾成立的第三個社區基金,也是龍華區第八個。
籤約儀式上,以庫坑股份合作公司為代表的4家社區股份合作公司及以順絡電子為代表的6家愛心企業慷慨解囊,為大富社區基金捐款35.8萬元。
大富社區黨委書記胡志表示,社區基金將在減貧扶困、安老扶幼、扶弱助孤、民生公益、培育和扶持社區志願團隊等社區組織、培養社區公益人才和支持社區環境營造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觀瀾街道,地處龍華區東北角,轄區居住形態以城中村為主,居民則以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家屬為主要組成部分。在外來人員密集的城中村,治理工作無疑是一項艱巨而複雜的系統工程。
近年來,觀瀾街道高度重視,統籌布局,通過加強社區社會組織能力建設,不斷強化社會組織服務社區、參與社區、治理社區的「橋梁」作用,力求破解城中村社區治理的難題。在街道的精心培育下,轄區社會組織已從2016年的66家增至109家,社會組織質量不斷提升,作用更加凸顯。這些社區社會組織發展迅速,逐步成為社區居民與各界力量公共參與的重要載體以及社區治理的中堅力量。
街道精心培育扶持社區自組織深入參與社區事務
不久前謝幕的龍華聚善日活動,陳霞著實忙碌了一番。作為觀瀾街道桂花社區馨靈志願者協會會長,她帶著社區一幫全職寶媽,配合社區居委會忙前忙後,將聚善日的活動料理得井井有條。
馨靈志願者協會是一家由桂花社區全職寶媽們發起成立的社區社會組織。2015年年底成立的時候,協會會員僅僅只有15人,如今已經發展至200餘人。
馨靈的會員數量增長迅速,與協會在桂花社區廣泛的公共參與分不開。如今,馨靈已經是社區黨委(工作站)、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居委會親密的合作夥伴。
「社區裡的很多事情,大家都會主動找我們一起來做,我們的寶媽們也非常熱情給力。」回憶起這幾年協會的發展,陳霞的語氣中充滿自豪感。
在城中村社區治理的舞臺上幹得風生水起的,不僅僅是「霞姐」。經過數年的培育扶持,觀瀾各社區居民自組織發展有序,均形成了自身在社區治理中的「核心競爭力」。
庫坑社區友愛志願者協會也是一家頗有口碑的社區社會組織。
這家協會成立的初衷就是讓有閒餘時間的居民能為社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三年多的發展歷程中,友愛志願者協會一步一個腳印,吸引了近400名庫坑居民加入。「聚善愛心菜園」是協會的特色項目,通過打理一塊100平方米的菜地,吸引社區親子家庭參與其中。基於菜園的產出,協會不定期開展愛心捐菜活動,將蔬菜免費派送給社區環衛工人、高齡老人及殘障人士等。
比較而言,社區自組織——新瀾社區商戶聯盟對於社區事務的參與更為深入。該聯盟覆蓋新瀾社區匯食街、升華一二街、新瀾大街、觀瀾大道新瀾側、食品路、眾安街、桂瀾新村等689家商戶,並確立了定期議事機制。
聯盟建立的初衷,是為了搭建商戶與政府溝通的橋梁,團結商戶開展商圈自管,推動商戶履行社會責任和參與社區公益。每一次議事會議,商戶聯盟都會邀請新瀾社區黨委負責人、商戶代表共同參與。目前,聯盟已收集關於廣告宣傳、公共設施、停車位等問題建議13條,8條已由社區處理,5條上報至街道相關部門跟進。經過聯盟的建言呼籲,觀瀾大道轉新瀾社區升華二街車輛掉頭問題得到圓滿解決,極大地方便了片區群眾出行,聯盟的努力得到一致認可。
緊盯專業能力提升激發社區社會組織活力
社會工作專業人士認為,社區自組織最根本的特點在於其草根性、在地性、區域性,這一特點決定了此類社會組織在社區擁有廣泛的號召力。但在另一個維度上,從社會工作的專業性論,社區自組織的生長發育亟須專業力量、資源的扶持,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社區社會團體以文化體育類、志願服務類居多,骨幹成員往往以全職寶媽和中老年群體為主,普遍存在活動開展實操性強,但項目撰寫能力弱、在地化特色不強、申報渠道單一等問題。」觀瀾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促進會(下稱「觀瀾促進會」)會長初繼偉說。
觀瀾促進會是在龍華區民政局、觀瀾街道辦事處指導下成立的街道級樞紐型社會組織,其重要使命就是推動社會組織能力建設,提升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水平。
針對社區自組織的普遍短板,觀瀾街道深入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建設工作,指導觀瀾促進會以諮詢輔導、專題培訓、參訪交流、主題沙龍等多種形式提升社會組織基礎能力,並在每季度召開社會組織聯席會議,與社區社會組織共商發展方向,釐清發展思路。今年以來已接受社區社會組織諮詢800餘次,開展系列活動30餘場,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向好向優。
項目策劃是社區社會組織專業能力中最為核心的部分,與社區社會組織生存、發展息息相關。而每年的公益創投、社區民生微實事、活力資金等項目,也為各類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來源。
緊盯社區社會組織在項目申報與管理方面的短板,觀瀾街道相關部門研討決定,借鑑培訓機構的輔導思路,採用「高考衝刺班式輔導」模式,對公益創投項目申報要求進行命題式解析與重構,逐一了解各社區社會組織申報意願,為適宜聯合申請項目的協會匹配搭線,建立公益創投項目申報衝刺微信群,量身提出項目撰寫方向建議。在項目書通過初審後,邀請項目專家進行一對一項目優化和路演答辯輔導,通過篩選、徵詢、結對、提議、把關、優化「六步法」打通項目申報難關。
今年上半年,在2020年龍華區社會組織「黨建+公益創投」項目申報中,觀瀾街道指導轄區社區社會組織一舉拿下6個公益創投項目,其中4家為社區社會組織。
除此之外,觀瀾促進會通過逐一走訪10個社區,聯動各社區社會團體、社工、居委會專職人員等開展專題調研會,指導幫扶社區社會組織打造特色品牌項目。目前,已指導桂花社區仁良太極拳協會打造了《同舟共濟,攜手共行》,指導舞之魂廣場舞協會打造了《「捂緊錢袋子」防電信詐騙知識進社區》、群星歌唱協會打造了《「藝」同防疫,攜手「童」行》等10餘個項目,並為綠行戶外運動協會等6家社區社會組織制定項目服務策略包,助力社區社會組織發掘自身潛能。
值得一提的是,觀瀾各社區黨委也不遺餘力支持社區社會組織發展。以大富社區為例,社區黨委依託黨群服務中心,為社區組織提供近30平方米的共享辦公空間以及日常培訓場地。同時,社區還在民生微實事項目申報中,優先支持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區自組織上報項目,想方設法緩解社區社會組織發展面臨的資金瓶頸。
構建發展支持體系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可持續發展
儘管觀瀾在社區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上先行一步,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但街道職能部門在走訪調研中發現,社區工作者們對社區社會組織的認知不夠清晰,支持保障不夠到位,同時,各社區社會組織自身發展程度和綜合實力參差不齊,與社區內各治理主體的聯動合作程度也千差萬別。
這一現狀,讓職能部門意識到,「社會組織的孵化與培育,不是靠某一股單一力量可以成就,需要聯合多方資源,提供高效、系統、全面的支持,才能更高效快捷地達成目標」。
基於這一認知,結合龍華區城中村治理全面提升工作,觀瀾街道正在醞釀出爐社區社會組織體系建設有關制度文件,以黨建引領、加強業務指導、完善支持措施、加強品牌建設、注重作用發揮為導向,整合各界資源為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體系化支持,不斷優化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環境,促進社區社會組織規範、健康、有序發展。
總的來說,觀瀾街道擬以「分類管理」的方式將社區社會團體、自組織等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力量納入城中村治理體系中來。結合具體舉措來講,在社區建立社區社會組織聯絡機制,聯結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發揮作用,暢通各類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渠道,使轄區社區社會組織能從社區、居委會獲得轄區項目資源、活動承接、人員對接、場地使用、信息公開等方面支持,為轄區社區社會組織提供便利;社區、居委會也能全面掌握社區社會組織的總體數量、人員構成、發展方向等情況,及時給予監督和指導;同時,通過星級評估,對不同級別的組織實行針對性的扶持激勵政策,對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的社區社會組織在運營指導、宣傳、經費扶持、資源連結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積極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服務,推動社區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
據了解,相關制度文件正在進一步完善中,近期將正式發布。這樣一份在街道層面針對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提供系統化支持的文件,預示著觀瀾社區社會組織發展將迎來黃金時期。
南方日報記者 吳永奎